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乳酸菌检测方法_综述_

中图分类号 :R15 ; TS20116 文献标识码 : E 文章编号 :1004 - 8456 (2002) 01 - 0047 - 07
乳酸菌检测方法 (综述)
张一凡 冉 陆 罗雪云 (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北京 100021)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 细菌总称 ,这个名称就细菌分类学而言是一非正式 、 非规范的名称 。目前在自然界已发现的这类菌在细 菌分类学上划分出至少 23 个属 ,涉及到的有关属则 更多 ,包括乳杆菌属 、双歧杆菌属 、链球菌属 、肠球菌 属等 。而相当多的乳酸菌对人 、畜的健康起着有益 的作用 。近年来 ,随着微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越 来越多的实验证明有益细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 用 ,微生态制剂也因此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微生态 制剂利用的益生菌近 10 种 ,其中除了乳杆菌和乳酸 链球菌有国家的标准检验方法外 ,大部分菌种均无 统一的标准方法 ,难于对该类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保 证其安全性 。故急需建立规范的标准检验方法 ,以 便对微生态制剂进行监督管理 ,保障其功能 、安全性 及质量 ,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 。本文即对目 前国内外用于乳酸菌检测的方法做一综述 。
离子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从分析厌氧菌的代谢 产物结果来看 ,在总体上无明显差异 ,但离子色谱法 具有以下优点 :[4]
益生菌中乳酸菌概况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中乳酸菌概况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周莉; 平洋; 谭静; 张亚勋; 罗蓓蓓【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9(044)010【总页数】5页(P190-194)【关键词】益生菌; 乳酸菌;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作者】周莉; 平洋; 谭静; 张亚勋; 罗蓓蓓【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业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郑州 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571 益生菌概述益生菌(probiotics)的概念最早源于希腊语,意为“对生命有益”。
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益生菌定义为“当活性微生物足量且给予宿主健康益处”。
但是由于“健康益处”这一概念太过于模糊,世界卫生组织将其进一步补充为“对主体的益处必须实现,并且被证明超过安慰补偿剂的范围”[1]。
益生菌是指通过改善人类肠道菌群进而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类活菌,但不是所有的有益菌都称得上是益生菌,要想成为益生菌需符合以下条件:能够耐受胃液、胆汁的腐蚀;在肠内是存活状态且能增殖;能够改善肠内菌群;保证安全性;活菌状态且含一定菌数;经济实惠且容易处理[2]。
益生菌不仅具有改善食品风味,延长食品保质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功能,而且其还具有调节胃肠道菌群正常和维持人体肠道卫生平衡的功能[3]。
益生菌在益生菌饮品、益生菌制剂和膳食添加剂中应用广泛,如益生菌饮料乳制品和益生菌胶囊等。
1.1 益生菌中乳酸菌概述对于益生菌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各种食品与益生菌结合起来,将益生菌添加到不同食物中进行研究[4,5]。
在所有益生菌中, 目前研究得最深入、最受重视的一类当属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
它是一种有利于机体健康的微生物,革兰氏阳性杆菌或球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发酵碳水化合物,从而产生乳酸。
它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并产生抑菌代谢产物,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乳酸菌及其生物工程研究新进展

乳酸菌及其生物工程研究新进展摘要:近年来,乳酸菌及其生物工程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通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对乳酸菌进行精确的遗传改造和代谢工程,以实现更好的功能表达和产物产量。
在人体健康方面,乳酸菌被广泛应用于益生菌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乳酸菌可以在人体肠道中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从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并可能对炎症性肠病、过敏反应和肠道肿瘤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潜在的作用。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乳酸菌及其生物工程研究新进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乳酸菌;生物工程;研究;进展引言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细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
近年来,乳酸菌及其生物工程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
1乳酸菌的生物工程研究内容1.1乳酸菌代谢途径和乳酸产生机制的研究乳酸菌通过糖类的发酵作用产生乳酸。
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乳酸菌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以提高乳酸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还探索了不同种类乳酸菌对不同糖类的利用能力和底物特异性,以实现多糖的高效利用。
1.2乳酸菌的功能改良和开发新品种生物工程技术给乳酸菌的功能改造和新品种的开发提供了有力工具。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改变乳酸菌的代谢路径或酶活性,使其具有更多的产酸能力、抗菌能力、耐受性或特定功能。
此外,还可利用分子改造技术提高其生产效能和稳定性。
1.3乳酸菌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乳酸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例如用于制作酸奶、奶酪、发酵肉制品等。
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量,还能够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和保质期。
此外,乳酸菌还被应用于医药领域,包括肠道健康维护、免疫调节、抗菌和抗肿瘤等方面。
2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1发酵食品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对牛奶进行发酵而制成的乳制品。
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酵成乳酸,使得牛奶呈现出酸味,并且有益于消化吸收。
酸奶中的乳酸菌还可以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功能。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和功能研究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和功能研究摘要:乳酸菌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细菌,本文通过阐述乳酸菌不同来源的分离鉴定方式,探讨了乳酸菌的部分主要生理功能。
关键词:乳酸菌分离鉴定功能Abstract: Lactic acid bacteria are a kind of many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bacteria,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probes into the way of its part ma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Keywords: lactic acid bacteria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function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细菌,然而,乳酸菌的许多特性是由其基因编码决定的【1】,利用这一特性,人们可以用乳酸菌作为载体,在食品及医药领域中构建表达系统。
乳酸菌具有控制肠道感染,改善乳糖代谢,增加某些食物的营养价值,诱导体内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等作用。
乳酸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形态为杆状或球状,生殖方式为裂殖,消耗葡萄糖50%以上,产生乳酸分解蛋白质,但不产生腐败产物,不形成内生孢子,无运动性或极少运动,目前己发现的乳酸菌在细菌分类学上有18个属【2】。
通过对乳酸菌分离鉴定,可测定其生理功能。
一、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乳酸菌的来源广泛,腌菜、发酵肉制品、腐乳、酱醅、牛乳等食物中乳酸菌的含量极其丰富。
(一)腌菜盐水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乳酸菌广泛存在于泡菜和腌菜等食品中,此类乳酸菌较耐盐,因此,以腌菜为样品,分离优良乳酸菌株,将其应用到含盐量较大的食品中,可以改善食品的风味,提高食品的质量。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动物防疫检疫站 叶 红 曾 敏
[摘 要] 乳酸菌是应用最早、 最广泛的饲用微生态制剂, 具有多种益生作用。本文从乳酸菌的粘附、 活性物质、 免疫赋活作用、 抗肿 降低胆固醇和降血压作用进行综述, 为开发新型绿色的饲用乳酸菌奠定扎实的基础。 瘤作用、 [关键词] 乳酸菌 活性物质 可溶性肽 1. 竞争性排斥病原菌的粘附 乳酸菌能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占据有害菌肠粘膜上皮细胞结 从人体分离的嗜酸乳杆 合位点, 对有害菌起屏障作用。Conway [1]报道, 菌 (L. acidophilus ADH)对人的回肠上皮细胞和猪的回肠上皮细胞都具 有较好的粘附性,且粘附率显著高于从乳制品中分离的保加利亚乳杆 菌(L.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 thermophilus), 对猪的结肠和盲肠上皮 细胞的粘附率也以嗜酸乳杆菌最高, 嗜热链球菌显著低于两株乳杆菌。 Conway 同时还指出实验中的乳酸菌的粘附都是非特异性的 。Gopal 报 道三株饲用微生态制剂菌株, 鼠李糖乳杆菌 (L. rhamnosus DR20), 嗜酸 乳杆菌(L. acidophilus HN017)和乳酸双歧杆菌(B. lactisDR10)对人肠道上 皮细胞系 HT- 29, Caco- 2 和 HT29- MTX 有极强的粘附力,而且三株乳 H7 对肠细胞的侵袭能力和细胞结合能力 。 酸菌都能降低 E.coli O157: Pascual 发现用浓度为 l05C
乳酸菌功能研究进展及限制发展因素分析

食品科技乳酸菌功能研究进展及限制发展因素分析任 磊1,杨 玲1,何 方2,霍世和1,贾洪利1,赵林森1(1.河北一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正定 050000;2.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 要:乳酸菌因具有增强免疫反应、平衡肠道菌群、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幽门螺杆菌等生理功效,成为了功能性食品研发的热点,但乳酸菌在生产、储存及运输过程中,活菌数量和活性难以保持,使其发展严重受限。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并分析了限制乳酸菌应用发展的因素,旨在为乳酸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酸菌;功能;限制发展因素20世纪初期,梅契尼科夫提出了乳酸菌概念[1],乳酸菌被作为生长促进剂和疾病抵抗剂引入动物饲料领域。
研究结果显示,乳酸菌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环境、降低胆固醇、控制内毒素以及提高食物消化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这些功能的应用也大大促进了乳酸菌相关产品的开发。
目前,乳酸菌也已应用于植物酵素饮品、酸奶、配方奶粉等食品中。
乳酸菌对环境温度、湿度、氧气浓度要求较高,双歧杆菌更是如此,常温条件下活菌数衰减明显,如何保证乳酸菌产品的品质已成为当前食品及饮料行业及科研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
1 乳酸菌功能研究进展1.1 免疫反应方向乳酸菌参与机体免疫机制主要和刺激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
在非特异性免疫方面,乳酸菌可通过控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因子、增强吞噬细胞作用以及黏膜的屏障作用来提高免疫功能。
在特异性免疫方面,乳酸菌可增强T细胞增殖能力,激活抗肿瘤免疫机制。
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乳酸菌在提高免疫力方面具有显著功效。
钱丹[2]以老年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单纯甲硝唑、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方式对阴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不仅可改善患者阴道免疫机制,还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LIU等人[3]筛选了具备抗炎活性的益生菌——干酪乳杆菌,并研究了其对免疫细胞反应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可通过减少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改善结肠炎。
干酪乳杆菌群和植物乳杆菌群的分子鉴定技术和分类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 词 :干酪 乳杆 菌 ;植物 乳杆 菌;分子 鉴定技 术
中 图 分 类 号 : Q 33 1 9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172 1)50 4 .5 6 1 8(0 00 .2 1 5 0
Ad nc n M o e ul rI e tfc to nd C l si c to nLa t b clu a e va ei l c a d n i a i n a a sf a i n o co a il sc s i i i Gr u a co a il sPl ntr o p ndLa t b clu a a um ou Gr p
乳业科 学与 技术
21 0 0年第 5期
( 第 1 植 物 乳杆 菌 群 的分 子 鉴 定 技 术 和
分类方法 的研 究进展
王 芳 , 包秋 华 , 徐 海 燕 , 于 洁 , 张 家超 , 张 和 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 00 1 10 8 摘 要 :乳杆菌属是乳酸菌类群 中最大的一个属 ,在乳酸杆菌的研 究和应用中,分类鉴定是其 中的一个 重要 领 域 。由 于乳杆 菌属 内许 多种 间 的表 型 特征 难 以 区别 ,利 用生 理生化 实验 方 法往 往无 法进行 准确 鉴 定 。近几年 ,随着 分 子生物 学 的飞速发 展 ,从 分 子和基 因水平 来认 识乳 酸 菌的遗传 结 构和 分类 已成 为可 能,而采用常规的 1S D A序 列同源性分析不能将相近的植物乳杆 菌群和干酪乳杆菌群分别鉴定到种 6 N r 及 亚种 的水 平 , 目前 许 多新 的分子鉴 定技 术 和分 类方 法被 用来进 行相 近乳 酸 菌 的分类 和鉴 定。本文结 合 自己的试验归纳 出如蛋 白酶编码基 因序列分析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种 间特异性 P R 等九种用 C 于 区分和 鉴 定植物 乳杆 菌群 和干 酪乳 杆 菌群 的分子 技 术和方 法 ,对 乳酸 菌的 多相分 类 学研 究和 工业化 生
酸菜中乳酸菌分离鉴定的研究进展

酸菜中乳酸菌分离鉴定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晓忱来源:《品牌与标准化》2016年第02期【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人们对食品多元化的追求也日趋提高,经乳酸发酵制得的食品以其口感独特种类繁多等特点广受好评。
特别是在我国的东三省,酸菜作为传统发酵蔬菜制品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久食不腻的特点深受人们青睐。
其汁液中富含的乳酸菌活菌成分作为酸菜发酵过程中主要的发酵菌之一,近年来也受到食品业的广泛关注,关于乳酸菌的各项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将对乳酸菌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包括乳酸菌的定义和分类、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同时也会对该菌种在发酵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和发展趋势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酸菜乳酸菌分离鉴定【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16.02.0041 乳酸菌的定义及分类乳酸菌是分解发酵性糖类来供应自身能量同时伴有大量乳酸生成的一类微生物的统称。
此外,形态学方面还对其有如下描述:乳酸菌细胞呈革兰氏阳性,多为球状或杆状,无内生孢子,当葡萄糖消耗量超过50%时产生乳酸[1]。
截至目前,科学家已经确认的乳酸菌可划分出至少23个属56个种。
主要包括:乳杆菌属、肉食杆菌属、酒球菌属、环丝菌属、球菌属、链球菌属、片球菌属、明串珠菌属、气球菌属、奇异菌属、有球菌属、李斯特氏菌属、乳球菌属、孢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中的少数种、双歧杆菌属、丹毒丝菌属、孪生球菌属、糖球菌属、四联球菌属、乳球形菌属、魏斯氏菌属和营养缺陷菌属[2][3]。
其中,乳杆菌属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合链球菌属中的嗜热链球菌等常常被应用到乳制品的发酵中,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明串珠菌属的肠膜明串珠菌常被应用于蔬菜的发酵中。
2 酸菜与乳酸菌众所周知,酸菜是包括中国在内等诸多国家一年四季都在食用的一种发酵类食品。
酸菜可根据其发酵基物的不同来分类,例如由大白菜或圆白菜等发酵制得。
酸菜的食用范围相当广泛,冬季的食用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而我国四川地区更是把酸菜作为一年四季都在食用的一种重要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利用 44种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从淡水
鱼及其生活环境 中分 离到 249 株乳 酸菌 进行 鉴定, 其中 90% 以上的分离株被 鉴定到 属的 水平。目 前已经 有一些 比较 受 欢 迎 的 微 生 物 鉴 定 体 系, 如 API 、BI OLOG 和 AP I50CHL 等应用于微 生物的 鉴定。 CORSETT I A 等
专论与综述
中
国
酿
造
2009年 第 6期 总第 207期
1
乳酸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庞会利 , 谈重芳 , 蔡义民 , 秦广雍
1 1 2 1*
( 1 郑州大学 离子束生物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河南 郑州 450052; 2 日本国立畜产草地研究所, 日本 枥木县 329-2793)
摘 要: 对目前使用的乳酸菌表型特征鉴定和基因型特征鉴定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依据表型的常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乳
[ 7]
等。
2 2 3 随机扩 增多态 性 DNA 技术 ( Random Am p lified Poly morph ic DNA, RA PD ) RAPD 作为 一 种分 子 标 记, 具有 种 属 甚至 种 间 特 异 性。该方法的重现率较低, RAPD 技术 很难将乳 酸菌鉴 定 到种的水平。现在主要和 其他方法 一起使 用, 如 ANTONSSON M 等 [ 16] 先将分 离自 奶酪 的 33 株 乳酸 菌分 为 10 个 RAPD 型 ( RAPD types) , 再用温度梯度凝胶电 泳 ( T e m per atu re G rad ien t G el Electrophoresis)技 术将这 些细菌 鉴定 到 种的 水平。 CU S ICK S M 等
乳酸菌是利用可 发酵糖产 生大量 乳酸 的革兰 氏阳性 细菌的通称。乳酸菌是 广义范 畴的 概念, 是 非正 式、 非规 范的细菌分类学名称
[ 1]
用 API50CHL 体系分析了 317 株可能为乳酸菌的菌株, 只 有 38% 分离株被鉴定到 种的 水平。W IJTZES T 等 到种的水平。 虽然应用表型性状鉴定对部分乳酸菌是非常有用 的, 但对某些乳 酸菌 来说, 即使 表型 性状 很相 似, 也不 意 味 着基因型亲源关系很近 2 DNA 标记技术 传统的表型、 生物化 学方 法鉴定 微生 物耗时 耗力, 培 养条件的改变还可能导致结果发生改变, 鉴定结果很不 稳 定。因此, 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种快速、 稳定、 灵敏的方法 用 于微生物的分类研 究。从分子 和基因 水平 来认识 乳酸 菌 的遗传结构、 组成和 分类, 许多 新的分 子标 记技术 被用 来 进行乳酸菌的 分类 和鉴 定, 如 16S r DNA、 16S ~ 23S r RNA 基因间隔 区 ( Intergen ic Spacer R eg ion, ISR ) 的 序列 分析 和 基于 PCR 技术的分子 标记技术 等, 其中 基于 PCR 技术 的 分子标记又 可分 为 随机 扩增 多态 性 DNA ( R andom ly Amp lified Polymorph ic DNA, RA PD ) 、 扩增片段 长度多态 性 ( Amp lified Fragm en t Length Po lym orph ism, A FLP )、 限制 性 片 段 长 度 多 态 性 ( Restriction Fragm en t L ength Po lym or ph ism, RFLP)、 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 ( R ep et itive Extragen ic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lactic acid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m ethod s
PANG Hu ili , TAN Zhong fang , CA I Y m i in , Q I N G uangyong
1 1 2 1*
( 1. Provincia lK ey Labora tory of Ion Beam B io-engineer 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2. N a tional Institute of L ivestock and G rassland of Japan, T ochig i3292793, Japan)
[ 15] [ 10]
利用 16S r DNA 测 序和 DNA 杂交 技术研究
、 芽孢 杆菌
[ 11-12]
、 乳杆 菌
[ 13-14]
、 肠
了泡菜中乳酸菌的 菌群变化, 在泡 菜 ( 5d ) 的发酵 过程中 随机分离了 120 株乳酸菌, 结果发现在发酵的前中期, 柠 檬明串珠菌 ( L citreum ) 是 优势 种, 然而 在后期 主要 为清 酒乳杆菌 ( L sake ) 或弯曲乳杆菌以及短乳杆菌。 WATER J等
2
2009 No .6 Serial No . 207
C hina Brew ing
Forum and Summ ary
Palind ro m ic Sequen ces , REP)、 肠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 ( Enterobacterial Repetit ive Intergen ic Consen sus S equences , ER IC)等。 21 r DNA / rRNA 序列的分子标记 16S rDNA 或 rRNA 序 列 既具 有保 守性, 又 具有 高变 性, 是目 前细 菌 分 类和 鉴 定 经 常 使用 的 一 种 检 测 方法。 CHO I I K 等
收稿日期 : 2008 -11-07 基金项目 : 国家 973 项目 ( 2004CB719604
[ 3]
利
4) ; 农业部核技术农业应用专项资助课题 ( 200803034 )
作者简介 : 庞会利 ( 1982 -), 女 , 河南洛阳人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乳酸菌的分类鉴定及应用研究工作 ; 秦广雍 * , 通讯作者。
Ab stract : T his paper prov ides an overvie w of phenotyp ic and geno type techniques that are curren tly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LAB, and the mer it and sho rtco m ing o f a ll k inds ofm ethods are summer ized . T he conventional phenotypes based on the physio log ical and biochem ica l characteristics o f lactic acid bacter ia identification not on ly tm i e -consum ing but also so m etm i es difficult to wo rk ou. t W ith the deve lopm ent o fm o lecu lar techn iques and genetic da tabase , using a co m bination ofm olecular markers , e m erg ing identification techno log ies and conventionalme thodsw ill enable the c las sifica 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 id bacteria m ore accurate and conven ien. t K ey word s : lactic ac id bacteria ; food ; bre w ing ; identification
酸菌的分类鉴定不仅费时 , 有时甚至难以完成。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基因数据库的建立 , 将分子标记技术、 新兴鉴定技术 与常规方法结合使用 , 将使乳酸菌的分类、 鉴定更为准确和便捷。 关 键 词 : 乳酸菌; 食品; 酿造 ; 鉴定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254 - 5071( 2009) 06 - 0001 - 04 中图分类号 : TS201 3
[ 5] [ 4]
利用
。当前, 乳酸菌产品以其独特的生
2 种碳源发酵测试体系也未能将 14种 乳酸菌分 离株鉴 定
物学功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商业开发利用价值, 乳酸菌在 酿造工业 中有 广 泛的 应 用, 如在 白 酒固 态 发酵 酿 造中, 乳酸菌产生的乳 酸可 以与乙 醇酯 化生成 乳酸 乙酯, 对于 白酒的风味十分 重要, 用于 葡萄酒 及苹 果酒酿 造中 的乳 酸菌可以 触发 苹果 酸、 乳酸 发酵 等。所 以优 良菌 株 的筛 选、 生产菌种的保护越来越引起商家的重视。 1 经典方法 (表型特征鉴定 ) 人类对乳酸菌的分类鉴定和利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形成了至今一直沿用的传统 分类鉴定方法, 包括形 态特征、 生理生 化反 应及血 清学反 应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 于微生 物表面 受体 的特异 性, 属于 表型分类法。 一般 情 况 下, 表 型 鉴 定 是 一 种 比 较 廉 价 的 方 法。 GONZLEZ C J等
[ 17]
依据 16S~ 23S r RNA 的 ISR 设计的引物鉴定干酪乳
[ 8]
杆菌, 可以区分干酪乳 杆菌或 类干酪 乳杆 菌、 鼠李 糖乳杆 菌以及玉 米乳 杆菌。 SCARPELL I NIM 等 属菌种的鉴定。 但无论是 16S r DNA 序列还是 16S~ 23S rDNA ISR 序 列分析方法, 都是针对乳酸菌基因组的一部分序列进行分 析, 而不是在全基因组的水平上分析,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且该方法比较耗时, 当样本数量很多时, 测序费用较高。 2 2 基于 PCR 的 DNA 标记技术 随着 DNA 标记技术的 不断 成熟, 人 们建立 了一 系列 以 DNA 标记为基础的微 生物 鉴定和 检测技 术, 根 据菌株 之间遗传距离所产生的 DNA 指纹差异来直接 反映检测微 生物菌株的 DNA 多态性来对其鉴定和分型。这些技术的 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忽略各种复杂的微生物生长条件, 不需 要预先培养就可以鉴定和检测。多数研究结果 表明, DNA 标记分型技术具有从种属到菌株各种水平的鉴别能力, 为 乳酸菌的快速分子鉴定和分型提供了借鉴 2 2 1 特异性扩增靶片段 通过设计特异性的 引物在 一定条 件下 通过聚 合酶链 式反应选择性的特 异扩 增特定 的靶 DNA 片 段, 理 论上讲 可以在任何 分类 水平 上 对微 生物 菌株 进 行区 别和 鉴定。 虽然特异性扩增靶 DNA 片段可以快速准确地 在种和亚种 甚至菌株水平鉴定乳酸菌, 但是需要较复杂的引物设计策 略, 并鉴定引物的有效 性后才 能获得 一系 列有效 的引物。 因此这种方法只有在 对检测和 鉴定的 菌株 完全了 解的情 况下, 才最为有效和实用。 2 2 2 基因组短重复序列标记 这类标记主要是指基因组中的分散保守重 复 DNA 元 件 ( Intersp ersed Con served R epetitive DNA E le m ents), 依据 它们在整个细菌基因组 DNA 中存在多个拷贝 进行引物设 计。现在已有 3 类重复性元件得到了确认, 即重复基因外 回 文 序 列 ( R epet itive Extragen ic Palindrom ic Sequen 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