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特大桥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
【QC成果】中铁五局机械化薄壁高墩垂直度控制

施工时日照影响
施工自然 环境影响
施工时风力影响
高处作业平台窄
高处作业施工不便
制
线
测量仪器精度 不能满足要求
偏
测量精度不够
位
-----主要原 因
法
环
测
制图:刘迎春
时间:2009年7月10日
验证因素 现状 标准
验证方法
考查验证
未进行专项培训 负责人
王勇
验证时间
2009.7.15~ 7.18
施工现场设有测量人员、各工种的施工人员对翻模施工不熟练了解。
是否掌握了薄壁空心墩施工各工序的要点,及高墩的测量方法。
查找相关的培训记录,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现场人员是否作业规范。
2009年7月15日,QC小组成员刘迎春到现场对施工班组的操作人员进行
询问了解情况,发现部分工人对该分项工程施工不熟悉,甚至有些尚未接触
过,同时QC小组组织了2个施工班组的全体人员进行了考核。考核结果表如
度尺等检测仪器及其方法对已经施工的文明大桥5#、6#、14#、16#、17#、24#、25#、
26#薄壁空心墩墩底向上四米高的墩身的施工控制进行摸底调查,共调查出260个数据,
其中不合格点频数点为90点(合格率仅为65%),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
出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控制主要影响因素的频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料
模板的刚度不够
模板变形
模板加工精度不够
机 砼输送泵
人
压力影响
砼泵送机工 作时影响已
工人现场 作业随意
加固的模板 规章制度不健全
未进行专项培训
业务水平差
墩 身
轴
线
控
高墩型钢骨 架定位不准
QC提高墩柱外观质量(DOC)

提高墩柱外观质量合格率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山东青临高速第20合同段墩柱外观质量QC小组前言随着我国路桥建设水平的迅猛发展,其施工工艺、检验标准也随之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混凝土结构物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究竟如何保证和提高外观质量成为施工单位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墩柱是桥梁下部结构重要的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各种桥梁的设计中。
山东青临高速K188+378.5兖石铁路分离立交全长756.5米,共有混凝土墩柱120棵,混凝土墩柱外观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为此,按照公司工作部署,结合项目特点,山东青临高速项目部成立了墩柱外观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并积极开展质量活动,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一、工程概况制表人:朱克楠制表时间:2010年4月5日二、小组概况与简介1、小组概况(表2)制表人:朱克楠制表时间:2010年4月5日成员简介(表3)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岗位/职务职称文化程度TQM培训1 钟祖遥男48 项目经理/组长高级工程师本科80学时2 彭戈男44 项目总工/副组长高级工程师本科88学时3 李正文男41 桥梁副经理/副组长高级工程师本科88学时4 李君男34 质检工程师/组员工程师大专80学时5 武传华女41 试验室主任/组员工程师大专76学时6 尹相贵男28 工程部长/组员工程师大专80学时7 闫德明男40 结构工程师/组员工程师大专80学时8 张国华男35 测量工程师/组员工程师大专76学时9 朱克楠男28 内业主管/组员助理工程师大专76学时10 杨俊华男38 施工员/组员工程师大专80学时11 陈常友男41 公司工程管理部/顾问高级工程师本科70学时制表人:朱克楠制表时间:2010年4月5日2、小组简介为贯彻落实山东青临高速项目办施工要求和质量目标,严格执行公司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项目经理部结合公司施工技术管理经验,针对兖石铁路分离立交桥结构特点,项目部单独成立了兖石铁路分离立交桥墩柱表观质量QC小组,并制定了表观质量控制标准和小组活动实施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小组成员按预定方案组织实施各项活动,切实提高墩柱表观质量合格率,达到活动制定的目标。
(QC成果)提高墩柱外观质量合格率

图1 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及第TS10标段地理位置图2、墩柱概况本标段墩柱主要有圆柱墩及花瓶墩两种形式,圆柱墩共计1642根,花瓶墩32根。
椒江1号桥圆柱墩数量为612根,椒江2号桥圆柱墩数量为654根花瓶墩数量为32根,互通主线桥圆柱墩数量为233根,互通匝道墩柱为143根。
二、QC小组简介1、小组概况表1 QC小组概况- 1 -制表人:徐艳鹏日期:2016年4月20日2、小组成员分工表2 QC小组成员、分工及TQ教育情况制表人:日期:2016年4月20日3、小组活动计划表表3 QC小组活动计划表制表人:徐鹏日期:2016年4月20日4、小组活动情况QC小组自成立后,即按照既定的活动计划,逐步开展研究工作,针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逐步进行研究分析,并拿出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活动情况见下表,具体活动详见后续章节:表4 QC小组活动情况一览表制表人:日期:2016年4月20日三、选题理由目前,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外观质量亦越来越收重视。
而墩柱施工中,若控制不当,容易引起表面有“流砂”、气泡,底部“烂根”,接缝错台、漏浆,色差,锈迹,粘模等外观质量问题。
本项目墩柱有1674根,数量庞大,确保墩柱外观质量势在必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提高墩柱外观质量”作为小组的活动课题。
四、现状调查2016年5月21日至6月10日,QC小组成员对从已浇筑墩柱中抽取20根墩柱进行调查,对外观质量因素情况进行汇总:1)表面有“流砂”所抽查墩柱中无此现象。
2)表面气泡表5 表面气泡质量分布表项目名称≤0.5%(根)0.55%~1%(根)1%~1.5%(根) 1.5%~2%(根)合格率(%)表面气泡1333165图2 墩柱现状调查图3)底部“烂根”表6 底部烂根质量分布表项目名称0处(根)1处(根)合格率(%)底部“烂根”15575图3 墩柱现状调查图4)错台表7 错台质量分布表项目名称0处(根)1处(根)2处(根)合格率(%)错台172185图4 墩柱现状调查图5)接缝漏浆表8 接缝漏浆质量分布表项目名称0处(根)1处(根)合格率(%)接缝漏浆19190图5 墩柱现状调查图6)外观色差表9 外露钢筋长度质量分布表项目名称0处(根)1处(根)2处(根)合格率(%)外观色差181190图6 墩柱现状调查图7)锈迹表10 外露钢筋间距质量分布表项目名称0处(根)1处(根)2处(根)3处(根)合格率(%)锈迹1621180图7 墩柱现状调查图8)粘模所抽查墩柱中无此现象。
[QC成果]提高墩柱混凝土外观质量
![[QC成果]提高墩柱混凝土外观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69f628efb84ae45c3a358c67.png)
振捣间距过大
要因确认
确认内容
结论
非要因 检查砼浇筑时振捣间距。
现场振捣时从离模板边缘10cm开始由外侧 向中心间隔20~25cm振捣,振捣间距适中, 符合振捣工艺的要求。
内容
现场振捣时间在25~30s之间,振捣时间 偏短,振捣不充分,不利于气泡的排出,
砼浇筑分层太厚
要因确认
结论
确认内容
小组成员统计了现场砼浇筑过程分层厚 度,现场分层厚度在40cm左右,分层厚
要因 度偏大,不利于气泡的排出,现将分层
厚检度查严现格场按墩照柱3砼0浇cm筑控时制分。层厚度。
插入下层深度不足
要因确认
结论 现场砼浇筑过程振捣棒插入下层深度进行
非要因 调查统计,现场插入下层深度度在
模板面未打磨光滑
要因确认
确认内容
结论
非要因 检查模板是否打磨光滑。
现场墩柱模板在浇筑前均对模板进行打磨,保 证模板内表面清洁无任何杂物和污点,满足光 滑度及平整度要求要求。
模板设计强度不足
要因确认
确认内容
结论
非要因 检查模板是否有扭曲变形。
检查生产厂家资质和产品合格证,钢模板 采购回来后,对模板进行试拼,拼装过程 中未出现变形、扭曲的现象。
施工时必须振捣振到捣时 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振出捣 时气泡、 表面呈现平坦、间3泛0s 浆,以获得光洁的表面。间40s 实施效果:通过对策的实施与现场监管,延长了砼振 捣时间,确保砼振捣充分,效果显著,分目标实现!
效果检查 10
效果检查
采样 4
50
数量 48
气泡数 8
达标率 100 %
(完整版)桥梁工程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

桥梁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小组情况 (1)三、选题理由 (2)四、现状调查 (2)五、设定目标 (5)六、造成因素分析 (5)七、确定要因 (6)八、制定对策 (7)九、实施对策 (8)十、QC小组活动实施效果 (10)十一、巩固措施 (12)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2)后一川特大桥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一、工程概况平凉(华亭)至天水高速公路项目****标后一川特大桥位于中滩镇北边,与天巉公路平行,斜跨葫芦河,左幅桥梁上部构造采用(21+3×30+21)+12×(5×30)十三联预应力砼组合小箱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右幅桥梁上部构造采用5×30+6×30+11×(5×30)。
十三联预应力砼组合小箱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构造桥墩采用双柱墩配桩基础,桥台采用桩柱式台配桩基础,全桥墩柱共计255根。
三、选题理由1、本工程目标为“大桥建精品,目标鲁班奖”,工程质量要求精益求精。
2、已施工完成的桥梁墩柱外观普遍较差,尤其是墩柱表面错台严重超出规范要求。
3、业主的严格要求——表面错台控制在2mm之内,表面平整光洁无色差。
4、为控制墩柱外观质量培养技术人才。
为此,项目部QC小组决定选择“墩柱外观质量控制”作为活动课题。
四、现状调查QC小组成员对已完成的部分墩柱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的质量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1、错台——大部分错台超过小于2mm的规范要求;2、墩身表面气孔——表面气孔密集,分布范围较广,气孔直径较大;3、混凝土色差——混凝土表面色差主要在各节模板之间较明显;4、墩身表面起砂——起砂范围较广较明显;5、混凝土漏浆——主要在墩柱根部较为明显。
墩柱表面模板接缝错台墩柱表面存在大面积气孔、蜂窝、麻面表面色差墩身表面起砂墩身表面漏浆五、设定目标1、错台控制在规范要求的2mm之内;2、完全消除墩身表面气孔;3、完全消除混凝土色差;4、完全消除墩身表面起砂;5、完全避免混凝土漏浆。
高速公路桥墩柱保护层厚度控制QC成果(全面)

⾼速公路桥墩柱保护层厚度控制QC成果(全⾯)⾼速公路桥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QC成果报告⼀、⼩组概况及成员简介1、⼩组概况QC⼩组所在单位或部门:中铁*局***公司************项⽬经理部⼩组名称:中铁*局****公司****项⽬部QC⼩组课题名称: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组类型:现场型2、⼩组成员简介介于墩柱施⼯质量对桥梁⼯程的重要性,我项⽬部组织⼏位管理经验丰富、技术⽔平⾼的同志组成该QC⼩组.本QC⼩组从桥梁墩柱开始施⼯之前已经成⽴,由5名施⼯管理⼈员组成,主要致⼒于寻求影响墩柱保护层厚度的因素、优化施⼯⼯艺、加强施⼯过程控制,以提⾼墩柱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表⼀⼩组成员及分⼯⼆、选题理由桥梁的墩柱是⼀座桥梁的关键部位,墩柱的施⼯质量关系到桥梁的使⽤寿命以及⼈民的⽣命财产安全.墩柱的施⼯质量主要反映在三⽅⾯:保护层厚度、砼强度、外观,⽽保护层厚度关系到墩柱钢筋的使⽤寿命以及墩柱的强度 ,是影响墩柱质量的⼀个重要⽅⾯.****线⾼速公路******同段有*****架桥、****桥、*****桥三座桥梁,直径1.4⽶墩柱数量57根.本QC⼩组主要致⼒于墩柱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按业主和总监办的要求保护层厚度与设计值偏差在+10⽶⽶⾄-7⽶⽶范围内为合格.该课题意义是,寻找影响墩柱保护层厚度的相关因素,合理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墩柱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确保⼯程质量优良并为今后类似施⼯提供可靠借鉴经验.三、课题可⾏性分析不利因素:1、总监办对墩柱保护层厚度合格界限要求严格.有利因素:1、业主、总监办⾼度重视墩柱施⼯质量.2、项⽬部计划将桥梁⼯程打造成为我标段亮点⼯程.3、施⼯管理和技术⼈员责任感强烈,⼯作经验丰富.四、开展QC活动1、现状调查、分析,计划(P)阶段(1)、外出调查、分析现状我标段*********墩柱施⼯开始后,我QC⼩组便对墩柱施⼯⼯程进⾏全程跟踪,检查技术交底的落实情况,发现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2)、实测实量、找出主要问题在施⼯过程中我QC⼩组对*****桥3~5号墩15根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进⾏检测,检测结果见表⼆.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查表(⼀)从*********3~5号墩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标段前期施⼯的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普遍偏低,⽽且个别点保护层厚度与设计值相差较⼤ ,不能满⾜总监办对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在+10⽶⽶⾄-7⽶⽶的要求.通过对施⼯过程及检测数据进⾏分析,我QC⼩组总结得出影响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因素 ,并进⾏了统计分析,具体见表三.表三质量缺陷项⽬统计表根据表三“质量缺陷项⽬统计表”绘制出图⼀“质量缺陷项⽬排列图”,以便更直观的看出影响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因素对保护层厚度影响的⼤⼩ .图⼀质量缺陷项⽬排列图从表三“质量缺陷项⽬统计表”和图⼀“质量缺陷项⽬排列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个因素对桥梁墩柱保护层厚度影响的⼤⼩ .针对以上各种影响因素我QC⼩组进⾏讨论、分析,整理出墩柱钢筋图⼆“保护层厚度偏差原因分析图”.图⼆保护层厚度偏差原因分析图(3)、设定⽬标通过调查分析我QC⼩组认为将桥梁墩柱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控制在80%以上完全可能的 ,同时可以缩⼩不合格点保护层厚度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以我标段*********为例,墩柱直径1.4⽶,设计Φ25主筋根数为30根,即保护层厚度不合格点不超过6个;墩柱不合格点与设计值的偏差预计将控制在超出允许值5⽶⽶范围内,即与设计值偏差在+15⽶⽶⾄-12⽶⽶范围内.2、执⾏对策,执⾏(D)阶段通过缺陷统计表、排列图和原因分析图我⼩组找出了影响墩柱保护层厚度的各个主要因素,针对各个因素制订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具体措施见下表:表四对策表3、检查验证,检查(C)阶段通过各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以及在我QC⼩组全过程严格监控下,我标段剩余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合格率较*********3~5号墩有⼀定提⾼.表五为我QC⼩组⽤钢筋保护层探测仪检测的 QC活动执⾏后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查结果:表五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查表(⼆)从上表检查结果看,本次QC活动⽬标基本实现,有个别墩柱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没达到预期结果,但总体与设定⽬标⼀致.4、巩固总结,处理(A)阶段本次QC活动主要解决了墩柱钢筋笼对中中⼼偏差问题,以及钢筋笼运输变形等问题,提⾼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改进了墩柱的施⼯质量,为以后桥梁墩柱施⼯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本次QC 活动中有⼀个因素影响着我们的 QC结果,即我们⽤钢筋保护层探测仪检测的是墩柱的主筋,在检测过程中很难避开主筋外侧环绕的螺旋箍筋,以致影响我们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个⽅⾯还要在以后的施⼯中进⾏改进.五、取得效果通过QC⼩组活动,各施其责把制定的对策措施严格在施⼯过程中实施,我合同段桥梁墩柱已全部顺利施⼯完成,⼯程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在*****质量监督检查站对*********⾼速公路的第⼀次质量⼤检查中,*********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抽检合格率⾼达99%,得到省质检站的赞扬并获得业主奖励.本次QC活动提⾼了⼩组成员的管理⽔平,同时作业⼯⼈的作业⽔平在各种质量培训及现场指导下也得到很⼤程度的提⾼.六、巩固成果1、通过QC⼩组把PACD循环贯穿到整个施⼯过程中,提⾼了科学管理⽔平、技术⽔平及⼯程质量.2、建⽴巩固责任制度 ,落实项⽬管理⼈员责任制度 ,做到分⼯明确,责任到⼈,提⾼管理⼈员⼯作热情.3、落实科学管理,全程监控,及时改进的管理⽅法,把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落实.在施⼯过程中多分析、多总结,积极探寻新的施⼯⼯艺,并不断消化、推⼴,以达到⾼效、节能、优质等效果.。
提高某大桥T梁外观质量QC成果

(设杨眉堡大桥、杨眉堡隧道)、桐木岭至金竹互通,与西南环线相接。
路线全长约37.9km.xx大桥是南环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全长530.16米,起讫桩号为YK14+244。
84~YK14+776, 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Ⅰ级,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大桥为17×30米预应力砼连续T型梁桥,上部构造为先简支后连续梁结构, 全桥分三联,下部构造为双柱式圆形墩,桩基础, U型桥台。
最大桥高20。
4米,平均高度18。
2米。
桥区主要为水田,属低中山地形,地貌属剥蚀-侵蚀的丘陵地貌,本桥为跨越宽阔田地而设。
大桥分左右两幅, 单幅桥面净宽12。
00m,单幅每跨由6片T梁组成,全桥共计204片T梁。
预制T梁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桥的外观质量。
QC小组简介二、小组简介三、选题理由2008年10月12日,本小组对已浇注完毕的YMBDAZ11-2#梁进行详细的调查,共抽查300点,发现有48处存在外观质量缺陷,外观各项指标合格率为84%。
经收集和分析,找出了影响T 梁外观质量的因素,汇成质量缺陷统计表及排列图如下:xx 大桥T 梁外观质量缺陷统计表制表人:xxx 根据统计表绘制排列图:制图人: xxx“气泡、蜂窝、麻面”和“%,是要解决的主要对象。
1、目标确定课题: 提高xx 大桥T 梁外观质量五、确定目标四、现状调查制图人:xxx2、可行性研究 (1)、公司指标为T梁外观各项指标合格率≥95%,必须达到,现场已浇注T 梁平均合格率为84%,具有一定挑战性。
(2)、我公司施工的绵广高速、青成复线公路桥有T 梁外观各项指标合格率>95%的记录。
以往的T 梁浇筑为我项目部预制T 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我们的施工有很大的指导意义.(3)、现状调查表明,“气泡、蜂窝、麻面"和“混凝土裂缝"是造成T 梁外观质量缺陷的主要问题,两者占质量缺陷总数的87。
4%,如果把这两个问题全部解决,则T 梁外观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就能提高到84%+(1-84%)x 87。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

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果材料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广宁高速路基02标Q C小组二○一七年五月目录一、背景简介 (3)二、小组简介 (3)三、选题理由 (5)四、现状调查 (5)五、目标确定 (6)六、原因分析 (7)七、要因确认 (7)八、制定对策 (10)九、对策实施 (11)十、效果检查 (12)十一、巩固措施与标准化 (13)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3)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广宁高速路基02标QC小组一、背景简介扬绩高速广德至宁国段路基02标起点桩号K13+400,终点桩号为K21+367,共长7.9km。
主要以桥梁施工作为重点,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1座、分离立交桥3座,总长度为2.4km,累计混凝土方量9.1万m3。
立柱共284根,其中桐河1#、2#桥214根。
本标段2016年7月1日开工,11月初开始进入立柱施工阶段,截止至11月底,本标段立柱共完成25根。
桐河1#特大桥和桐河2#大桥共1.8km,是本标段的主要施工控制点,桐河桥沿河布设,且多为三级高墩柱,最高达29.4m。
部分墩柱位于山体陡坡和河道内,且部分在规划凤凰山水库淹没范围内,因此对桥梁墩柱混凝土外观质量更是要求精益求精。
图1:桐河1#桥现状图二、小组简介2.1小组简介广宁高速路基02标项目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QC小组成立于2016年12月5日,由8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组成,小组成立后,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环境的需要,选定“提高立柱外观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为课题,积极开展活动,小组成员采取现场开会、调查研究和室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期间共组织了8次活动,并积极小组成员学习QC小组活动相关资料,通过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小组成员集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QC小组以现场活动为主,对立柱外观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对策、优化施工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使得外观质量验收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大大得到了提高,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桥梁立柱施工中达到了质量优良的目标,并获得了业主方一致好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特大桥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小组情况 (1)三、选题理由 (2)四、现状调查 (2)五、设定目标 (5)六、造成因素分析 (5)七、确定要因 (6)八、制定对策 (7)九、实施对策 (8)十、QC小组活动实施效果 (10)十一、巩固措施 (12)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2)后一川特大桥墩柱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成果一、工程概况平凉(华亭)至天水高速公路项目****标后一川特大桥位于中滩镇北边,与天巉公路平行,斜跨葫芦河,左幅桥梁上部构造采用(21+3×30+21)+12×(5×30)十三联预应力砼组合小箱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右幅桥梁上部构造采用5×30+6×30+11×(5×30)。
十三联预应力砼组合小箱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构造桥墩采用双柱墩配桩基础,桥台采用桩柱式台配桩基础,全桥墩柱共计255根。
三、选题理由1、本工程目标为“大桥建精品,目标鲁班奖”,工程质量要求精益求精。
2、已施工完成的桥梁墩柱外观普遍较差,尤其是墩柱表面错台严重超出规范要求。
3、业主的严格要求——表面错台控制在2mm之内,表面平整光洁无色差。
4、为控制墩柱外观质量培养技术人才。
为此,项目部QC小组决定选择“墩柱外观质量控制”作为活动课题。
四、现状调查QC小组成员对已完成的部分墩柱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发现存在的质量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1、错台——大部分错台超过小于2mm的规范要求;2、墩身表面气孔——表面气孔密集,分布范围较广,气孔直径较大;3、混凝土色差——混凝土表面色差主要在各节模板之间较明显;4、墩身表面起砂——起砂范围较广较明显;5、混凝土漏浆——主要在墩柱根部较为明显。
墩柱表面模板接缝错台墩柱表面存在大面积气孔、蜂窝、麻面表面色差墩身表面起砂墩身表面漏浆五、设定目标1、错台控制在规范要求的2mm之内;2、完全消除墩身表面气孔;3、完全消除混凝土色差;4、完全消除墩身表面起砂;5、完全避免混凝土漏浆。
六、造成因素分析QC小组通过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调查,召开QC小组讨论会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措施,我们最终确定了造成墩柱外观质量差的主要因素,包括模板因素、混凝土坍落度因素、振捣因素等。
并将引起问题的因素一一进行分解,具体如下图所示:坍落度振捣工艺七、确定要因要因确认表八、制定对策九、实施对策实施一:施工中加大管理力度,实行自检和报验记录管理制度。
2017年11月12日下午,召开QC小组会议,并要求所有墩柱模板安装工人参加,会议做了如下要求:1、会议宣读了墩柱施工技术交底,要求工人重新对技术交底进行学习。
2、重新明确了报验制度和报验程序,要求模板安装后施工队技术人员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相关负责人检查,项目部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项目部技术人员在报验合格后做检查记录。
3、制定奖罚制度。
在检查中,发现项目部技术人员没有进行详细的检查或现场实际情况与检查记录不符,处罚该技术人员200元/次。
通过活动的开展,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明显。
在活动后的墩柱模板安装时,报验制度和报验程序能够完全正常执行,螺栓连接达到100%。
实施二:要求工人按照模板编号进行安装。
对有变形的模板返回加工厂矫正。
2017年11月9日,技术员张强在报验48#墩时,发现模板拼缝误差太大,于是要求工人调整,但无论工人怎么调整也无法达到要求,于是QC小组成员到现场检查分析,在检查中发现该墩的模板没有按照编号拼装,主要原因是模板编号模糊不清,因此对全线模板编号重新标记,并要求工人严格按照模板编号拼装。
2017年11月11日,由杨和平、熊庆收组织QC小组对全线模板的平整度和模板的变形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中发现部分模板变形严重,另外模板在加工时没有设置定位销,这样模板错台大小很难控制,于是对模板返场进行重新加工维修。
通过该对策的实施,墩柱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再没有出现一例模板安装编号有误的问题,墩柱表面错台完全控制在规范要求的2mm之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施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017年11月14日QC小组召开会议就墩柱施工工序的检查管理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分配。
1、墩柱模板的打磨、刷油、安装由陈负责检查和报验。
2、墩柱混凝土的浇筑由陈、钟负责现场检查和跟班作业。
3、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查和控制由黄负责。
4、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试验由黄负责。
5、对拌合站的计量系统的检查由黄负责。
6、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工作由陈负责。
同时要求每个工序在检查检测后都必须有记录并进行签字。
通过该对策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大家相互依赖,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在该对策实施后,在没有出现工序检查不到位的问题。
实施四:对拌合站的计量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2017年11月18日QC小组在对江淮拌合站进行检查时发现水泥的量偏小,但计量系统的设置和配合比完全一致,在经过仔细检查和分析后确定是计量系统出现问题,于是要求现场停止混凝土浇筑。
拌合站负责人便联系了维修人员。
2017年11月19日维修人员到达拌合站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发现是由于计量系统的磨损造成水泥量偏小。
在更换了磨损部件后混凝土配比满足要求。
通过该对策的实施,有效杜绝了因拌合站计量系统的问题造成混凝土不合格而导致墩柱外观质量差的问题。
实施五:严格执行原材料检验制度原材料不合格直接导致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也就无法保证墩柱外观质量,原材料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批号、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的,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使用。
QC小组决定由周忠刚、李伟负责原材料检验。
并按照规范要求的批次和检验频率进行检验,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退回。
并要求对检验数据做详细记录。
2017年11月21日在对江淮拌合站的粉煤灰进行检验时发现其细度和烧失量超标,项目部通知要求拌合站进行了更换。
通过该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原材料的质量。
实施六: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交底要求施工混凝土振捣是一个关键工序,但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振捣习惯造成振捣不规范。
2017年11月21日下午,召开QC小组会议,并要求所有墩柱混凝土振捣工人参加,会议做了如下要求:1、会议宣读了墩柱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要求工人重新对技术交底进行学习。
主要交底内容是混凝土捣固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注意事项,要达到的质量要求,捣固方法。
浇筑过程施工员和试验员要全程旁站。
混凝土振捣的人员必须是由经过培训合格人员担当。
同时要求振捣人员要稳定、数量要保证,不能疲劳作业。
混凝土到施工现场后,先由现场试验员用试验仪器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合格后方可用于墩身结构,其中混凝土坍落度要在灌筑现场保持在14~16cm,不得大于16cm。
如不能满足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回。
2、要求技术人员再次学习混凝土振捣的技术要求和重要性。
3、按照技术人员分工,制定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督和跟班作业制度。
4、制定奖罚措施,现场施工过程中跟班技术人员发现有工人振捣不到位的,有权要求重新振捣,若再次发现同样问题,技术人员有权对其进行200元的罚款处理,同时要求其停止作业并进行振捣工艺的学习,等振捣技术学习达到要求后再上岗工作。
对振捣技能熟练,振捣规范的工人按照每个墩柱奖励100元的措施实行。
5、对跟班技术人员不认真负责,没有进行有效监督的人员按照每个墩柱200元进行处罚,同样认真负责,保证墩柱质量的技术人员按照每个墩柱奖励100元的措施实行。
通过该措施的实行,有效解决了混凝土振捣不到位的问题,同时调动了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责任性。
十、QC小组活动实施效果通过QC小组活动的实施,桥梁墩柱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活动前后墩柱外根据对比表来看,这一成果实现了QC小组预定目标。
具体效果见下图。
模板接缝错台控制在2mm之内墩柱表面光洁、气孔极少且孔径小、无色差、起砂、及漏浆现象。
经济效益:在QC小组活动之前,由于模板变形、编号不清、未加定位销导致模板安装困难或造成返工,每个墩柱模板安装用工平均在8个工日,QC小组活动后,每个墩柱模板安装用工平均在6个工日,每个墩柱模板安装平均节约用工2工日。
吊机原来需要2个台班,通过活动控制,减少模板调整和返工时间后,平均每个墩柱模板安装时间变为1.5个台班。
每个工日按100元计算,每个吊机台班按1000元计算,则通过QC小组活动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55(桥墩数量)×2(每个墩柱节约用工日)×100+255×0.5×1000=132600元社会效益:1、给天水市建设中桥梁墩柱外观质量控制开创了模范作用。
2、为美好城市环境创下良好的基础条件。
3、达到了业主预期的目标,为企业创下良好的形象。
4、为控制墩柱外观质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十一、巩固措施总结本次小组活动中积累的关于提供墩柱外观质量的施工经验、方法,从新编写作业指导书。
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根据QC小组制定的目标和实施效果来看,通过QC小组活动的控制,基本实现了活动的既定目标,有效提高了桥墩外观质量,得到了业主、监理的认可和赞同。
这一成果将在今后的墩柱施工中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这一次成功的小组活动,锻炼了小组成员,增加小组成员的信心,下一步QC小组的计划共有三项:1、巩固本小组此次活动的成果,并要作持续改进,撰写活动报告,总结本次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2、组织小组成员参加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3、在具体的施工当中,寻找课题,准备进行下次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