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圣才出品】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1-14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1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11.1 复习笔记一、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的经济均衡与失衡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就是指在封闭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进口和出口两项因素。
国民收入恒等式:=+++Y C I G X=+++Y C S T M经过变换,可得:S I X M−=−。
这一公式的经济含义为,在开放的条件下,若一国的投资与储蓄相等,即储蓄都能有效地转换为投资,要求一国的进口与出口也必须相等。
(1)均衡下的经济增长在S I X M−=−的均衡中:①出口大于进口,但储蓄与投资仍然保持相等,国际收支顺差。
由于出口属于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中需求方的一项,于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产生通货膨胀。
②进口大于出口,但储蓄与投资仍然保持相等,由于进口属于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中供给方的一项,于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经济出现衰退,失业增加。
③进出口变化(汇率、利率、价格、偏好诸因素的任何变化,都必然会导致进出口变化)而产生经济失衡时,可以通过调节投资、储蓄、出口、进口中任何一项,使经济恢复均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国际商品交换中的乘数效应一国经济达到了内外均衡,即有S I X M−=−,只是表明经济处于某种状态,它本身并不说明一国经济已经达到了稳定的增长、稳定的物价和充分就业等宏观经济目标。
要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在存在国际商品交换的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进出口来进行调节。
①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分析的是投资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描述经济体内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传导的动态过程。
乘数理论的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从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方面可以得到收入的决定公式:=++Y C I G=++Y C S T若G T=,则有:I S=。
其增量为:d d=。
I S变形后为:()I S Y Y=/d d d d()=/d d/d dY I S Y投资乘数的政策含义是:投资会引致收入的成倍增长,因此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远比投资本身要大得多。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

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五、简答题六、计算题七、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第十四章经济全球化分析•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 A.绝对优势理论强调黄金和白银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支撑,对充满活力的商业是非常重要的B.正和博弈指博弈中一个国家盈利而另一个国家受损C.比较优势理论传达的基本信息是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比限制的贸易创造更多的世界生产量D.要素禀赋仅包括各国拥有劳动力和资金资源的程度,而不包括拥有土地的程度【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A项,重商主义强调金银的重要性,力图通过奖出限入的措施保证和扩大贸易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B项,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
D项,要素禀赋包括各国拥有劳动和土地资源的程度。
2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两国的()。
[北京邮电大学2015研]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还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比较成本的差异来源于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阐述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的“三个优势”不包括下列哪一项?()[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A.市场竞争优势B.所有权优势C.内部化优势D.区位优势【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也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当代西方研究跨国公司问题的著名专家约翰·邓宁提出的。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汇率决定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8章汇率决定理论8.1 复习笔记一、外汇与汇率1.外汇定义及其作用(1)外汇定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以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①外汇是静态意义的外汇,并未涉及债权、债务的转让与支付,而只是支付的手段。
②外汇必须具有国际性。
③外汇必须具有可偿性。
④外汇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⑤该种货币的发行国要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与实力,使其他国家的人们愿意接受该种货币,同时该种货币要能够自由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而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也只有在发行国之外才能算作外汇。
(2)外汇的作用①外汇作为价值尺度,用来衡量不同国家的商品、劳务、金融产品的价值(价格)。
②外汇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进行国际间的货物、服务及金融资产等产出的买卖。
③外汇可以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为国际商品、国际金融、国际劳务、国际资金等方面债权、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债务的清偿。
④外汇作为国际储备手段,支付一国必须偿付的债务,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与增长,同时可以作为国际财富的象征。
(3)国际储备与最佳外汇储备规模①储备资产的定义储备资产是一国货币当局随时可以利用并控制的外币资产。
它的作用是为国际收支失衡提供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以及达到其他各种目的。
②最佳外汇储备规模适度的储备资产规模是受到若干因素控制的,一般要求保持三个月的进口支付水平的外汇;10%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有10%的沉淀作为应付外部失衡时调整之用;另外外汇储备应该为外债余额的30%,即可以应付支付外债的需要。
储备资产少了经济安全受到影响,多了影响资金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国际融资的难易度的变化,国际储备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③储备资产的来源a.国际收支的顺差是外汇储备的主要和直接来源。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工具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工具第一节关税壁垒( 2学时 )一、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1.关税的概念及其分类关税(tariff)是一个国家对通过该国国境的贸易商品课征的税收。
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它在贸易商品过境时由进出口商支付,最终作为成本转移到进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消费者负担。
按照征收目的,关税可分为2类: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和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
按照征税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分为3类:进口税(import tariff);出口税(export tariff);过境税。
按照征收方法,关税可分为3类:从量税(specific tariff);从价税(ad valerem tariff);复合税(compound tariff)。
2.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我们首先在小国假定下,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来分析征收关税对于进口国的经济效应。
国际经济学中所定义的“小国”,不同于地理意义上的小国概念,它是指该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小,以至于其进出口数量的任何变化都不足以影响国际贸易条件,只能是国际市场上价格的接受者。
PQ1 QQ2Q Q3QQ4QP wP t图3.1 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包括消费效应、生产效应、贸易效应、财政收入效应;小国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一个负值。
二、关税对大国的经济效应现在,我们考察关税对大国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中的“大国”是与“小国”相对的概念,它是指该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进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大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也会产生小国情况下的各种经济效应。
与小国情况不同的是,关税产生的价格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
大国关税的净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
OP4 3 3 1 Q ’w P w P t图3.2 关税对大国的经济效应三、最优关税1. 最优关税的概念最优关税(optimum tariff )是与大国相联系的概念,它是指使一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超过其进口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最大化时的关税水平。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二、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㈠ 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产品同质性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 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 完全相同。
产品异质性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 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进行一定 程度的替代, 交叉弹性小于同质产品,在生产中要素 投入具有相似性。
在生产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的时候
Qi Pi Xi (a bXi )W
垄断竞争条件下行业的超额利润为零,则价格等于平 均成本
PXi (a bXi )W
即
P (b a )W
X
均衡条件下每一商品品种的产量和都等于单个个人消费和
对于任一商品i有
n
X i Ci li
i 1
生产全部品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不能超过固定供给量的劳动 决定了厂商的数目
(二)基本内容
C a W aR
C '(a) W ' aR '
C(a1) C '(a1) 即:C(a1) C '( 0 W a1R W ' a1R ' 或:a1 (W W ') /(R R ')
C(a1) C '(a1) W W ' / a1 (a1 a)
四、需求偏好相似论
C
A
A国Y产品出口 B国X产品出口
B国Y产品进口
O
B
B
X
(三)对于规模经济论的评价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事实,具有一定 的说服力
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对比较优势学 说、禀赋学说的不足进行了某种弥补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2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12.1 复习笔记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模型的提出蒙代尔在一篇开拓性的文章(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中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阐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传递。
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分析得出稳定政策的效果是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联的。
而且,论证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
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说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
固定汇率对政府政策制定者提出挑战,这些政策制定者既要实现本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又要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实际产出等于经济的供给潜力或高就业率——不存在使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压力)。
在短期和中期内,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难以兼顾。
一国政府如果只追求外部均衡而置国内通胀和失业不顾,那么,即使国际收支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国内压力仍然很大。
反之,一国政府如果只考虑用货币政策控制国内产出,则可能会扩大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进而破坏掉保持汇率不变的承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二、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1)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一个国家的经济才处于最佳的增长状态包含有四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2)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经济的对内均衡,主要是指国内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实现资源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同时可以获得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对外均衡,主要是指一国与外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黄卫平《国际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圣才出品】

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购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
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于进口,
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2.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传导
(1)国内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
①开放部门是指一国经济中与世界市场(国外市场)有着直接联系的部门;非开放部门
图 11-1 一国经济受世界经济变化影响的传导机制 (3)通过贸易乘数的国际传导(收入效应) 假设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甲国和乙国,以此为出发点,研究甲乙两国的进出口对国 民收入的作用,以及通过国际商品交换渠道,甲乙两国国民收入扩张与收缩过程的传导(两 国间由贸易产生的国民收入变化的相互作用)。 ①国民收入扩张的传导过程。 甲国首先发生自发性出口增加,由于贸易乘数作用,甲国国民收入相应产生了倍数增加; 甲国国民收入增量中,有一部分按照甲国既定的边际进口倾向而用于从乙国的进口,导致乙 国的诱发性出口增加,它又透过贸易乘数效应,带动乙国国民收入的增长,而乙国国民收入 的增量中,也必然有一部分按照乙国既定的边际进口倾向用于从甲国进口商品,与上述过程 一样,它促使甲国产生诱发性出口增加,这种出口增长又会在甲国产生第二轮的乘数效应,
3 / 28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通过国际商品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机制(价格效应) 在传导过程与机制的模式中,世界经济的变化是自变量,国内开放部门既是因变量也是 传导介质,国内非开放部门是因变量。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如果世界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发生了变化,就会通过一国开放 部门而最终影响一国国内经济;如果世界市场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并未发生变化,但某些具有 世界意义的商品(例如粮食、能源、重要矿物原料)供求产生了根本性的结构变化,世界市 场这些产品严重过剩或短缺,造成价格相应的上涨或下跌,也会通过一国的开放部门影响其 国内经济。如图 11-1 所示。
裴平《国际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收支1.1 复习笔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宏观经济目标是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内部均衡目标包括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外部均衡目标是国际收支均衡。
国际收支的理论与政策体系,不仅是国际金融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一、国际收支账户分析1.国际收支概念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国际收支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应从以下三方面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期限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一个季度或一个月,但通常以一年作为报告期。
(2)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包括自然人、法人和政府机构三类。
非居民包括身在国外且代表本国政府的个人,设在该国的外国使领馆和国际组织机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等。
(3)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它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交易包含四种类型:①交换,即指一个经济体向另外一个经济体提供一种经济价值(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等实际资源和金融资产)并从对方得到等值的回报;②转移,即指一个经济体向另外一个经济体提供了经济价值,但没有得到任何补偿;③移居,是指一个人把住所从一个经济体搬迁到另一个经济体的行为;④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2.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和账户,按照复式簿记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1)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项目。
①货物(Goods)。
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6.1 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
1.关税的基本概念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赋。
征收关税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但也有为了财政收入的目的而征收关税的,因此关税被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1)关税的类型
①从价税。
按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赋。
②从量税。
对进口货物每个单位量征收定量的税费。
③复合税。
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方法的混合使用。
④一国还会征收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等。
⑤关税壁垒是指高额进口税。
通过征收各种高额进口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这可以提高进口货物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当进口关税税率足够高时,便形成了“禁止性关税”,即进口为关税所制止。
(2)关税的特征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一般而言,关税有如下特征:
①透明性。
关税一经公布,国内外的各个利益集团都会知道。
在征收关税时也必须按照已经公布的税率征收,不能有改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非歧视性。
关税具有非歧视性,即任何国家出口商只要交纳了关税就可以出口产品。
③稳定性。
关税制度一般是稳定的,若要变动通常需要经过立法等形式。
④市场功能性。
关税能使国内外价格保持自动联系,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对企业进出口有指导功能。
⑤防止寻租。
而关税的透明度防止了寻租行为的产生。
⑥保证国家利益。
关税的收入直接交给国家,防止了利益的流失。
(3)关税减让
①“产品对产品”方式(item-by-item)。
GATT的前五个回合谈判使用了这种方法。
这种谈判由双边开始,某项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与主要出口国先发起谈判。
因为GATT有最惠国待遇原则,因此双边达成的协议条款适用于多边。
②线性程序(linear procedure)。
在GATT的第六个回合肯尼迪回合(1962~1967年)中使用了这种削减关税的方法:即“一刀切”的方法。
所有工业国的非农业产品都从削减50%的起点开始开价,50%幅度的确定和美国有直接关系。
1962年美国给予总统削减关税幅度50%的权利,这一数字就很大程度影响到了GATT的线性程序削减。
③综合方式。
在东京回合中,欧共体建议高关税多减,低关税少减。
GATT经过研究、论证后,得出一个“削减公式”(tariff-cutting formula),该公式主要是为了削减关税高峰,制止关税升级。
乌拉圭回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削减,还出现了“零对零”方式(zero-for-zero),即出现了零关税承诺。
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1)自由贸易条件下福利变化图形分析
主要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考察自由贸易条件下,即一个国家在进口不受限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制时的福利变化情况。
图6-1 自由贸易条件下福利变化分析
如图6-1所示,当世界价格w P 低于国内均衡价格e P 时,该国可以从国际市场进口数量
为12Q Q 的商品。
在未产生贸易时,该国的消费者剩余为0e P P E ,生产者剩余为e OP E 。
自由贸易进口下,消费者剩余为0w P P E ',生产者剩余为w OP E ''。
与未发生贸易相比较,该国的消费者的净福利增长了w e P P EE ',其中e w P P E E ''是从生产者剩余转移过来的(面积1),而三角形EE E '''则是自由贸易的净福利,它是消费者从过去国内高价消费转向进口低价消费(面积
2),以及在进口低价条件下新消费者进入消费而产生的新福利(面积3)。
面积2+3是自由贸易鼓吹者认为的进口主要利益之所在。
(2)小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在经济意义上,国际贸易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在市场中只是既定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决定者。
局部均衡分析针对的是个别产品价格的变动与供求均衡的构成,主要从从价税的角度,考察征收关税后对该国进出口和福利水平的影响,如图6-2所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6-2 小国进口关税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图6-2中,在供给水平与需求偏好不变的情况下,e P 与E Q 是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
生产、消费量。
w P 、t P 只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和征收关税后的价格,w e P P ,国际价格低于
国内价格,出现12Q Q 的供给缺口,这一数量在自由贸易下则为进口,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
需求。
该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以维持国内生产,决定征收进口关税,图中w P 上升到t P ,这时进口因为价格上升而下降,本国生产却因为征收关税有所保护而上升,图中34Q Q 为征收进口关税后价格下的进口量。
(3)小国进口关税的几种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
①保护效应。
其数量为图6-2中的13Q Q ,是在关税保护下国内生产的增长,也称进口
替代效应,或生产效应,即以国内生产替代的那部分进口商品,因为征收进口关税后,国内价格上升,原来在世界价格下因成本太高而退出生产的厂商,这时在较高价格下又重新进入生产,国内供给增加。
生产效应的大小取决于生产产品的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大则效应大,反之则小。
②消费效应。
在图中其数量为13Q Q ,表示消费的减少,它是由于价格上升造成需求下降,人们消费水平收缩。
这一效应的大小一般取决于需求弹性的情况,需求弹性大则效应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反之则小。
③贸易效应。
它是保护、消费效应之和,即替代进口的部分加上消费的减少造成的进口的下降,因而贸易量发生的变化,即13Q Q 与24Q Q 之和。
④税收效应。
在图中这部分税收为w t P P ×34Q Q ,它是政府对于进口征收关税的财政收入。
⑤国际收支效应。
它是因进口下降引起的对外支付降低,即外汇的节约,其数量等于()1324w Q Q Q Q OP +⨯。
从经济含义讲,三角形2的部分是原有消费13Q Q 从进口低价转为消费本国生产的高价
产品的福利损失,三角形4的部分是由于征收进口关税后原有消费24Q Q 消失而造成的福利
损失,这在经济学中称为无谓损失(dead weight loss )。
整个的福利变化也被称为再分配效应。
(4)小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
小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考虑的是关税的福利分析。
假设该国对X 产品征税,这样原来优势在于生产Y 产品上,现因X 产品价格上升,生产X 产品有利可图,因此资源转而增加生产X ,生产点从A 移至A ',国家按国际价格交换(小国无法影响国际价格),消费者按税后的国内价格交换,该国福利的变化由无差异曲线表示,福利水平与征收关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6-3 小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
图6-3中,A F '的Y 产品按国际价格(与原国际价格线平行的现国际价格线)交换FC '的X 产品,由于关税,A F '的Y 产品只能交换FD 的X 产品,此时交换是按照国内的价格,即过A '点的更为陡峭的价格线,DC '为关税。
(5)贸易均衡条件分析与评价
①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政策含义:任何阻碍自由贸易的做法,尽管会使得征收进口关税的国家的国内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增加,但从总体看,征收进口关税必然会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下降,必然会导致经济福利的净损失。
②小国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的启示:如果要采用关税保护国内市场时,决策者必须考察本国该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如果本国该产品的供求弹性大,则关税的保护作用大;若本国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较小,采用关税的做法效果就并不一定理想,此时应该设法采用其他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措施。
3.大国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大国与小国的差别在于,它在国际贸易中交易量大,市场份额较大,所以可以影响价格,可以将征收关税的损失转嫁给出口商,这样大国征收的进口关税并不是全部都由进口国的消费者来承担。
(1)大国在国际贸易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
作为有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国的供给曲线,是由国内的供给曲线h S (较为陡直)和国外对于该国的供给曲线f S (较为平缓)这两部分合成的,即曲线h f S +,在图中表现为折线,
如图6-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