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__各章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世界现当代史参考书目

世界现当代史参考书目

第十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复习思考题:1.评《四月提纲》对十月革命的指导意义。

2.简评新经济政策。

3.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它有那些特点和历史局限?拓展学习书目:1.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论文集),人民出版社,2000年。

2.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学习出版社,2005年。

3.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4.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

5.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上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第十一章二十世纪前半期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复习思考题:1.评甘地主义的历史地位。

2.评凯末尔革命的历史地位。

3.评卡德纳斯改革的历史地位。

拓展学习书目:1.梁守德等主编:《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2.彭树智:《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两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上下册),商务印书馆。

1995年。

第十二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复习思考题:1.评巴黎和会上的德法矛盾及英美的对德政策。

2.凡尔赛体系的内在矛盾及其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3.简述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并就会议的结果做一简要评论。

4.简评20年代国际关系的调整。

5.举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后果。

拓展学习书目:1.埃里希·艾克:《魏玛共和国史》,商务印书馆,1994年。

2.朱庭光主编:《法西斯新论》,重庆出版社,1991年。

3.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北京出版社,1978年。

5.艾伦·布洛克:《大独裁者希特勒(暴政研究)》,上下册,北京出版社,1986年。

第十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思考题:1.简要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1、分析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一、英国革命的原因•(一)英国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主义发了对抗性不可调和的矛盾,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1、革命前英国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1)工业方面: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逐步代替行会手工作坊;•(2)商业方面:资本主义的对外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3)农业方面:资本主义在农业的渗透,资本主义农场纷纷建立•2、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1)政治上的矛盾:斯图亚特王朝从詹姆士一世到查理一世在政治上否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实行封建专制的统治。

•(2)经济上的矛盾:实施一系列损害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

•(二)新贵族从旧贵族中分化出来,与封建专制制度发生了矛盾,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矛盾:(1)地产上的矛盾•(2)自由经营工商业与皇家专卖制度的矛盾。

•(三)城乡下层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四)宗教原因: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清教”(卡尔文教)与维护王权的“国教”(安立甘教)的矛盾斗争,是导致革命爆发的思想理论前提;•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盟进行反封建斗争的;•(2)披着宗教外衣进行斗争;•(3)革命中主力军是自耕农及手工业者•历史意义:•1、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原因:(一)革命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与封建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是导致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1、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1)资本主义的商业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内市场的形成、海外贸易和殖民地贸易的发展、银行业的出现•(2)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大量出现,在某些工业部门出现了机器生产;•(3)资本主义也深入到农村;•2、与封建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1)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矛盾;•(2)与封建行会制度的矛盾;•(3)各地货币不统一、度量衡混乱、关卡林立、设关抽税等,成了商品交通的严重障碍;•(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是导致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1、革命前法国的阶级状况•第一等级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世俗贵族•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贫民、手工工场工人、作坊工匠、乡村农民等•2、阶级矛盾的激化•(三)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在舆论方面做了准备•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1、法国革命是一次比英国革命更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2、推动了整个欧洲各国反封建注意的斗争2、评价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的领导人物、文献和法案。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世界近代史》第1章:地理大发现的动因和条件——首先是经济动因。

其次,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第三,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条件: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航海技术和武器的进步,第三,商业上的进步。

第四,专制政府的支持如何评价文艺复兴?——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实际上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天才辈出、灿若群星的光辉时代。

影响:第一,它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第二,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这就为17、18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

第四,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

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

《世界近代史》第2章第1节17世纪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1、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渗入农村:(1)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3)革命前的社会等级。

2、清教运动:第一,将资本主义工商业活动神圣化。

第二,主张按人民要求剥夺英王权力。

3、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批准“权利请愿书”及解散议会。

(2)“无议会时期”的统治。

(3)苏格兰人民起义及议会的重新召开2、简述平等派英国革命中的作用及其思想的影响。

作用:平等派(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与独立派联合反对长老派,推动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

世界近现代史-思考题-总--201406

世界近现代史-思考题-总--201406

思考题(总)(世界近现代史-2014)(由本课程1-8章各章思考题按类别汇编而成)名词解释意大利文艺复兴基督教人文主义“九十五条论纲”绝对君主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原工业化哥伦布十二月党人起义“1830年革命”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俾斯麦《宅地法》南方重建法西斯主义《四月提纲》第三次科技革命简答题概述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意义。

简述宗教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简述近代早期商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概述近代早期全球初步相连时全球性交往的主要内容。

简述19世纪中期德意志地区走向统一的有利条件。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主要表现、后果及影响。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简述欧洲地区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及演变的历程,简要分析该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如何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化?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国内政治长期稳定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了经济发展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农业革命为工业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充裕的农产品,也扩大了国内市场。

进行殖民扩张,确立了海上霸权,殖民掠夺促进了原始积累,也是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国内外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产品,由此推动了技术革新。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使英国成为欧洲的科技中心之一,促进生产技术的改进。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受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提高劳动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影响: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全世界占有了工业垄断地位,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阶级结构巨变,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论述题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角度概括近现代历史的主要特征。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 英国新贵族:新贵族是15-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15世纪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传统贵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一些有眼光的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牧业,使用雇佣劳动,有的兼营工商业,有的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

这些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利益日趋一致,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封建主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就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 克伦威尔: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

克伦威尔生于亨廷登,曾就读剑桥大学的雪梨苏塞克斯学院,信奉清教思想。

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

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

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

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克伦威尔为资产阶级革命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阶级和个人的局限,他无法将革命进行到底。

3. 清教徒革命:清教徒革命又称为英国内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它是一场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的革命。

他对于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学家一般将革命开始的164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 莫斯科公司:莫斯科公司是英国近代早期从规约公司发展而来的第一家股份公司,1553年,莫斯科公司成立,并从英国国王哪里取得特权许状,开始发展对俄贸易,开辟了新的商品需求市场,英俄两国各取所需。

莫斯科公司从英王那里获取了商路和俄国市场的垄断特权,以及部分商品的专卖特权,同时又拥有作为公司法人的独立自主权。

因此公司的未来发展并不是单单建立在特权基础之上的,特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司的利益,它成立的最早最具有代表性。

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

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

世界现代史﹟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材料分析、论述(如果有选择题10`没有选择题论述30`)第一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当代世界历史的转折一、问答题:1、概述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1)经济: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②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a、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经济的统一性趋势的增长。

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特征。

b、布雷顿森林体系c、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税与贸易协定③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a、社会主义国家经济b、发展中国家经济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a、工业优势b、国际金融中心c、最大债权国与商贸大国d、科技与人才优势2、联合国成立的背景、组织机构及其作用。

(1)背景:①1941年8月罗斯福和邱吉尔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设想。

②1942年1月的《联合国家宣言》中,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家”这一名称,这是“联合国”名称的缘起。

③1943年11月30日美苏英中四国代表共同签署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宣言》确立了联合国成立的方针,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④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美、英、苏三大国首脑专门讨论了未来的国际组织问题。

⑤1944年8月21日—10月7日,敦巴顿橡树会议上,规划出了联合国的蓝图,构筑了未来联合国的基本轮廓和框架。

⑥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就安理会表决程序和创始会员国问题达成了协议。

(2)组织机构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大会、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3)作用①联合国初期的作用:联合国成立初期,基本上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成为美苏两国进行角逐和政治交易的场所。

但也做过有益的工作。

②70年代以来的联合国的新作用:a、联合国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缓解国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b、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即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c、联合国有力的推动了战后非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

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

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名词解释1.“三国同盟”。

普法战争以后德国害怕法国崛起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冲突不断,于是在1879年10月7日,德奥缔结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

后来德国拉拢因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的意大利,三国于1882年5月20日缔结同盟条约。

【规定: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必须以全部军队予以支援;如果俄、奥之间发生战争,意大利将宣布中立;一旦德国遭到法、俄进攻,意大利则站在德国一边,参加战争】。

从此,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两个军事集团的对抗是导致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

在大战期间,凡是参加德、奥一方作战的便称为同盟国,成为帝国主义战争中的军事集团之一。

意大利因为同奥国有矛盾,所以在1915年退出同盟国而加入协约国作战。

2.“三国协约”。

是指英、法、俄三国为对抗三国同盟于1907年结成的军事集团。

1893年法、俄缔结同盟,规定双方相互支持以防范三国同盟的进攻。

英国一直奉行“光荣孤立”政策,但由于英德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德国的加紧扩充海军使英国倍感威胁,于是在1904年、1907年《英法协约》、《英俄协约》先后签订,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三国协约的建立使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终于形成。

大战一触即发。

3.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军事演习的澳皇储裴迪南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这次事件使奥匈帝国在7月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4.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

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战役是一战的一个关键时刻。

由一战爆发起,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

但是在9月5日,法国第六军向进攻巴黎的德军反击,防止法国的首都被德军佔领。

德军在9月9日至13日的撤退实质上结束了德军的施里芬计划。

在这个战役中,法国军方使用了大约600辆出租车来运送6000名法军后备军到前线。

世界史思考题

世界史思考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思考题“导言”部分复习思考题一、概述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学界有不同观点:(一)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斗争是主线这是苏联学者和过去我国学者所持之观点。

对此,斯大林的三大矛盾说是其典型概括。

刘综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1986版)认为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即认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开始于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强调“现代化”为世界近代史主线罗荣渠和钱乘旦等学者认为如此。

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卷》认为世界近代史大约是1500—1900年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

它包含了纵向、横向两种基本趋势。

从前者看,它是世界从前工业社会逐步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历史,同时也是世界从前资本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现代社会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历史。

从后者看,它是世界作为整体逐步形成、发展的历史。

(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强调认识和研究世界的横向发展趋势,即世界作为整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分析世界近代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首先,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

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其次,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起始阶段,也是现代世界基本形成和现代社会基本特征初步显现的关键阶段。

从现代化的起源看,世界近代史是现代化的全面启动阶段。

其中,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运动为内容的近代文明的兴起,标志着传统社会的瓦解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现代文明的滥觞在这里产生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当代史》各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两大阵营对立的战后世界
1、概述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2、试析杜鲁门主义。

3、分析“柏林危机”的历史背景和后果。

4、试析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的战略。

5、举例说明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战略。

第二章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简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发展的动因。

2、试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恢复和发展
1、概述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变化的要点。

2、简述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

3、试析麦卡锡主义的兴盛。

4、简评工党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政策。

5、评价“三环外交”的提出及其后的变化。

6、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同第四共和宪法有何主要区别?这些区别
于法国政局有何关系?
7、联邦德国经济崛起有哪些主要原因?
8、战后日本民主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其改革的内容和意
义如何?
9、试述战后日本工农运动发生的条件、规模及转向低潮的原因。

10、旧金山体制的内容及其实质如何?
11、简列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现象。

第四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简述南斯拉夫率先实行改革的历史条件及
其主要内容
1、从斯大林逝世前苏联社会的基本概况简析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2、简析赫鲁晓夫实行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其历史地位。

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经验教训。

4、试比较分析1956年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布拉格之
春”的异同及经验教训。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1、二次大战后初期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独立的特点。

3、简述以色列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4、试述阿尔及利亚民族战争和埃及“七月革命”的经过和胜利原因。

5、越南抗美救国战争及其原因述评。

6、简述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及发展过程。

7、分析埃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斗争胜利的历史条件及其意义。

8、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怎样成立的?阿拉伯人为什么在第一、三次
中东战争中遭到失败?
9、分析1959年前后古巴革命的性质。

10、略述亚非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经过和意义。

第六章世界战略格局多元化趋势
1、试述欧洲共同体产生的背景和历程。

共同体成立以后,西欧一体
化主义有哪些进展?西欧一体化对国际局势有
何影响?
2、评价勃兰特“新东方政策”。

3、评价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

4、英美特殊关系终结的原因及影响。

5、日美经济摩擦的原因及其演变。

6、美元霸权地位丧失的原因及表现。

7、简述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经过。

8、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怎样实现的?
9、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及其主要经验如何?
10、尼克松主义浅评。

11、70年代,苏联如何形成全球战略性攻势?
第七章七十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1974——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特点?
2、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滞胀”及其产生
的原因。

3、分析70年代末、8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的趋向。

4、简述“里根经济学”的要点及其效果。

5、简述“撒切尔主义”的要点及其效果。

5、简述密特朗社会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

7、7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

8、评价意大利70年代政局的特点和“历史性和解”。

9、70年代以来,日本是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渡过严重经济危机、实
现经济的稳步增长的?
10、日本外交政策变化与其经济实力增长的关系如何?
第八章苏联东欧国家及南斯拉夫的改革和剧变
1、试析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结果。

2、试比较分析南斯拉夫、匈牙利和波兰改革的异同点及经验教训。

第九章第三世界在斗争中发展
1、试述埃以和平条约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石油输出国组织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其历史作用如
何?
3、简述阿富汗抗苏民族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4、简述柬埔寨反对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斗争。

5、简论津巴布韦独立斗争的特点。

6、试述南非种族歧视制度的内容及其后果。

7、简述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改革内容及其失败原因。

8、简述拉美国家争取200海里领海权的经过及其意义。

9、分析1977年巴拿马运河条约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10、分析孔塔多拉集团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第十章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
1、试分析“里根主义”的实质及其背景。

2、苏联对外政策重大变化的原因何在?
3、试述雅尔塔体制的瓦解过程。

4、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