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解剖生理 ppt课件
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ppt课件

(2)每分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
(3)心输出量正常值 : 5 ~ 6L/min
29
2 .心指数
(1)概念:以单位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空腹、安 静状态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
(2)正常值:3.0~3.5 L / min.m2。 (3)影响因素:10岁左右,心指数最大,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心脏舒缩活动 心房、心室压力与容积变化及瓣膜的启闭 实现泵血过程,伴随心音的产生
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一)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 活动周期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心房收缩 0.1 s ; 舒张0.7 s
心动周期 0.8 秒 心室 收缩 0.3 s ;舒张 0.5 s 全心舒张期
1. 全心舒张期,血液由大静脉经心房直 接流入心室
2. 心房收缩,心房内压力升高,此时房 室瓣处于开放状态,心房将其内血液进一步 挤入心室
3. 心房舒张,房内压回降,同时心室开 始收缩
15
➢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
16
17
1. 心室收缩期
(1) 等容收缩期:半月瓣和房室瓣均关闭,
心室肌收缩,室内压急剧升 高,但心室容积不变。
(2) 快速射血期:左室压力超过主动脉压,
半月瓣开放,室内压继续上 升到峰值
(3) 减慢射血期:室内压和主动脉压由峰
值逐步下降。
18
2. 心室舒张期 (1) 等容舒张期
室内压下降低于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关 闭,但室内压仍高于心房压,房室瓣仍关闭, 心室容积并不改变,室内压以极快速度,大幅 度下降。
19
生理解剖学-循环系统

血液经动脉到达毛细血管后,其中大部分
血浆成份,从毛细血管渗出,进入组组间隙形 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 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重吸收入小静脉,小 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沿淋巴管 向心流动,途中经过若干淋巴结,最后归入静 脉。所以淋巴系统被看作是静脉系统的辅助管 道。此外,淋巴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 疫功能,构成人体重要的防御装置。
三、血管的吻合与侧支循环
人体内的血管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 吻合(vascular anastomosis)以适应人体各 部的机能。按吻合形式可分为动脉间吻 合、静脉间吻合和动、静脉间吻合。
第二节 心 heart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为血液循环 的动力部分,心有节律的博动,推动血 液循环。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1.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 腔的中纵隔内,周围 包有心包。约2/3在身 体中线左侧;1/3在中 线右侧。大小似拳头。 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 2~6肋软骨;后方平 对第5~8胸椎;两侧 与纵隔胸膜和肺相邻; 上方连接出入心的大 血管;下方邻膈。心 的长轴由右上斜向左 下,与身体正中线呈 45°角。
2.心的外形 心似前后 略扁倒置的圆锥体, 有心底、心尖,前、 下两个面和左、右、 下三个缘和四条沟。
第七章 循环系统
循环是指各种体液(如血液、淋巴液等) 不停地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循环系统是 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 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 和静脉。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五章 循环系统PPT课件

※——重点
△——难点
※4.髂外动脉(external iliac
artery)
• 分出腹壁下 动脉营养腹 直肌
腹壁下动脉 inferior epigastric a.
图1 下肢的动脉(1)
1.股动脉 (femoral a.)
分出股深动脉, 分支营养大腿肌、 髋关节和股骨 2.腘动脉 (popliteal a.) 分支构成膝关节网; 分为胫前、胫后动 脉两终支
髂外动脉 腘动脉
popliteal a.
股动脉
femoral a.
图2 股动脉
图3 小腿的动脉a
足
1)胫后动脉
(posterior tibial a.)
底
足
内
底
侧
外
分布于小腿后群、外 侧群肌肉和足底。
胫
腓 动
动 脉
脉
侧 动 脉
分支:
后
腓动脉
动
足底内侧动脉
脉
足底外侧动脉
图4 小腿的动脉b
图5 足底动脉
great saphenous vein
2)小隐静脉
small saphenous vein
图20 下肢浅静脉(前) 图21 同上(后)
2.盆部的静脉
(1)髂内静脉(internal iliac vein) • 壁支 • 脏支
– 直肠下静脉(直肠静脉丛)
(2)髂外静脉(external iliac vein) (3)髂总静脉(common iliac vein)
肾静脉renal v.
图22 下腔静脉汇流
左肾上腺静脉 left suprarenal v.
右睾丸静脉right testicular v.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对维持生 命活动至关重要。
05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定义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的作用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 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 乙酰胆碱等递质,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心肌收缩机制
心脏的神经调节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通过神经调节来影响心脏的搏动频率 和强度。
心肌细胞通过横桥连接和钙离子触发 的方式实现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03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的分类和解剖结构
血管的分类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以 将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
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的解剖结构
体液调节的意义
体液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失血、休克等情况下, 体液调节机制会迅速启动,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定义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或组 织通过自身的生理特性来调节其功能 。
自身调节的机制
原微生物的入侵。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渗透压、酸碱平衡等机制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凝固与止血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在损伤 时止血。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量
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渗透压
指血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与血浆蛋 白含量有关。
粘滞性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阻力,与红细胞数量 和变形能力有关。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ppt课件

(二)毛细血管:(capillary) 1、功能:物质交换。 2、一般结构:
A、管径最细,平均直径6—8μm ,壁薄。 B、由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组成。
11
2、分类 (1)连续毛细血管 (2)有孔毛细血管 (3)血窦
12
连续毛细血管
13
有孔毛细血管
14
血窦
15
(三)静脉(vein): 结构特点:A、管壁分内膜、中膜、外膜。
? (一)位置和毗邻:位于胸腔前下部,中纵隔内,两肺
?
之间,外包心包。其 2/3在正中线
?
的左侧, 1/3在右侧。
18
? 一、血管的类型
? (一)动脉 (artery) :
?
引导血液离开心脏,逐渐变细。
? (二)毛细血管 (capillary) :
?
介于动脉、静脉之间,物质交换作用。
? (三)静脉( vein):
?
引导血液回到心脏,逐级汇合增粗。
6
二、血管壁的微细结构 (一)动脉 (artery):
管壁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层。
7
1、大动脉(弹性动脉): 内膜: 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 中膜:较厚,主要有 弹性膜构成。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较薄。
8
2、中动脉(肌性动脉):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 中膜:较厚,主要有 平滑肌构成。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外弹性膜明显。
9
3、小动脉: 属肌性动脉 ,结构和中动脉相似。 4、微动脉:内膜无弹性膜,外膜较薄。
B、与伴行动脉相比,腔大壁薄,管腔呈不规则。 C、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不二节 心(heart)
一、心的位置、形态与毗邻 二、心的体表投影 三、心壁、心瓣膜与心间隔 四、心的内腔 五、心的传导系统: 六、心脏的血管 七、心包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循环系统

目录•循环系统概述•心脏结构与功能•血管结构与功能•血液成分与功能•循环系统调节机制•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循环系统概述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血液,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定义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
定义与功能组成与结构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能力。
心脏内部被分隔为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血管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负责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实现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的运输介质,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激素等,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维持生命活动循环系统通过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能量和代谢底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调节内环境循环系统通过运输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防御保护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具有免疫功能的物质,能够识别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
调节体温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在流经皮肤血管时,能够通过散热或保温的方式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的恒定。
生理意义心脏结构与功能01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
02心脏呈倒置的圆锥形,前后略扁,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03心脏表面有三条沟,分别为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是心脏表面分界的标志。
心脏位置与形态心脏内部被心间隔和房室瓣分为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由房间隔分开,左心房接收肺静脉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的血液。
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由室间隔分开,左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右心室负责将血液泵入肺动脉。
人体解剖生理循环系统ppt课件

.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第二节 淋巴系统
.
2
循环系统的组成
心
动脉
心血管系统
毛细血管
淋巴系统
静脉 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
3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运输营养物质、氧和激素到全身各处 运输机体代谢产物到肺、肾和皮肤等处
排出体外 淋巴系统还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
4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出口:主动脉口
结— —二尖瓣复合体
主动脉瓣
.
27
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 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开放,血液射入动脉。 当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 瓣开放,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关闭,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
28
心壁的构造
心内膜: 心肌: 心外膜:
心室前壁一部分
右冠状动脉
分支
后室间支 右旋支
右心房、右心室、 分布 室间隔后1/3和
左心室后壁. 一部
31
.
32
血管---静脉
心大静脉 心中静脉 心小静脉
冠状窦 冠状窦口
右心房
.
33
心包
纤维心包(外层): 浆膜心包(内层):
脏层 壁层 心包腔
.
34
三 血管
动脉
肺循环的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
心左缘:钝圆,由左 心室构成
心下缘:近水平位, 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
20
三条沟
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
21
心的位置
位于胸腔纵隔内,外围 以心包
正中线:2/3位于左侧, 1/3位于右侧
.
22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ppt课件

心房与心室
心房负责接收血液,心室负责将血液 泵出。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部的富氧血 ,右心房接收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贫 氧血。
心脏的生理功能
泵血作用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泵 入全身血管,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 营养物质的输送。
调节血压
心脏通过改变心输出量和血管阻力来 调节血压,保持身体各部位得到足够 的血液供应。
血液的调节机制
总结词
血液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等方面。
详细描述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自主神经 系统的调节作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活动。体液调节 是指通过激素、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影 响血液循环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自身调节是指心血 管系统内部的各种反馈机制,如压力感受器反射、化 学感受器反射等,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进行精细调节 。这些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状态 。
血液从心脏泵出后,通过动脉系统流向全身各部位,再通过静脉系统返回心脏, 完成血液循环。
03 血管解剖与生理
血管的解剖结构
动脉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 身体各部位,分为大动脉 、中动脉和小动脉。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 返回心脏,分为深静脉和 浅静脉。
毛细血管
连接动脉和静脉,是血液 与组织液交换物质的主要 场所。
循环系统的综合调节
要点一
多种调节方式的协同作用
在循环系统的调节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 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
要点二
循环系统的整体性
循环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部 分的改变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功能
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和抗 体等免疫物质,可以抵御 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 的神经、体液装置组成。其功能是为全 身各组织器官运输血液,将氧、营养物 质输送到组织,并在内分泌腺和靶器官 之间传递激素,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 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走,以保证人体新陈 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机体内部理化环 境的相对稳定。
心脏壁分为3层,由外向内依此为心外膜、肌层、心内膜,心外膜即心包的脏层 紧贴于心脏表面,与心包壁层形成心包腔,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脏的血管,起源于主动脉根部,有左、右两支,围绕在心脏的 表面并穿透到心肌内。左冠状动脉又分成前降支和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心房、左 心室前壁、侧壁及室间隔前2/3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右冠状动脉主要供给右心 房、右心室、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部位的心肌和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等处 。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心脏】
心脏是一个由肌肉构成的圆锥形、中空的器官,分四个腔室,即左心房、左心室 、右心房、右心室。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各有肌性的房间隔和室间 隔相隔,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左心房、室之间有二尖瓣,左房、室间通过二尖 瓣相通,右心房、室之间有三尖瓣,右房、室间通过三尖瓣相通,左、右房室瓣 均有腱索与心室乳头肌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左心室和主动脉 通过主动脉瓣相通,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有肺动脉瓣,右心室和肺动脉通过肺动 脉瓣相通;心瓣膜具有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的功能。
关于心脏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房间隔在心房与心室之间 B.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 C.三尖瓣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 D.主动脉瓣在右心室与主动脉之间 E.右心室的入口为三尖瓣,出口为肺动脉瓣
【心脏】 心脏是一个由肌肉构成的圆锥形、中空的器官,分四个腔室,即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各有肌 性的房间隔和室间隔相隔,左右心之间互不相通。左心房、室之间有二 尖瓣,左房、室间通过二尖瓣相通,右心房、室之间有三尖瓣,右房、 室间通过三尖瓣相通,左、右房室瓣均有腱索与心室乳头肌相连;左心 室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瓣,左心室和主动脉通过主动脉瓣相通,右心 室与肺动脉之间有肺动脉瓣,右心室和肺动脉通过肺动脉瓣相通;心瓣 膜具有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反流的功能。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关于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血流方向,动脉管径的愈来愈大 B.随着血流方向,静脉管径的愈来愈大 C.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其中动脉血量最多 D.小动脉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又称功能血管 E .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又称功能血管
【血管】 循环系统的血管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是引导血液出心脏的管道,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动脉管 壁有肌纤维和弹力纤维,能在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收缩和舒张,改 变外周血管的阻力,又称“阻力血管”; 静脉的主要功能是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将血液送回心脏的管道,其 容量大,机体的血液约有60%~70%存在于静脉中,又称“容量血管”; 毛细血管位于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呈网状分布,其管壁由单层的内皮细 胞和基膜组成,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又称“功能血管” 。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 的神经、体液装置组成。其功能是为全 身各组织器官运输血液,将氧、营养物 质输送到组织,并在内分泌腺和靶器官 之间传递激素,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 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走,以保证人体新陈 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机体内部理化环 境的相对稳定。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循环系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剖生理
1
【心脏】 心脏壁分为3层,由外向内依此为心外膜、肌层、心 内膜,心外膜即心包的脏层紧贴于心脏表面,与心包 壁层形成心包腔,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心脏】 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脏的血管,起源于主动脉根部,有左、右两支,围绕在 心脏的表面并穿透到心肌内。左冠状动脉又分成前降支和回旋支,主要负 责左心房、左心室前壁、侧壁及室间隔前2/3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右冠 状动脉主要供给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部位的心肌 和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等处。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心脏】 心脏在心脏内传导系统的作用下,进行着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活 动,具有驱动血液流动的泵血功能。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 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负 责心脏正常冲动的形成和传导。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预测题 下列哪项为正常心脏的兴奋传导途径 A.结间束一房室结一窦房结一房室束一浦肯野细胞 B.左右束支一房室束一房室结一浦肯野细胞 C.窦房结一结间束一房室束一房室结一浦肯野细胞 D.浦肯野细胞一房室束一窦房结一结间束一房室结 E.窦房结一结间束一房室结一房室束一左右束支一浦肯野纤维
循环系统 1 解剖生理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 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外周血管扩张、血 压下降。 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因素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 调节钠钾平衡、血容量和血压起重要作用,电解质、某些激素等 ,也是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因素。另外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和血管 内皮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心钠肽、内皮素、内皮舒张 因子等活性物质;心肌细胞还具有受体和信号转达功能,在调节 心、血管的运动和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内脏神经: 1.内脏感觉神经 2.内脏运动神经
因内脏运动神经不受人意志 支配,又故称自主神经,也 称植物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分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又分为: 脑部(主要是迷走神经)和 骶部
循环系统 解剖生理
内脏神经: 1.内脏感觉神经 2.内脏运动神经
因XXXX神经不受人意志 支配,又故称XX神经,也 称XX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分为XX神经、XXX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