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中国旅游文化》思考题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中国旅游文化读书报告试题

中国旅游文化读书报告试题第一篇:中国旅游文化读书报告试题中国旅游文化一、从历史、建筑等方面谈谈你所理解的南京旅游文化,不少于1500字。
(45分)二、以你家乡的饮食特点为例谈一下什么是饮食文化?并阐述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十美风格”。
不少于800字。
(35分)三、谈谈你家乡的崇拜与禁忌。
不少于400字(20分)第二篇:中国旅游文化试题中国旅游文化试题姓名:专业:年级: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文化是人类创造一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
2、旅游文化事象纷繁、特征多样,具备稳定性与__________统一,民族性与__________统一,开放性与__________统一等特征。
3、我国现存最大型、保存最完整的城墙是__________的明代城墙;平遥是我国现存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位于__________省。
4、芦笙是彝族、__________族和__________族喜爱的乐器,这些民族都跳芦笙舞。
5、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族,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族。
6、新疆维吾尔族人善于在盆地和河谷边缘开发__________并开挖地下暗沟渠,称作“__________”。
7、土家族的“__________舞”和“__________锦”屏称为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_已成为旅游交通企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
A.节约成本B.游客至上C.有特色D.准时2、保护和发展生态文化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A.优化文化生态位B.建立生态文化保护区C.加强对生态文化的研究D.媒体保护与传播3、__________已成为旅游交通企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
A.节约成本B.游客至上C.有特色D.准时4、__________构建旅游企业文化的核心任务。
A.培育共同的旅游企业价值观B.树立良好的旅游企业道德风尚C.打造积极的旅游企业精神D.塑造良好的旅游企业形象5、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独特要素是__________。
中国旅游文化复习

中国旅游文化复习旅游文化旅游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合著的《旅游·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
我国在1984年引入旅游文化概念。
定义: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旅游文化特征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既在人群中代代相传,又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发展。
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统一。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
旅游的流动导致文化的开放,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排他性和稳定性。
显性与隐性的统一。
显性是指物质文化的体现,隐性则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的含蓄。
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
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群体是指集体智慧,一种文化的呈现方式,个体是指个人对文化的创造。
旅游文化的定位1、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
旅游业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但其服务对象是以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为旨趣的文化消费者或审美消费者,因此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2、旅游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旅游文化是文化的重要基础。
从文化的物质形态来考察,世界文化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旅游物质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历史。
如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交通文化的基础,道路构筑和车船轿的使用,既是中国文化的物质形态,也是旅游文化的物质形态。
旅游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之一。
它所显示的精神形态在文化整体中处主导作用。
文化的核心实质是指人的生命开放和拓展,即渴望进一步突破物理空间对自己的限制,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旅游文化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它是个体生命极限的超越以及人的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沟通、融和与同一。
旅游文化与哲学、宗教,与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范畴等具有密切有关系。
旅游文化的功能保存功能(对各种旅游文化事项的记录和储存);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启智功能;愉悦功能;凝聚功能(人以群分,人们对旅游文化也有选择性);交流功能;经济功能(旅游文化是高层次的旅游资源);审美功能(旅游活动是审美活动);规范功能(如传统习惯和民间禁忌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中国旅游文化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的定义:旅游文化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既是人类活动的表现,也是人文化的结果;作为存在方式,旅游文化通过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相互作用,不仅反映了人类旅游实践的结果,还包括创造成果的活动本体。
游子:通常指出门在外或者指的是离开家乡在他乡生活的人。
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城市: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化分出来的,与单纯防御作用的城墙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
市: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
建筑:是人类的发明创造,为了生存的需要与更好的生活,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地构建自己的安乐窝。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财富,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医家、农家等各种学派的统称。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传统的四大特征:稳定性、模式化、排他性、发展性。
文献: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历史和经验,并且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
中国旅游文献学:以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有关旅游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其形式载体、发展历程。
内容鉴别、分类编目、校勘整理、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
山水文化:来自于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是以大自然的山和水为对象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山水文化实质上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并由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形成的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文化现象。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
2、旅游物质文化:也能称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指蕴丰富的文化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附加的必要的游乐设施,以及为旅游者服务的交通工具、饭店、餐馆和其他设施。
3、旅游精神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精神层面,指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经营管理中反映出的特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观念形态。
4、旅游制度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制度层面,指旅游文化主体所处国家的管理部门或有影响的大旅游商所制订的各种法规、制度及相关的企业管理规则等。
5、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6、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民族中的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7、政治型旅游文化:是说旅游文化极其重视伦理道德、政治事功并且形成了主观修养和外在客观政治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传统。
8、历史名人级差:是指按历史名人的知名度大小,也即对历史所起的作用大小,把历史名人分成若干个级别。
而所谓历史名人级差效应,则是指利用历史名人的不同级别,获取不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9、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共有文化现象的综合。
10、旅游消费文化:是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11、旅游审美: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还有一种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我们称之为审美欲求,或称旅游审美。
12、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你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
13、旅游客体文化:是指旅游文化系统中以旅游客体自身文化价值为基础,融合旅游客体的未经文化及来自旅游主体的文化审美投射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体。
《中国旅游文化》期末复习试题6含答案

第四编总汇试卷一、名词解释1、民俗文化2、生产民俗3、服饰:4、礼仪风俗5、冬至二、填空题1、对民俗的内容分类,一般的民俗志、风俗志书里大致分了()类2、陈勤建在()中把民俗分为四大类。
其中包括()、人生社会民俗、心意信仰民俗和()3、民俗起源于劳动,一定民俗的形成是由一定时期()所决定4、民俗的历史性表现为它的可变性、()特征5、我国先秦的(),既是一部古代地理,而且还采录了100多个国家百来个瑰玮绮丽的古代神话、帝王传记、并记有大量原始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古代习俗。
6、经济生产的民俗事象看,生产民俗大体上有四种形态:山村狩猎民俗、渔村捕捞民俗、()、()7、汉族生产风俗具有()的尚农特点8、种植民俗大体有()和北方旱地农作风俗9、养殖民俗主要指()10、中国南方以种植()为主11、中国食品史上的四大发明是()、豆浆、豆芽、()12、从口味上来说,我国的口味主要是()13、酒有三大类,主要是白酒、()、()14、汉族在夏商以来就形成了()的特点15、俗称“文房四宝”的分别是()是古代汉族的生活日用品16、人类生活中普遍遵循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葬礼17、汉族人生礼仪反映出来的传统观念可以由四个字来概括:()18、民间俗称怀孕为“有喜”,但生男为(),生女为“小喜”19、诞生礼主要表现为()20、在少数民族中,成年礼中瑶族有()的成年礼三、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中国民俗》划分的一类是()A、有形的物质民俗B、人生社会民俗C、人生礼仪民俗D、游艺竞技民俗2、下列风俗中属于和地理有关系的是()A、端午吃粽子B、汉族赛龙舟C、南方人的纹身D、妇女缠足3、司马迁的《史记》中,他通过()研究各地经济物产、风俗民情和社会阶层生活习俗A、“观”B、“探”C、“访”D、“问”4、在下列文学作品中,()是一部游记与民俗相糅合的优秀著述A、《山海经》B、《史记》C、《水经注》D、《马可。
波罗游记》5、被民间称为“夜游节”的是()A、中秋节B、元宵节C、春节D、重阳节6、从经济生产的民俗事象看,生产民俗大体上有四种形态,下列不属于这四种的是()A、山村狩猎民俗B、渔村捕捞民俗C、牧村狩猎民俗D、农村农耕民俗7、我国的稻作文化习俗是从()开始的A、龙山文化B、河姆渡文化C、良渚文化D、红山文化8、我国从先秦开始,就有()“出土牛”的习俗A、立春B、谷雨C、清明D、立夏9、春节后头一天耕田叫()A、开犁B、开耕C、出土牛D、打春10、民间传统的工匠好称72行,其中铁匠的祖师爷是()A、鲁班B、李老君C、鲁班妻D、蒙恬11、服饰有四种习俗惯制,下列不属于其中四类的是()A、实用性B、御寒性C、观赏性D、信仰性12、《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乔家大院”是属于中国住宅的()A、四合院B、五间堂C、深宅大院D、围楼13、下列对中国的四大名砚叙述错误的是()A、广东端州的“端砚”B、安徽惠州的“歙砚”C、甘肃洮州的“洮砚”D、安徽徽州的“歙砚14、我国各地的主食不一,其中,西北地区的人们主要是以()为主食的A、麦面B、大米C、玉米D、小米15、京菜高峰的代表作“满汉全席”,共有()道菜肴A、110B、100C、150D、12016、节日风俗演变的特点正确的是()A、单纯型向复合型的转变B、单纯型向复合型、综合型发展C、祈求型向科学型发展D、普遍型向小众型发展17、我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是在()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8、清明节的时间大约是()A、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B、每年农历四月五日前后C、每年公历四月十日前后D、每年农历四月十日前后19、每年陈瓜果于庭以祭拜牛女双星的习俗是()A、端午节B、清明节C、乞巧节D、中秋节20、中秋节吃月饼约始于()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四、判断题1、苗族人有“三月三”这一节日2、云南白族有“龙般节”3、在湖北部分地区流传的水稻生产民俗有:正月初头的“送春牛”4、在湖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侗乡还有原始的抢婚遗风5、杭州的“西湖香市”,自南宋以来就已盛行6、海渔民出海日逢单不逢双7、在渔民的习俗中,“筷子只能放在碗口上,不能放在桌上”8、海上的守护神被人们称为“妈祖”9、被称为“百草之王”的是灵芝10、采参时,梦见死人、出殡时不祥的征兆11、家族人有吃“街心酒”的习俗12、哈尼族人有吃“转转酒”的习俗13、广东人喜坐楼,品“一盅两件”,一日三市,以喝早茶尤盛14、建房在江苏被称为是“竖屋”15、在笔纸中,以宣笔和湖笔享誉世界16、在汉族传统中,男子三十“冠而字”,女子十五即可嫁人17、汉族风行祝寿的礼仪,40岁前叫贺生,40岁后叫做寿18、少数民俗的祝寿方式各有特色,侗族流行添粮祝寿的习俗19、定亲是“六礼”的一种仪式20、新娘上轿前要辞别祖宗并向父母行跪礼。
《中国旅游文化》期末复习试题2含答案

中国旅游文化试题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我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是___________建立的___________王朝。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___________ 即位后使用的“建元”。
3.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4.李春设计建造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5.“天人合一”和追求自然,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有着鲜明的个性的艺术风格,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造园艺术,___________;二、分隔空间,___________、;三、园林建筑,__________;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6.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7.中国佛教包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体系,佛教诞生在___________,发扬光大却在中国。
8.“五斗米”道奉____________为教主,以____________为其主要经典。
9.我国的四大名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蜀绣。
10.中国茶道有“四谛”,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福建的___________、江西的___________、湖南的___________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1分)1.从旅游的三大基本要素出发,将旅游文化划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A、媒体B、资源C、客体D、企业2.“建安”是属于帝王的什么号()。
A、庙号B、年号C、谥号D、尊号3.名与字在意义上往往是相关联的,下列哪个是表示反义的关系()。
A、屈原名平字原B、诸葛亮字孔明C、韩愈字退之D、关羽字云长4.中国古代五行论中,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中国旅游文化复习题3、4整合

1.岩溶地貌的定义(喀斯特地貌)(补充: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喀斯特”一词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地区。
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2.什么是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湖东北。
3.什么是犍陀罗艺术南亚次大陆西北地区(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的佛教艺术。
该艺术以希腊、罗马式装饰手法表现印度、罗马题材,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
主要贡献在于佛像的创造。
其特色是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浪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佛及菩萨像有时且带胡须等。
后期犍陀罗艺术将印度的石窟建筑和巨型造像结合起来创立石窟佛像综合体﹐对中国新疆﹑敦煌﹑云冈的佛教艺术有重大影响。
犍陀罗式佛塔和中国固有的楼阁形式结合﹐形成常见的多层宝塔。
4.青海的热贡艺术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
这一地区有“藏画之乡”的美誉。
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亮,富于装饰性,是藏族不同地区之间、藏汉民族文化之间交相辉映的产物。
★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给中国的文化地理进行划区(九大区)(论述题:地图划出范围+文字说明:每一个区的文化特征,不能少于400字)(文化特征应侧重于人文方面,本题总结得不好,请自行修改)A、区划范围(右图既有地形又有行政区域轮廓,划分起来比较容易)(1)东北文化区:辽河以东的东三省,包括大兴安岭以东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东北部。
《中国旅游文化》期末复习试题2含答案

中国旅游文化试题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我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是___________建立的___________王朝。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___________ 即位后使用的“建元”。
3.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4.李春设计建造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5.“天人合一”和追求自然,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有着鲜明的个性的艺术风格,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造园艺术,___________;二、分隔空间,___________、;三、园林建筑,__________;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6.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7.中国佛教包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体系,佛教诞生在___________,发扬光大却在中国。
8.“五斗米”道奉____________为教主,以____________为其主要经典。
9.我国的四大名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蜀绣。
10.中国茶道有“四谛”,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福建的___________、江西的___________、湖南的___________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1分)1.从旅游的三大基本要素出发,将旅游文化划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A、媒体B、资源C、客体D、企业2.“建安”是属于帝王的什么号()。
A、庙号B、年号C、谥号D、尊号3.名与字在意义上往往是相关联的,下列哪个是表示反义的关系()。
A、屈原名平字原B、诸葛亮字孔明C、韩愈字退之D、关羽字云长4.中国古代五行论中,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文化》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1、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2、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如何?(1)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并蒂连生;(2)中国文化孕育了旅游;(3)中国旅游启动着中国文化的创造;(4)旅游与中国文化之间相互制约。
3、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哪几类?有哪些特征?中国旅游文化可分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聚落文化、旅游景观与山水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民间工艺文化、旅游文学艺术、旅游宗教文化等。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综合性,即形态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广泛性;(2)传承性,即旅游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演进性;(3)民族性,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体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点。
4、试述旅游文化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
从旅游者角度看,旅游文化刺激旅游动机,丰富旅游活动,并且产生教育功能;从旅游业角度看,旅游文化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同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文化起指导作用。
(2)中国旅游业发展对中国旅游文化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1、以具体某一朝代为例,简述其主要文化内容。
2、“三皇”、“五帝”分别指的是什么?“三皇”主要是指:伏羲、神农、女娲;“五帝”主要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帝王的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大致可分为哪三类?并举例说明。
(1)褒扬类;(2)贬抑类;(3)同情类。
举例略。
4、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1)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极具历史吸引力;(2)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位,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3)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使其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5、简述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文化开发策略:(1)文化导向;(2)文化主题定位;(3)文化内容策划;(4)文化形象设计。
自然景观开发策略:(1)自然景观的科学内涵发掘;(2)自然景观的美学内涵发掘;(3)自然景观的附会文化资源。
人文景观旅游区开发策略:(1)民族性;(2)艺术性;(3)神秘性;(4)特殊性;(5)传统性第三章中国旅游建筑文化1、中国古代建筑大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最能代表古代建筑水平的是哪一种?中国古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以及中国古代军事、水利、桥梁建筑和中国古城镇、古民居。
由于所采用的是当时最高级的建筑材料,利用的是最精湛的建筑技艺,故最能代表古代建筑水平的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遵循哪些原则?(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左庙右社);(3)三朝五门;(4)中庭配置;(5)前朝后寝;(6)前宫后苑。
3、比较中国古代早期与晚期伊斯兰教建筑的区别。
(1)早期的清真寺在建筑上都保持了较多的外影响:高矗的光塔、葱头形尖拱券门和半球形穹窿结构的礼拜殿;(2)建造较晚的寺院除了神龛和装饰题材以外,所有建筑的结构与外观都已完全采用中土传统的木架形式。
4、简述中国旅游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旅游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包括营造理念、伦理内涵、民族特点与人文精神等方面:(1)营造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生活观与奇特的木构架体系、长幼尊卑的家庭观与层次化的造型、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与规范的形制、“天人合一”观与建筑美的完美统一等;(2)伦理内涵包括中轴对称、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等;(3)民族特点与人文精神包括守成、协调、群体、神灵与祖宗等方面。
5、有人说:“开发建筑文化旅游其实就是修复建筑物,然后向外界开放。
”对此,你有何看法?根据个人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章中国旅游聚落文化1、什么是聚落文化?聚落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聚落文化是指聚落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出现的人们改造环境和适应环境的产物。
聚落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体现在:(1)城市选择交通便利,依山傍水之地,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2)城市经从古到今的发展积累,历史文化非常丰厚;(3)城市建筑历朝总是在不断拆旧建新,成为历史轮廓的具体现象;(4)城市都是一定地域的商业中心,名优特产品丰富,购物、餐饮可满足游客的要求。
2、中国现代城市在旅游开发方面分为几种类型?现代城市从旅游开发方面可以分为:首都型、沿海型、风景型、中心型、明星型。
3、举例说明如何在城市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所举例子需典型,从多个方面阐述其做法。
第五章中国旅游景观与山水文化1、比较旅游景观和旅游资源概念上的异同。
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从时间分析,应先有旅游资源,经过开发和利用,才会生成旅游景观;从结构分析,旅游资源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而景观仅限于物质;从内容分析,旅游资源包含生态、历史和社会三大资源,而旅游景观不具有社会资源的内容。
2、景观文化的内容由哪几部分组成?(1)景观的“形”;(2)景观的“意”;(3)景观的“背景文化”;(4)景观的阅读文化。
3、简述旅游景观文化的特点。
(1)时间性;(2)空间性;(3)民族性;(4)稳域性;(5)独立性;(6)融合性;(7)滞后性;(8)积累性;(9)继承性。
4、我国山水文化的构成是什么?山水文化包括山岳文化、江河文化、湖泊水域文化、海滨文化、森林风景文化以及石林溶洞瀑布文化等组成部分。
第六章中国旅游园林文化1、中国园林如何分类?(1)按占有者身份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3)按园林的艺术风格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2、中国园林风格特点是什么?(1)自然美:施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2)艺术美营造了雅致优美的境界(3)理想美造就了的深邃意境,反映我国文化特色3、中国园林造园要素有哪些?筑山、理水、建筑营造、动植物4、中国园林构景手法有哪些?抑景、透景、添景、借景、夹景5、比较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1)西方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区别就是,西方园林注重规则和对称,整齐划一为原则;中国古典园林则力求将建筑融于自然,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2)西方园林的风格是写实的,它再现自然的真实,追求的是真境;中国园林的风格是写意的,它描摹自然,艺术地再现模山范水,追求的是幻境。
第七章中国旅游饮食文化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1)萌芽时期(原始社会),这一时期历程最长,在食料获取、烹饪技术与工具、饮食风俗等方面都有初步的发展;(2)形成时期(先秦),提出“五味调和之说”与医食相关的理论,涉及饮食文化的著述出现;(3)蓬勃发展时期(从秦汉到唐宋),饮食原料数量与种类迅猛发展,出现了关于饮食文化的专著;(4)成熟定型时期(元明清),食物原料进—步丰富,烹饪工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地方风味流派形成了稳定格局,饮食著述日益丰富和完善;(5)繁荣创新时期(20世纪后),体现在食物原料、烹饪能源与设备、食品工业等方面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2、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地方饮食文化的宣传?(1)各地餐饮、烹饪业界首先要重视宣传,提升饮食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准;(2)旅行社在线路设计中应注重饮食文化因素的融入;(3)旅游景区可通过各类节庆活动宣传地方饮食文化;(4)地方旅游局可通过官方旅游推介以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方式对地方饮食文化进行全方位宣传。
3、茶文化、酒文化可以开发哪些特色旅游体验项目?结合茶文化与酒文化特点作答。
如对茶文化而言,可与书场艺术相结合开发体验项目;对酒文化而言,可开展酒文化节、各类酿酒厂参观以及各种游戏比赛活动。
4、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你所在地的饮食文化资源来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结合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策略与地方实际作答。
第八章中国旅游民俗文化1、民俗文化有哪些特征?试述民俗文化的传承性与播布性特征。
民俗文化特征:(1)社会性和集体性;(2)传承性和播布性;(3)民族性和地方性;(4)原始性和神秘性;(5)规范性和服务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指民俗现在历史时间上的纵向发展过程,播布性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发展过程,其传承性和播布性是风俗习惯的两种延续方式,是历史和社会延续的文化形式。
2、从中国传统服饰中,可以看出哪些社会观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3、饮食民俗是怎样形成的?(1)经济原因;(2)自然条件的原因;(3)民族原因;(4)宗教信仰的原因。
4、对于当今社会部分传统节日越来越失去影响力,你有何看法?联系现实情况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5、如何正确有效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1)因地制宜,挖掘、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产品;(2)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3)采取相对封闭的民俗文化保护措施,保持民俗文化的特色。
第九章中国旅游民间工艺文化1、中国民间工艺发展与传承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哪些特点?(1)萌芽时期:民间工艺原材料来源以自然物为主,制造方法简单,没有过多加工,同时制陶工艺技术产生并发展;(2)进步完善时期:民间工艺有了不同类型的分工,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制作水平都有很大提高;(3)蓬勃发展时期:北方地区的手工艺由于受到少数民族观念意识的影响,其造型风格多雄放洒脱,而南方地区手工艺,继承了宋代以来的传统,显现出清雋典雅、简洁明朗的风格。
(4)成熟定型时期:民间工艺行业内部有了更为精细的分工,工艺技术的规范也向着条理化、规则化发展,并出现了专门或相关的工艺专著。
2、陶瓷文化与神话传说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1)精神内涵:中国的陶瓷艺术家们,会选择有着英雄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神话传说故事作为艺术创作的题材;(2)艺术特征:神话传说在陶瓷艺术家手中,变间接形象为视觉、触觉形象,而且经过艺术再创造,比原作的形象更加完整,更加丰富;(3)艺术语言:作为语言艺术的神话传说,是以夸张为其特征的,对陶瓷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带来深刻的启示。
3、简述观赏石的价值与特点。
观赏石的价值:观赏石不仅可供观赏、陈列、收藏,还可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审美能力,增进科学知识,甚至可用作国际间的交流,增进世界人民的友谊。
观赏石的特点:天然性、奇特性、稀有性、科学性、艺术性、可采性。
4、简述中国民间工艺品与旅游商品开发之间的关系。
(1)为发展旅游业而开发民间工艺品实际上是民间工艺文化的商品化过程;(2)将民间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增强旅游的吸引力,能更好地的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文化;(3)在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民间工艺和现代技术及理念的结合必须要根据旅游者的消费和审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