炎帝的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炎帝的传说课文

炎帝的传说课文

炎帝的传说课文一、原文内容。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部落首领,他被人们尊称为炎帝。

炎帝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

那时候,人们还不会种庄稼,只能靠打猎、捕鱼和采集野果为生。

有时候,猎物很少,野果也不充足,人们就要饿肚子。

炎帝看到这种情况,心里非常着急。

于是,炎帝决定亲自尝遍百草,寻找能当作食物的植物。

他带着一群人,从家乡出发,向遥远的大山走去。

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走过了许多地方。

炎帝每到一处,就会仔细地品尝各种植物。

有的植物味道甜美,炎帝就告诉大家可以吃;有的植物吃了会让人难受,炎帝就提醒大家不能吃。

有一次,炎帝尝到了一种断肠草,这种草毒性很强,他刚吃下去,就觉得肚子疼得厉害,还没来得及救治,就死去了。

炎帝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贡献非常大。

他教会了人们耕种,人们开始种植五谷,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他还发明了农具,让耕种变得更加方便。

在炎帝的带领下,部落里的人们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

人们永远怀念他,尊称他为神农氏,把他看作是农业之神。

二、生字词。

1. 生字。

- 炎(yán):上下结构,部首为“火”,本义是火苗升腾。

在课文中指部落首领炎帝。

- 帝(dì):上下结构,部首为“巾”,本义是天帝,最高的天神。

这里指部落首领的尊称。

- 尝(cháng):上下结构,部首为“小”,本义是辨别滋味。

课文中炎帝尝百草。

- 野(yě):左右结构,部首为“里”,本义是郊外。

如野果、野外等。

- 谷(gǔ):上下结构,部首为“谷”,本义是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又指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文中的五谷指五种谷物。

- 农(nóng):独体字,部首为“冖”,本义是耕种,从事农业生产。

神农氏即炎帝,与农业有关。

2. 词语。

- 部落: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

- 首领: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 庄稼:地里长着的农作物(多指粮食作物)。

- 充足:多到能满足需要。

- 断肠草:一种有毒的植物。

三、文章结构。

1. 起因(第1 - 2段)- 介绍炎帝所处的时代背景,人们靠打猎、捕鱼和采集野果为生,食物来源不稳定,炎帝为此很着急。

炎帝的民间传说故事

炎帝的民间传说故事

炎帝的民间传说故事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

那你知道炎帝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炎帝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炎帝的民间传说故事:炎帝赐剑斩恶龙上古时期,大九湖水清如镜,镶嵌在高山之间、大宫的仙女常下凡到湖中洗澡,炎帝神农氏也常在湖中浸洗药草。

后来,湖水被几条恶龙霸占,湖水被搅成了泥浆,腥气冲天。

从此,仙女们再也不敢来洗澡,周围数百里的黎民百姓也不得安生。

当时有一年轻的猎人居住在湖边,有一手生擒猛虎的好武艺,却未斩过蛟龙。

一天,他偷偷观看着恶龙混战,有的口吐烈火,有的口伸利剑,有的飞沙走石,有的喷水千丈,撕来咬去,不分胜败,只搅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猎人十分愤慨,拉开弯弓,连射九箭,可是却没有伤着恶龙一片鳞甲。

猎人回到家里正纳闷,突然想起爷爷说过,斩龙要用斩龙剑,而且听说只有神农氏才有此剑,于是就去木城请求神农氏赐剑。

猎人来到神农顶,看不见木城的踪影,疲劳极了,索性坐下歇息,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见一位白发老翁说:“这些孽龙,都是山中巨蟒,久炼得道,互相争夺九湖这个仙地,应该把它们斩了。

”说着,给他一把宝剑,银光闪闪,寒气逼人。

猎人醒来果然发现手中有把宝剑,精神倍增,连夜急奔湖边,跳进湖里,把这些恶龙全杀了。

炎帝的民间传说故事:炎帝子孙的神话传说炎帝女儿的故事。

炎帝有四个很漂亮的女儿。

四个女儿的命运和遭遇各不相同。

有两个女儿,得道成仙了。

她们的名字,今天的人已经不知道了。

另外两个女儿,一个叫瑶姬,一个叫精卫的,却在世上留下了十分动人的传说。

先谈谈瑶姬的故事。

瑶姬是炎帝第三个女儿。

刚刚到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出嫁,就夭折了。

这个满怀热情的少女,她的精魂就去到姑瑶之山,变成了一棵瑶草,或者说就是灵芝。

天帝哀悼她的早死,就封她到巫山去作了云雨之神,早晨她化做一片美丽的朝云,自由而闲暇地游行在山岭和峡谷之间;到黄昏她又变做一阵萧萧的暮雨,向着这山和水发泄她的哀怨。

炎帝传说故事

炎帝传说故事

炎帝传说故事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

那你知道炎帝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炎帝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炎帝传说故事篇【1】太阳神炎帝是女娲升天若干年以后,出现在大地上的又一位大神。

他和他的玄孙火神祝融共同治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大地,主宰着南方的生命。

炎帝是一位慈爱仁厚的大神。

他在世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由于不断的生息繁衍,自然界生产的食物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于是,仁爱的炎帝便教给人类如何播种和收获五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当他要教给人类种五谷时,从天空纷纷降落下许多谷种,他收集起这些谷种来,播种在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上。

一次,他看到一只浑身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禾苗在空中飞过,穗上的谷粒落在地上,炎帝把它们拾起来种到了田里。

这些谷物长成后,人们吃了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可以长生不死。

人类从此有了足够的粮食,生活就非常安定了。

那时候,人类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既没有主人,也没有奴隶,人们收获的果实大家平均分配,感情亲如手足。

为了能让人类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炎帝又让太阳发射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更加茁壮的生长,使人们生活在灿烂温暖的光明中。

从此,人类再也不愁衣食,人们非常感谢炎帝的恩德,便尊称他为“神农”。

那时,炎帝的样子是牛头人身,这大概是与他的这一贡献分不开的。

炎帝是农业之神,同时又是医药之神。

因为,太阳光是健康的源泉。

炎帝有一根神鞭,被称做赭鞭。

他用这根鞭子来抽打各种各样的药草,药草经过赭鞭的抽打,有毒无毒、或寒或热的各种药性就很明显地呈现出来。

于是,他就根据这些药草的不同药性来治病救人。

为了更加确定药性,他还亲自去品尝百草。

为了尝药,他曾在一天里中毒过70多次。

一次,他尝了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竟然被烂断了肠子。

炎帝看到人类虽然丰衣足食了,但在生活上却还有诸多不便,于是又让人们设立了贸易市场,把彼此需要的东西拿到市场上来交换。

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的传说故事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炎帝的伟大君主,他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重要神话人物。

炎帝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他的传说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不衰。

据传说,炎帝是一位聪明睿智的君主,他治理国家以民为本,推行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使得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繁荣。

他还倡导农耕,教民种植谷物,发展农业生产,使得人们不再忍受饥饿之苦。

炎帝还发明了火,使人类学会了燃烧木柴取暖、烹饪食物,使生活更加便利。

在炎帝的统治下,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社会风气也变得越来越和谐。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蚩尤的凶恶酋长带领着部落入侵炎帝的国家,他们凶狠残暴,对百姓进行掠夺和杀戮。

炎帝勇敢地带领着自己的部队与蚩尤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炎帝和蚩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

他们在战场上你来我往,拼尽全力,最终炎帝以勇猛的战斗力和智慧战胜了蚩尤,夺回了失地,保卫了国家的安宁。

炎帝的传说故事中还有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相传炎帝和嫘祖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共同经营着国家的大事,共同守护着人民的安宁。

嫘祖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她和炎帝一样,深受人民的爱戴。

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共同创造了炎帝时代的辉煌。

炎帝的传说故事中还有一段关于医药的传说。

相传炎帝是中国古代医药的创始人,他发明了针灸、草药等医疗技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治病救人,使得人们不再受疾病的折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炎帝的传说故事中还有许多许多的传说,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一位勇敢的战士,一位智慧的领袖。

他的传说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向前,勇往直前,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的精神和智慧永远照耀着中国的大地,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炎帝尝百草故事内容

炎帝尝百草故事内容

炎帝尝百草故事内容
炎帝尝百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故事,涉及到华夏族人的远古历史。

这个故事主要出现在《山海经》、《史记》等古籍中,以下是其中的一个版本:相传,远古时代,炎帝是华夏族人的始祖,也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

炎帝对草木的属性和用途非常感兴趣,为了了解百草的功效,他决定亲自尝试。

于是,炎帝开始了尝百草的艰巨任务。

他亲自去山林间,仔细观察各种植物,并亲自品尝它们,探索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在这个过程中,炎帝发现了许多植物的药用价值,了解了它们对人体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

据说,炎帝在尝试百草的过程中,甚至因此得到了医药方面的启示,对后来的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传说强调了炎帝对医药知识的开创性贡献,表现了古代对中医药学的推崇。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故事属于神话传说,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民间传承中的一部分。

这样的传说在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医学和神话传承的理解和尊崇。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黄帝、炎帝,都是同样是上古时期的人物,而也同样是属于对中华民族最为大的始祖。

那你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篇【1】很古老的时候,在湖北、湖南有一个很大而有诗意的湖,叫去梦泽。

湖北的那一部分叫云泽;湖南的这部分叫梦泽。

当年轩辕和神农合兵追赶蚩尤,蚩尤头上戴的牛角也打掉了,眼看就要被捉住,于是便吐出了漫天大雾,使轩辕和神农的人马迷住了眼睛,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蚩尤率领残兵败将,不知逃到哪儿去了?轩辕气得叹气;神农急得跺脚。

后来,轩辕发明了指南针,便和神农商量好,赶制了一座指南车,一直朝南追去。

他们追过了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一片片平原,一块块草地。

不知追了八八六十四天,还是九九八十一天。

轩辕想:在逐鹿与蚩尤战了那么久,被蚩尤抢掠的粟米还没有全部夺回,掳去的部族也没有全部放掉;神农也想:在黄河与蚩尤战了那么久,被蚩尤抢走的陶罐、陶釜没有全部夺回,夺去的骨针、石矛也没有全部丢下。

这些都是他们的宝贝啊!更使轩辕伤心的是:他最心爱的一个象牙雕筒在战争中失掉了,那个心肝宝贝要雕、要磨、要钻孔,不知花了老雕匠五五二十五天,还是七七四十九天;更使神农伤心的是:他最心爱的一个装酒的兽形器皿也在战争中打碎了,那个宝贝,要做坏、要画尖顶山、要烧,也不知花了老陶工四四一十六天,还是六六三十六天。

他们两人一发狠,决定带着部落人马死死地追蚩尤。

男人们持着石矛,举着骨刀;妇女小孩背着粟米、兽肉,一个个赤膊光脚朝前赶,没有一个人喊累,也没有一个人叫苦。

不知又追赶了多少日子,饿了便听轩辕和神农的安排:女人们在露天里烧着柴堆,架起陶鼎煮粟;男人们用树棍叉着鹿腿、熊裳、野猪屁股,烧呀、烤呀。

先让轩辕和神农吃好的,再就是强悍的男人们多享受,女人和老弱的男人们只能分得少一点,谁也没有意见,这样的情况大家已经习惯了。

后来又不知追赶了多少时日,冷了便听轩辕和神农的吩咐:男人们忙着割草、打猎;女人们在山洞里铺上枯草做床,用骨针缝着兽皮做衣裳。

炎帝的传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炎帝的传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炎帝的传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很久很久以前,在那片古老的大地上,有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炎帝!
炎帝啊,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呢!他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你知道吗,他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有一次,他看到人们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具,种地特别辛苦,哎呀,那可真叫一个难啊!于是炎帝就开动脑筋,发明了耒耜,这可帮了大家大忙了,大家种地轻松多了,这难道不厉害吗?
炎帝还特别善于观察,他发现有些植物可以治病呢!就像一个神奇的医生,到处寻找着能救人的草药。

有一回,村里有个人病得特别重,大家都急得不行,炎帝不辞辛劳,到处寻找草药,最后真的找到了能治好那人的药,那人一下子就好起来了,这多了不起啊!
还有呢,炎帝对农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呀!他带领着人们种植各种农作物,让大家都能吃得饱饱的。

他就像是一个智慧的农夫,教大家怎么种地才能有好收成。

人们在他的带领下,生活越来越好,大家能不感激他吗?
炎帝的传说流传至今,他的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人物啊!你难道不想更深入地了解他吗?。

中国古代神话炎帝的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炎帝的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炎帝的传说故事炎帝,又称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和农耕之神,他的传说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据传,炎帝是中国文明的奠基人之一,在众多神仙中拥有崇高的地位。

他被描述为有着龙形上半身和人形下半身的神祇。

炎帝以善于农耕、治疗疾病和发明火种而闻名于世。

传说炎帝早年曾在华山修行,通过不断研究天地间的万物和人类的需求,他得以领悟到了农耕的重要性。

于是,炎帝开始教导百姓如何种植庄稼、捕捉鱼虾,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炎帝在治疗疾病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他发明了针灸疗法,使用特殊的针来刺激人体穴位,以调理身体,治疗疾病。

这一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

此外,炎帝还发明了制药技术,研制出许多草药来治疗不同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起到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炎帝还被赞誉为发明火种的人。

根据传说,炎帝观察到闪电撞击树木时可以引燃火焰,便开始研究火的种植方法。

几经尝试后,他最终发明了使用两块木板擦拭产生火花的方法。

这项技术的发明使得人类有了无限的可能,火的应用也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炎帝在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的农耕技术和医药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后世的中国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炎帝的传说故事一直在中国的民间流传,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生活。

炎帝被崇尚为神话中的伟大人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说,人们对于炎帝的崇敬和纪念从未停止,炎帝依然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
中文名称:炎帝
又名:烈山氏神农氏赤帝
性别:男
民族:华夏族
生平简介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

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

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

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

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

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

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炎帝神农氏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

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

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是传说中远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春秋时左丘明撰《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水经注·渭水》:“岐水(今岐山县境)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

南宋罗泌《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

”《一统志》载:“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

宝鸡市南姜城堡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炎帝的传说。

如说炎帝生于峪,其母怀抱炎帝沐浴于九龙泉。

又说炎帝遍尝百草,为人类找到了可以治病的中草药,到晚年上天台山误尝断肠草而死等等。

因传说代代沿袭,当地人们视九龙泉为圣地,遇大旱常在此祈雨。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宝鸡县令许起凤因祈雨重修炎帝寺并立石碑一通。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后来逐渐作务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迁徙农业生活。

其迁徙的路线,是顺渭水东下,过伊河、洛河,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

因其地平坦,气候较温暖,适于原始农业,遂以农耕为主,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团。

初都陈,即今河南淮阳;再迁鲁,都曲阜。

传八九代后,势渐衰,受到九黎族压迫,为蚩尤所败。

后联合黄帝部落打败蚩尤。

黄帝部落又打败炎帝部落。

此后,炎、黄两族部落开始联合和融合而为华夏民族,占据了中原地区,在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广阔土地上逐渐创造发展起来伟大的华夏文明。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按照这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

黄、炎两族最初居住在今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后来逐渐东移。

黄帝族的迁徙路线偏北些,东渡黄河以后,沿着中条山、太行山的山边地带直到今冀北地区。

炎帝族的迁徙路线稍偏南,顺着渭水和黄河两岸发展到今河南以及冀南、鲁东北一带。

他们在迁徙过程中曾与所迁地区的土著部落发生过斗争,《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族曾经“北逐荤粥”,《逸周书·尝麦》说炎帝族和原居于鲁、豫一带的蚩尤族发生激烈冲突,并被蚩尤族打败。

黄帝族应炎帝族的请求而与蚩尤族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蚩尤族曾和少昊族关系密切,所以黄帝族亦和处于东方的太昊、少昊两族作战,并赢得胜利。

黄帝族打败蚩尤族以后,和太昊、少昊两族修好关系,在中原地区扩大了影响,但炎帝族却图谋与之争夺在各个部落间的主导地位,于是黄帝便“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①。

阪泉之战先后进行了三次,炎帝族战败并归服了黄帝。

此后,黄帝族与炎帝族联合,在我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日益广泛。

新石器时代后期,黄帝族的影响更加扩大。

战国、秦、汉期间,人们对黄帝族的发展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司马迁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史记·五帝本纪》里叙述了这样一个系统:我国上古时代,人名、族名和地名常常合而为一。

上面这个系统里的名称绝大多数都不应当视为某一个人的名字,而应当作为族名来认识。

相传黄帝25子,实即由黄帝族繁衍出来的25个氏族。

我国古代文献里,几乎众口一辞地盛赞黄帝的巨大影响,很可能在那个时代已经形成了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

在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中,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被尊称为五帝,是最有影响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帝传奇故事——天堂·狮子狗和谷种
在湘东地区,狮子狗为炎帝盗谷种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相传,炎帝长大以后,看到人们天天上山采野果、打野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苦日子,心中十
分难过。

他日思夜想,要找到一种能收藏、能种植的可食之物。

有一天,他梦见天堂栽着一种称为“稻”,籽实叫“谷”的植物,可吃、可藏、可种,这正是炎帝要找的食物。

但是天堂在哪里呢?怎样才能把谷种搞回来呢?炎帝犯了难。

第二天,他发现狮子狗在自己身边转来转去,神情很是不安,像有什么话要说。

炎帝便对狮子狗说,你知道我要去天堂找谷种吗?狮子狗叫了两声,点了点头。

炎帝又说,你知道天堂在哪里吗?狮子狗又叫了两声,点了点头。

炎帝大喜,忙说,你能为我去取回谷种吗?狮子狗没等炎帝说玩,就飞也似地跑出去了。

狮子狗不停地奔跑,跑了一天一夜,终于来到天堂,果然见到一块晒谷坪里,摊着金光闪闪的稻谷。

在不远的地方,站着几个凶神恶煞的天神把守着。

狮子狗在一旁琢磨着:晒坪的谷子不多,向他们要是不会给的,只有盗。

但怎样才能盗到谷种呢?偶然间,它发现旁边有个池塘,于是,就悄悄地下到池塘里洗了个澡,把浑身的毛泡得水淋淋的,然后,冷不防地窜到晒谷坪的谷子上,打了个滚子,把稻谷全都沾在身上,急忙往回跑。

狮子狗这一跑,给守谷的天神发现了,天神大吼一声,便穷追不舍。

天神赶不上狮子狗,于是急中生智,在狮子狗的前方用手一画,随即变出一条大河。

狮子狗慌忙中无路可走,便跳下大河游过去了。

狮子狗回到家中,将身子抖了抖,水珠四溅,就是没有谷子,急得汪汪乱叫。

炎帝一看,就知道狮子狗用身子沾回了谷子,但是谷子又给河水冲走了。

他细心地在狮子狗身上寻找,终于在高高翘起的尾巴上找到了几粒谷种。

原来狮子狗过河的时候,尾巴翘在水面上,谷粒没有被水冲掉。

炎帝把这几粒谷子播种到地里,长出了稻禾,结出了谷子。

经过反复栽培,稻谷越种越多,后来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人们为酬谢狮子狗盗谷种的功劳,所以每当过“尝新节”,首先祭祀炎帝,然后给狮子狗一碗新米饭,一块粉蒸肉吃,最后才是自己“尝新”。

在给狮子狗吃肉和饭的时候,还要观察,如果狮子狗先吃饭,就是暗示今年的米价高;先吃肉,则暗示今年养猪合算。

传说中的“天堂”,今为天堂村,在炎帝陵东南50里处。

据传,那里的谷种被狮子狗盗去以后,天神不准那里种稻谷了。

炎帝知道以的,就教那里的先民种茶。

天堂村出产的茶叶名“天堂茶”,品味极佳,清代曾为皇帝御用贡品,其中,“神农剑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炎帝则是传说中原始社会晚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厉山氏)。

原居姜水,迁入中原,发展了农业(一说炎帝即神农氏)。

后为黄帝部落打败,与黄帝等部落联合成为部族。

因而与黄帝并称为"炎黄"一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因此,我们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