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基础理论(第四版)漆多俊著漆多俊教授该书在结构上大致根据总则、分则的划分展开。

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别阐述了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学科历史沿革、概念、调整对象、法律关系、价值理念和原则、调整方法与责任制度等;第九章到第十二章论述了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和宏观调控法等具体法体系。

最后漆多俊教授还谈到了立法与实践,及经济法学科建设等相关问题。

可以说漆教授是根据经典的实在法体系在讲述经济法。

漆多俊教授在该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他以为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国家意志预期目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学生以为该书最亮丽的三点之处是:一、指出经济法产生的逻辑。

全书也是按照“市场缺陷——国家调节——经济法”这样的逻辑展开的;二、指出国家对经济的调节是国家职能一部分。

这样的观点指出了现代国家主动介入经济生活的状态,点名了经济法成为独立部分法和发达的原因;三、经济法包括国家投资经营法。

该具体法对应市场的“唯利性”缺陷,是指有些领域市场不愿进入,但是对于国计民生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这些领域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

对于学生而言,看完此书,收获颇多,但还是有很多困惑的地方。

比如经济法的概念为何,其调整对象是“市场与国家的关系”还是“经济与国家的关系”,其是否是独立部门法与行政法有和异同,等等。

还需要多加看书思考和理解。

学生以为,该书最精彩的部分当属第一和第二部分,所以主要摘抄聚集在这两章。

导论第一节经济法基础理论与经济法学一、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P1经济法基础理论,是经济法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是关于各种经济法现象内在和普遍性的规律的理论概括。

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主要包括:经济法产生和形成独立法律部门的社会根源;经济法的沿革和地位;经济法的本质和概念;调整对象;经济法法律关系;价值、理念与原则;调整方法与责任制度;法律渊源与体系;总则与分则;立法、实施;学科建设问题。

《经济法》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教案(全)

《经济法》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教案(全)
经济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调整经济法律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只有经济法律规范的颁布实施,才能确定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才有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否则,经济法律关系就不会产生,更不会有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和终止。
2.法律事实的出现是经济法律关系确立的直接原因
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正常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市场主体参加各项活动,扩大经营行为,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各类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宏观调控关系
所谓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满足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要求,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总量平衡而对市场进行的调节和控制。进行宏观调控,既是我国经济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需要。实践已证明,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最佳的手段。但是,市场调节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它有许多缺陷。例如,它不能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全统一;它不可能自觉地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它不可能实现社会收入公平分配等等。因此,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限制其负面作用。
确认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认市场主体在参加市场活动时的法律地位所产生的经济关系,例如,确认企业、公司地位而产生的关系;二是确认市场主体在参加内部管理活动时所产生的关系,例如,确认企业内部领导体制而产生的经济关系。
(二)市场秩序调控关系
市场秩序是市场运行的状态和情况的综合,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种状态。正常的市场秩序通常表现为市场机制运转良好,市场交易有条不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有效保护;与此相反则为不正常的市场秩序。国家所要维护的市场秩序当然是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行为
行为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实现某种 经济目的所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因此, 也称为经济行为。包括经济管理行为和 经营行为。
智力成果又称非物质财富,是指人们从 事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包括知识产 权、专有技术和经济信息等。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一)经济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 概念
(二)经济法律责任的要件
经济法律责任的要件包括:
其一,经济法主体有违反经济法律规范或者未 履行经济义务的行为;
其二,经济法主体有过错,即违反经济法律规 范或者未履行经济义务的行为是因行为人主观 过错所造成。
(三)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我国经济法确认的,在追究违 法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时普遍适用的一项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认定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 故意或者过失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司法原则。
1.国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2.经济权利与经济责任相统一的 原则 3.遵循经济规律的原则
(三)经济法的作用
1.确认、规范和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
2.明晰经济法律关系 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
护其合法权益
3.维持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秩序
4.促进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
1.经济法律规范的颁布与实施。 2.法律事实的存在和出现。 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设立、 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 法律事实依照其发生与当事人的意志有
(1)事件 (2)行为
四、经济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律责任的概念
经济法律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 反经济法律规范或者未履行经济义 务时,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四)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
1.经济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经济法学基础理论

经济法学基础理论

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经济法基础理论导言一、正确地确立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广义、狭义)二、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充分重视经济法学理论与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理论的相互作用四、遵循适合性与移植性相结合的研究路线五、坚持实证性与假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六、结构说明经济法分类F1:①经济组织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私营企业法、个体经济法、集体经济组织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公司法、经济组织承包、租赁经营法等)②市场调控法(价格管理法、计量法、广告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工业产权法等)③宏观经济调控法(产业结构调节法、计划投资国有资产管理法、银行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劳动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进出口贸易管理法)④社会分配调控法(财政税收法、劳动报酬法、社会保障法)F2:①经济法总论②经济组织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国有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③国有财产法(国有财产法律制度、专利法、商标法等)④市场管理法(市场规制法、合同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对外贸易法)⑤宏观经济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金融监管法、税法等)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社会救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争议制度等)F3:①经济法总论(地位、概念、渊源、制定、实施、一般原理、主体——企业、特殊企业形态、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等)②市场管理法(竞争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特别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等)③宏观调控法(宏观调控法、计划和统计法律制度、产业法律制度、投资法律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能源管理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价格法律制度、会计审计和注册会计师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等)④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社会优抚法律制度等)第一编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第一章经济法的兴起第一节经济法概念的产生及其含义的发展一、经济法概念的由来1、1755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Morelly):《自然法典》2、184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Dezamy):《公有法典》二、经济法的概念和含义的发展1、1865年,法国小资产阶级激进派:蒲鲁东(PROudhon)《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2、1916年,德国法学家海德曼(Hedmen),《经济学字典》3、魏玛共和国《煤炭经济法》《钾盐经济法》1922-1924年德国出版:鲁姆夫《经济法的概念》、海德曼《经济法基础》第二节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一、概说二、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时期的经济法《圈地法》《劳工法》《济贫法》《工厂法》《谷物法》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立法1、“反谷物法同盟”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立法的影响2、“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立法的影响3、亚当。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基础理论一、概述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学科,它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目标,保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法作为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二、经济法的特点和功能1. 特点经济法具有以下特点:•实用性强:经济法是以实际经济活动为基础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动态性大:经济法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法律性弱:与一般民事法律相比,经济法律的法律性较弱,其主要依据是术语标准和行业惯例。

2. 功能经济法具有以下功能:•引导经济行为:经济法通过规范和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保证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序性。

•维护经济秩序:经济法对经济秩序进行管理和维护,防止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发生。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的规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经济主体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法律环境。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制定和适用均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经济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1. 自由竞争原则自由竞争原则是经济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各经济主体可以自由选择市场参与者和交易对象,形成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效益。

2. 公正竞争原则公正竞争原则是经济法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要求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证公平交易和市场公正。

3.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它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要求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依法行使和保护各方的权利和利益。

4. 社会效益原则社会效益原则是经济法的政府导向的原则。

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考虑社会效益,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公平。

四、经济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 经济学经济法与经济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

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经济现象,而经济法则为经济学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框架。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一、经济法的概念1、来源---- 摩莱里《自然法典》2、经济法的定义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社会公共性、需要由国家协调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进行经济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法律的一般知识包含:一、法的概念与特征二、法律规范三、法的渊源四、法律体系五、法律行为六、法律关系七、法律责任一、法的概念与特征(一)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行为规范体系;2、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3、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

(二)法的基本特征1、规范性2、国家意志性3、普遍性4、权利义务性5、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①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1、法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什么)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制定)3、法是可以反复适用。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1、制定:法是由国家专门机构依照法定职权或程序创制的规范。

2、认可:国家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以法律效力。

如国际条约3、解释:法律制定或认可后,还有一个再度创造的过程。

③法具有普遍性1、主权范围内人人有效;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普遍一致性Ps:“法律不能强人所难。

”——凡是法律规定的都是我们能做到的。

④法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义务性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因此法律具有权利义务性。

⑤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并通过一定程序予以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侵犯公民权利的主体有个体和国家;侵权个体由国家强制力制裁;我们又依靠法律程序控制国家强制力。

经济法基础理论讲义

经济法基础理论讲义

第一节经济法基础理论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经济法是在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市场失灵和经济危机等问题产生的。

如美国1890年通过的规范托拉斯行为的《谢尔曼法》、德国1896年通过的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是经济法产生初期的重要立法。

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产生的一些“战时统制法”,如德国1919年的《煤炭经济法》等,以及在1929年大萧条以后所产生的“危机对策法”,如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等,都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协调,它们都是经济法领域的重要立法。

经济法以“国家之手”和“市场之手”的结合来配置资源,任何国家,只要是搞现代市场经济,就离不开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则,就需要有相关的经济法规范。

在我国,经济法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具体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92),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始阶段,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是经济法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年至今),这是中国经济法勃兴和走向成熟的时期。

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构成。

其中经济法排在第四位,显示经济法已发展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二、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经济法的概念法律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因此,从法学视角来界定经济,“经济”就是指人们围绕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经济法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的、社会公共性的、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基础理论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 法人、国家。
(1)自然人(公民)
(2)法人
1)定义:法人为具有民事权利 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法人所应具备的条件:
▪ 依法成立 ▪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客体
三、中国的法律渊源(4)
(二)制定法
▪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的存在 或表现形式。
▪ 各种成文法是中国法律最重要的 渊源。
▪ 中国实行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立 法体制。
▪ 主要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
三、中国的法律渊源(6) (三)法律解释
▪ 法律解释通常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 释和行政解释。
1、 立法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 和法律拥有解释权。省级人大常委会 有权对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
(1)物 (2)行为 (3)智力成果 (4)人身利益 人身利益: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 与人身不可分离基本利益。
3 、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 义务
民事权利的分类一:财产权与人身 权
财产权:以实现财产利益的自由为 内容,直接体现某种物质利益的权 利。
•物权
•债权
•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人身权:以实现人身利益的自由为 内容,与权利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 民事权利。
(1)调整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 1、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 2、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 3、私营企业法律制度 4、公司法 5、合伙企业法 6、个人独资企业法
(2)调整市场运行的法律制度 1、知识产权法 2、证券法 3、票据法 4、合同法 5、产品质量法 6、反不正当竞争法
(3)有关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 1、计划、统计法 2、固定资产投资法 3、银行法 4、价格法 5、会计法 6、税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 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市场运行关系 经济宏观管理关系 社会经济保障关系
公司法、合伙企业法……
市场规则 不正当竞争、消法……
监督管理 税收、价格、审计…...
养老保险等各类的社会保障
宏观性、整体性,是经济法的精髓所在 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
12月23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三 鹿集团破产。
2009年1月22日,三鹿系列刑事案件,分别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无极县人 民法院等4个基层法院一审宣判。田文华被 判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 2468.7411万元。
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涉及什么法律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应由什么法律来管?
【答案】王某与该医疗中心形成遗赠关 系。该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王某与该医 疗中心,内容是王某死后将自己的面 膜无偿捐献该医疗中心。客体是王某 人身的一部分—眼角膜。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 征
经济法律关系 是法律关系的一种,是由经济法律规范所调整的 在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运作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 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关系
任务1.1 认识经济法
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
自由竞争时期 自发的市场调节机制
国家 进行干预
垄断时期
反垄断法 公司法 审计法 产品质量

…..
国家宏观调控、管理干预
社会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国家被动或自觉地承担 起对经济加以组织协调的职能,经济法应运而生,所以说, 经济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经济法的特征
新兴的法律部门
刑法=》民商法=》经济法
易变性 程序保障的非独立性
四、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法律原则是立法、执法、守法以 及处理法律纷争的依据和准则
平衡协调原则
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权责利效相统一的原则
经济法的渊源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 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国际条约 司法解释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1.2420.11.24Tuesday, November 24,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0:58:1200:58:1200:5811/24/2020 12:58:12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2400:58:1200:58Nov-2024-Nov-20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 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 担义务的当事人
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 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经济 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指的对象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国家和国家机关; (2)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3)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和有关人员; (4)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

法律事实
法律行为
受当事人意志支配的
前提是必须由法律规 定将它和一定的法律
后果联系起来
法律事件
不受当事人意志支配的
人的行为:合法;违法
客观现象:自然的;社会的
【例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件 的有( )。
A.纵火 B.爆发战争 C.地震 D.签发汇票 【答案】ABCD
【例 1-5】会计于某在单位领导下 的授意下,将一张私自购入的空 白发票填写金额后入账。分析会 计于某与其单位领导的行为是否 构成法律行为。
张三如期交货,李四依约付款
法律关系终止了
任务1.3 经济法律责任
经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
一般均由责任主体、经济违法行 为、主观有过错、客观有损害
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些与经济法有关的概念
自然人 法人 所有权 债权
民事权利能力


始于出生, 终于死亡。 具有普遍性、 平等性、 不可转让性
10月31日,经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 团资产总额为15.61亿元,总负债17.62亿元 ,净资产-2.01亿元,已资不抵债。
12月19日,三鹿集团又借款9.02亿元付给全 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 费用。
12月下旬,债权人石家庄商业银行和平西路 支行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对债务 人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 算的申请
三鹿奶粉中的法律关系
买卖双方的关系:从民法视角— 平等主体的合同关系;从经济法 的视角——消费者与销售者、生 产者的消费关系
质监局与销售者、生产者的关 系——行政法律关系
生产者与国家的关系:由于触犯 了刑法,形成刑事法律关系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
有关责任人被判刑定罪--刑法; 对受害者进行损害赔偿--民法; 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各种许可、 行政罚款等--行政法; 奶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质量标 准管理,三鹿集团破产--经济 法。
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和义务
由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构成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除了具备法律关系的共性以外,还 具有如下两个显著特征:
1、主体的特殊性 ——主体主要是组织,即主要为一定组织体的国家机 关、社会组织和内部组织。国家以主体身份进行
干预。
2、实施的强制性 ——是采取较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的法律关系。 经济权利和义务的一般不能放弃或规避、转让
【答案】会计于某在单位领导下的 授意下虚开发票的行为构成法律 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也属于积 极行为(作为)。
例:
张三有一批木材,李四要购买,签订了合同。
法律关系成立了雨淋了,双方协商降价 张三在运送木材途中遇到大雪封路,不能如期送到
法律关系变更了
法律关系的保护
经济法
课前的话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 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 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
约束自己;战胜自己;成就自己!
项目一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在哪里? ――经济法就在我们身边
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 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 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 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0:58:1200:58:1200:58Tuesday, November 24,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2420.11.2400:58:1200:58:12November 24,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1月24 日上午1 2时58 分20.11. 2420.1 1.24
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 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 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包括:
①物 ②精神产品 ③行为 ④人身
案例分析
【例 】公民王某与某医疗中心签订协议, 承诺死后将自己的面角膜无偿捐献给 该医疗中心,用于帮助失明患者重见 光明。分析王某与该医疗中心形成的 法律关系。
任务1.2 经济法律关系
关于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 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 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 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 体三个要素构成的。
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 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 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 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 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为对消费 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 回。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 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 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 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 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 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可以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 所有权、个人所有权;动产 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
五、债权
合同之债 不当得利之债 无因管理之债 侵权行为之债
债的法律特征
1、主体是特定的双方当事人;
2、债权体现的是财产流转关系, 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
3、债权实现必须依靠义务人履 行义务的行为;
4、债即可因合法行为而发生, 也可因违法行为而发生。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1月24日星期 二上午12时58分12秒00:58:1220.11.24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020年11月上 午12时58分20.11.2400:58November 24,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1月24日星期 二12时58分12秒00:58:1224 November 2020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1.2400 :58:120 0:58No v-2024 -No v-2 0

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实施法律行为的能 力及对违法行为承
担责任的能力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 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 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的,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 人 法律拟制的人
法人的法定 代表人在其
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职权范围内
的行为及其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 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 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 扩大到14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