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官与三垣二十八宿 浅谈我国古代星象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二十八宿”星官体系

中国古代的“二十八宿”星官体系

中国古代的“二十八宿”星官体系仰望星空,那些被称为“人马座”、“天秤座”等的星座,如果勾画方式不同,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夜空中的繁星划分成群,用假想的线联结而成各种图形,并最终将全天星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称之为星官。

迄今为止,中国的星官和希腊的星座是世界天文学中两个研究星空的最完整体系。

然而,中国古代星图自清末逐渐淡出主流,当下已很少有人了解我们中国自己的星空了。

近来,完整的中国宋代传统星空得以恢复和重现,展现了中国古代星空中的生活和诗意。

A、紫禁城投射到天上从古至今,光辉的日月、灿烂的星空,一直吸引着地球上人们的目光。

西方星座多以希腊神话和动物名称来命名,如仙王座、仙后座、小熊座等。

目前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是由古代巴比伦和希腊天文学演变而来的,而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则因西方科学体系的冲击,同时又版本众多,谬误频现等原因自清末逐渐淡出主流。

机缘巧合,曾任《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社长的齐锐和北京古观象台助理研究员万昊宜在擦拭位于北京古观象台的清代天体仪时,发现其上所刻的星图与苏州的宋代石刻星图《天文图》有很多不同,由此两人运用现代天文观测数据,结合天文史学文献,一一比对了中西星图中1400多颗星,终于完整呈现了中国古代星空的盛景,并编写成《漫步中国星图》一书。

星座在古代中国被称为“星官”,东汉张衡如此描述星官的命名:“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

”中国古代的星官,从天皇大帝到农丈人、从战场到市场、从天枪到簸箕,其名称和布局都非常社会化。

山川百物、人间百业都搬上了天际,涵盖了古代神话、历史典故、社会制度和人文习俗等,几乎是按照地上人间的模式在天上复制了一个世界。

不同于西方星座以神话中的神、人或动物来给星座命名,中国古人把紫禁城里的生活投射到了天上,皇帝有紫禁城,天上就有个“紫微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

它以北极为中心,并以北极附近的一片星群为基础而构成。

中国古人发现,北极有一颗星星是不动的,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转,因此把这片天区选作皇宫。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是什么?西瓜视频科普,古人观星暗藏的智慧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是什么?西瓜视频科普,古人观星暗藏的智慧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是什么?西瓜视频科普,古人观星暗藏的智慧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常常能看到'紫微星下凡'这么一个说法,紫微星在古代被视为帝王的象征,因此紫微星也被称为紫微帝星。

紫微星是哪颗星宿?为何被带上了神话的属性?在古人观星的过程中,又是如何对漫天星宿进行规划与命名的呢?带着古人对于星宿的思考,跟着文章,一起来看看古人观星过程中,与漫天星宿结下的情缘。

古人为何要观星?在聊紫微星的命名之前,需要和大家普及一下,古人为何要观星这个历史冷知识。

在当下的科学发展中,我们观星有了很多设备可以辅助,但是在古代,对于观星,那可全是靠肉眼完成的。

漫天星宿数以万计,要在这其中找到规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观星并非是一种民间活动,而是由统治者领头的一种官方活动。

在秦汉时期就有了相对应的官职,叫做太史令,而到明清时期,更名为钦天监。

观星对于古代的统治阶级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观星可以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讲的通俗一点,它能帮助子民合理的安排生活生产。

我们知道要春种秋收,也知道不同季节种不同的作物,而观星就是帮助人们确定节气的。

现在我们知道的二十四节气,其实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位置来划分的,将太阳的出发点定为春分,每前进15度就到了下一个节气。

在古代利用日晷可以了解每天的具体时间点,而观星是了解类似于月份的节气。

节气的命名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观星对于古代社会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人们对于星宿的依赖也是非常高的。

北斗星为何被称之为紫微星?观星又为何带上了一丝神话的属性?在古代,人们对于星宿的运转十分关注,但是在观测的过程中,却有很多让人难以解释的现象,例如:月食、日食、流星等。

这在西瓜视频中,创作人China古人云也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生产生活中,我们依靠观星从而确定节气,从另一个方向来说,古人会觉得,我们的生活生产都是由上天来安排的,衍生一下,那是不是整个世界、社会、气运、祸福都是由上天决定的呢?如果观星领悟天道是不是就可以做到洞察一切呢?在这样的氛围促使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观星的行列中。

我国古代的二十八宿及星图

我国古代的二十八宿及星图

我国古代的二十八宿及星图科学文化2008-03-31 16:48:04 阅读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所创星区划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称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印度、波斯、阿拉伯人古代也有类似中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中国古代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

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

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划分体系,类似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

(三垣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及季节和四象联系起来。

张衡在《灵宪》中有一番描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下面结合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位置对宿名作一介绍。

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

“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

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中国古代星空区划之星官、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中国古代星空区划之星官、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中国古代星空区划之星官、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中国古代为识星辰和观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

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

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划分体系,类似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

星空区划星官中国古代的星空区划历史悠久,在方法上也自成一体,早在殷周之际就有了将赤道附近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宿的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较为详细的对亮星的分群和命名,但当时列国割据,各成一体。

到西汉时,才趋向统一,并形成较完整的系统。

《史记·天官书》就反映了当时的区划情况。

中国古代划分星空的基本单位"星官",也就是把相邻的恒星组合在一起,构成各种图案,并分别取一个名字,称为星官。

若干小星官又可合成大星官。

后来,星官不仅指星群,同时也指天区。

主要的大星官就是三垣和二十八宿,在唐代《步天歌》中,三垣和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区划体系。

三垣指北天极附近的三个较大的天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包括天北极周围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座;太微垣包括紫微垣与二十八宿之间的狮子座、后发座、室女座、猎犬座等天区;天市垣包括相应的蛇夫座、巨蛇座、天鹰座、武仙座、北冕座等天区;二十八宿主要位于黄道区域,之间跨度大小不均,且分为四大星区,称为四象。

三垣三垣是北天极及周围三个较大的天空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每垣内含若干星官,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称之为"垣"。

唐代《开元星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就有紫微垣和天市垣,说明这两垣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而太微垣之名则出现较晚,《史记》中虽有此相当的星官,但未命名"太微垣",直到隋唐才正式有"太微垣"之名。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位居北天中央,故又称中官或紫微宫。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

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

四象二十八星宿和三垣的起源远在周、秦以前。

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四象(或作四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四象分布于黄道和白道近旁,环天一周。

每象各分七段,称为“宿”,总共为二十八宿。

•中文名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起源 : 上周时期三垣 : 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四象 :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二十八宿:星空的划分作用 : 古代天象的观察起源地 : 中国目录三垣编辑三垣是北天极周围的三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三垣成为三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以三垣的名称为名称。

中国古代的星受区划历史悠久,在方法上自成一体。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有这样的特点,因为观测者地理的纬度是在黄河流域,也就是北纬35度左右,所以他重视的天区,他所重视观测的天区,只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北天极所在的北天区,还有一个就是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星。

所谓的北天极也就是地球的正北的方向,我们可以想象,将地球的北极点和南极点用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直线连接起来。

这条直线从地球的南北两极分别伸向无穷远。

向北的这部分所指的方向就是北天极的位置,另一侧对应的当然就是南天极了。

但是,我们在北半球的祖先只能看到北天极。

古代中国人民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以北天极为中心,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

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

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

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

紫微垣: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星座: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

中国古代的星座: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
古人把环绕在三垣周围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分为四宫: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每四宫又分为七个星宿。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即: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象下辖二十八宿。
三垣之紫薇垣
包括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玄武操控寒冰风雪之力(黑暗冰暴),色黑,属水,为北方护兽,镇守北宫星宿
中国古代的星座: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
我国古代创造了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把天上的恒星分成不同的星区组合,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自春秋战国起,星象划分基本成形。历代沿用达千年之久,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之天市垣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官(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如,《晋书·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阴阳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体,斗则用以量液体,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市场,市楼“市府也,主市价、律度、金钱、珠玉”等。
(即: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中国四大圣兽,又称四神兽。

中华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中华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中华三垣四象二十八宿20030123大约在7000年前,中国古人已经把星空划分成龙和虎两大区域了,这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水平的。

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

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里的“天官书”中,就把星空分为中宫、东宫、西宫、南宫、北宫五个天区。

隋代以后,星空的区域划分基本固定,这就是在中国人们常说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就是天上的3座城堡,是把北极周围的星象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

太微垣在紫微垣西南方。

太微是政府的意思,太微垣中的星星多以朝中官员和场所来命名。

天市垣在紫微垣的东南部、太微垣的东边,天市垣是天上的都市,天市垣中的星名均以与皇帝有关的人员,名诸侯国的地名以及某些货市的名称命名。

大约在7000年前,中国古人已经把星空划分成龙和虎两大区域了,后来逐渐形成了四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后来又把四象的每一象各分为七段,每一段叫“宿”,共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好是月球在天上运动的轨道经过的地方。

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是27天多,一天恰好经过一宿。

在每一宿里都有许多星星,古人给它们分别起名,分成众多星官。

当时所发现的2442颗星被划分为207个星官,这些星官又被分列入二十八宿中。

中国古人就是根据这些制定历法的。

我国星象最常用叁垣二十八宿,偶而也提到四象 (或四维、四兽),叁垣、四象和二十八宿孰先孰後的问题仍然是个悬案。

通常将黄道带上的二十八宿分成四个大天区,用动物的名称来命名叫做四象,每「象」都含七宿: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

二十八宿在中国古天文学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除了恒星的观测以它作基础外,特殊天象的出没,也是用它来作为记录方位的依据。

古天文基本常识之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详解(文末有赠书福利)

古天文基本常识之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详解(文末有赠书福利)

古天文基本常识之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详解(文末有赠书福利)在古天文学中,古人是以北极星为中心,将天球上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恒星所在的范围划分若干区域,称为星官或星宿,并按在照人间的思维习惯将这些恒星区域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它们分别叫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四象二十八宿三垣,即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在前两期的视频和文章中,我们了解了古人认为的天之中心是北极星,也学习了还有北极星附近的北斗七星,三垣的分布相当于是围绕着北极星呈三角形状排列,垣的意思是城墙,其中紫薇垣位居中央,就类似于我们的紫禁城,代表着天庭的中枢所在,包含三十九个星官,这里居住有对应着人间皇帝的紫微星,紫微星其实就是我们的所说的北极星,号称“斗数之主”,古代研究者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

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陪伺在紫薇垣的两旁,太微垣类似于天庭的行政机构,位于紫薇垣的东北方向,北斗之南,包含二十个星官,而天市垣类似于天庭的街市,位于紫薇垣的东南方向,包含十九个星官,呈屏藩之状。

太微垣天市垣上述三垣就代表着天庭,有了天庭就得有护卫者,所以古人就把天庭四周的恒星划分为二十八星宿,紧紧拱卫保护着,并按东、西、南、北方向均分,每个方位有七宿,按照古人的方位和观星习惯,进一步对二十八宿进行很形象的划分。

在左边东方,有角、亢、氐(dī)、房、心、尾、箕七宿,七宿形状如一条长龙,所以叫左青龙;前为南方,有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七宿形状如鹑鸟,所以叫前朱雀;在右边西方,有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七宿,七宿形状如虎,所以叫右白虎;后为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七宿形状如龟蛇,所以叫后玄武。

汉代天文学家曾形容为:“苍龙连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飞于前,灵龟圈首于后”,由这二十八宿共同组成了四只神兽,保护着天庭的安全。

四象二十八宿了解了这些星象名词,我们就能读懂很多古代典籍里的文字了,例如“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意思是月亮附丽于毕宿时,将会大雨滂沱,古人行军打仗观此星象可作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垣
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它们是北天极附近的 三个星区。各区东西两藩的星,围成城墙的样子,所以 称为“垣”。“三垣”的定义和说法的确定经过了一个 历史的过程。在《史记·天官书》中可见到和这三垣相当 的星官,但其名称和星数则有所不同。在《步天歌》中, 三垣成为三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以三垣的名称为 名称。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 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 天 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明确有二十八宿体系的早期文献有《礼记·月令》、《吕氏春 秋》和《周礼》等书。而这些能够明确的成书年代在公元前 四世纪。而根据书中记载的天象最早可以提前到公元前七世 纪。
1978年夏,湖北随县出土战国初期古墓,发现一个漆箱盖, 上面有二十八宿名称,而且有对应的青龙、白虎图案,足以 证明当时(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二十八宿体系的存在。

飞马2星

飞马2星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星宿

娄 胃 昴 (mǎo) 毕 觜(zī ) 参(shēn) 井(东井) 鬼(舆鬼) 柳 星(七星) 张 翼

四象
西方白虎1
西方白虎2 西方白虎3 西方白虎4
西方白虎5 西方白虎6 西方白虎7 南方朱雀1 南方朱雀2 南方朱雀3 南方朱雀4 南方朱雀5 南方朱雀6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眼里,日月是两个最重要的天体,也是 两位重要的神灵。很早,人们开始通过观察得到月亮运 行一周的时间是二十七天多一些。整数便于处理,所以 凑成28,用来表明月亮的运行状态,而刚好28可以被四 整除,这样便于把太阳的运行周期划分为四份,称为 “四时”。
《尚书·尧典》有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和“日短星昴, 以正仲冬”,根据书中的天象,推测是在公元前12到13 世纪。说明很早就有了“虚”和“昴”的宿名。《诗经》 和历书《夏小正》中也出现了若干星宿的名称。但是这 些文献还是不能说明二十八宿的整体体系在当时就建立 了。
南方朱雀7
物象

狗 雉 鸡
乌 猴 猿 犴 羊 獐 马 鹿 蛇

星座 五行
仙女9星
木星

金牛17(7)


金牛8星

猎户3星

猎户7星

双子8星

巨蟹4星

长蛇8星

长蛇7星

长蛇6星

巨爵众星

长蛇众星
乌鸦4星

星官名
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山海经·大荒经》的二十八座山峰。 地上的区域:因为古人讲天象和人事联系起来。天象的变化
会预示着地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地上的人世也会引发天 象的变化。例如地上的灾异是由于地上的统治者的统治存在 问题,统治者必须要改变政策。这种思想集中表现在汉代董 仲舒的《春秋繁露》中。
有人认为二十八宿在创立之初是沿赤道分布的。计算表明: 二十八宿与天球赤道相吻合的年代距今约五千年前。这可认 为是二十八宿体系创立时代的上限。而依据文献、文物等证 实的公元前五世纪,则应该看成是二十八宿创立时代的下限。
从后面的图中,我们看出每一宿包含的恒星都不止一颗, 从中选取一颗作为测量天体运行的标准,叫做距星。下 宿距星和本宿距星的赤经差(过南北天极的大圆叫做赤 道经圈,两宿赤道经圈的角度差叫做赤经差)叫作本宿 的距度。一个天体在某宿距星之东,并且和该宿距星之 间的赤经差小于该宿距度的话,就称为入该宿,这个赤 经差就称为该天体的入宿度,写作“入×宿×度”。再 配上该天体与天北极间的角距离──“去极度”,就成为 中国古代的一对赤道坐标分量。
浅谈我国古代星象
国学院 05741051 张忠曼
星官:中国古代为了认识星辰、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
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
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类似于现在人们所说的星座。每
个星官所包含的恒星数量多少不等,所占天区的范围也
不一样。在中国古代的星官定位系统之中,有着众多的 星官,例如《史记 天官书》中共计有87星官,而《开元 占经》中保存的《石氏星经》星表中一共有120个星官。 众多星官中,三垣和二十八宿最为常见,被人们熟知, 地位也比较重要。
轸水蚓
我们在前边提到,除了三垣和二十八宿之外,还有众多的星官, 它们在星象中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展开讲过于繁杂,不作 为本次讲述的内容。
以上的表格中,每一个星官的名称是由星宿名加五行(日月属 火)再加对应的物象所组成的,这是由我国唐代历算家袁天罡 (一说阮天罡)所创。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物象,再和五行相 联系。这体现了我国古人和谐的天地观和宇宙观。
星宿
角(jiǎo) 亢
氐(dī ) 房
心(商) 尾 箕
斗(dǒu)
牛(牵牛) 女(须女、婺
女) 虚

室(营室)
二十八宿与四象、物象、星座对照表
四象
东方青龙1 东方青龙2 东方青龙3 东方青龙4 东方青龙5 东方青龙6 东方青龙7
北方玄武1
北方玄武2 北方玄武3
物象
蛟 龙 貉 兔 狐 虎 豹

牛 蝠
在三垣之中,紫微垣位于北天中央的位置,在北斗北,以北极 星为中心,又称中宫,代表皇宫,其左右两藩有星十五,各冠 以官名;太微垣代表政府及诸侯,位于紫微垣西南,左右垣由 十星组成;天市垣在紫微垣东南,代表地方官和平民百姓的生 活现象,左右垣由二十二颗星组成。以地上的人世来解释天象, 以人间的活动来比拟星官的关系,天人同构的思想在这里得到 了很好的体现。
星座 五行
室(处)女2星

室(处)女4星

天秤4星

天蝎4星

天蝎4星

天蝎9星

人马(射手)

4星
人马(射手)

6星
摩羯6星

宝(水)瓶4星

星官名
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斗木蟹
牛金牛 女土蝠
北方玄武4 北方玄武5 北方玄武6

宝(水)瓶1星

小马1星

宝(水)瓶1星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 :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最初是古人为
比较日、月、五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 观测时的标志。“宿”或“舍”,有“停留”的意思。 《史记·律书》说:“舍者,日、月所舍。”王充在《论 衡 谈天》中也说到:“二十八宿为日月舍,,犹地有邮 亭,为长吏廨矣。”在产生于隋唐时代的《步天歌》中 二十八宿也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也仍以 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