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课内阅读2(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七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纪念白求恩二(节选)

人教部编七上语文课内阅读理解:纪念白求恩二(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②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第①段中将一些人与白求恩同志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第②段的“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第②段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最后一句话。

1.答案:(1)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的必要性。

(2)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白求恩同志经常见面的无限惋惜与遗憾之情。

(3)第②段先记叙了作者自己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表达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悲痛心情;后论述了学习白求恩同志精神的意义。

(4)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阐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议论热情洋溢,语气十分流畅,收束有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对比手法的作用的能力。

文中将一些人和白求恩同志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尚精神,说明学习他的必要性。

(2)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注意由本义到语境义的综合分析。

“只”是“仅仅”的意思,“只见过一面”说明作者和白求恩同志见面的次数少,因而感到惋惜和遗憾。

(3)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

第②段前四句是一层,后四句是一层,分别概述两层的内容即可。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

2024年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
123456789
段落
结构、段意
概述白求恩的事迹,号召每一个共产党 1 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分述: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 2 ① 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
分述: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 3 ②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
总结全文:叙述往事,阐述学习白求恩 4 精神的③ 重大意义 。
123456789
123456789
7. 请完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处批注里的问题。(3分) 答案:两个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留给聂荣臻司令员和夫 人,可见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3分)
123456789
8. 本文和《纪念白求恩》都写了白求恩,但侧重点不同,请 结合内容和主题简要分析。(4分) 思路拆解 形象思维能力·审美鉴赏 两文分别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表现了白求恩哪方面的特 质?展现了作者对白求恩怎样的情感?
123456789
那次,我与好友争执,不欢而散。接下来的数日,我 都郁郁寡欢,心不在焉。慧眼如炬的王老师有所察觉。那 天午后,她带着我的好友,于春日醉人的和风中款款向我 走来,阳光细碎地洒落在老师光洁的面庞上,那一刻,仿 佛全世界的阳光都被老师带来了。她帮我们梳理想法,抚 平心事,帮助我们重归于好,然后她微笑道:“中学时代 的友谊是最纯粹而深刻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具体阐 述王老师帮“我”处理同学间的关系)那时我便知道,老 师对我的影响早已超出了教室那方寸天地。(结尾抒情, 点明老师对“我”的影响)
123456789
答案:本文记叙了白求恩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治病 救人,最后在中国牺牲的事迹,(1分)赞美了白求恩不 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中国人民对白求恩的怀念之 情。(1分)《纪念白求恩》概述了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 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1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 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 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 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1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纪念⽩求恩》是⽑泽东在1939年12⽉21⽇为纪念⽩求恩写的悼念⽂章。

⽂章概述了⽩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民进⾏抗⽇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专门利⼈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求恩同志学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九三九年⼗⼆⽉⼆⼗⼀⽇) ⽩求恩同志是加拿⼤共产党员,五⼗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战争,受加拿⼤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作,不幸以⾝殉职。

⼀个外国⼈,毫⽆利⼰的动机,把中国⼈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的解放⽃争,世界⾰命才能胜利。

⽩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条路线。

我们要和⼀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利的以及⼀切资本主义国家的⽆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求恩同志毫不利⼰专门利⼈的精神,表现在他对⼯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对⼯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家,⾃⼰挑轻的。

⼀事当前,先替⾃⼰打算,然后再替别⼈打算。

出了⼀点⼒就觉得了不起,喜欢⾃吹,⽣怕⼈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民不是满腔热忱,⽽是冷冷清清,漠不关⼼,⿇⽊不仁。

这种⼈其实不是共产党员,⾄少不能算⼀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说到⽩求恩,没有⼀个不佩服,没有⼀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受过⽩求恩医⽣的治疗和亲眼看过⽩求恩医⽣的⼯作的,⽆不为之感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 纪念白求恩学案(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 纪念白求恩学案(含答案)

12 纪念白求恩学案学习目标1.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

3.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1.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白求恩纪念歌(朱子奇)秋风吹着细雨/ 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一/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2-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二)写作背景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6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时,曾随加拿大志愿军到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

1938年3月到延安,不久转到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年。

(文中“50多岁”是当年毛泽东估计的,不准确)三、导读理解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虽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从阅读角度来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理结合,大大增强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

七年级语文(上)课内现代文阅读《纪念白求恩》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课内现代文阅读《纪念白求恩》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课内现代文阅读《纪念白求恩》含答案《纪念白求恩》(节选)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对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赞扬并号召学习白求恩不利己专利人的精神。

B.叙述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C.叙述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必要性。

D.批评“不少的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恶劣错误态度。

2.下面是对③-③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阐述了不少的人对工作极端的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B.实际上突出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

C.从对比中突出了白求恩精神的可贵。

D.从对反面的批评中指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工作对同志应有的态度。

3.文段用了对比写法,这种对比起什么作用?【答案】1.A2.A3.突出了白求恩的精神,强调要向白求恩同志去学习的必要,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段中心句的分析掌握。

文段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段落的开头、结尾,有时也在文段中间出现。

我们要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来确定中心句。

本段第③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点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和“对同志对人民”两个方面,然后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进行对比,意在赞扬并号召人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利人的精神;2.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2课《纪念白求恩》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念白求恩同志朱德①白求恩同志是真正充满着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优秀党员,从他身上,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②白求恩同志是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的模范。

他清楚地知道,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一切劳动人民、解放一切民族、解放全人类,就不能解放自己,所以他忠诚地帮助一切被压迫的人民、一切被压迫的民族争取自己解放的斗争。

他曾经参加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者和反对本国反革命军阀的斗争,又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他在致毛泽东同志的一封信中热烈地表示:“我在此间不胜愉快,且深感我们应以英勇的中国同志们为其美丽的国家而与野蛮搏斗的伟大精神,来解放亚洲。

”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应该学习。

③白求恩同志的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还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无限责任心,他的实际主义作风,和对同志对人民的无限热忱。

他已50多岁了,不顾战地各种危险和困难,亲自跑到火线附近,在炮火下抢救受伤的将士,他说:“一个革命医生坐在家里等着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医生应该跑到病人那里去,而且愈早愈好。

”甚至在特殊的情况下,即使不能赶到作战地区,至少也要在半路上找到伤兵运回后方。

他的技术高明,在我军中为第一位,但仍精益求精,研究在游击战争环境下如何进行医疗工作。

他不但以这种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来执行自己的业务,并且教育了他周围一切人,从医生、护士到勤务、马夫,告诉他们:“没有哪一件工作是小的,没有哪一件工作是不重要的。

”鼓励他们每个人:“要学习独立工作,不要那半斤八两....的帮助。

”④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富于实际主义精神的人,他看到我军许多医生技术水平低,便把教育和提高医生、护士的技术水平作为自己的职务,他自己写课本,办学校,走到哪里,教到哪里,没有夸夸其谈、言多于行的坏习气。

他说:“空谈代替不了行动,话是人们发明出来描述行动的,照它本来的目的去用它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纪念白求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

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进行总结,号召大家学习他的精神品格。

二、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

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向白求恩学习,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的不良倾向。

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三、背诵课文第4段。

将这一段划分为两个层次,并说说两个层次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参考答案:第四段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我是很悲痛的”,表达遗憾和悲痛之情;第二层:从“现在大家纪念他”到结束,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和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两层之间是通过过渡句“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来过渡的。

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并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佩服,没有一个不动。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一个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参考答案:1.此处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仿写:[示例]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说到毛泽东,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纪念白求恩》2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纪念白求恩》2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2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第12课纪念白求恩》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派遣殉职拈轻怕重不远万里B. 狭隘极端麻木不仁精益求精C. 热忱纯粹漠不关心微不足道D. 鄙薄植民地冷冷清清见异思迁【答案】D【解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植民地”应为“殖民地”.;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书写,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本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认真书写,规范书写,仔细辨析.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B. 屠呦呦成为获得首个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C.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答案】A【解析】A项正确;B项“首个”与“获得”语序不当;C项一面不能对应两面;D项否定不当,“避免”或“不再发生”去掉一个;故选A.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1 / 6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B.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狂妄自大....的表情.C.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D.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答案】B【解析】A.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B.狂妄自大: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适,感情色彩不当.C.恍然大悟:人对某事情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D.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故选:B.本题要结合词语的知识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积累,既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又要注意词语的比喻义,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几种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正确的解释.4.对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拟人、反问)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比喻)C.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比喻)D. 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拟人、夸张)【答案】B【解析】A、正确.“标准”“好看”人格化的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恐怕也不过如此吧?”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写出了老师画图的手法高超.B、有误.这个句子虽然使用了“好像”一词,但这个“好像”并非表示比喻,而是表达猜测,估计.C、正确.把天空、河水喻成蓝水晶,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澄澈.D、正确.“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运用了拟人、夸张修辞.答案:B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纪念白求恩》2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3 / 6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效果的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灵活分析其效果.二、其他5.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阅读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本段论证的要点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2.本段语言的主要表达特点是什么?
3.这段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4.文中对白求恩有三种称呼:“白求恩同志”“白求恩”“白求恩医生”。

想一想,这三种称呼有什么讲究?
5.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参考答案: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2.夹叙夹议。

3.正反对比论证。

作者把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作对比,突出赞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4.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符合场合的需要;就从事的医疗工作而言,称“白求恩医生”,突出工作性质,最为贴切、自然;从共产党员来说,则称“白求恩同志”,突出白求恩与中国人民的亲密无间。

5.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