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凌空 原文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

知识拓展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 香而美丽的菩萨。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 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 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 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 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 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 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 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运用了动作描写,“轻舒、 举起、轻轻一蹬”,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动 作的轻柔、优美、舒展自 如,充满了动态美。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 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运用了动作描写,“翻腾、转体、插进”,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入水时的轻快和敏捷, 突出她跳水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
词语
翘首: 抬起头来。 屏息: 暂时抑制呼吸。 酷似: 好像。 慷慨: 大方、不吝惜。 轻盈: 形容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 指衷心、发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
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好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
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 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 借助一些文学手法。
2.敦煌壁画: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 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 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 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字音

【人教版】课文经典赏析之11“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人教版】课文经典赏析之11“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人教版】“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要点梳理】文学常识《“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是一篇人物特写,作者夏浩然、樊云芳,报道的是中国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11月24日于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上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的情况。

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人物或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凌.空(líng ) 翘首..(qiáo shǒu ) 酷似.(sì) 潇洒..(xiāo sǎ) 轻盈.(yíng ) 由衷.(zhōng ) 新秀.(xiù) 金牌.(pái )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①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②眼花缭乱: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③如梦初醒: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④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能力拓展】拓展延伸跳水的起源和沿革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游泳活动始于春秋时期。

从古代大禹治水及各朝代水师设置的资料中可以推断,各时期的水中活动技能都已有相当水准。

近代海军训练有游泳课程,黄埔军校的资料记载中也有游泳科目。

人类的游泳活动源远流长,其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生活娱乐及战争等紧密相连,它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在满足人们的娱乐、竞争中发展起来的。

原始人狩猎时,为求取食物而登山涉水,在与人或兽的战争及格斗时,游泳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随着国家的出现,古代国家发生战争时,利用水作为攻战的手段,或利用泅水潜行破坏敌人防守,配合步兵和骑兵作战。

18世纪,欧洲军队中开始建立游泳学校。

不难看出,自古以来,游泳在军队中就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部编版八上第3课《“飞天”凌空》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第3课《“飞天”凌空》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第3课《“飞天”凌空》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文体知识新闻特写①概念: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②特点: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③种类:事件特写、场面特写、新闻特写、人物特写、景物特写、工作特写、杂记性特写。

二、作品梗概本文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

文章主标题采用比喻的修辞,将跳水姑娘吕伟比作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增加了动作的可视感;副标题概括特写的主要内容。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凌líng空: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翘qiáo首:抬起头来。

酷kù似:极像。

潇xiāo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轻盈yíng: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悄qiǎo然:形容寂静无声。

由衷:出于本心。

新秀:某一领域里刚涌现的有才华、有成就的人。

屏bǐn g息敛liǎn声:暂时抑止呼吸和语声。

眼花缭liáo乱: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二、主题概述这是一篇优美的人物特写,巧妙地捕捉到了跳水姑娘吕伟最后夺冠的 1.7秒,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她夺冠时的完美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讴歌了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文中洋溢着满满地自豪感和爱国情。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描写跳水前准备阶段的紧张氛围。

第二部分(2~4):利用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吕伟跳水夺冠的一瞬间。

第三部分(5~8):吕伟以骄人的成绩赢得了金牌,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其赞叹不已。

四、鉴赏品读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飞天”凌空——跳⽔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运动员从准备到⼊⽔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充分展现了跳⽔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最有表现⼒的瞬间”的报道效果。

其写法区别于消息与通讯,极具感染⼒,是学⽣认识和学习新闻特写这⼀体裁的典范之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3课《“飞天”凌空》课⽂原⽂ 她站在10⽶⾼台的前沿,沉静⾃若,风度优雅。

⽩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旁。

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齐翘⾸⽽望,屏声敛息的⼀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只见吕伟轻轻⼀蹬,就向空中飞去。

那⼀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潇洒⾃如,⼀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指,⼀直延续到绷直的⾜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碧波之中,⼏股⽩⾊的⽓泡拥抱了这位⾃天⽽降的“仙⼥”,四⾯⽔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如梦初醒的观众⽤震⽿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氛推向了⾼潮。

她的这个动作五⼀三六,从裁判⼿⾥得到了九点五分。

这位年⽅16的中国姑娘,赢得了⾦牌。

她的娇⼩苗条的⼥伴,门岁的'周继红,以接近的分数赢得了银牌。

当⼀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才太多了!”【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教学⽬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飞天”凌空》课文课件

《“飞天”凌空》课文课件

中国跳水运动宣传片
该宣传片介绍了中国跳水运动的发展历程、 现状和未来趋势,展示了中国跳水运动的实 力和前景,对于了解中国跳水运动的整体情
况非常有帮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飞天”凌空》课文课件
2023-11-09
目 录
• 课文背景介绍 • 课文内容解析 • 语言表达与技巧赏析 • 课文中的文化内涵与拓展 • 教学策略与建议 • 相关资料链接与拓展阅读推荐
01
课文背景介绍
课文的来源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节选自1982年9月17日《体育报》(现《中国体育报》)头版的新闻稿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积累语言材料。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跳水运动员的成长和成 就,感受其为国争光的奋斗历程。
教学重难点
难点:领悟跳水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奥运精神,培养爱 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与步骤设计
•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方法与步骤设计
步骤设计
课文中的文化内涵与拓展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
传统服饰
课文中描述了中国传统的 旗袍、中山装等服饰,展 示了中国独特的服饰文化 。
传统艺术
课文中提到了中国传统的 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强调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 力。
节日庆典
课文中描述了春节、中秋 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传递了中国文化的价值 观和情感认同。
06
相关资料链接与拓展阅读 推荐
相关文献资料推荐
《“飞天”凌空——中国跳水姑娘一鸣惊人》
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金牌的精 彩瞬间,展现了中国跳水运动的辉煌成就和吕伟的卓越才华。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文本解读

《“飞天”凌空》文本解读一、时代背景:本文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1982年11月19日-1982年12月4日,第九届亚运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

在金牌总数上超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名日本队,首次居于第一位。

其中, 10米高台跳水女运动员吕伟以9.5分的高分获得冠军,《光明日报》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凭借敏锐的感知能力,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动感十足、真切感人地还原了比赛场面。

本篇新闻特写极具美学价值,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文题诠释:第九届亚运会上, 10米高台跳水女运动员吕伟以9.5分的高分获得冠军,她跳水时的优美动作,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那飘逸的身姿。

作者以《“飞天”凌空》为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有较强的阅读期待。

三、文章主旨:本文运用大量的动词,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夺冠的一秒七。

这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从“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极富层次感。

充分赞扬了中国健儿为国争光奋力拼搏的精神。

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由此升腾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内容解读:“5136”,这是一个传奇。

中国运动员吕伟凭借当时少有的高难动作,问鼎亚运十米高台跳水,书写了“梦之队”的又一个传奇。

“一秒七”,不过是“一刹那”,吕伟的动作像“旋风般”、“疾如流星”。

对此,很多观众都是目不暇接,一晃而过,难辨其妙在何处的,感谢特写作者,把这套动作分解成起跳、翻腾、凌空而下和入水等,“慢速放映”,我们才得以从容欣赏、细品其味。

不仅如此,作者对运动员倾注的情感,因而熔铸于笔端刻写的优美的身姿、扎实的功底、完美的技巧,让读者如同欣赏一组色彩绚丽、气韵流动的速写画,也如同观看一场慢速放映的形象活脱、声情并茂的立体电影。

特写观众的反映也颇为生动──“屏声敛息”、“眼花缭乱”、“妙!妙极了”、“跳了起来”、“沸腾”、“如梦初醒”、“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些,都强有力地衬托出了运动员跳水动作的高超和完美。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飞天凌空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飞天凌空
2.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 合的写作手法。(难点)
3.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增强民 族自豪感。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 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 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 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 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 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 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 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 美丽画面。
1.运用比喻的修辞,使文字清新优美。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 象力。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七个比喻,其中既有明 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像轻 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 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画 “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 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 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一 读一读字音
凌( líng )空 翘(qiáo பைடு நூலகம்首
酷( kù )似
屏( bǐng )息 敛(liǎn )声 眼花缭( liáo )乱
悄(qiǎo )然
二 写一写字形
líng( 凌 )空 líng( 绫 )子 suō( 梭 )子
三 记一记词义
1.悄然: 形容寂静无声。 2.轻盈: 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3.潇洒: (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潇洒、洒脱”辨析 同:二者都有在言谈举止方面自然而不拘束的意思。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
2.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 合的写作手法。(难点)
3.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增强民 族自豪感。
来自《点拨》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 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 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 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 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 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 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 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 美丽画面。
部分来自《点拨》
3. 品析第四自然段这一细节描写的精彩之处。 【答案】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 画卷,从“轻轻一蹬” 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 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 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 描写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难点探究】记者在撰写本则新闻时,重点采用了何种手法?有何 作用? 【答案】写法上重点采用了特写镜头。所谓特写镜头,就是通过敏 锐精细观察、迅速准确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把特定时间、特定 地点的典型人、典型事或典型场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 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记者将吕伟最后夺冠的 刹那间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 下、定格、放大。将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度动作分解成一连串 特写镜头、慢镜头,描绘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 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镜头。
部分来自《典中点》
第一部分(①-④): 记者利用特写镜头,重点描绘了吕伟跳水夺冠的一瞬间。 第二部分(⑤-⑧): 从侧面描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的跳水动作的赞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飞天”凌空○1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夏浩然樊云芳
以白云、飞鸟之动衬
托她的沉静。

连贯的跳水动作被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描写,犹如慢镜头回放。

展现生动的画面,是新闻特写常用的写法。

○1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2而望、屏息○3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4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
○2〔翘(qiáo)首〕抬起头来。

○4〔悄(qiǎo)然〕形容寂静无声。

○3〔屏(bǐng)息〕暂时抑止呼吸。

起来。

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她的这个动作“5136○1”,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侧面描写,满怀自豪。

读读写写
凌空翘首酷似潇洒轻盈悄然由衷新秀屏息敛声眼花缭乱
如梦初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