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瑞龙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ITC测试方案

赣瑞龙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ITC测试方案
赣瑞龙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ITC测试方案

【隧道方案】铁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新建XX铁路工程 XX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XX 审核:XX 审批:XX XX铁路XX标指挥部 二0XX年XX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1、隧道规模与地质条件 本标段共有隧道5座,青云山隧道分为左线和右线两座单线隧道,其中隧道左线里程桩号DK491+253~ DK513+428,全长22175m;隧道右线里程YDK491+577 ~YDK513+414,全长21837m;隧道穿越12条断层。城峰1#隧道长804.86米,城峰2#隧道长775米(双线),城峰3#隧道长906.96米。各隧道围岩级别长度见下表: 隧道、斜井围岩类别统计 2 自然地理概况 青云山隧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和莆田市涵江区,起点位于永泰县岭路乡后坑垄村,穿越青云山国家4A级风景区和藤山及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隧道处于戴云山脉南段中低山山间地貌,山脉主要走向为北东~南西,山峰林立,沟谷深切,多悬崖峭壁。总体地形:DK491+250~DK493+850地形标高65~590m,地形坡度相对较缓,一般20°~40°;DK493+850~DK504+700地形险峻,沟谷幽深,标高为230~1018m,中间最高山峰(对山)1031m。地形坡度一般50°~80°,局部近90°,甚至倒悬。DK504+700~DK513+430海拔标高为580~145m,地形坡度较缓。隧道最大埋深890m。 城峰一、二、三号隧道处于剥蚀低山,上部为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城峰一号隧道进口DK489+901~DK490+098段有石英岩正长斑岩岩脉侵入,全风化~弱风化,其它地段下部为弱风化凝灰熔岩,岩性较为完整,未发现异常地质构造。地下水主要为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不发育。

哈佳铁路桥梁静载试验方案

兴业屯特大桥基桩抗压静载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位置:新建至铁路工程兴业屯特大桥。 桩基础设计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桩基础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二局哈佳铁路项目部。 检测单位:市晟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场地拟建建筑物为新建至铁路工程兴业屯特大桥试验桩。试验桩采用钻孔灌注桩,中心里程为DK59+618.45,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试验桩主要设计参数 二、试验依据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三、试验目的 1.测定单桩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和变形。 2.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 3.检验成桩工艺及质量控制。 4.通过载荷试验,检测桩基的承载力与桩基的沉降数据,验证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及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四、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基本原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竖向荷载均匀地传递到桩基上,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曲线及S-lgt等辅助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等参数;根据安装于桩身侧面及桩底的测试仪测定桩在极限状态下的分层极限摩阻力和极限端阻力值。 五、仪器设备 1.加载设备:油压千斤顶,高压油泵站,JZ-A1型静载荷测试系统。 2.载荷与沉降测量仪表:载荷量测压力传感器测试,沉降量测采用位移传感器(精度小于1%)和百分表共同测量,百分表精度为0.01 mm。荷载与沉降量测仪表均经过指定的计量标定单位进行计量标定。 3.桩侧及桩端应力测试:使用钢筋应力计和土压力盒。 4.本试验按照设计要求采用锚桩反力梁装置,采用4锚1试,试验反力设计单位已验算过。 5.基准梁由两根6m长型号15b的工字钢组成。 6.千斤顶最大量程500吨,采用2~3台千斤顶并联装置,千斤顶最大使用荷载不应超过量程的80%。

铁路路基工程的现场试验检测

铁路路基工程的现场试验检测 摘要:这些年以来,进行铁路工程的发展工作是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非 常重要的一股推动力量。所以需要积极进行相关的铁路路基试验工作,保障整个 实验在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积极进行路基工程的质量控制,在 我国的广大铁路实验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本文对在进行铁路工程检测的过 程中路基现场的试验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可以科学有效地对铁路路 基的总体质量进行控制。 关键词:铁路;路基工程;现场试验检测;手段;质量控制;措施 1 路基检测前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依照相关的国家及铁道部工程检测法规、标准情况,对试验检测计划以及作 业指导书进行编制工作。其次,积极做好检测前仪器和设备的调试工作,确认设备的标定情 况符合要求,并且是有效的,保证仪器设备可以进行正常的使用。其三,在检测前需要对相 关信息进行收集:(1)对被检路基填料的土工试验报告进行检查、核实填料的名称,对检 测项目进行确认。(2)依照待检路基的部位对检测频率、数量及指标情况进行确认。(3) 明确报检过程中的路基里程情况还有被检施工标段的具体细节。 2 路基现场试验检测方法 2.1 现场检测 (1)依照测试要求对测点位置进行合理选择(2)进行场地的平整度情况测试:需要注 意把承载板在测试地面上进行放置,需要让承载板和地面之间进行良好的接触,必要的时候 可进行2 ~ 3mm薄干砂的铺设。需要注意保证试验的主体在原始过程中的状态,防止出现 比较大的颗粒的碎石或石块松动的情况,安装的过程中不得压实测点表面,当测试面在斜坡 上的时候,需要把承载板的支撑面做成水平的状态。(3)进行加载装置和测量装置的安装:先进行承载板的放置,通过承载板上的水准泡或是通过水平尺来进行承载板水平的调整工作,把反力装置的承载部位在承载板的上方进行设置,并进行一定的制动工作,然后进行现场检 测的工作。 2.2 CBR值 很多工程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铁路的负荷非常大的条件下,其路基里面的碎石 有被压到地基下的土层里面的可能性,造成路基出现抗压性下降的情况。对此,美国某公司 首先在加州进行了承载比的试验(CBR)。这个试验的手段主要是,把试验探头在测试土层 当中进行布设,再根据土层的情况来做好荷载程度和CBR的基准情况的比较工作,根据这些 数据来进行地基最大负荷值的计算工作。从铁路路基的情况来分析,因为其路基达到试验和 普通公路相同的情况,所以把CBR试验当成铁路路基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的手段是非常科 学有效的。 2.3 地基系数K30 地基的沉降情况和该点的受力情况是相关的,和其他的受力点负荷情况是无关的。依照 当前的理论,地基系数是表面弹性层状地基刚度和变形性质中一个比较普通的参数。但是该 系数不单单会被土地地质的因素影响到,而且还和受力面的情况、承载手段具有非常直接的 联系。一旦把受力点的情况、负荷大小情况和受力面积情况明确了以后,就能够把受力点的 地基系数值计算出来。 2.4 动弹性模量E 动态变形模量的测试仪在工作原理上是这样的,首先需要把重锤从相当的高度从上到下 进行自由下落运行,到弹簧阻尼的相关装置上,在承载板上出现与列车在进行正常运行过程 中路基出现相同的动应力,对路基的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模拟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对路 基的沉降力,来进行路基土层的动弹性模量E的计算。沉陷的值情况越大,被测点的承载力 情况就越小,这样动弹性模量E的值就越小;反之,沉陷的值越是小,被测点出现的承载力 就越大,那动弹性模量的值E就越大。 3 影响路基压实质量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1 填料含水率

隧道监控测量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2005 4、《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7、施工设计图纸和沿线地质调查资料 二、编制目的 通过本计划指导本项目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围岩、地表变形以及支护结构应力、围岩与支护结构、支护与支护之间接触压力等量测,了解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结构、衬砌的可靠程度。 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 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积累测量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用喷锚构筑法修建的隧道及浅埋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序,使其处于受控状态,本计划适用于我项目部所有的隧道监控量测施工。 四、职责:

物资部负责量测仪器设备的采购。 工程部负责提供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编制监控量测设计。 技术主管负责量测计划安排、量测资料的整理,并根据量测结果及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洞内围岩的稳定状态,指导现场施工。 量测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负责测点的埋设和日常的量测工作,并作好量测记录。 五、工程概况 新建向塘至莆田铁路位于赣东和闽中地区,西起江西省南昌市,自乐化东站(不含)引出,经江西抚州、南城、南丰,福建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至永泰分岔,同时引入到外福铁路福州站和福厦铁路莆田站。 我项目部管段内有音头隧道、后洋隧道、大坪隧道三座隧道,其中音头隧道最长,起止里程DK387+437~DK390+043,全长2606m, 在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线路交点里程DK389+800处设置一斜井,斜井采用无轨运输,为双车道断面,斜井长235米;后洋隧道起止里程DK390+430~DK391+380,全长950m,大坪隧道长190m。线路设计时速200km,预留250km,为双线电气化铁路有碴轨道隧道。 四、监控量测 1、监控量测流程图见附图

工程试验检测方案72505

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1、工程概况 1.1车站工程概况 关庄站为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中间站,车站位于规划北关庄路和关庄西路交叉路口东侧,沿北关庄路东西向布置。 关庄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总长143.9m,标准段宽20.7m,高21.93m,站台宽12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K12+416.000,轨顶高程为16.13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覆土约3.58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5.63m。本站提供盾构接收条件。关庄站~望京西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本站提供盾构始发条件。 1.2区间工程概况 本段区间线路从关庄站出发向东南方向下穿城建亚东混凝土搅拌站,后向南下穿小营北路,下穿北湖渠西路。线路向东南先后下穿北辰高尔夫球场,沥青厂南路,京承高速,13号线望京西站后到达15号线望京西站。本段区间起止里程为K12+494.85~K14+349.172。本段区间设计长度为1854.322米。本区间正线标高约为14.75-16.15m,地面标高为40m左右。在区间隧道平面里程K13+730.000处结合区间排水泵站设置区间防灾联络通道。K13+043.007处设置一区间风井。 2、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地下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砌体工程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3、试验检测方案

隧道洞口监控量测方案

渝万铁路I标二工区 隧道洞口监控量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二局渝万铁路I标二工区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三年三月

隧道洞口监控量测方案 一、量测目的 玉峰山隧道出口段局部覆盖0~2m厚坡残积层粉质粘土,大部基岩出露良好,斜坡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双溪隧道,进口明洞63m,V级围岩557m,最大埋深25m,洞身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泥岩岩质软,易风化,隧道埋深浅,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洞口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玉峰山隧道出口、双溪隧道进口段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洞口段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为隧道施工提供基础资料,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为本工区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二、编制依据 (1)《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 (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3)渝万铁路隧道施工设计文件; (4)渝万铁路(YWZQ-1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5)渝万铁路I 标段二工区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三、量测项目 根据本工区隧道的特点,量测项目主要包括: ⑴洞内、外观察;⑵二次衬砌前净空变化;⑶地表下沉。

四、人员配备 1、量测仪器 隧道洞口监控量测设备配备表 2、人员配备 ⑴监控量测小组 五、监控量测方法 1地表观察 地表观察主要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仰坡稳定状态、地表

水渗漏情况。 2地表下沉量测 采用精准水准仪和铟钢尺测出各沉降点标高即可。在工程开挖前对每一个测点读取初始值。首次观测时,对测点进行三次观测(三次差值小于±1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量测过程中读数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个测点读数误差不宜大于0.3mm。 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间隔为2~5m,在一个量测断面内设5个测点,具体见下图1。地表下沉量测在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地表下沉的量测频率和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 量测范围 图1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 3净空变形量测 净空变形量测包括拱顶下沉和周边围岩收敛。洞口段监控量测断面间距为5m,测量测线的布置如下图图2。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长沙市渔业路及延伸道路工程 下穿京广铁路段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目录 1、监控量测的目的 (3) 2、监控量测的项目 (3) 3、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 (3) 4、测点设置要求及测设工具 (4) 5、量测方法及数据处理 (5) 5.1、水平收敛量测 (5) 5.2、拱顶下沉量测 (6) 5.3、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7) 6、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的要求 (9) 7、监控量测规范要求 (9) 8.监控量测仪器及量测作业要求 (10) 8.1.量测仪器 (10) 8.2.量测作业要点 (11) 9、量测的管理及人员配备 (12) 9.1、量测的管理 (12) 9.2、量测人员配备 (12) 10、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程序图 (12)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1、监控量测的目的 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仅监测地层、围护结构体系、浅埋段围岩、支护动态,及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通过对两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时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和既有建筑的安全。 2、监控量测的项目 2.1、必测项目是施工中必须作为一道工序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它包括: (1)洞内外观察 (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 (3)拱顶下沉的量测。 (4)地表沉降 2.2、选测项目是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它包括: (1)围岩压力 (2)钢架压力 (3)隧底隆起 3、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 3.1、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初期支护观察,地质及支护状况的观察,对判断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开挖前方的地质预报等十分重要,所以地质观察和记录对开挖后的每一个工作面都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3.2、洞外观察包括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观察。 3.3、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等确定,其间距按表1采用。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应在同一断面内

铁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培训资料

铁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 一.单选型试题 (每小题1.00分,总共253分) 1.TB10414-2003中规定,塑料排水板施工抽检频率( ) A.同一厂家、产地、品种且连续进场每10万米为一批,不足10万米也按一批计 B.同一厂家、产地、品种且连续进场每5万米为一批,不足5万米也按一批计 C.同一厂家、产地、品种且连续进场每20万米为一批,不足20万米也按一批计 D.同一厂家、产地、品种且连续进场每1万米为一批,不足1万米也按一批计 答案:A 2.TB10414-2003中规定,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检验数量( ) A.同一厂家、产地、品种且连续进场每3万m2为一批,不足3万m2也按一批计 B.同一厂家、产地、品种且连续进场每5万m2为一批,不足5万m2也按一批计 C.同一厂家、产地、品种且连续进场每20万m2为一批,不足20万m2也按一批计D.同一厂家、产地、品种且连续进场每1万m2为一批,不足1万m2也按一批计 答案:A 3.下面那个检验指标不是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的检验项目( )。 A.氯化物含量 B.硫酸盐含量 C.碱含量 D.甲醛含量 答案:D 4.环境( )不属于冻融破坏环境。 A.微冻地区+频繁接触水 B.微冻地区+水位变动区 C.严寒和寒冷地区+水位变动区 D.严寒和寒冷地区 答案:D 5.用块石类混合料填筑的普通铁路路基,其压实质量采用( )指标控制 A.K30 B.K30、n C.K30、K D.K30、相对密度Dr

答案:A 6.《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中颗粒分析试验规定: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小于或等于60mm ,大于0.075mm的土;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筛析法中,对于含有黏土采用()试验方法 A.水筛法 B.干筛法 C.比重计法 D.蜡封法 答案:A 7.K30平板荷载是采用直径为30cm的荷载板测定下沉量为()时的地基系数的试验方法. A.1.25m B.1.25mm C.2.5mm D.0.125m 答案:B 8.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试生产前,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制作各种混凝土耐久性试件,进行耐久性试验。以下各项试验中,( )可以不做。 A.抗冻性 B.抗渗性 C.抗氯离子渗透性 D.耐磨性 答案:D 9.胶凝材料是指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与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等活性矿物掺和料的总称。水胶比则是混凝土配制时的( )总量之比。 A.用水量与胶凝材料 B.用水量与水泥和粉煤灰 C.水泥与粉煤灰 D.用水量与水泥 答案:A 10.铁路路基用细粒土填筑的普通铁路路基,其压实质量采用( )指标控制。 A.K30、K 、Evd B.K30、n C.K30、K D.K30、K、Ev2 答案:C 11.高速铁路路基的基床表层用级配碎石填筑,其小于0.02mm的颗粒含量用以下哪个方法检测较为适宜。()

隧道的监控量测设计方案

监控量测 一、采用新奥法修建的隧道,应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中,并作为施工工序中不可缺少内容认真实施。监控量测不仅检测施工各阶段围岩和支护动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可为调整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工时机,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既有构筑物的影响,提供反馈,并作为信息化设计的依据;同时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二、监控量测计划与内容 1、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及机械设备等因素制定,并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进行,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下图(图1)所示进行: 监控量测计划的内容包括:两侧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作业人员的组织等。 施工过程中,当地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修订监控量测计划。 2、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围岩和支护状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或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 (3)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4)将监控量测结构反馈与设计及施工中; (5)掌握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图1 监控量测反馈程序图框 3、监控量测项目 (1)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2)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1。 (3)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

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2。 表1 必测项目 表2 选测项目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4.9.1 水泥质量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6.2.1条的规定。 4.9.2 旋喷桩的布置范围、数量和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4.9.3 水泥浆配合比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计量检查。 4.9.4 旋喷桩的施工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4.9.5 身无侧限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桩数的2%,并不少于5根,每根桩在成桩28d后取3个试样(在桩径方向1/4处、桩头至桩长2/3长范围内垂直钻芯);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且不少于1根。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和见证取样检测。 4.9.6 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总桩数的2‰,且每基坑不少于1处;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测。

检验方法:平板载荷试验。 4.9.7 旋喷桩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4.9.7的规定。 表4.9.7 旋喷桩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桩孔数的2%,并不少于5根。 5.1.1 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的施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第4.1节、第5.1节、第 6.1节和第8.1节的有关规定。 5.1.2 基坑开挖前应按地质、水文资料和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指定施工方案,确定开挖范围、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弃土位置和防、排水等措施。 5.1.3 基坑土方施工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5.1.4 当基础底面处于软硬不匀地层时,应由勘察设计部门提出处理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XNHS-2标段 隧道监控量测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五局集团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项目部 第四架子队 二0 一六年四月十五日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由我架子队承担的隧道工程分别为取消晋祠地下车站DK18+715-DK19+18段; 东晋隧道DK9+700-DK10+190段;晋源车站DK10+190-DK10+590段;晋祠车站 DK10+590-DK13+10段,全长,设计为双线隧道。其中DK12+550-DK13+100长550m 段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他段采用明挖法施工。隧道经过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围岩类别W级。施工监控量测包括深基坑段监控量测和浅埋暗挖隧道段监控量测。明挖深基坑段和浅埋暗挖隧道段地质条件复杂,基坑两侧和隧道穿越地表上方建筑物和管线众多,基坑跨度大、深度深,隧道开挖埋深浅、跨度大,采用的支护措施和结构 形式复杂多样,施工中各种工法转换复杂,地表和周围建筑物对基坑开挖和隧道施工要求较高,因此为保证基坑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经济、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 中应采取全过程监控量测措施,以根据监测信息反馈设计和指导施工,积极优化与调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控制支护结构变形,了解围岩动态变化,掌握最佳工序过程,从而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并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 1 监测目的和意义

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动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深基坑和隧道安全开挖的基础。在施工中,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监控量测结果调整设计支护参数,指导施工,积累资料并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类比依据;同时预测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达到安全施工、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实现周边建筑物保护方案,防止地表房屋过大沉降甚至破坏。 (1)了解围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监测结果验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调整施工参数,必 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以达到信息化施工之目的。 (2)通过对基坑及隧道支护结构的变位、应力监测,及时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为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4)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5) 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支护结构的围岩压力分布受支护方式、支护结 构刚度、施工过程和被支护围岩 种类的影响,通常很复杂,现行设计分析理论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积累完整准确的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监测结果,对于总结工程经验,完善设计分析理论是很有价值的。 2 监测的主要技术依据 2.1执行的技术标准 ⑴《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⑵《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⑶《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TJ/T8-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11)其它相关规范、强制性标准规定及地方标准; (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1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2.2作业依据 ⑴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隧道施工图纸; ⑵本工程有关的工程设计图纸; ⑶本工程有关的地质勘探资料; ⑽《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J10121-2007;

铁路地基处理检测方案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第二检测标段(ZCJC-2)挤密桩处理 检测方案 中铁大桥局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神华准池铁路检测二标 2012年5月2日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第二检测标段(ZCJC-2)挤密桩处理 一、概况 新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从大准铁路外西沟站接轨,基本呈南北走向,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平鲁区、朔城区,忻州市神池县后接入朔黄铁路神池南站。正线全长179.862公里,桥、隧占48.1%。沿途设八里铺、高家堡、卧厂3个车站(不含两端接轨站),另外新建本线配套工程高家堡至董半川支线10.4公里。 本项目为第二检测标段(ZCJC-2),检测内容主要是检测里程 DK112+242-DK179+185范围的挤密桩加固软弱地基工程质量。为确保基桩工程质量,为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本着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的要求,我项目部根据基桩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桩型及施工质量可靠性,参照我公司以往基桩检测的成功经验,对该挤密桩加固软弱地基,提出如下检测实施大纲。 该挤密桩加固软弱地基,按检测时间分为施工前的先期检测以及施工完毕后的验收检测两阶段 先期检测为工程试桩检测,为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总结出有关的施工参数,施工工艺,试验检测方法,并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施工工法,指导本检测标段的施工,达到技术质量标准。施工完毕后的验收检测,是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工完毕后的工程进行验收检测。 我公司针对铁路软弱地基检测问题作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在施工及质量控制与检测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软土自身的复杂性,大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X X X X X工程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实施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

目录 一技术方案 (1) 7.1 实施方案编制的原则 (1) 7.2 项目概况及重难点分析 (1) 7.3 总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 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2) 7.7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0) 7.8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3) 7.9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5)

2.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重难点 本项目隧道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瓦斯、岩溶、构造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地下水发育区及构造带富水等问题。 本项目监控量测的重点为:洞口浅埋段、岩溶发育带、滑坡、断层破碎带、节理发育带及其影响带。 3 (3)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 (4)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丰富设计人员和专家对类似工程的经验,以利专家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工程难题。 (3)监控量测包括选测和必测项目,断面布置及其它要求按《公路隧道施工规范》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执行。

3.2 监测内容 根据隧道的特点,围岩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 (1)选测项目则是对一些有特殊意义和代表性的区段进行补充测试,以求更深入地掌握围岩的稳定状态与锚喷支护的效果,更好地指导未开挖区段的设计与施工。一般隧道段选测项目包括钢架内力及外力、围岩体内位移、围岩压力、钢支撑应力、两层支护间压力、支护、衬砌内应力等项目;选择项目的内容根据设计及业主的要求施工。

静动载试验---- 静载试验

第二章 静载试验 北浩龙江大桥位于广西省柳州市柳城县,采用40+64+40m 三跨一联预应力砼变高度箱形连续梁,属于新建铁路桥梁。根据结构特点,静载试验选择3跨(0#台~1#墩边跨、中跨、1#墩~2#墩边跨)进行试验,经过各方单位几天的密切配合和精心准备,于2008年7月10日上午6:30至下午18:00完成了对0#桥台到3#墩之间的桥跨的全部3种工况的现场静载试验。 柳州 贵阳 图2.1北浩龙江大桥立面布置图(单位:m ) 2.1测点布置与测试方法 2.1.1 控制截面应力测试 应变测试主要采用表面式振弦式应变计,配合读数仪,测量精度控制在±0.2MP 以内。应变值通过记录的N 或L 值得到: ?? ? ???-?=-=?20219211110N N K εεε=-1L 0L

式中,K=4.062, N、1L——当前值,0N、0L——初始值。 1 为消除温度变化的影响,在梁体非受力位置布置一个应变温度补偿测点。 下游 (a)跨中截面测点布置图 下游 (b)墩顶截面测点布置图 图2.2 梁体控制截面应变测点布置示意图 2.1.2 梁体竖向静挠度测试

在边跨跨中、中跨跨中、中跨L/4、中跨3L/4及各支座截面布置挠度测点,上下游两侧对称布置。考虑到连续梁桥的特点,各控制截面加载时,除了测试本试验跨支点外,还需测试两相邻桥跨跨中、支点处布置挠度测点,测点布置如图2.3所示。挠度测试主要采用高精密水准仪进行,测试时,须找取不受荷载影响的稳定的后视点。此项内容主要为评判桥梁的竖向刚度提供依据。同时,还可监测各支点的沉降。 试验跨 试验跨试验跨 图2.3 挠度测点布置示意图 2.1.3 裂缝观测 为了确保梁体的工作状态,试验过程中及加载后,须对梁体控制截面进行详细观测,包括裂缝的出现及扩展情况。若混凝土出现裂缝,则进行裂缝状况描绘,并采用20倍的刻度放大镜或安装千分表进行裂缝宽度量测。 2.2 理论分析 为了准确分析该的结构特性和确定最不利轮位布载,理论分析主要采用“桥梁博士”系统3.03版以及MIDAS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分别计算内力影响线、控制截面的应力和变形等参数。各控制截面影响线如图2.4(a)~(c)所示。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1、为加强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控量测在隧道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规范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2、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和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监控量测须纳入工序管理。 第二章监控量测职责及组织机构 1、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 组员:** *** *** *** 2、监控量测职责 隧道监控量测实行施工单位、业主第三方、公司三级管理制度。 ⑴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组织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小组,配备专业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监控量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⑵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 ⑶按批准的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作好量测记录,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⑷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 ⑸配合监控量测评估单位对现场监控量测的检查和复核工作。 ⑹根据监控量测复核成果,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反馈安全评估意见。按规定向建设、监理单位提报监控量测抽检、复核报告。 第三章监控量测方法 1、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 在施工过程对开挖工作面周围的岩石特性、围岩状态、地下涌水情况等进行观察,并绘制地质素描和现场拍照,并对开挖后支护状态进行观察记录。(1)观察目的 开挖岩面的细致目测观察,对于监视围岩稳定性是既省事而作用又很大的监测方法,它可以获得与围岩稳定状态有关的直观信息。隧道目测观察的目的是: ①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②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依据; ③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2)观察内容 ①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进行目测,主要是了解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

铁路桥涵验收标准TB10415

一、基本规定 3.1.3桥涵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1 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有关规定; 2 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建设单位确认、备案; 4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5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有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桥梁和重要文件涵洞地基验收时,勘察设计单位应派人参加; 6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验项目,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测; 7 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8 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其中,桥梁墩台、梁部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且每墩台、每孔(片)梁按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检测一次; 9 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10单位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 3.3.5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 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4 主要功能的抽查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3.3.7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4地基处理 4.1.1地基处理应在正式施工前进行夯实、试桩,以确定施工参数及严重地基处理效果,并应有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试夯、试桩资料应完整。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1) 2.1、工程概况 (1) 2.2、地质概况 (2) 3、监控量测的目的 (8) 3.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 (8) 4、监控量测的意义 (8) 5、监控量测管理机构、人员及设备要求 (9) 5.1、管理机构、人员配置 (9) 5.2、职责 (10) 5.3、监控量测设备管理 (12) 6、监控量测项目和频率 (12) 6.1、监测项目 (12) 6.2、量测频率 (12) 7、监控量测方案 (13) 7.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 (13) 7.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14) 7.3、洞口段地表沉降监测 (15) 7.4、隧道净空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 (17) 7.5、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水位观测 (20) 7.6、洞内、外观察 (21) 7.7、必测项目的测点布置 (23) 7.8、必测项目的量测频率及数据分析 (27) 7.9、部分选测项目的监控量测 (30) 8、监控量测实施及要求 (32) 8.1、净空变化量测 (33) 8.2、拱顶下沉量测 (37)

8.3、地表下沉量测 (37) 9、监控量测控制和结束基准 (39) 9.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9) 9.2、位移控制基准 (40) 9.3、量测结束标准 (42) 10、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 (42) 10.1、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42) 10.2、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42) 10.3、量测数据信息化处理与分析 (45) 10.4、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61) 11、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65) 11.1、日报 (65) 11.2、月(周)报 (65) 11.3、专题报告 (66) 11.4、监测总报告 (66) 12、工程安全性管理及应对措施 (67) 12.1、工程安全性管理内容 (67) 12.2、监测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69) 13、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70) 13.1、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70) 13.2、监测点保护措施 (71) 13.3、安全文明作业 (71) 附表 (72)

地铁工程实体检测检测方案(DOC)

目录 1、编制依据 .............................................................................................. 2、试验检测方案 ...................................................................................... 3、混凝土配合比管理.............................................................................. 4、工程材料的检测工作.......................................................................... 5、商品混凝土管理.................................................................................. 6、喷射混凝土的相关检测.................................................................... 7、回填土质量检测................................................................................ 8、基础工程质量检测频率.................................................................... 9、建筑工程实体的检测..........................................................................

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CGZQSG-7标段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二十局集团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3) 三、监控量测目的 (3) 四、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4) 五、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4) 六、信息化基础建设及人员仪器配备 (4) 七、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7) 7.1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9) 7.2 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外观察 (10) 7.3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 (11) 7.4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 (12) 7.5 必测项目量测频率 (12) 八、监控量测的具体方法 (13) 九、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及管理等级要求 (13) 十、量测数据整理、分析及信息化应用 (15) 十一、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6) 十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8)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处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江安县和兴文县境内,自D2K176+315~DK217+684.586,线路全长41.37km,管段内包含隧道10座,共计18.447km,其中猫鲁寺出口有一段2102米的平导,概括如下: 黄陵坡隧道:总长1560米。隧道位于宜宾市长宁县黄陵坡,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黄陵坡隧道岩性主要是泥岩和砂岩,属于低瓦斯隧道;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围岩砂岩泥岩较软弱,岩层产状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冒顶现象,最大埋深127m,地下水中等发育。洞身多处浅埋,尤其DK181+700沟槽内,厚0-14米,该处设计标高至地表仅11米,为VI级围岩。隧道洞身泥岩所占比例很大,且局部弱膨胀性,遇水易软化。为VII 度地震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杨家咀隧道:总长310米。隧道位于宜宾市长宁镇、老翁镇分界处杨家咀,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隧道最大埋深25米,基岩为软质岩且节理裂隙发育,施工中支护不及时可能引起洞内坍方、冒顶。 兴隆坪隧道:总长2803米。隧道位于宜宾市老翁镇百香坡村至学堂湾,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兴隆坪隧道属于高瓦斯隧道。,围岩砂岩泥岩较软弱,岩层产状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现象。进口仰坡顺层。洞身最大埋深60米,D2K185+340-D2K185+540为隧道浅埋段,埋深1-18米,D2K187+390-D2K187+440为隧道浅埋段,埋深8-20米,且沟槽内多为水田,岩层裂隙发育,隧道涌水量较大,VII度地震区。总体来说,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差。 玛瑙山隧道:总长3010米。位于宜宾市江安县底蓬镇柏杨坪村至大井镇黄桷湾,为低山—丘陵地貌,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