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质作用概论

合集下载

地质作用2

地质作用2
(2)岩株:一种规模较小的深成侵入体,平面形状近 似圆形,出露面积小于100km2,向上呈柱状延深。
32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3)岩脉: 岩浆沿垂直于层面的裂隙侵入,与层理斜交。 直立或近于直立的岩脉—岩墙。岩脉的规模
大小不一。
33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浅成侵入作用 是指距地表0—3km范围内的岩浆侵入活动。
(1)岩盘和岩盆 岩浆沿断裂上升侵入到岩层中,冷凝成一个上凸
下平的透镜状侵入体—岩盘(岩盖),其规模不大。 若中央凹下,四周高起—岩盆,规模较大。
34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2)岩床:岩浆顺岩层层面侵入而形成的板状侵入体。
35
36
火 成 岩 岩 墙
37
内力地质作用—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中心式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锥
28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
1、喷出作用eruption (火山作用volcanism )
▪ 火山喷出物

火 山
气态喷出物:主要为水蒸气,其次为CO2、N2、SO2、CO、 H2、F2、S2、Cl2
喷 出 物 的 类
液态喷出物:火山的液态喷出物就是熔融状态的熔岩 (浆),熔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根据熔浆中SiO2 含量将 其分为基性熔浆(SiO2 45-52%)、中性熔浆(SiO2 5265%)、酸性熔浆(SiO2 >65%) 。
40
2、变质作用的方式
岩石在固态状态下,同一种矿物经过 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 重新结晶成较粗大颗粒的作用,在这 一过程中矿物成分不发生变化。
A
重结晶作用
指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不变化的 条件下,形成新矿物或新矿物组合的 作用。

地质作用详解-精

地质作用详解-精

1.3.3掌握地质作用的种类-外力地质作用
剥蚀作用
指组成地壳表面的物质受重力、风力、地面流水、 地下水、冰川、湖泊、海洋和生物等各种外动力破坏, 并不断降低地面高度的总过程。
1.3.3掌握地质作用的种类-外力地质作用
搬运作用
指风化、剥蚀后的碎屑、胶体、分子或离子等不同 状态的物质,在各种地质外动力作用下以推移、跃移、 悬移、载移或溶液运移等方式转移到他处的过程。
1.3.3掌握地质作用的种类-内力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 侵入活动
1.3.3掌握地质作用的种类-内力地质作用 火山活动 岩浆作用
1.3.3掌握地质作用的种类-内力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
指由于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化学活动性流 体的影响,使地壳深处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 构造(有时还有化学成分)在固态状态下发生了 不同程度的质变过程。
(2)按作用形式划分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负荷地质作用
外力地 质作用
搬运作用
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
1.3.3掌握地质作用的种类-外力地质作用
风化 作用
风化残积物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指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以及生 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 岩石发生物理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的地质过程。
地球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塑造着地表的特征。
内力地质作 用
地球内部 能量
地表高低 起伏
主导支配 地位
区别与联系
外力地质作 用
地球外部 能量
地表趋于 平坦
被主导被 支配
1.3.3掌握地质作用的种类-内力地质作用
地震作用 指由于地震引起的岩石圈 物质成分、 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概述_普通地质学

地质作用概述_普通地质学
(外能)引起地球表面变化与发展的地质作用。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 1、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地球内力引起的岩石
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其在地壳内留下的痕迹称 地质构造。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2、地震作用:地壳或岩石圈的快速震动现象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3、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向上运移或喷出地表
埋藏与成岩作用
三、 2、剥蚀作用:流动介质在运动状态下对地 表岩石的破坏,并将破坏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 外 风化与剥蚀作用 动 力 搬运与沉积作用 地 质 作 用 类 埋藏与成岩作用 型
3、搬运作用: 流动介质将风化、剥蚀产
物或某些火山作用、生物作用 物质从一个地 三、 方搬至另一地的过程 外 4、沉积作用:搬运物在适当的场所沉积下 动 来的过程
地质作用概述
•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 •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
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外部地表形态变 化、发展的作用(或过程)。
内动力地质作用:由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能量(内
能)引起整个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变化与发展的地 质作用。

外动,直到冷凝成岩浆岩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4、变质作用:在地下,由于温度、压力、或流体作用的
影响,原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固态条件下,发生物质成 分、结构与构造变化的过程
三、 1、风化作用:大气温度的变化,大气中某些 成分(O、CO2、H20)以及生物与暴露在地表的 外 岩石中的矿物在原地相互作用,使原岩发生化 动 学成分、结构等改变的作用 力 风化与剥蚀作用 地 质 搬运与沉积作用 作 用 类 型
力 地 质 作 用 类 型
风化与剥蚀作用 搬运与沉积作用
埋藏与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概述

地质作用概述

地质作用概述油工14-4 赫双玲地质作用概述自然界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地球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例如:地表形态和景观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裸露地表的岩石会变得破碎,松散,火山活动喷发出大量的高温熔融物质,地震产生山崩地裂等。

所以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应力。

我们可以根据能量的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又按照方式不同可分为:●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地质作用概述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总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改变着地壳的构造,同时为地貌的形成打下基础。

这就是说板块运动能够解释地壳中岩石的变形,包括区域的和整个地壳的。

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一般推测,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和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

这些能量,部分传导到地面散失,大量的内热由于岩石导热性差,在地下聚积成为产生各种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

还有人认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能也是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之一。

来自太阳的热能,是引起大气和水不断运动的主因,同时给生物的繁殖以能量,并直接对岩石圈施加影响。

这一切活动的结果,使地表的凸出部分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破坏的产物在低凹的部位沉积起来形成新的岩石。

煤矿地质——地质作用概述

煤矿地质——地质作用概述

第四节地质作用概述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变化。

地球内部的每一个圈层,以及地壳表面的形态、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运动着的。

地壳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

无论地壳是缓慢的变化,或者是迅速地变化,都是地质作用引起的。

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而使地壳发生改变的力量称为地质营力。

根据产生地质作用力量的来源,把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是地球以外的能源,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源引起的。

太阳辐射能引起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运动,形成了风、流水、冰川等地质营力,并产生了各种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是在地壳表层进行的,它使地壳表层原有的矿物和岩石,不断遭受破环,同时又不断形成新的岩石,它是元素不断富集或分散,并形成可供工业开采的新矿产,同时也引起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

这样,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是重新塑造了地形和形成新的沉积物。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能源,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重力能以及由地球旋转速度变化而引起的旋转能所产生的。

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岩石圈的板块移动,分裂、碰撞以及下沉到地幔里面,以致产生地震作用、火山作用、造山运动、构造变动以及地表形态的变化等等。

一、外力地质作用(一)外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其它如日月的引力能、恒星及行星的辐射也起一定的作用。

而地球上生物活动引起的作用对地壳变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太阳辐射的能量到达地表仅占其全部能量的22亿分之一。

虽然如此,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功率每年约1032尔格(1017卡/秒)。

其中部分被反射回到空间。

由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高低以及季节、昼夜等的不同,地球表面各个地方,在不同时间内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是不同的。

日照时间的长短和地表物质成分的性质也是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多少的重要因素。

模块一项目一地质作用概述

模块一项目一地质作用概述

层裂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
1)溶解作用:溶解部分随水带走,难容部分残留。 2)氧化作用:黄铁矿被氧化转变成褐铁矿。 3)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硬石膏—石膏、正长石— 高岭石、方解石被溶解。
3、生物风化作用 是指生物的活动对岩石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1)生物物理风化作用---根劈作用 2)生物化学作用---由于生物参与,引起介质条件改变, 使岩石遭到分解的过程。 4、风化作用的产物
返回
(三)搬运作用 把风化和剥蚀的产物从进行风化、剥蚀的地
区,经过一定距离运送到沉积区的过程。 搬运和剥蚀往往是同时由同一自然营力来完成
的。例如:风和流水一边剥蚀着岩石,同时又把 剥蚀下来的岩屑带走。 1.搬运作用方式 1)机械搬运作用(推移、悬移) 2)化学搬运作用
2.不同营力的搬运作用
1)河流的搬运作用 2)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3)冰川的搬运作用 4)风的搬运作用 5)海洋(湖泊)的搬运作用
1)碎屑物质 2)残余物质 3)溶解物质
(二)剥蚀作用 1、机械剥蚀作用
1)风的剥蚀作用: 2)地表水流的侵蚀作用: (1)坡流的洗刷作 (2)洪流的冲刷作用 (3)河流的侵蚀作用 3)地下水的冲刷作用 4)冰川的冰蚀作用(刨蚀) 5)海水的侵蚀作用 2、化学溶蚀作用 各种水体对岩石以溶解方式进行破坏的过程。
剥蚀面。 不整合和假整合反映了当时所发生的地壳运动,它们
是划分地层的重要依据
(二)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是指地球内部能量使地球内部物质发生局部
熔融,形成以硅酸盐为主并含大量挥发分的熔融体,并 且促使它向地表薄弱部分移动的作用。 1、岩浆的喷出作用 岩浆喷出地表—火山喷发。由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 岩石—喷出岩(火山岩)。 1)火山喷发的类型(点线面) (1)中心式喷发(2)裂隙式喷发(3)熔透式喷发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地质作用)

3
4
5
6
7
8 8.5~8.9
12
震中烈度 1~2 3 4~5 6~7 7~8 9~10 11
一般说,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叫无感 地震;大于2.5级的地震,人就有感觉,叫有感地震; 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叫破坏性 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的地震,是我国近 代造成损失最大的地震。 七级以上的大地震,每年多则二十几次,少则 三、五次;八级以上的大地震,每年约一次。
■力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 形、变位的一种机械运动,又常称构造运动。
第 二 章 地 质 作 用
从空间上看,地壳的任何一个区域都在发生着运动。这种 运动表现为上升,或是下降;或是挤压,或是拉张等,不会处 在静止不动状态,只是这种运动十分缓慢,不易被人感觉。
■第二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距今不太久,许多地 第 二 貌和地物方面的证据保存得较好、故可通过: 章 1. 对地貌标志: 例如远离现今海岸线的海蚀凹槽和海蚀崖、河 地 质 成阶地、深切河曲、干溶洞等的出现为新构造运动 作 上升的标志; 用
埋藏阶地及水下森林等的存在则是新构造运动 下降的标志。
一直露在水面上未被淹没过, 但遭受风化,不甚光滑 在地壳下降时淹没在海水 中,被海生动物(瓣腮类)蛀 蚀了许多小孔 1538年努渥火山喷发时被 火山灰掩埋,柱面光滑
■第二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
第 二 章 地 质 作 用
3、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对于研究现代的新构造运动是一种有 效方法,它不仅可以定量地确定运动速度和幅度,也可以准 确地定出运动方向。
■第一节 概述
1.内能:是指来自地球内部自身的能量。
第 二 章 地 质 作 用

地质作用归纳总结图

地质作用归纳总结图

地质作用归纳总结图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和现象对地壳的作用和改变。

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貌变化、岩石变化和矿产资源形成等方面。

通过对各种地质作用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地质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图示展示其相关关系。

一、构造运动类地质作用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地壳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地震、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可以分为火山地震和地震两种类型。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的抬升、下沉、侧向推移等变动。

火山活动是指地球表面喷发出岩浆、气体和热水蒸汽等现象。

二、地貌变化类地质作用地貌变化是指地球表面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主要包括风蚀、水蚀、冰蚀、海蚀和抬升等地貌过程。

风蚀是指风力对地表岩石的磨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水蚀是水流对地形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河谷、峡谷等地貌。

冰蚀是冰川对地表的削蚀和改造,形成冰蚀地貌。

海蚀是海水对海岸线的蚀刻和侵蚀作用,形成海蚀地貌。

抬升是地域性地壳的隆升,导致地表地貌的变化。

三、岩石变化类地质作用岩石变化是指地球的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

岩浆活动是指岩浆从地壳深部上涌,并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岩浆岩或火山岩。

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发生结构和成分上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岩石、矿物和土壤在风、水、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四、矿产资源形成类地质作用矿产资源形成是指地质作用导致矿物、矿石等自然资源的形成和聚集。

主要包括岩浆、变质和沉积作用。

岩浆作用是指岩浆活动和岩浆岩形成时带来的矿产资源。

变质作用是指变质过程中产生的矿物和矿石,如金、银、铜等。

沉积作用是指沉积过程中矿物和矿石的沉积和堆积,如煤、石油、铁矿石等。

通过以上对不同类型地质作用的归纳总结,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地球的演化和资源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内动力地质作用
2.地震作用
由于地球内部积蓄的能量骤然释放而引起大地快速颤动 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 产生系列变化 ① 按地震产生原因可分为: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② 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
深源地震300-700Km 中源地震70-300Km 浅源地震<70Km ③根据震级大小可分为:
外动力地质作用
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夷平沉积),表层化学元素迁移,分散和富 集。 外力作用类型分为(七大动力、五大作用): 1.风化作用 在温度、气体(氧、二氧化碳)、水溶液、生物等 因素作用下,使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作用性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2.剥蚀作用 风、流水、冰川、湖海中水的运动对地表岩石、矿
火山作用
指岩浆由地球內部以熔岩、火山碎屑或火山气 体喷出地面的过程。
成矿、影响生物、气候……
岩浆岩产状
变质作用
原岩受温度、压力或热液的 影响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 而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前提:位于地下一定深度,
基本处于固态状态。
变质作用类型
动力变质作用 dynamic metamorphism 接触变质作用 contact metamorphism 区域变质作用 general metamorphism 混合岩化作用 chorismitization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内、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内力和外力联合作用,或明或暗、或急或缓, 改变着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加剧地表起伏,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削高补低,形成沉积物及沉积矿产, 重塑地表,导致物质的迁移、富集……
1.3.1 内动力地质作用
面波 由P、S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只沿地表面传播 振幅大,波长长,破坏性大。
地震术语
地震震级
衡量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 通过测量地震波中某个震相的振幅来获取; 标度方法以里氏震级(M)为常用。级差32倍
地震烈度 共12级
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 不同地区破坏程度不同 原因:距离震中远近,地质条件不同。
等震线 烈度相同点的连线,为不规则的同心圆。
地震监测
手 段 ①利用监测仪器设备
②研究岩石中的各种物理变化
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壳变形、微震、 地下水位、水质、氡气含量…… 地光、地声、天气、动植物异常反应……
地震预报与预防
预报
时间、地点、震级
预防
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 释放地下岩石积蓄的能量; 避开活动断裂带; 安装减震器……
外力地质作用 ——
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 作用场所在地壳表层。
七大动力:河流、冰川、地下水、海水、湖沼、风沙、重力
内能 热能、重力能、旋转能、结晶能、化学能… 外能 太阳能、日月引力能(温度、大气、生物、水、风、地下水、冰川、海水…)
内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类型
外力地质作用
构造作用 地震作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物产生破坏,并将破坏的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 按动力来源分为风的吹蚀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地下水的
潜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海水的海蚀作用等。 3.搬运作用 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搬运到低洼处的过程。
按搬运介质不同分为:风的搬运、流水搬运、冰川搬运等。 按搬运性质不同分为: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等。
外动力地质作用 4.沉积作用 当搬运动力的动能减小、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
件发生变化或者在生物的作用下,被搬运的物质在新的环境下 堆积起来的过程。
按沉积方式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生物沉积作用。
5.固结成岩作用 由松散的堆积物转变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包括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
6.负荷地质作用 斜坡上的松散堆积物(岩块、土体)等,
1.3.1 内动力地质作用
3.岩浆作用 岩浆发育、运动、冷凝成岩的作用。 岩浆喷出地面叫喷出作用(火山作用)——火山岩; 岩浆未喷出地表,侵入地壳中叫侵入作用,侵入岩
4.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或化学流体的作用而 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形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变质作用类型分为: 动力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
有感地震3-4.5级 中强震4.5-6级 强震>6级 巨大地震>8级 尚有地方震、近震、远震;现代地震、历史地震、古地震……
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
发生在同一震源体内,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地震
前震Foreshocks
前震: 主震之前发生的一系列地震。
短则数天,多则几年。
余震 Aftershocks
余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地震。
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和变化的作用。 按运动方式分为崩塌、潜移、滑动、流动作用等。 属于地质灾害范畴,是工程上重点研究的课题。
时间不定。
地震学
地震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
体波
面波
体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 ,传播形式有两类 纵波 (P) Primary waves ▪ 推拉或压缩膨胀运动, 改变介质体积 ▪ 在物质三态中均可传播 ▪ 通常在某一固体中, P 波是横波的 1.7 倍 横波(S) Secondary waves ▪ 质点震动与前进方向垂直,改变介质形态 ▪ 只在固体中传播
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4种类型:
1.构造运动 !
内动力引起的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层圈差异运动,自激发电;
结果造成岩石圈物质发生变形变位——地质构造。
按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水平运动——块体沿地球切线方向运动
三种方式:分离、汇聚、剪切
二者时空有联系有制约
垂直运动——块体沿地球半径方向运动
上升:陆地、高山; 下降:盆地、平原 按运动时间分为新构造运动(距今240万年±)。
1.3 地 质 作 用
概念
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 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地质作用的类型
内力地质作用 endogenous 作用于整个地球,能源来自地球本身的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exogenous 作用在地壳表层,能源来自地球外部的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
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作用场所主要在地球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