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学习指南
钻井工程知识.

1第一部分 钻井工程术语(应知应记住)HSE 两书一表:HSE 作业计划书,HSE 岗位操作指导书,HSE 现场检查表。
1、油气钻井工程: 现代油气钻井工程包括井位选定、钻井作业前的准备、钻进、固井、测试、完井等项作业内容。
2、井身结构: 包括井中套管的层数及各层套管的直径、下入深度和管外的水泥返深,以及相应各井段钻进所用钻头直径。
3、井的类别 : 按一定的依据划分的井的种类。
按钻井的目的可分为探井和开发井; 按完钻后的井深可分为浅井、中深井、深井和超深井;按井眼轴线形状可分为直井和定向井。
● 超深井 在中国一般指井深大于6000米的井。
● 深井 一般指深度为3000~6000米的井。
● 中深井 一般指深度为2000~3000米的井。
● 浅井 一般指深度小于2000米的井。
4、钻井方法类别● 转盘钻井: 利用转盘和钻柱带动钻头的旋转钻井方法。
● 顶部驱动钻井: 利用安装在水龙头部位的动力装置带动钻柱旋转的钻井方法。
可在起下钻过程中随时恢复旋转和循环。
● 井底动力钻井: 利用井底动力钻具带动钻头的旋转钻井方法。
● 海上钻井 利用固定式或移动式钻井平台在不同水深的海上进行的钻井.● 空气(天然气)钻井: 用空气(或天然气)作为钻井液体,在一些特定岩层中进行的钻井。
● 泡沫钻井: 用泡沫作为钻井流体进行的钻井。
适合于低渗、低压油气层。
● 充气钻井液钻井: 用钻井液和空气的混合物作为钻井流体进行的钻井。
● 雾化钻井: 用水和泡沫剂的混合物注入到空气流中作为钻井液进行的钻井。
主要用在钻遇含水或含油砂岩中的流体而无法使井干燥的情况。
● 平衡压力钻井: 作用于井底的压力等于该处地层孔隙压力情况下进行的钻井作业。
● 欠平衡压力钻井 作用于井底的压力略低于该处地层孔隙压力情况下的钻井作业。
● 近平衡压力钻井 作用于井底的压力略大于该处地层孔隙压力情况下的钻井作业。
5、钻具 :井下钻井工具的简称。
一般来说,它是指方钻杆、钻杆、钻铤、接头、稳定器、井眼扩大器、减振器、钻头以及其它井下工具等。
钻井工基础培训课程

青工岗位培训课堂培训大纲与辅导教材(外钳工)长庆钻井职工培训中心青工岗位培训课堂培训大纲与辅导教材(20 年度)项目部(专业公司)基层队(站)外钳工青工岗位培训课堂外钳工培训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川庆钻探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钻井队。
施教对象:钻井队在岗外钳工。
适用性质:岗位专业知识补充、技能提高培训。
考核方式:理论专业知识采取综合闭卷考试(每月至少1次);操作技能采取现场单项考评。
通过月考、季赛、年总结等重要环节的综合考评,产生月度、季度、年度岗位明星。
总学时:170课时。
选用教材:职业技能培训教程与鉴定试题集石油钻井工自编教材:青工岗位培训课题辅导教材钻井施工HSE作业文件警示教材参考教材:钻井司钻钻机操作维护手册石油钻井工模块式技能培训教材钻井工程实训指导井控技术井控设备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一)性质:钻井技术知识涵盖面广泛、内容庞杂,是系多门学科于一体的完整体系。
钻井技术既涉及石油地质知识、钻井柴油机知识、钻井液知识,又涉及到机械设备维护检修技能,还与井下复杂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受着操作者本人的生产经验影响。
其综合技能既来源于系统性、层次性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又少不了操作者日积月累的现场生产经验。
石油钻井工的技能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短期行为,是长期坚持不懈的系统性学习,是随着岗位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补差的日常学习行为。
(二)任务:本大纲针对钻井队岗位员工技能现状、人员结构,结合岗位要求,突出岗位应知应会,制定了岗位标准,使岗位员工参照标准寻找自身技能差距,开展日常的知识、技能培训学习活动。
从而夯实岗位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最终实现岗位与岗位员工的专业知识、综合技能及素质相吻合的局面。
(三)教学目标:通过岗位系统培训,使钻井队外钳工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夯实岗位操作基础,逐步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经过一完整周期的培训学习,使外钳工能够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熟知岗位职责、巡回检查及岗位交接班、岗位负责制内容并自觉认真履行;熟练掌握井口设备、工具的使用和维护;熟练掌握各种工况下的关井程序。
《钻井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钻井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Drilling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40135适用专业:石油工程学时:54 学分:3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课程性质:主干课程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该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三门主干专业课之一,为石油工程专业必修课。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油气钻井的基本工艺流程、常用钻井设备与井下工具,掌握钻井工程技术原理、理论方法与现场应用;了解钻井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新技术和新工艺;了解学科研究的前沿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钻井工程领域科学研究的基础、具备油气井工程现场工程施工的一定工程素质。
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1)钻机的组成及钻井工具(2)钻井工艺流程及井身结构(3)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第一章钻井的工程和地质条件第一节地下压力特性(1)地下各种压力(2)地下压力评价(3)地层破裂压力本节重点: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应力,预测原理、测试方法;本节难点:异常地层压力成因及其评价。
第二节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1)岩石的机械性质(2)井底条件下岩石的机械性质及其影响因素(3)岩石研磨性(4)岩石的可钻性(5)硬度及塑性系数实验(实验课)本节重点: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硬度与塑性的评价及其应用。
第二章钻进工具第一节钻头(1)刮刀钻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牙轮钻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金刚石材料钻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钻头的类型及分类法本节重点:牙轮钻头、PDC钻头的结构及其破岩原理;本节难点:牙轮钻头产生滑动的的机理及其应用。
第二节钻柱(1)钻柱的作用与组成(2)钻柱的工作状态及受力分析本节重点:钻柱的结构及其分类,钻柱设计基础;钻柱失效的原因及其预防。
本节难点:钻柱失效机理分析。
第三章钻井液第一节钻井液的定义及功用(1)钻井液的定义(2)钻井液的功用第二节钻井液的组成和分类(1)钻井液的组成(2)钻井液的分类第三节钻井液的性能(1)钻井液的密度(2)钻井液的流变性能及调整(3)钻井液的造壁性能及降滤失量剂第四节钻井液的固相控制(1)钻井液中的固相对钻速的影响(2)固相控制方法(3)钻井液固相控制设备(4)聚合物絮凝剂第五节井塌及防塌措施(1)井塌的征兆与危害(2)防止井壁坍塌的措施第六节油气层保护及完井液(1)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2)完井液本章重点:钻井液主要性能指标及其调节方法,固控系统及其使用,完井液性能要求;本章难点: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因素分析,完井液对于油气开发的影响机理。
钻井工程自学基本要求

10.油井水泥性能及与钻井的关系;
11.隔离液的作用及分类;
12.影响固井质量的因素及提高固井质量的措施;
13.完井的任务及原则;
14.完井的方式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掌握】
1.套管的分类及各自的作用;
2.井设结构设计的原则;
3.井身结构设计的内容、依据和设计步骤;
2.刮刀钻头结构、破岩机理;
3.牙轮钻头的类型、结构、牙轮钻头的运动形式及破岩机理,三种特殊结构产生滑动的原因及产生滑动的方向和剪切掉的岩石;
4.金刚石材料的特点,金刚石钻头牙齿的镶装方式,金刚石钻头的结构、水力结构、破岩机理;
5.PDC钻头的意义,特点,结构特性,破岩机理;
6.钻柱的作用,组成,各部件的结构特点;
2.井眼内存在的各种压力及计算,井眼与地层压力的关系;
3.平衡压力钻井技术、欠平衡压力钻井技术的关键及适用范围;
4.溢流的原因及征兆;
5.气侵的途径及特点;
6.“U”型管平衡原理计算地层压力和压井液密度;
7.关井立管压力的测定;
8.压井遵循的原则;
9.压井参数的计算;
10.压井方法及步骤,参数的变化。
4.关井方式选择,关井的“四七”操作步骤;
5.“U”型管平衡原理计算地层压力和压井液密度,关井立管压力的测定;
6.压井理论(参数)的计算;
7.压井方法及步骤,参数的变化;
8.特殊压井方法。
【掌握】
1.概念:溢流、井涌、关井、压井、循环立管压力、初始立管循环压力、终了循环立管压力、平衡压力钻井技术、欠平衡钻井技术等;
7.岩石单轴强度的类型及大小关系等。
三、思考与练习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
上交作业
钻井工程培训2

90’s
2000+
50’s
四、钻井工具与设备 Drilling Tools and Equipments
钻头
钻头类型
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 刮刀钻头、牙轮钻头、 PDC钻头、金刚石钻头 按功用分类 :全面钻进钻头、取心钻头、扩 眼钻头 3-3/4"~36" 钻头进尺(米) 钻头工作寿命(小时) 机械钻速(米/小时) 单位进尺成本(元/米)
(Stabilizer)等井下工具。
钻柱的作用
提供钻井液流动通道; 给钻头提供钻压; 传递扭距; 起下钻头; 计量井深。 观察和了解井下情况(钻头工作情况、井眼状况、地
层情况);
进行其它特殊作业(取芯、挤水泥、打捞等); 钻杆测试(Drill-Stem Testing),又称中途测试。
井身结构设计步骤
求中间套管最大下入深度假定点
根据可能钻遇的最大地层压力求设 计破裂压力梯度
验证中间套管是否有卡套管的危 险
如有,则应减小下深
求尾管下入深度的假定点
验证尾管是否有卡套管的危险
计算表层套管下入深度
套管尺寸与井眼尺寸选择及配合
设计中考虑的因素
生产套管尺寸应满足采油方面要求。根据生产层的产能、
套管与井眼之间有一定间隙,间隙过大则不经济,过小 会导致下套管困难及注水泥后水泥过早脱水形成水泥桥。 间隙值一般最小在9.5~12.7mm(3/8~1/2in)范围,最 好为19mm(3/4in)。
套管尺寸与井眼尺寸选择及配合
套管及井眼尺寸标准组合
钻井工程基本知识

第一章钻井工程基本知识石油和天然气是宝贵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它们埋藏在地下几百米、上千米甚至超过万米的岩层中。
为了寻找油气藏,开采石油天然气,需要钻井,需要一整套俗称钻机的钻井机械及设备。
研究、设计、制造钻并没备,并使其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更新,是石油机械工作者的任务。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有关钻井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钻井工艺对设备的要求,掌握钻并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发展概况。
本章内容分为四节。
(1)石油地质常识一般性介绍油气成因,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及探查方法,油、气物理性质及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概况。
(2)钻并工艺概述介绍常规钻井,即钻直井的钻井方法、钻井工艺过程、钻井参数、井斜及其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定向并的概念。
(3)常规钻并技术简要介绍几种常规钻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喷射式钻井、平衡压力钻井、常规定向钻井的造斜方法与工具等。
(4)钻井技术的新发展介绍几种跨世纪的油气钻探新技术及时钻井设备的要求,如欠平衡钻井、深并超深并钻井技术、水平并技术与导向钻具、小并眼钻井技术及钻机和井下钻并系统,连续柔管钻并技术及设备等。
第一节石油地质常识1.地壳的组成地球自生成至今已有45—60亿年,平均半径为637lkm。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慢和地壳三个同心排列的圈层,如图1—1所示。
各团层物理状况可参见表I—1。
地壳厚度各处并不相等。
最厚处达70一80 km,最薄处只有5—6km,平均为33km。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依成因的不同可分为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类。
(1)火成岩又名岩浆岩,是高热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呈块状,元层次,致密而坚硬,如花岗岩、玄武岩、正长石等。
(2)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和早期形成的沉积岩,经风吹、雨打、温度变化、生物作用等被剥烛、粉碎、溶解形成碎屑物质及溶解物质,再经风力、水流、洲rr、海洋搬运至低凹处沉积下来,越积越厚,经压实、固结而形成了沉积岩。
沉积岩有层次、儿隙、裂缝和溶洞,并有各种古代动植物残骸遗迹形成的化石。
《钻井工程》学习指南

《钻井工程》学习指南钻井工程是石油工程领域中的重要专业,属于石油工程的前期探查环节。
钻井工程的学习包含了钻井工艺、钻井工具与设备、钻井流体、钻井工程计算与设计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学习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
钻井工程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钻井工程学习的第一步是了解钻井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学习者需要掌握钻井工程的定义、分类、工程团队的组成等基本概念,同时了解井眼轨迹、井壁稳定、钻井液、井下作业等理论知识。
2.学习钻井工艺和操作技术:钻井工程学习的重点是学习钻井工艺和操作技术。
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钻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钻井方案的制定、岩层力学分析、井眼设计、钻杆组合、钻井液循环、完井工艺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各种钻井工艺和操作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钻井工具与设备:钻井工程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习钻井工具与设备。
学习者需要了解主要钻井工具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钻头、钻杆、钻井液循环装置、测井仪器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熟悉各种钻井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提高工具选用和使用的能力。
4.学习钻井流体:钻井流体是钻井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者需要掌握钻井流体的种类、性能要求、配方设计和施工方法等知识。
同时,还需要学习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循环系统的设计和操作,掌握解决钻井液污染和泥浆环境保护的技术。
5.钻井工程计算与设计:钻井工程计算与设计是钻井工程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习者需要学习钻井井眼轨迹计算、地层动力学计算、井壁稳定性分析、钻井液性能计算、井下作业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计算和设计能力。
在学习钻井工程时,学习者还可以参与钻井工程实习,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参观实验室和钻井现场,了解钻井工程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除了以上的学习内容,学习者还需要关注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和产出需求的增加,钻井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学习者需要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钻井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钻井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钻井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钻井工作成为了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钻井工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钻井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设计原则、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设计原则钻井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系统性、实用性和灵活性。
全面性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涵盖钻井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安全意识等。
只有全面了解钻井工作的方方面面,学生才能够成为合格的钻井工人。
系统性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层次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钻井工作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术,教学内容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实用性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灵活性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不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钻井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
基础知识包括钻井工作的原理、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钻井液的性质和处理方法等。
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钻井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操作技能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包括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钻井工作,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如井口操作、井筒完整性检查和井下作业等。
安全意识是钻井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处理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团队合作是钻井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包括团队合作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施方法钻井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实施方法应灵活多样,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井工程》学习指南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名称钻井工程课程性质《钻井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三大主干专业课之一,是石油工程专业油气井工程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
课程简介《钻井工程》从钻井工程地质环境、钻进工具、钻井液、现代钻井技术、钻井控制技术、固井完井、钻井工程设计、特殊钻井作业及技术等多方面,系统讲述钻井工程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基本设计和现代主要钻井技术的基本工艺过程。
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石油工程专门人才,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以传授现代钻井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主线,理论联系实际,与多种教学和训练方式相结合,通过整个《钻井工程》课程中的生产实习、课堂教学和实验、课程综合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再与最后的毕业设计相结合,使学生准确理解钻井工程中的基本概念,掌握钻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工艺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计算、设计和综合性分析。
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工程施工、工程规划和设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使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达到“认识专业--有能力从事生产--有能力进行工程设计和规划生产--有能力进行科研攻关、解决工程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四个层次的提高。
课程学习特点课程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室内实验、专题讲座、网络课件、生产实习、教具战士、网络录像片观看、现场专家讲座及自学多种途径完成。
让学生认识钻井对象(地层和岩石)的特征及掌握特征描述的理论及方法、掌握钻井工程及工艺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方法、掌握现代钻井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注重突出钻井工程的基础理论以及实用技术讲授,形成实践课堂教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多视角传授知识,使课堂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程学时本课程的整体知识模块分为三个部分,按教学实施顺序分别为:生产实习-课堂教学及实验-综合课程设计。
其中:认识实习3天;生产实习2周,主要在油田现场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课堂教学及实验”56学时(课堂教学50学时,实验4学时,上机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2周,主要在学校进行。
其中,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讲授顺序及学时分配如下:第一章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6学时,其中岩石力学实验2学时)第二章钻进工具(6学时)第三章钻井液(4学时)第四章钻进参数优选(10学时,其中上机1学时)第五章井眼轨道设计及轨迹控制(11学时,其中上机1学时)第六章油气井压力控制(6学时)第七章固井与完井(10学时,其中水泥实验2学时)第八章其它钻井技术及作业(3学时)二、各章学习指南本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油气井工程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用于培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需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内容简介本章内容包括地下压力特性及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两部分。
地下压力特性:地下各种压力的概念、异常高压地层成因、地层压力评价方法、地层破裂压力及预测方法;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岩石的类型及结构特点、力学性质及影响因素分析、可钻性和研磨性等。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地下各种压力的概念,包括静液压力、上覆岩层压力、基岩应力、地层压力的概念及异常低压和异常高压的成因;掌握地层压力评价方法,包括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声波时差法,及地层压力检测方法——dc指数法;掌握岩石的类型及结构特点、岩石的力学性质(变形特性及强度特性)及影响因素、岩石的可钻性和研磨性。
重点与难点(1)岩石的组成(矿物颗粒与胶结物)(2)岩石三大类(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3)沉积岩类型(碎屑沉积岩、化学沉积岩)(4)沉积岩的特点(结构特点、构造特点)(5)岩石各向异性的概念(6)岩石的力学性质(受力表现出来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7)岩石的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压强度)(8)岩石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强度与变形特性(9)有效应力与各向压缩效应的概念(10)岩石硬度和塑性系数的概念、计算(11)岩石硬度和塑性分级(硬度:6类,12级,塑性3类,6级)(12)岩石的可钻性和研磨性第二章钻进工具内容简介本章内容包括:破碎岩石的直接工具——钻头的类型及工作原理、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及刮刀钻头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钻柱的组成(钻杆+钻铤+扶正器)及功用、钻柱的工作状态及受力分析、钻柱设计、钻柱的损坏与预防等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与要求明确钻头的选型及分类,掌握刮刀钻头、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明确钻柱的作用与组成及钻柱的工作状态及受力分析,掌握钻柱的设计方法。
重点与难点(1)刮刀钻头结构及破岩机理(2)牙轮钻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金刚石钻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钻头的选型及分类(5)钻柱的作用与组成(6)钻柱的工作状态及受力分析(7)钻柱的设计方法第三章钻井液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钻井液的功用、钻井液流型及其流变参数、钻井液固相含量过高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钻井液滤失量的方法及降滤失剂作用机理、井塌的原因及防止泥页岩水化的方法、储层损害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
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钻井液的定义、功用、组成及分类,掌握钻井液的性能;了解钻井液的固相对钻速的影响并掌握固相控制的方法;了解井塌的概念并掌握各项防塌措施;明确储层损害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并掌握各类完井液类型。
重点与难点(1)钻井液的定义和功用(2)钻井液的组成和分类(3)钻井液的性能(4)钻井液的固相控制(5)井塌及防塌措施(6)油气层保护与完井液(7)优质快速钻井技术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第四章钻进参数优选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表征钻进过程中的可控因素所包含的设备、工具、钻井液以及操作条件的重要性质的参数——钻压、转速、钻进方程、水力参数等的基本关系、钻进方程、机械钻进参数优选及水力参数优化。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钻进过程中各参数间的基本关系,掌握五点钻速实验;掌握机械破岩钻进参数优选;理解射流对井底的作用和水功率传递的基本关系,学习提高钻头水力参数的途径,掌握水力参数优化设计。
重点与难点重点:(1)钻压、转速、牙齿磨损量、水力因素和钻井液性能对机械钻速影响(2)钻压、转速、牙齿磨损量对钻头磨损的影响规律(3)射流的概念、淹没非自由连续射流的基本特征、射流对井底的作用(4)射流水力参数的概念与计算(5)循环压耗的影响因素及计算(6)提高钻头水力参数的途径(7)水力参数优化设计难点:(1)五点法确定门限钻压及转速指数(2)射流水力参数及钻头水力参数的计算(3)钻井循环系统的压力损耗计算第五章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轨迹测量及计算、井眼轨道设计、防斜理论与技术、定向井轨道设计、定向井造斜工具及轨迹控制等定向钻井工艺与技术、水平井钻井相关技术。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井眼轨迹相关参数的基本概念及参数之间的关系,明确轨迹测量及计算的方法,了解引起井斜的原因,并掌握直井防斜的钻具组合,能对定向井进行轨道设计并了解定向井的造斜工具及轨迹控制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1)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及参数(2)轨迹计算的方法(3)直井防斜技术(4)定向井轨道设计(5)定向井造斜工具及其轨迹控制(6)水平井的概念及设计(7)水平井的着陆控制与水平控制技术难点:(1)造斜工具的装置角和造斜率计算(2)井斜角及井斜方位角的计算第六章油气井压力控制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井眼内的压力平衡问题——井眼与地层压力系统、地层流体的侵入与检测、压井——恢复压力平衡的方法学习目标与要求理解井眼与地层压力的关系,学习地层流体侵入井眼的原因、流动特点及检测方法,掌握油气井压力控制维护钻井安全的有效措施。
,重点与难点重点:(1)井眼与地层压力的关系(2)平衡压力钻井(3)欠平衡压力钻井(4)地层流体的侵入(5)气侵情况下环空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分布与流动特点(6)地层流体侵入检测(7)压井钻井液密度计算(8)压井理论与控制方法难点:(1)关井立压与关井套压的计算(2)压井钻井液密度的计算(3)终了循环立压的确定(4)司钻法压井、工程师法压井及循环加重法的区别第七章固井与完井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固井与完井的井身结构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油井水泥工艺技术、钻开生产层技术及完井方法及井底结构等固、完井技术。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固井与完井的井身结构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及校核方法;了解油井水泥工艺技术及钻开生产层技术及完井方法及井底结构等固、完井技术,掌握各类完井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1)各层套管的基本概念(2)井身结构设计(3)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与套管强度设计(4)注水泥的基本要求;油井水泥的水化作用(5)水泥浆性能与固井工程的关系(6)前置液及后置液的作用;提高注水泥质量的措施(7)油气井的完井原则及完井方式(8)裸眼完井法、射孔完井法和防砂完井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难点:(1)井身结构设计(2)套管柱的设计及套管柱强度校核第八章其他钻井技术及作业内容简介本章主要内容:井下复杂情况及事故——井喷、井漏、卡钻、钻具事故、落物等的处理、取心、套管开窗侧钻。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井下复杂情况及事故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掌握取心相关技术,了解取心工具,并掌握取心钻进的评价指标及提高岩心收获率的措施;了解套管开窗用途及目前所采用的两种套管开窗方法。
重点与难点(1)井下复杂情况、钻井事故的概念(2)造成井喷的原因,井喷前的预兆(3)井喷失控着火后的处理方式及各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