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汉中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为广阔的“朝阳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就业系数大等显著特点。充分挖掘我市旅游资源潜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在实施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的战略中,应把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以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全市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以“大规划”调整旅游布局,以“大产业”发挥关联带动作用,以“大配套”提升城市功能,以“大市场”强化城市辐射力,以“大产品”提高旅游吸引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汉中的产业升级和提高城市品位,推动汉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汉中的旅游形象

汉中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南有巴山的屏蔽,北有秦岭的呵护,中间有汉水的哺育和滋润,使汉中形成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从经济地理位置来讲,汉中处在西陇海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华中经济带、关中经济带的中间地带,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腹地和拓展空间;从文化地理上分析,汉中是中华民族两大文明体系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融合地带,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景

观。

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保护单位1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有以古汉台、拜将坛、古栈道、武侯墓(祠)、张骞墓、蔡伦墓、张良庙为代表的“两汉三国”文化遗产;有以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朱鹮生态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和生态旅游区;还有浓厚的秦巴民俗风情旅游

汉中旅游资源构成的两大核心要素是两汉、三国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定位上也应以这两大资源为依托、总体形象定位为“西北休闲之城”、“大汉发祥地,西北小江南”;“文化汉中,休闲胜地”或“生态汉中,休闲胜地”。

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胜地”,相应开发“两汉文化旅游、三国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与“珍稀动植物观赏考察、自然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各类会议及节庆会展为主导。在品牌塑造上,重点打造“汉源生态之旅”和“蜀道文化之旅”两个品牌。

在旅游形象营销上,注重汉中市自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陕西和西北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和旅游热点地区之一,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通过历史文化、野生珍稀动物生态旅游两个主题形象产品的带动,在国内旅游市场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对重点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客源市场腹地取得新的突破。

为,沿江河而建,蜀道既体现了先民们的智慧,也反映了汉中的山脉,地脉和水脉。蜀道是汉中的文脉。蜀道本身就是沉甸甸的精神文化遗产。无论是蜀道的开创,还是建造艺术,无不显示远古劳动人民的精神和智慧。历代文人墨客,步履蜀道之后,留下了蔚为大观的古代书法石刻,诗歌作品,游记文献,宗教造像,神话传说,千年一脉,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蜀道文化。蜀道是汉中的命脉。人们开通蜀道的第一动因,应当是生存的需要。历史上蜀道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它不仅为汉中人的生存承载着巨大负荷,也为蜀道通往地区人们的生存发挥着巨大作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秦巴蜀道与秦巴水道一脉相承。水道本身就是蜀道的组成部分,起源并流经秦巴大地的汉江、嘉陵江,它们不仅写下了航运的蜀道历史,而且沿途留存着蜀道的遗址和痕迹。汉中的水道不仅沐浴着秦巴大地,而且哺育着长江流域华夏生灵。蜀道途径的土地,是蜀道人生存的命根。蜀道盘绕的山岭是华夏大地的脊梁,是中国动植物繁衍生息的王国。秦巴蜀道守护着生灵赖以生存的命脉。

4、重点景区开发

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次中心,六大旅游区”的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有序开发”的思路,在近期集中力量,加快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起到突出带动作用的核心景区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汉中旅游精品。

开发建设的重点是:

以汉中市城区(含南郑)为中心,突出绿色汉中、园林城市特色,以打造旅游观光城、休闲娱乐城、度假消费城为目标,加快城市基础

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绿化美化,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中心城市的整体接待水平,充分发挥客源集散地和区域辐射功能。重点围绕一江两岸及汉江桥闸工程,建设中心游憩区;以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等汉文化遗迹为重点,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挖掘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依托城市周边的山水风光和田园风光,打造环城旅游休闲度假带。加强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使城区更好地发挥汉中市旅游中心的集散、辐射等作用。

在旅游组织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留坝、洋县、勉县3个辅助性的二级旅游组织服务次中心。主要是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对分散的景区(点)进行资源整合并纳入到大的旅游线路中去;加大景区(点)交通、接待设施建设,加强区域旅游协作,扩大自身知名度,形成“北线度假、东线生态、西线文化”的基本格局。

重点打造六大旅游区:

1、以古汉台为中心的汉文化及休闲度假区(包括汉台区以及周边的南郑、勉县、城固县等组成的环城市旅游度假带);

2、以武侯墓(祠)——定军山为中心的三国文化旅游区(包括勉县、略阳县);

3、以张良庙——紫柏山为中心的高山草甸与道文化旅游区(主要是留坝县);

4、、以长青、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珍稀动植物观赏与科考旅游区(包括洋县、佛坪县);

5、以汉江源为中心的山水风光与探秘旅游区(包括宁强县、南

- 16 -

郑县西南部);

6、以午子山和桔园、茶园、樱桃沟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区(包括城固县、西乡县、镇巴县)。

四、强化配套体系建设培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综合性大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形成了旅游产业链条。我市的旅游业起步早,而发展慢,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原因就在于这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与旅游密切配套的交通、宾馆、餐饮、购物、娱乐、城市建设等行业建设发展滞后,制约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要把旅游业真正培育成全市的支柱产业,必须强化旅游配套体系建设。

1、改善交通、提高可进入性。

本着合理布局、快速发展、科学管理、保障畅通、提高质量的原则,以缩短外地游客来汉中的旅途时间为主要目标,提高旅游交通的便捷性、舒适度和安全感,尽快消除交通“瓶颈”制约。要树立大交通观念,继续加快争取新机场建设步伐。在新机场建成之前,积极争取让民航部门增加汉中至成都、汉中至武汉的航线,在旅游旺季可适当增加航班。铁路运输方面,在阳安铁路复线未建成前,市交通部门要多与铁路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增开汉中至成都、上海、重庆、济南的直达列车。并提高运行速度。

公路交通,要加快西汉高速公路的建设,确保2007年全线贯通。充分利用国家县乡公路建设改造的机遇及其它机会,科学合理地规划出全市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能纳入的尽量纳入,分期分批的建设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