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共33页文档

合集下载

论中国现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论中国现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论中国现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者:王国年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9期摘要: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从来不是本土的一种文艺思潮,而是外来的思想与中国文化碰撞的产物,它一开始就带有了中国自己的特点,文章主要探索浪漫主义思潮在现代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表现形式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

浪漫主义文学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理念的发扬和继承;它和随后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时期文学的两大体系,对后来的现代和后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从来不是本土的一种文艺思潮,而是外来的思想与中国文化碰撞的产物,它一开始就带有了种种不纯正的因素,甚至被那些代表浪漫派的作家本身所误解。

在五四时期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外来的思潮更是带有了救国的功利性。

文章主要探索浪漫主义思潮在现代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郭沫若的诗学人生纵观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至今,产生了不少浪漫主义的作家,同时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富有浪漫主义特点的文学作品。

这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有郭沫若、郁达夫、沈从文等。

“异军突起”的创造社,被称为浪漫主义的代表阵地。

大诗人郭沫若就是创造社的中坚力量。

纵观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可以说,郭沫若确实是“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

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就是以浪漫主义为基准的。

郭沫若在日本读书时期就接触了歌德的《诗与真》等著作,这位他后来广泛接受浪漫主义的影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五四运动与德国的‘狂飘突起运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种情绪在郭沫若的内心引起了共鸣。

于是,郭沫若开始进一步接触、学习了歌德的长诗《浮士德》第一部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中,郭沫若指出,主情主义第二、泛神思想、对于自然的赞美、对于原始生活的景仰以及对于小儿的尊崇,这些在情感上引起了他的共鸣。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自由和理想,它代表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旧传统的文化革命,它呼唤个人自由和民主平等。

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开始追求内心世界的表达,他们开始关注个人情感和心灵的自由。

这种关注个人情感的倾向逐渐演变成了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1.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浪漫主义作品通常以个人情感为核心,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欢乐和追求。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共鸣。

2.追求自由和理想:浪漫主义作品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生活状态。

作家们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美好的境界。

例如,郁达夫的《春》中描绘了一个纯洁而美好的世界,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使读者感到温暖和希望。

3.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作家们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和壮观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使读者感到宁静和舒适。

三、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现实的绝望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2.《春》:这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一个纯洁而美好的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3.《再别康桥》:这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四、浪漫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名词解释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概述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指一种文学运动和创作方法,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追求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产生于 18 世纪末,反对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是欧洲文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变革。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包括:强烈的情感表达、注重个体自由和个人主义、对自然和动物的观察力和描绘、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新审视和评价、对人类本能和心理的深度探索等。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强烈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自由和个人主义,追求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欧洲文学界和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打破了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写作模式,为欧洲文学界带来了新的变革。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作品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如浪漫主义诗歌、浪漫主义小说、浪漫主义散文等。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和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起来,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欧洲文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变革,它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追求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

它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为欧洲文学界带来了新的变革,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和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产生于欧洲,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启蒙理性主义的反对和对感情、想象力和个体自由的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想象力和个性: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力和个性的重要性,对于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非常重视。

作家们倾向于探索个人情感和情绪的深度,并通过想象力创造出奇幻、梦幻的文学形象。

2.自然和超越:浪漫主义文学以自然为灵感和背景,强调与自然的联系和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同时,浪漫主义作品常常探索超越现实世界的领域,表现出对超自然、神秘和幻想的追求。

3.爱情与感情:浪漫主义文学追求真挚和激情的爱情观,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感情的自由表达。

作家们将爱情视为灵魂的唤醒和超越束缚的重要力量,表现出对爱情的理想化和超凡其外的追求。

4.异国与历史:浪漫主义文学常常探索异国情调和历史文化的吸引力,通过描绘古代文明和异域文化来创造浪漫情调。

作家们对中世纪、古罗马和东方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表达。

5.反对社会现实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世界中的社会不公和束缚进行了批判,具有反叛精神。

他们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反对社会限制和理性主义的束缚。

6.艺术的崇高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艺术的崇高性和超越性,认为艺术是融合理性与想象力、个性与普遍的重要手段。

作家们通过创作高度情感和独特风格的作品,追求艺术的真实和触动人心的力量。

总的来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以个体、情感和想象力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爱情和超越的追求,对社会现实和理性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

其基本特征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19世纪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共35页文档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共35页文档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与发展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是一股文化思潮,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时兴起于欧洲,囊括了文学、艺术、音乐等多个领域。

这一思潮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强调自我意识和自由,引领了当时欧洲文学的发展。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和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潮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得到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强调情感与感性的表达。

在此前提下,它对理性思维和常规道德观念进行了挑战。

强调个人情感、内心深处的感动与灵感,在艺术创作上逐渐增强。

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也是重要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由、平等、人性、英雄主义等课题保持关注和讨论,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提倡人性的真善美。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也在对社会存在不满的同时,对人类自然和精神世界反思和探索。

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数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源自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不同于大陆欧洲的浪漫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其独特性。

诗人Byron的作品歌颂自由和反对抑制的观念,Shelley的作品则更多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兴起,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相比有更深厚的哲学基础。

比如普鲁斯特,主张诗歌的合理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对18世纪绝对主义政治体制的批判也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华格纳的作品也呈现了对18世纪中期以来对哲学和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类似,同样强调个人自由、灵感、自然、爱情等。

代表人物维克多·雨果(Hugo)的作品打破了时空界限,表现了极端复杂的人性和恢弘的宏大主题。

(四)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从19世纪初开始,代表人物包括普希金(Pushkin)和列夫·托尔斯泰(Tolstoy)等。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

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nce,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

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

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

浪漫主义思潮概述

浪漫主义思潮概述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

浪漫主义是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潮,是艺术史的问题,作为创作手法的浪漫主义倾向是美学问题。

前者局限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后者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艺术的各个门类,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力求打破的限制约束,倡导顺应自然的本真的状态的人性,注重个人感情的自然抒发,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强调直觉、想像力、和感觉。

因此浪漫主义艺术作品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背景1.兴起标志人们习惯于把雨果的《<克伦威尔>序》称为浪漫主义的纲领,这篇讨伐伪古典主义的檄文,确曾获得广泛的响应,从而得以用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掀起一个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以显示浪漫主义文学的巨大声势。

因此文学史上常把雨果发表这篇序言的1827年和随后因雨果的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上演成功而达到浪漫主义发展高潮的1830年,作为古典主义同浪漫主义在时间上的分界。

2.产生原因艺术思潮是时代与社会共同的产物,在特定的时代变革和社会文化的背景中产生。

同时,艺术思潮和艺术创作一样,具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演变规律,并与艺术创作的实践相辅相成。

首先,艺术思潮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尤其是哲学思潮有密切联系。

社会思潮往往是社会环境的氛围投射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某些趋向和潮流。

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是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