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朱滢-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引论心理实验的各种变量的分类及应用;实验范式的定义和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心理学规律的性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关系•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实验设计的要求;组间设计的定义、优缺点及应用;组内设计的定义、优缺点及应用;混合设计的应用;准实验设计的定义;中断时间序列设计;不等比较组实验设计;单被试实验设计;组研究和个体研究策略;非实验设计(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问卷法、调查法等);•心理物理学方法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的定义,实验程序(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测量),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信号检测论的原理及应用;心理量表的种类;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定律;•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概念; ABC 反应;减法反应时;加法反应时;开窗实验;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反应时间的权衡;测量反应时间的注意事项;•视觉与听觉视觉感受性;明视觉与暗视觉的特性;暗适应与光适应;觉察;定位、解像与识别; CFF ;颜色混合;听阈曲线;听觉掩蔽;等响曲线;空间听觉;•知觉直接和间接知觉;意识和知觉(盲视);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前项掩蔽;后项掩蔽;关联后效;网膜相应点;视野单像区;潘弄( Panum's areas )范围;大小恒常性的测量;月亮错觉;•注意单通道过滤器模型及其支持实验;衰减模型及其支持实验;反应选择模型及其支持实验;注意能量分配模型及其支持实验;两种加工过程理论及其支持实验;特征整合论;非对称性搜索实验;负启动实验范式;•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无意义音节;节省法;联想观点;巴特利特的研究;心理重建理论;瞬时记忆(部分报告法);短时记忆容量、编码、提取和遗忘;系列位置效应;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离的实验证据和质疑;负近因效应;加工层次理论;编码 / 提取范式;启动效应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实验性分离现象;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及支持实验;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及支持实验;•心理语言学语言获得的途径;元语言学意识的定义及实验;词频效应;词频效应与语境的关系;句子理解时间的测量方法;动窗实验;•思维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中文屋剧情的思想实验;推理与工作记忆;内容与推理;推理与大脑;决策策略(代表性、可利用性和顺应);概率判断及应用;•情绪、动机与归因对面部表情的辨认;微笑是幸福快乐的表现吗?认知失调;当事人与旁观者所理解的行为原因( Nisbett 的三个实验);文化与归因;•意识意识的概念(有意识觉察、较高级的官能、意识状态);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质的差异的研究范式;无意识知觉研究中的三种实验范式( STROOP 效应、错误再认、 EXCLUSION 测验);意识和无意识过程的关系;•个别差异与研究个别差异的研究途径;个别差异的研究变量;研究举例;•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的起源;社会心理学中的变量;实验主题与研究范式举例;教学计划。
白学军版实验心理学(国内最新最全,比郭秀艳朱滢的更好)实验心理学概论

访谈法 面对面交流 调查与 施行标准化测验 测验法 实验法 操纵某些条件,分析 因果关系
11/21/2018
教材结构
主要有三种 重实验方法
迈尔斯和汉森,《实验心理学》
重基本方法及其在具体领域中应用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
重具体应用
赫葆源等,《实验心理学》
11/21/2018
第一章
11
为什么要学习实验心理学?
带着问题的观察 建构一个理论 (假设、假说和预测) 将理论可操作化 (理论中的概念可以进行测量) 检验理论 (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评价结果 (统计分析)
11/21/2018
可能的结果: 接受该理论 修改该理论 否定理论 发展一个新理论
29
第一章
心理学实验程序
选择问题 形成假设
选择被试
实施实验 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 撰写报告
“实验心理学产生于实验生理学之中”——波林
感觉与运动神经的分类
特殊的神经能说
感觉的研究:视觉和听觉 颅相学 脑机能定位研究 反射动作的研究
神经冲动的电性质的发现
神经冲动的速度研究 人差方程式的发现
11/21/2018
第一章
19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创立
诞生于德国(1879)
德国建立了稳固的实验生理学 德国人的气质
细心 爱好精确的分类 爱好描述工作
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的大胆尝试
11/21/2018
第一章
20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创立
韦伯
两点阈限 最小可觉差异
韦伯定律:
11/21/2018
第一章
21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创立
费希纳
朱滢《实验心理学》重点

第3章心理物理学方法1.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
(操作定义)2.差别阈限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差别。
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
3.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通常用△I/I = k 表示。
在这里,△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
K也称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
后来,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为韦伯定律。
4.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程序及特点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
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
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5.信号检测论色子游戏的四种情形: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3 0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击中率+漏报率=100% 虚报率+正确否定率=100%①击中:当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有”。
②虚报:当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有”。
③漏报:当有信号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④正确否定:当无信号而只有噪音出现时,被试报告为“无”。
操作者特征曲线:以虚报率为横坐标,击中率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相应发生的变化。
判断标准β:做出决策的分界线,人根据最优原则主观划定的标准,对应决策过程。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1)有无法:当主试呈现刺激之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并给与口头报告。
(2)评价法:也叫多重决策法,呈现刺激的方式同有无法一样,要求被试根据自信度给出更细腻划分的有无的等级评价,得出的评价将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连续体。
第4章反应时1.唐得斯A、B、C反应时间及其测定A反应时:一个反应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它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社会认知)【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社会认知)【圣才出品】11.2课后习题详解1.举例说明移情的研究是怎样进行的?答:移情或同情是指一个人具有确认他人情绪的能力,或具有他人情绪引起的共鸣体验。
以对疼痛的移情实验为例:(1)研究对象被试是16对恋爱对象,研究者假定他们更容易彼此产生移情。
(2)实验过程①疼痛刺激是施加给女被试或她的对象的电刺激,给予电刺激时扫描女被试的脑活动。
②屏幕上随机呈现指示图标,指明是女被试(自我)还是她的对象(他人)将受到低强度的电刺激(无痛条件)或高强度的电刺激(疼痛条件)。
③研究者在“自我”与“他人”的情况下比较了疼痛条件与无痛条件的fMRI结果。
扫描之后通过对移情量表上项目的评定,对女被试移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测量。
(3)实验结果①自己受到疼痛刺激和感受他人疼痛时均激活的主要脑区有:前扣带回与前脑岛;而自己受到疼痛刺激时还特异地激活了感觉相关的脑区。
②对疼痛的移情涉及其情感成分而不是感觉成分。
③移情的个别差异与脑区的激活差异有很好的相关,移情量表得分高的被试在感受他人疼痛时相应的脑区也有很强烈的激活。
2.主观报告与脑区激活的程度相关有什么意义?答:主观报告是实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因变量指标,通常是实验结果的一部分,要求处于一定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对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做出恰当的口头表达。
当外界刺激变动时,大多数人的报告在经验上有相似的波动。
相应的会引起被试心理上程序的变化,如果通过仪器如ERP,fMRI等则能探测到相应的脑活动的状态,不同的心理过程或者是被试不同的主观感受,可能导致所引起的脑区激活的程度不同。
主观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检验所记录的脑活动是否和当时的心理状态一致,被试主观报告出在完成任务过程时,自己的亲身体会。
因此,主观报告为用仪器记录心理活动所激活的脑区程度提供了辅助资料。
3.怎样应用morphing技术进行自我面孔识别研究?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4.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是怎样的?答:语词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它编码条件好,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
朱滢《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思维)【圣才出品】

第10章思维10.1 复习笔记一、问题解决(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功能固定化(1)功能固定化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2)在功能固定化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2.定势(1)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2)定势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消极的作用表现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
3.噪声Glass等人认为噪声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是很复杂的。
(1)实验过程①实验中共有4种噪声条件:强噪声、弱噪声、事先告诉有噪声、事先不告诉有噪声。
②在这4种条件下,要求被试解决4个猜谜问题,两个是能解决的,两个是不能解决的。
(2)实验结果①对于能够解决的猜谜问题,4种噪声条件下各被试需要尝试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别。
②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料到有噪声时被试能更长时间地去尝试解决问题。
③在没有料到有噪声的情况下,被试的这种努力就大大减少了,并且还出现了交互作用:当噪声可被预料时,它的强度是不重要的。
但当噪声不能预料时,强噪声比弱噪声影响更大。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1.出声思维(1)出声思维是一种用口语记录分析被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并对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2)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对思维的计算机模拟进行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2.计算机模拟技术(1)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称为“符号操作系统”或者“物理符号系统”。
(2)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
3.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1)人脑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计算机只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工作方式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不同。
(2)仅在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方面模拟人的思维结果是不够的。
(3)计算机无法对人的形象思维进行模拟,而形象思维则是人解决问题,在科学、艺术、运动等领域进行创造性活动常常使用的思维形式。
白学军版实验心理学(国内最新最全,比郭秀艳朱滢更好),记忆

内隐记忆测验
❖无需个体的意识性提取,但其在测验上的表现 却受到先前学习的影响或“启动”
2012-10-19
第十章
32
(三)控制变量
学习材料的数量,刺激呈现的速率,学习的通 道(听或看)..........
“文章长度对儿童记忆水平的影响”,需要控 制的因素:
❖文章本身的特性:字的平均笔划数、字的频率、生字 的密度、句子的平均长度、句法的难度、文章主题熟 悉性、文章类型……
2012-10-19
第十章
12
1. 感觉记忆
❖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象
容量大,但保存的时间短暂,约为0.5-3秒
❖部分报告法 (Sperling, 1960)
XMR J
高音
C NK P
中音
VFLB
低音
2012-10-19
第十章
13
2.短时记忆
❖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对信息的保持时间较短,约为十几秒到一分钟左右 ❖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测定记忆广度来获得
较为常用的有顺背广度法和倒背广度法
2012-10-19
第十章
14
3.长时记忆
❖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主要特点
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
❖图尔文 (Tulving, 1972)
情景记忆(semantic memory) 语义记忆(episodic memory)。
关于Endel Tulving http://dev.science.ca/people/view/20
2012-10-19
第十章
26
逐个默读下列字词
床 梦 毯子 瞌睡 枕头 午觉 打鼾 垫子 闹钟 休息 睡觉 打盹 床单 床铺 小床 摇篮 头晕 哈欠
笔记:心理实验研究基础——朱滢主编

笔记:心理实验研究基础——朱滢主编朱滢心理实验研究基础说明:1.这本书很薄,170多页;2.这本书跟其他研究方法的书不太一样,强调对实验逻辑的理解,相对来说对具体方法的介绍少一些,这一点是其他书所不突出的;这不是说具体方法不重要,而是说对实验逻辑的相当了解,才能有效的使用各种方法。
引用封面的话:“本书的目的不是对各个领域放入研究加以总结,才是讨论怎样才能做好心理实验研究。
”3.因为是笔记,有些我认为重点或者有助于学习理解的地方进行了详细的摘录或者转述,有些地方从略,不一定和考研大纲吻合,也未必全然符合作者原意。
第一章引论一.实验金字塔——安德森统计推论——实验设计——测量——行为——现象——概念框架(一)统计推论:验证试验结果的手段之一。
1(其他方法:重复实验,重复观察等)(二)实验设计:研究蓝图,反映了问题怎样组织、安排,转化为一个实验程序。
(三)测量:把客体与事件的客观世界转化为概念与符号的主观世界的过程。
2(四)行为:实验中的测量对象。
(五)现象:所测量的东西在心理学上叫什么。
(六)概念框架: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对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如何(按:这个概念相当于理论体系,但是突出了概念——现象——行为这个链条的衔接)1.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2.概念框架不同,导致对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不同二.决策过程(一)心理学实验特点:1.实验中额外变量保持稳定(恒定),操纵自变量以影响因变量2.实验结果的显著性检验,即所谓零假设的检验。
(有争议)(二)进行实验的理由:1.确定(原文为决定,改。
因为实验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两个或多个多变量之间的关系;2.扩展变量研究的范围;3.增强报告的发现的信度;4.检验理论(假设——检验逻辑)三.记忆实验的四面体模型(Jenkins)31.被试类型2.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单词,图画,段落)3.定向任务(被试受测查的特征)(指导与、策略、预期)4.测量记忆的测验类型(自由回忆、线索、补笔)第二章概念的定义科学研究的基本事实:概念的恰当定义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非出发点。
《实验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名师朱滢习题详解

《实验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名师朱滢习题详解第1章引论1.1复习笔记一、实验与观察(一)实验1.实验法的定义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在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它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2.实验法的特点(1)带着特定的实验目的。
(2)实验者设置的实验条件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3)其他研究者可以重复实验,对实验结果做独立的检验。
(4)实验者可以合理控制实验条件,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由此条件引起。
(二)观察1.观察法的定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通过直接观察或者借助仪器观察而搜集事物信息的方法。
2.观察法的特点(1)能动性。
(2)选择性。
(3)客观性。
(三)实验与观察的比较1.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可以产生“新”的现象;观察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2.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法则不能。
二、心理学实验和变量(一)心理学实验1.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要求额外变量保持恒定,而仅仅操纵自变量去影响因变量,并且假设因变量的平均值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如果所获得的实验数据拒绝(或否定)虚无假设,那么实验者就得到了一个可靠的结论,即因变量明显受自变量影响。
2.心理学实验框架(1)实验设计,即怎样操纵自变量去影响因变量。
(2)数据分析,即对虚无假设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问题。
3.主试和被试(1)主试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被试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人与动物都可以作为被试。
(二)变量一项心理学实验包含3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1.自变量(1)自变量的定义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2)自变量的种类①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的不同反应,如声音和光刺激、强弱不同的刺激等。
②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噪声、白天或晚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而言,归纳推理总是从有限数量的具体事例中得出 一般的原则,其结论具有不肯定性;演绎推理的结论是 从一般原则推导出来的,其具体结论是肯定性的。
问题的任务是用从0到9的数字分别代替这些字 母并要求算式计算正确,作为提示,D=5。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2
问题解决(3)
两个火车站相距100km,某天下午2点,两个火车头相向开出。一个火 车的速度为60km/h,另一个火车的速度为40km/h,当火车头开始行 走时,一只鸟突然出现在第一个火车头前面而向第二个火车头飞去, 当鸟到达第二个火车头时,它又立即以原来的速度向第一个火车头飞 去,鸟以80km/h的速度在两个火车头之间来回飞。问:在两火车头相 遇时鸟飞了多少公里?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问 题 答 案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动机的强度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但是只有具有解决 问题的需要和动机时,才能寻觅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请看下面一个测试题——
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 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好可怜的。 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你的大 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还有一个女人(或者男人),她(他)是 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人,也许错过就没 有机会了。 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3
第十章 思维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 推理 决策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4
一、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知觉特点 定势(set)的作用 功能固定化(functional fixity) 动机强度 迁移 噪声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 验数据的方法。
认知心理学还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 也叫“符号操作系统”,更常称作“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 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 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 模拟人的思维过程。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是一种 特殊类型的定式,是德国心理学家邓克 (Duncker. K,1935)首先提出的。
当人们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 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特别是当初 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 出它的其他用途。
第三,计算机无法对人的形象思维(不使用符号的思维)进行 模拟,而形象思维则是人解决问题,在科学、艺术、运动等领 域进行创造性活动常常使用的思维形式。
第四,虽然1997年美国深蓝计算机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G. Kasparov对弈有输有赢,但专家预测,要使计算机与围棋世界 冠军比赛达到现在的水平,至少还需要100年时间。
定式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刻板化。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定势
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1942)
课题序列
1 2 3 4 5 6 7 8
容器的容量
A
BC
21 127 3
14 163 25
18
43 10
9
42 6
20 59 4
23 49 3
15 39 3
28 76 3
要求容量 P 100 99 5 21 31 20 18 25
迁移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会骑自行车的人更易于学会骑摩
托车;会骑自行车的人不易于学会三轮车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 以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 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 录,然后加以分析。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5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觉的特点
知觉的特点影响着问题解 决的思维过程
九点连线
要求:笔不离纸,用首尾相 连的四条线段将下面的九个 点一笔连成。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两种答案: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定势
定势即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 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18
四、推理
推理(inference)是思维的形式。是指从若干已知判断得 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借助已有的知识对事物进行 间接的认识。逻辑学家把推理分成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inductive inference):即从具体的事例上升到 一般的原则;演绎推理(deductive inference):即从一般 原则得出关于具体事例的结论,其主要形式为三段论。
但是动机过于强烈,人处于高度焦虑的状 态时也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 问题效率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动机的强度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动机强度
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迁移的作用
迁移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 或学习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 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
问题解决(1)
思维的普遍形式是问题 解决。当我们提出“这 是什么?”“为什么”这些 问题时,我们就开始了 思维活动。
问题解决的研究在心理 学中有较长的历史。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1
问题解决(2)
当一个人埋头思考时,其过程是十分隐蔽的。 今天的实验心理学不仅研究问题解决的外部行 为,而且还注意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实验心理学北大朱滢第十章思维
17
三、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
思维的计年进化的产物,而计算机只是人脑的产物, 这就是为什么几个月的婴儿可以识别母亲的面孔而计算机无法 做到的原因。人脑的工作方式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
其次,仅在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方面模拟人的思维结果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