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条件分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规程一、有限空间定义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检测检测分为评估检测、监护检测、个体检测三部分。
1、评估检测:作业前对有限空间气体进行的检测,检测值作为对有限空间危险分级、可否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及采取防护措施的依据。
2、监护检测:作业时,监护者在有限空间外通过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或设置在有限空间内的远程在线检测设备,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进行连续监测,检测值作为监护者实施有效监护的依据。
3、个体检测:作业时,作业者通过随身携带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气体进行实时监测,检测值作为作业者采取防护措施的依据。
三、作业环境分级标准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1级、2 级、3级。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1级: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
可燃性气体、蒸汽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
有毒有害气体、蒸汽浓度大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限值》规定的限值。
2、氧含量为19.5%—23.5%之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2级:可燃性气体、蒸汽浓度位于爆炸下限(LEL)的5%—10%之间。
有毒有害气体、蒸汽浓度位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限值》规定的限值30%—100%之间。
作业过程中可能缺氧。
作业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蒸汽浓度可能突然升高。
3、符合下列所有条件为3级:氧含量为19.5%—23.5%之间。
可燃性气体、蒸汽浓度小于爆炸下限(LEL)的5%。
有毒有害气体、蒸汽浓度小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限值》规定的限值30%作业过程中各种气体、蒸汽浓度保持稳定。
四、作业前的准备1、制定作业方案并明确人员职责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对作业环境及作业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作业方案,并经本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
受限空间作业等级划分标准

受限空间作业等级划分标准
受限空间是指人工开挖的地下隧道、管道、槽道、井下等地方,
以及一些机器设备的操作间、罐仓等工作场所。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对这些空间进行了等级划分,根据空间的特性不同,划分为A、B、C、
D四个等级。
A级受限空间:最高级别的受限空间,承载着最大的安全风险。
例如地下污水管道、大型储罐内部等场所。
在进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
工作计划,并配备专业的救援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程序。
进入此类受
限空间必须配备两名以上有资质的特别工作人员,其中一人负责监护。
B级受限空间:中等级别的受限空间,包括小型储罐、弯管、坑
道等场所。
进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配备专业的救援人员。
进入此类受限空间必须配备两名以上有资质的特别工作人员,其中一
人负责监护。
C级受限空间:较低级别的受限空间,一般为管道、井下、机器
设备操作间、水箱等场所。
进入前需要进行简单的工作计划,并配备
救援人员进行监护。
进入此类受限空间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关资格
证书。
D级受限空间:最低级别的受限空间,一般为普通管道、电缆沟
等场所,无需进行工作计划,但仍需要注意安全事项。
进入此类受限
空间需要获得现场负责人的许可,并且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以上是受限空间作业等级划分的标准,对于进入受限空间的人员
来说,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安全以及现场的顺利
进行。
受限空间 分级 标准

受限空间分级标准
摘要:
1.受限空间的定义和分类
2.受限空间分级的标准
3.受限空间中气体浓度的限制
4.受限空间中其他有害物质的限制
5.遵守受限空间分级标准的重要性
正文:
受限空间是指进出口有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有害气体、粉尘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空间。
在这些空间中,人员进入需要进行特殊的安全措施。
受限空间根据危险程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受限空间分级的标准主要是根据空间中的气体浓度、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来判断。
其中,气体浓度是受限空间分级的重要依据。
例如,氢气的最高容许浓度小于0.4%,柴油小于0.2%。
此外,受限空间中还存在其他有害物质,如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它们的最高容许浓度也有相应的标准。
除了气体浓度,受限空间中还有其他有害物质的限制。
例如,粉尘浓度应小于20g/m3。
在受限空间中,还需要考虑有害物质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这些标准是为了保证在突发情况下,人员能够短时间内安全撤离,同时也为了保证长期在受限空间中工作的人员不会因为有害物质的累积而受到伤害。
遵守受限空间分级标准非常重要。
这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
康,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和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受限空间分级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有限空间等级划分标准

有限空间等级划分标准
有限空间等级划分标准通常根据空间内部的气体成分、氧气浓度、可燃气体浓度等条件进行划分。
具体标准如下:
1.一级空间:这类有限空间通常氧气浓度在19%以上,可燃气
体浓度低于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的10%,相对较为安全。
常见的如大厅、主走廊、主会议室等。
2.二级空间:这类有限空间氧气浓度在19%至23%之间,可燃
气体浓度同样低于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的10%。
这类空间相对较为常见,如部门办公区、会议室等。
3.非常规有限空间(或称特殊有限空间):这类有限空间通常
氧气浓度低于19%或高于23%,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高于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的10%。
这类空间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如未进行适当处理,可能导致中毒、窒息、触电、爆炸等人身伤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有限空间作业条件分级

有限空间作业条件分级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身命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2部分:气体检测与通风、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防护设备设施配置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标准结合项目部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条件及措施进行分级。
1施工范围综合管廊标准断面结构外尺寸为米×米及米×米,分为五舱,分为电力舱2舱,水信舱2舱,燃气1舱,综合管廊的消防、通风、排水、监控、照明等附属工程以及招标图纸所示范围内全部内容,以及为完成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质量保修等所需的所有工作。
2工程设计概况主体结构设计简介主体结构设计简介见表2-1所示。
表2-1 主体结构专业设计简介附属构筑物设计简介附属构筑物设计简介见表2-2所示。
表2-2 附属构筑物设计简介3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识别本工程有限空间施工包括集水坑工艺安装施工;管廊各舱室预埋板防锈施工;管廊各舱室管道安装;管廊各舱室通道垫层施工;管廊各舱室临时照明、疏散系统安装施工;管廊变形缝位置填塞密封膏施工;管廊舱室地坪清理。
有限空间易引起的危害:1、氧气缺乏:氧气量不足(%,缺少通风)2、火灾:易燃物质(模板、涂料等)3、电击:照明灯线、用电机具4、其它意外(摔伤、烧灼、砸伤、机械伤人等)5、有毒气体。
4 有限空间施工程序作业申请本工程所涉及的有限空间作业均必须按要求办理《建筑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见附件一),具体的办理程序如下:班组申请有限空间作业申请→安保部受理申请后核实作业条件→检验有限空间的氧气、有害气体的浓度→安保部根据施工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工程和安保部检验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是否合格→批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作业方案施工班组办理好《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后方经项目部批准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分类、分级目录分析

二级
中毒、淹溺、窒息、灼烫伤
1
汽机
56
脱硫废水系统酸储罐
二级
中毒、淹溺、窒息、灼烫伤
1
汽机
57
脱硫废水系统酸计量箱
二级
中毒、淹溺、窒息、灼烫伤
1
汽机
58
废水处理系统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二级
淹溺、窒息
2
汽机
59
电解食盐系统酸储罐
二级
灼烫伤、窒息、中毒
1
汽机
60
连排扩容器
二级
窒息、淹溺、灼烫伤、触电
1
汽机
33
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机械过滤器
二级
窒息、触电、淹溺
10
汽机
34
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超滤EFM溶液箱
二级
淹溺、窒息
1
汽机
35
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超滤化学清洗溶液箱
二级
淹溺、窒息
1
汽机
36
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反渗透\EDI清洗溶液箱
二级
淹溺、窒息
1
汽机
37
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清水箱
二级
淹溺、窒息
一次风机机壳内
二级
窒息、触电、机械伤害
4
锅炉
85
一次风机进出口风道内
二级
窒息、触电、机械伤害
4
锅炉
86
送风机机壳内
二级
窒息、触电、机械伤害
4
锅炉
87
送风机进出口风道
二级
窒息、触电、机械伤害
4
锅炉
88
引风机机壳内
二级
中毒、窒息、灼烫伤、触电、机械伤害
有限空间分级

1.5.1实施风险分级基本原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等级按照危险程度分为1、2、3、4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1级(红色)为重大风险,依次为较大风险(橙色)、一般风险(黄色)和低风险(蓝色)。
1、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1级(红色)风险有限空间作业:①有限空间内需10人以上同时实施作业的;②有限空间内存在或可能存在煤气、硫化氢、砷化氢、磷化氢、氯气、氨气、甲醛、氰化物等《高毒物品名录》中列明的物质(含与产生、储存高毒物质的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毗邻、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情形,以及因生物作用可能产生的情形);③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天然气、氢气、乙炔、丙烷、汽油、柴油、稀释剂(香蕉水、天那水、松香水、二甲苯等)、可燃性粉尘(如煤粉、锌粉、木粉、淀粉等)等易燃易爆物质的(含与产生、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毗邻、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情形以及可能泄漏到有限空间内的情形)。
2、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2级(橙色)风险有限空间作业:①有限空间内需3-9人同时实施作业的;②有限空间内存在或可能存在氮气、二氧化碳、氩气等窒息性气体或氧气(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的(含与产生、储存窒息性气体或氧气的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毗邻、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情形以及可能泄漏到有限空间内的情形);③有限空间内存在或可能存在能够吞没或掩埋进入人员的物质(如液体(浆)、料场、料仓、筒仓、料坑等)。
④有限空间内存在或可能存在《高毒物品名录》以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含与产生、储存《高毒物品名录》以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毗邻、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情形以及可能泄漏到有限空间内的情形)。
3、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为3、4级(黄、蓝色)风险有限空间作业:①有限空间内需3人以下实施作业的;②有限空间内存在或可能存在导致人员伤亡的电能、热能、机械能、液压能或气压能等(含与存在相关能量的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毗邻、直接或间接连接等情形);③有限空间内部狭小或通风不良,可能会困住进入人员或使进入人员呼吸不畅等;④上述以外的其他情形的。
风电场风机有限空间作业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一、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份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灼烫伤、触电、坍塌、火灾、爆炸等事故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作业分类有限空间作业包括:机舱、轮毂、叶片、电缆沟、化粪池内部作业;出机舱作业;叶片、塔筒吊篮作业;发机电、齿轮箱、叶轮吊装作业。
三、有限空间作业分级根据风险度,有限空间作业分三级进行管理。
叶片内部作业;叶片、塔筒吊篮作业。
出机舱作业;发机电、齿轮箱、叶轮吊装作业;化粪池内部作业。
机舱、轮毂、电缆沟内部作业。
四、有限空间作业组织措施各单位成立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和场站管理人员为成员的组织机构,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监护和保障工作,强化《有限空间作业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执行的检查督导。
1.一级作业需总经理批准。
2.二级作业需副总经理(或者总工程师)批准。
3.三级作业需场站管理人员批准。
4.工作负责人在作业开工、结束时,第一时间向作业批准人汇报情况。
一、二级作业必须设立第二监护人,一级作业由安全生产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担任第二监护人;二级作业由场站管理人员担任第二监护人。
三级作业不设立第二监护人。
各单位应对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技能水平、资质进行综合测评并授权,未经授权者严禁有限空间作业。
一级、二级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单独制定和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票》 (详见附件 1),由第二监护人负责填写并逐项检查落实情况;三级有限空间作业按照像关规定执行。
工作票签发人应严格控制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数量,禁止多点作业、交叉作业,多余人员进入。
作业前,工作负责人和第二监护人应对作业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交底,内容包括:作业环境的危(wei)险特性和安全要求,作业的管理程序和注意事项,内外联络方式和工具、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防护、自救以及急救常识等。
五、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危(wei)险点及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份) 【GB 26860—2022】,《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路线部份)【GB 26859—2022】,《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热力和机械部份) 【GB 26164.1—2022】,《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T 796-2022】的安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条件分级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得身命安全,确保施工人员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与《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DB11-852、1-2012-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DB11-852、2-2013-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2部分:气体检测与通风、DB11-852、3-2014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防护设备设施配置等法律法规与有关规范标准结合项目部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条件及措施进行分级。
1施工范围
综合管廊标准断面结构外尺寸为14、0米×3、8米及14、1米×3、9米,分为五舱,分为电力舱2舱,水信舱2舱,燃气1舱,综合管廊得消防、通风、排水、监控、照明等附属工程以及招标图纸所示范围内全部内容,以及为完成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质量保修等所需得所有工作。
2工程设计概况
2、2、1 主体结构设计简介
主体结构设计简介见表2-1所示。
表2-1 主体结构专业设计简介
附属构筑物设计简介见表2-2所示。
表2-2 附属构筑物设计简介
本工程有限空间施工包括集水坑工艺安装施工;管廊各舱室预埋板防锈施工;管廊各舱室管道安装;管廊各舱室通道垫层施工;管廊各舱室临时照明、疏散系统安装施工;管廊变形缝位置填塞密封膏施工;管廊舱室地坪清理。
有限空间易引起得危害:
1、氧气缺乏:氧气量不足(19、5%,缺少通风)
2、火灾:易燃物质(模板、涂料等)
3、电击:照明灯线、用电机具
4、其它意外(摔伤、烧灼、砸伤、机械伤人等)
5、有毒气体。
4 有限空间施工程序
4、1 作业申请
本工程所涉及得有限空间作业均必须按要求办理《建筑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见附件一),具体得办理程序如下:
班组申请有限空间作业申请→安保部受理申请后核实作业条件→检验有限空间得氧气、有害气体得浓度→安保部根据施工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工程与安保部检验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就是否合格→批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4、2 作业方案
施工班组办理好《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后方经项目部批准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还应遵循以下程序:
作业前安保部对监护人与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与工作环境交底→检验安全措施与应急措施符合要求→作业人员作业
5 有限空间作业准备工作
5、1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需包括空间作业场所得名称(xx里程段-xx舱室等)、作业单位、作业得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人得日期及作业时限、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得危害、有限空间内得氧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得检验结果与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与应急措施。
5、2有限空间作业得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确保出入口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与抢救疏散。
5、3作业环境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得应急救护器具与灭火器。
5、4每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对作业空间进行通风。
但禁止用纯氧气对有限空间通风。
6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6、1 检测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施工班组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得原则,根据作业现场与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得危害因素。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与检测浓度等。
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得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她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检测符合要求后,项目部重新进行审批并安排继续作业。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得,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得10%),一氧化碳浓度(应<25ppm)。
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检测时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表AQ-C6-5),相关人员签字齐全;临时作业或项目检测设备达不到检测条件时,必须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同样须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表AQ-C6-5),由检测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详见附件二)
对于缺氧环境或易产生窒息环境应先进行通风。
管廊各舱室每个200m设置一台鼓风机,并利用管廊原有得排风井以及进风井作为风口。
在施工作业期间对管廊进行通风作业。
6、2 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项目部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得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2331《有毒作业分级》等标准进行。
6、3 防护设备与防护用品
在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入口处设置醒目得警示标志(如:当心中毒、当心缺氧、当心爆炸、当心坠落、注意通风、必须戴防毒面具),告知存在得危害因素与防控措施。
在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前与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得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与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可采用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害,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与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警示标志式样详见附图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式样详见附图四。
呼吸防护用品得选择应符合GB∕18664《呼吸防护用品得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7 有限空间作业分级
现场经过实际测量,根据数据显示评定项目部未来各有限空间施工作业面环境等级为3级:
7、1 含氧量测量值均在19、5%—23、5%之间
7、2 实际测量到得可燃性气体有少量CO、蒸汽浓度值等均不大于爆炸下限得5%7、3 实际测量到得有害气体为CO、SO等值浓度不大于GBZ2、1规定限值得30%,同时符合《DB11-852、2-2013-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2部分:气体检测与通风》标准中得规定限值。
7、4 由于现场通风条件良好,通风井等距离较近,同时项目部编制了专项得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严格执行了方案中得相关措施,现场实际测量过程中各种气体、蒸汽浓度值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