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分区地理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中国各民族的地理分布是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上逐渐形成的。

近代以来,其基本而貌大致稳定下来,从中可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特点:(1)在水平方向上,汉族基本上全分布于国土的东半部,少数民族在西半部;汉族在沿海和国土的中央,少数民族则分布于边疆。

图6为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分布图,可清楚地反映出以上特点。

据统计,在中国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中,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仅占9%;而在中国22800公里国界线中,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却占到85%。

考虑到即使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也有大量汉人居住(平均比重达55%),则上述特点表现得更为典型。

例如广西是省一级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但总人口中少数民族比重不足40%,且绝大部分分布于西半部,而东半部包括沿海地区则是汉人的聚居区。

(2)在垂直方向上,汉族基本上全分布于平原和丘陵地区,少数民族则多分布于山地和高原。

地理学上常把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划分为三大阶梯:西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是最高的第一级,这里传统的聚居民族是藏族。

大兴安岭椞 猩綏巫山椦┓迳綏十万大山连线以东,是地势最低平的第三级阶梯,海拔高程均在1000米以下,大部分不足200米,除长白山地外,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汉族聚居区。

以上连线向西直至青藏高原为第二阶梯,高程多在1000~2000米之间,这里是汉族和中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混居的地方;大体上说,在第二阶梯上,汉族仍分布于较低的部位,少数民族则分市于较高的部位。

第二阶梯向第一阶梯过渡的斜坡上,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是中国民族和语言成分最复杂的地带。

但即使在这样的地带,民族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而言:以农耕为主、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民族分布部位较低;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分布部位较高;尚以游耕游牧甚至刀耕火种方式为主,经济文化最落后的民族分布部位则最高。

例如在新疆,维吾尔、汉、回诸族分布部位最低,其他民族则较高,其中南疆的柯尔克孜族分布高程为2500~3000米,塔吉克族为3000~4500米;北疆的蒙古族在1500米上下,哈萨克族则达2000米上下。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表解析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表解析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表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尼族云南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云南省。

黎族海南省。

傈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佤族云南省。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拉祜族云南省。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景颇族云南省。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族四川省。

布朗族云南省。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阿昌族云南省。

普米族云南省。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族云南省。

乌孜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昂族云南省。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地理学科中,民族知识点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中,学生需要学习关于民族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

中华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是中华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91.51%。

二、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新疆等地。

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游牧为主,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三、回族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唯一的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少数民族。

回族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回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四、藏族藏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素有“雪域高原”的美誉。

藏族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畜牧业和农业。

五、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同时也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民族。

维吾尔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六、苗族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手工业和商业。

苗族文化丰富多彩,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七、彝族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彝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主,同时也是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包括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

总结地理学科中的民族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多元文化和地域特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中包括中华民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和了解这些内容。

人教版地理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

人教版地理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

人教版地理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

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

这些少数民族各自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习俗和风俗,形成了多元丰富的民族地区。

一、少数民族的分布与特点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一些边疆地区。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是中国最多民族的地区。

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和宁夏,是中国最多民族的地区之一。

边疆地区如内蒙古、广西、西藏和海南也有较多的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地理环境。

例如,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擅长种植水稻和蔬菜。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他们依靠畜牧业为生,养殖牦牛和藏羊。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他们是农耕民族,以梯田种植水稻。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多样化,有高山、平原、草原、河流等。

例如,新疆是中国的大陆性地区,拥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天山山脉,这里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又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拥有神秘的武定河和滇池,这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三、民族地区的民俗与文化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这些民俗和文化通过节日、婚礼、服饰、音乐、舞蹈等方式展示出来。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人民喜欢举办壮族三月三、火把节等节日活动,展示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人民则以自己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为世人所瞩目。

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中国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品味异域文化。

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保护。

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教育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同时,政府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设立了许多民族文化村和民族文化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

端午节
端午节是汉族的重要节日,但在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庆祝活动 。如苗族的“龙舟节”、土家族 的“女儿节”等。
中秋节
中秋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但在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类似的庆 祝活动。如彝族的“火把节”、 傣族的“泼水节”等。
习俗与节日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政府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手段,对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和节日进行保护。同时,也鼓励少数民族地 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保护工作。
语言保护措施
政府和学术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语言记录、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 等,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
04
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
传统经济模式
01
பைடு நூலகம்
农业为主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经济模式以农业为主,多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如藏族的青稞种植、彝族的梯田农
业等。
02
手工业
傣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以及德宏、 耿马、孟连等县。
彝族
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
纳西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地区。
西北地区
01
02
03
04
维吾尔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还有一部分分布在甘肃、青 海等省的维吾尔族聚居区。
哈萨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还有一部分分布在甘肃、青 海等省的哈萨克族聚居区。
教育传承
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向广大群众普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意识 。
旅游开发
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中,通过旅游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促进文 化交流和传承。同时,旅游开发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经济收益,提高了当地居民保护和传承传统文 化的积极性。

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

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

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十分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3.8%。

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绝大部分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的边疆地区。

西北、西南及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其分布的主要形式为聚居和杂散居。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以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同汉族居住地区交错穿插,从而形成了在地域分布上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这种格局长期以来加强和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交流。

为了适应我国民族构成和分布的复杂情况,党和政府实行了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一些民族兼有散居和聚居两种形式,即大分散中有集中。

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甘肃部分地区,但分布于回族自治地区的回民人口只占其总人口的1/3,其余2/3散居在全国各地。

满族近一半的人口分布于辽宁省,其余、则广泛分散在全国各地。

蒙古族、壮族、苗族等在其聚居区外,仍有相当数量的杂散居人口广泛分布。

同时,在某些民族散居地区仍有相对的集中。

2.大部分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

如壮族分布于广西;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在新疆;布依族在贵州;白族、哈尼族在云南等。

又如藏族,人数较多,分布也广,但主要集中于西藏及川、青、甘、云各省临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其聚居区在地域上是连续的;朝鲜族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均有广泛分布,地域分布相当集中。

3.还有一些民族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些较独特的形式。

如锡伯族和达斡尔族,由于在历史上经历了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故使同一民族分居于相隔遥远的两处地方,一部分居住在东北,另一部分却分布于新疆,虽失去“共同地域”的特征,却保持着共同的民族特点。

表1-1 全国各少数民族人口及地区分布(1990)年。

班会民族团结班会《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介绍》 (2)

班会民族团结班会《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介绍》 (2)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和 景观。
畜牧业
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丰富 的畜牧业资源,许多民族都有 传统的养殖技术和品种。
畜牧业在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生 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当地居 民提供了肉、蛋、奶等食品以 及毛、皮等原材料。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畜牧业方面 也有很多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如牦牛文化、马帮文化等。
设、教育设施改善等方面。
教育资源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和教师队 伍等,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
教育改革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 教育改革,加强课程设置和教材建 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少数 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挑战
地区差异
由于地理、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内不同地区的少数民 族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手工业
01
云南的少数民族手工业历史悠 久,技艺精湛,产品种类繁多 。
02
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手工 艺品和工艺技术,如苗族的银 饰、彝族的刺绣、纳西族的木 雕等。
03
云南的少数民族手工业在经济 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不仅满 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也 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旅游业
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云南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文字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构成了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云南的少数民族主要起源于古代的氐 羌、百越、苗瑶等族群,经过长期的 历史演变和融合,形成了现今的民族 格局。
云南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云南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山区、高原和边境地区,从事农耕、游牧和狩 猎等生产活动。

非洲的少数民族地理

非洲的少数民族地理

第三章
非洲的少数民族分布
非洲的民族构成
非洲有数百个民族,其中最大的民族是尼日利亚的约鲁巴族和北非的阿拉伯族 非洲民族多数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几内亚湾沿岸和撒哈拉以南地区 非洲民族语言分属三大语系:苏丹语系、闪含语系和科伊桑语系 非洲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许多民族拥有自己的传统、历史和文化遗产
非洲少数民族地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 录



族非 文洲
化的



目录
贰境非 洲的 Nhomakorabea地



族非 经洲
济的




族非 分洲
布的




挑族非 战社洲
会的
问少
题数
与民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非洲的地理环境
非洲的地理位置
位于东半球西 南部,地跨赤 道南北,西北 部与欧洲隔直 布罗陀海峡相
非洲的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在非洲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非洲人民团结和交流的重要纽带。
非洲的少数民族节庆与习俗
单击添加标题
非洲的少数民族有许多独特的节庆,如丰收节、狩猎节等,这些节庆通 常与农耕、狩猎等生产活动相关。
单击添加标题
非洲的少数民族习俗丰富多彩,包括舞蹈、音乐、服饰等,这些习俗反 映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社会经济问题:贫困、战争、疾病等社会经济问题也对非洲少数民族教育产生了负面影 响。
非洲的少数民族卫生问题
卫生设施不足:很多非洲少数民族地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导致疾病流行。
饮用水问题:很多非洲少数民族地区缺乏干净的饮用水,这增加了患上水源性疾病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分区地理(四)四、西南区(一)概述西南区作为民族地理区划,指云南省、贵州省及四川省的三个自治州。

它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长江上游,东临中南区,西连青藏高原,北接西北区,西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为邻。

面积86.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9%。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为7750.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793.4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6.04%。

本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境内世居民族有30多个,占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一半以上。

建国后,区内先后成立了14个自治州。

在西南边陲的国境线一带几乎全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二)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1.地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本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跨越全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但大部分处在第二级倾斜阶梯面上。

地势是从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向东和东南降到2000米的云贵高原,再降至500米以下的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

属于从西部高原向东部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形多样,有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坝,还有一些特殊的岩溶和火山地貌等。

西部属横断山脉的东面,直到川西邛崃山、云南境内的点苍山、元江一线。

横断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山川并列,山高谷深,东西排列,南北走向。

云南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的玉龙山海拔为5600米,而山下的金沙江谷底海拔为1800米,水面宽只有30-40米,相对高差达3800米,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大峡谷──虎跳崖峡谷;滇藏接壤处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6740米)是境内最高点;川西的若尔盖境内是我国第二大沼泽群。

云贵高原,是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的总称。

实际上这两个高原在海拔高度或地貌特征上都不相同,自然环境差异也明显。

云南高原包括川西南凉山自治州和云南中东部点苍山、哀牢山一线以东以及贵州大部分地区。

云南高原境内又可以凉山自治州的昭觉至昆明为线,该线以西,被长江、怒江等干支流切割得层峦迭嶂、坎坷崎岖;该线以东,石灰岩分布广泛,岩溶地貌发育类型齐全,以路南石林为代表。

石灰岩经大自然塑造,除地表峰林、溶沟、石芽和漏斗状溶洞外,还形成许多地下溶洞和地下暗河;在高原边缘、因被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众多支流切割破碎,地表崎岖,地面坡降较大,故有贵州“地无三里平”之说。

本区还是地壳活动频繁地区,也有火山和热泉分布。

2.热带、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由于西南区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带,海拔高,季风环流交替影响以及地貌复杂等原因,气候差别明显,类型多种多样。

例如横断山区,不论从北到南,还是从山峰到河谷高差悬殊颇大,均因高度的变化而产生气候类型的差异,呈现着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温带、亚寒带的气候垂直分带,不仅山上山下变化大,就是山南山北也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地形条件关系,夏半年,来自印度洋的暖温气流,受山地阴挡被迫抬升,迎风坡降水丰富,背风坡则出现干热的焚风。

如:高黎贡山的西坡坡麓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怒江谷地则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因而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这是对横断山区气候的生动写照。

云贵高原的气候,则以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为分界线,其平均位置大致在滇黔交界的照通、盘县、兴义一带。

处于准静止锋以西的云南境内,属于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夏半年,云南高原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来自印度洋上空的气流温度高,水汽含量充沛,是云南的雨季,但气温却较我国东部同纬度偏低,无酷热天气;冬半年,则在单一的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风和日暖。

处于准静止锋以东的贵州境内则不一样,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夏半年,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气温也较高;冬半年,处在锋区范围,经常在准静止笼罩之下,阴雨连绵,人们感到阴湿寒冷,故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是本区纬度最低部分,属于北热带气候。

由于受西南季风的控制,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雨季占90%左右,干湿季分明,≥10℃积温超过7500℃,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超过4℃。

这里的气候,一年分为三季:5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称为雨季,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雷阵雨;11月上旬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为干凉季,此时早晚很凉爽,降水极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干热季,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几乎直射地面,辐射很强,天气睛朗干燥,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

这里干季因白天温度较高,盆地冷却较快,风力微弱,早晨常常形成辐射雾。

例如允景洪一带,全年有雾日数达141天,大勐龙为125天。

每天浓雾如同毛毛雨。

持续时间长达5小时左右,日雾露量平均等于0.1-0.3毫米降水量。

西双版纳素有“雾州”之称。

干季多雾,可以减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从而弥补干季部分水分不足,对农业十分有利。

3.水系发达、能源丰富本区境内江河众多,且为上游地带。

除川西北阿坝自治州内的白河、黑河、贾曲河属于黄河水系外,贯穿全境的有长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等六大水系。

因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河流向北、向东、向东南和向南作扇形分流。

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多峡谷,水资源丰富集中,水能蕴藏量超过全国总量的1/3。

其中,干流开发价值高于支流,大型和特大型可能开发电站的比例高,水能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开发目标比较单一,开发方式多样,可开发利用水能的工程量小,水库淹没耕地及损失较小,技术指标条件较为优越。

但是也有不利因素,水能资源多分布在高山深谷,交通运输不便,建筑材料缺乏,施工条件困难,电站的季节调节性能较差。

4.蓬勃发展的西南旅游业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壮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于海内外,是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但目前不少地方尚待开发,具有发展旅游经济的极大潜力。

(1)云南省旅游业。

云南省旅游业有了新发展,1988年,全省共接待国外游客12.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8%,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312万美元。

云南美丽富饶、山河壮丽、气候宜人,自然景观齐全,文化荟萃,在各少数民族中,还可以找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痕迹,因而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活标本”。

根据各地景观的特色,省内大体可划分为:昆明旅游区。

昆明有“春城”之称,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城内有大观楼,圆通寺,东、西寺塔,金殿等胜景;郊区的五百里滇池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森林公园;郊县有“天下第一汤”美誉的安宁碧玉泉,路南壮观的大叠水瀑布(旧称叠水燕云)和千姿百态的大小石林,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大理旅游区。

大理有“东方瑞士”的美称,包括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为代表的苍山洱海湖光山色;以鸡足山、瑰宝山、剑川石窟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南诏”国和“大理”国文化古迹为代表的大理历史名城及以白族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是人们向往的好地方。

丽江旅游区。

是一处著名的旅游区,有众多的游点,其中突出的有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石鼓镇,来自在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金沙江,以及到此被海罗山崖阻挡、急转东北、形成著名的“长江第一湾”。

江水北流,汹涌奔腾,两岸高山夹峙,峭壁耸立,峡谷长约15公里,谷深3000多米,江面宽30-60米,这就是世界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

玉龙雪山,地势高峻,秀丽雄伟,金山十二峰,如擎天玉柱,山顶终年积雪,宛如晶莹的玉龙,横卧山巅,山下是经济林木、药材植物和观赏花卉的著名产地,堪称“植物宝库”。

黑龙潭是云南著名风景区之一,又名玉泉,位于丽江县象山脚下,泉池周围,绿树蓊郁碧水澄澈,玉龙雪峰倒映其中,景色极为秀丽。

泉边有玉泉龙王庙,潭北的法云阁(又名玉风楼)结构玲珑精巧,造型美观,为古建筑中之佳作,曾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丽江居住处。

丽江县城附近的白沙村现存较好的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大觉宫等丽江壁画,多为宗教题材,用笔严谨色彩鲜明,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格。

西双版纳旅游区。

有鸟类400多种,鱼类100多种,两栖类32种,兽类62种,高等植物5000多种,珍稀树种占全国的1/4,故有“动植物王国”之称,又有“孔雀之乡”的美誉。

该区以美丽的热带风光和浓密的原始森林著称于世。

勐腊县小勐仑罗梭江上的葫芦岛植物园,面积2000余亩,于1958年创建。

该园引种国内以及亚、非、拉地区的珍贵树种、稀有林木、油料作物、热带或亚热带水果等千余种,绿海芳菲,品种繁多,有如置身百果园中。

橄榄坝又是一处天然公园,并为傣族著名的泼水节盛会之地。

楚雄旅游区。

本区人文旅游独特古老,有元谋人遗址,1965年在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两枚元谋人上中门齿化石,经古地磁法测定,元谋人的绝对年代距今有170万年左右,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

区内因古代佛教盛行,故寺庙林立,有相传明惠帝朱允(火文)避难入滇为僧的正续寺,有明代学者李贽曾开设书院讲学、现保存明版“经山藏”佛经千余册的德安寺,有塔上大下小,形如磬锤,高红18米,为砖砌空心塔,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中部为八角柱,上部为庞大的圆锥形,塔形制特殊,别具一格。

有在我国古塔建筑中罕见的大姚白塔以及海拔2400米的楚雄紫金山上的法藏寺、紫顶寺等20余座古代佛教遗址,寺、塔周围树木茂盛,环境优美,是楚雄州重要风景区。

(2)贵州省旅游业。

贵州省近年来旅游业有较大发展,旅游资源主要由名山、秀水、奇峰、异洞等自然风光、古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

贵阳旅游区。

贵阳市是大西南环形旅游圈中的重要城市之一。

市内名胜古迹有黔灵山、花溪、甲秀楼、仙人洞等。

黔灵山,在贵阳市西北约三里,山上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清气扑人,山麓有黔灵湖,湖光山色相映,山腹有古佛洞。

山后有麒麟洞和圣泉,此洞曾是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秘密软禁之处。

山顶的宏福寺,连宇接栋,古时贵州禅宗中心。

据文献记载,由明末清初佛教名僧赤松和尚创建,清康熙11年(1672年)建成。

由小路可达山巅,上有亭子,在亭中远望,贵阳城一览无余。

解放后辟为黔灵山公园,并建有解放贵州的烈士纪念碑。

花溪在贵阳西南约18公里处,南明河纵贯其间,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园内有麒山,由石级上山,路径曲折,林木茂盛。

山中碧云窝,绿荫四合,习习生凉,是最好的避暑地方。

公园附近还有疗养院、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和贵州民族学院等高等院校,因而花溪不但是一个有名的风景区,也是贵阳文教区。

遵义旅游区。

位于贵州省北部,川黔铁路线上,为黔北重镇,贵州第二大城市。

区内有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会议纪念公园”和“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等。

“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在西郊有桃溪寺,座落在清澈见底的桃溪岸畔,粉墙绿瓦、雕梁画栋,其庭院式结构,在黔北寺庙建筑中别具一格。

市郊赤水河畔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产地。

安顺旅游区。

安顺距贵阳市105公里,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唇齿”之称。

是黔西重要工商业城市。

城北84公里有“红枫湖”;城南31公里有“龙宫”地下水洞;城西南45.5公里有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城西北123公里有“地下宫殿”──织金溶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