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数据处理vista软件使用手册

合集下载

新版-VISTA120简易操作手册

新版-VISTA120简易操作手册

新版-VISTA120简易操作手册VISTA—120简易编程操作手册防区编程一、设置6139编程键盘地址为01开机同时按1 3键5秒,键盘显示Addr=31或Addr=xx,输入01按*键盘绿灯亮,显示***DISARMED***READT TO ARM键盘地址为00时,完成编程后可能会出现键盘不能操作,6148键盘不能编程二、设置每个防区按防区接入类型区分共有6种:电路板上接线(Hardwire)001—009防区可以使用,编号01;受监控无线(RF Xmitter)编号03;不受监控无线(Unsupevsd)编号04;无线按钮类型(Button RF)编号05;序号式总线(Serial Poll)使用4193SN和4293SN,编号06;双向开关式总线(Dip SW Poll)使用4208U 编号07;(一)设置电路板上接线(Hardwire)防区,以001防区为例先将随机配的2K电阻按接线图接在VISTA—120的端子上进入编程模式输入4140 8000 (4140为出厂设置的安装员密码)进入编程模式,键盘显示:Program Mode*Fill # View按*93 键盘显示ZONE PROG1=TES 0=NO按1进入防区编程键盘显示SET TO CONFIRM?1=YES 0=NO输入1,按*键盘显示ENTER ZONE NO.000=QUIT 001输入01(以001防区为例),按*键盘显示001 ZT P RC IN :L09 1 ———目前显示的是001防区的信息,按*键盘显示001ZONE RESPONSEFire 09目前001防区为火警防区,请根据具体情况输入防区类型的编号编号01—出入口防区1型,布防时有延时,进入时有延时,延时时间由*09和*10设定;编号02—出入口防区2型,布防时有延时,进入时有延时,延时时间由*11和*12设定;编号03—周边防区,布防时有效,撤防时无效;编号04—内部防区,留守布防时无效,外出布防时有效,撤防时无效;编号06—24小时无声防区;编号07—24小时有声防区;编号09—火警防区;编号00—无用防区。

地震初至拾取软件操作教程

地震初至拾取软件操作教程

文件入
• 确定采集数据目录,点击主菜单File-Open SEG2 file,在文件选择对话框中选择野外采 集的SEG2格式文件,打开后显示该文件。
选择模块
打开目标文件夹下文件
显示单炮记录
走时拾取与输出
• 打开炮集文件后,调整显示参数直至方便 肉眼识别初至走时及其变化趋势。 • 单击菜单-Pick first arrival- Pick first arrival manually 激活走时拾取功能 • 拾取完后从单击File-Save First Arrival as a Plotrefa file,将初至文件保存后可用写字板等 文本编辑器查看。
软件启动
• 初次双击桌面快捷方式或程序菜单启动 Pickwin,根据提示选择软件默认语言为英 文,按照要求输入注册码激活Pickwin. • 初次启动后默认菜单组合为简单常用组合, 未开放全部功能,如需全部功能需将菜单 option-menu type-simple去勾选后退出重新 启动Pickwin.
打开初至走时拾取功能
初至走时输出
折射波
初至走时趋势线显示-有偏
折射波 发育段
直达波 发育段
初至走时趋势线显示-零偏
声波发育特征-高频、低振幅、视速度稳定在340m/s左右
T
X S1 S2 V1 V2 S3 S4
初至拾取时窗控制 根据初至波时空分布趋势特征提取初至走时
地震初至拾取软件操作教程
卞爱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2012.7.20
软件简介
• SeisImager pickwin • Pickwin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初至波走时自动/ 手动拾取,并将走时输出供后续折射解释 使用。 • Pickwin输出的初至走时文件默认后缀为vs, 用记事本打开可查看各道拾取走时。

地震资料处理之vista操作演示版

地震资料处理之vista操作演示版

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
1 2
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
Vista系统能够处理多分量地震数据,包括垂直 分量、水平分量、拉普拉斯分量等,提供更全面 的地下信息。
偏移成像
通过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Vista系统能够实现 偏移成像,揭示地下构造形态和油气藏特征。
3
波场分离
Vista系统能够将多分量地震数据中的P波和S波 分离,为地质解释提供更准确的波场信息。
资源占用较多
Vista系统的资源占用较多,可能会导致计算机运行缓慢,尤其是在 内存和处理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价格较高
Vista系统价格较高,对于一些个人用户和小型企业而言可能不太划 算。
Vista系统的改进方向
优化硬件要求
通过技术手段优化Vista系统的硬件要求, 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计算机上运行。
解释与可视化
Vista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解释和可视化工具,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 地震数据,识别地质构造和油气藏等目标。
多学科集成
Vista系统可以与其他勘探领域软件集成,形成一套完整的地质勘 探解决方案,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
Vista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Vista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升级和改进,不断 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
导出数据
将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导出到外部 存储设备,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 解释。支持导出为多种格式,如 SEGY、SU等。
地震资料预处理
噪声压制
通过滤波、去噪等技术,降低地震资 料中的噪声干扰,提高信号质量。
偏移归位
对地震数据进行偏移归位处理,将反 射波信号正确归位到相应的地下位置 。
地震资料后处理
叠加增强
发展

VistaWindows7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处理流程分解讲义

VistaWindows7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处理流程分解讲义

Vista Windows 7.0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处理流程分解讲义李 澎编写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地球物理实验室Vista Windows 7.0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分步处理流程一:道均衡mean道均衡后,在地震分析窗口做频谱分析和二维滤波分析以便获取二维滤波参数存盘文件(一维滤波后做更好)。

二:一维滤波 filt三:二维滤波 fk filt四:抽道集(cdp道集)sort-cdp输入命令的data order应选CMP_NO五:速度分析1:Velzone的设置Input Data List 中应选择抽CMP道集后的数据。

Total#CMP bins per zone后的数字6表示以选择的CMP 为中心,左右各6 道共12个CMP 道集。

2:。

右键点击→Data Input Control→Data/header Selection上图表示目前没有定义可选的做速度分析的数据集,单击建立可选的CMP 道集,如图:点击增加一行,定义要做速度分析的CMP号范围(03j1.sgy为5~110),如下图所示:点击键完成设置。

3:CVS的设置设置速度分析的起始速度,终止速度和速度增量。

4:Offsrts的设置5:Sembl的设置设置速度分析的起始速度,终止速度和速度增量。

以及平滑窗口和输出能量系数。

6:三个Output的设置六:速度拾取点击主菜单的→出现下图:选择4,5,6行,点击出现速度拾取窗口,如下图:做速度拾取保存速度文件后退出。

七:动校正nmo点击选择速度分析的存盘速度文件*.vel表示均方根速度的百分比使用100% 八:水平叠加stack输入的数据应是动校正后的数据。

Cmp叠加命令(模块)的设置如下图所示:九:混波mix使用键添加混波各道的权重系数。

上图中使用5道混波,权重系数分别是1,2,3,2,1 。

十:中值滤波atm十一:FK偏移W-因子数字默认为1 。

中的数字表示道间距,叠前为实际道间距,叠后为CMP 道间距。

Vista使用流程介绍

Vista使用流程介绍

一、概 述-软硬件要求
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2000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XP Windows XP 64 Windows Vista Windows Vista 64

主要硬件要求 硬盘容量: 80 GB 内存容量: 500 MB CPU: 1.6 GHz
VISTA 处理软件简介
汇报人:李灏
物探公司方法室
目 录
一、概述
二、操作概要 三、流程建立
一、概 述
VISTA 7.0是一款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地震 资料处理软件,它具有软件界面友好、安装 方便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在野外生产中可协 助施工员对数据进行抽取、排序及频谱分析 等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减轻了现场处理员 工作,是对处理软件如:GRISYS、ROMAX 的 一个有益补充。
二、操作概要-F-K滤波器设计
滤除部分
F-k谱
二、操作概要-F-K滤波器设计
F-k滤波前后对比
目 录
一、概述
二、操作概要 三、流程建立
三、流程建立-概述
启动流程 命令窗口 Vista 处理软件采用图形模块化的流程建立模式,流程建立简单,方 便,一目了然!
三、流程建立-速度分析

生成速度分析所需 三个数据文件
振幅谱
相位谱
二、操作概要-道编辑
标记反道 剔除坏道
切除
可支持多种切除方式
二、操作概要-折射静校正
人工拾 取按钮
初至拾 取选项
人工拾 取按钮
初至拾取选项框
检波点 高程
二、操作概要-折射静校正
初至拾取-质量控制

地震数据处理流程(FOCUS 使用教程)

地震数据处理流程(FOCUS 使用教程)
(3)查看。
导入过程要求将数据与相应属性匹配。具体方法在炮点坐标导入中介绍。
(5)导入炮点坐标。
“2,3,4,5……”代表FFID,先选择数据(保证覆盖全部位数);
“1,2,3,4……”代表SHOT,即炮号。
第三列代表炮点坐标。
补充:
在班报记录中有这么几个参数:炮号、炮点桩号、炮点坐标、站号、站点坐标、FFID。
在右下方Options一栏中还需选填部分参数:
DENSITY(输入磁带密度):6250;另外两项系统默认。
DEFINE(定义道头格式):NAME(道头数据名称)ffid;INLOC(道头记录开始字节)9;
INLONG(道头数据长度)4;INFORM(磁带数据格式)int;
REEL(滚动参数):1;其余默认。
FFID:即文件号。在野外工作中,每放一炮,便记录一个文件号。尽管有的是废炮,但依然记录相应的文件号。在后续的处理中,可选择有效FFID,但原始记录中要保持连续。
炮号(Shot):将有效炮按顺序依次编号即为炮号。
炮点桩号(Station):有效炮所对应的PATTERN内最近一个站点号。
站号(Station):站点号。一个站的编号,一个站内可以有几个检波器形成组合。
具体参数填写如图:NAME1输入CHAN,CONS填-4和3,OUTPUT输出填CHAN。
(5)导出数据。在LABEL处命名文件。单击运行。
第四步:为Z分量数据加载观测系统。
(1)单击SELECT DATA,对照班报记录删除无效的FFID。
(2)命令PROSHOT加载观测系统。
PKEYNAM:填写FFID。
TAPEOPT(原始数据来源):/tapefile=”/data2/vsp-xlz/vsp/line/L2/DYN_0.10.024.sgy”

地震勘探软件VISTA-英文教程

地震勘探软件VISTA-英文教程

Elevation/Refraction Statics
Calculate elevation and/or refraction statics for a 3D PreStack data set.
the survey geometr
y
GeoSunTech
the first break picks
f) Save the static values to VISTA header words or output to a statics file. 3. Add the StaticSh command to the flow chart for the brute stack and recompute the brute stack with statics after NMO.
GeoSunTech
Elevation/Refraction Statics
d) Calculate the refraction statics using the
icon.
e) View various quality control displays using the right mouse button menu display.
VISTA 2D/3D Seismic Processing System
In VISTA you will find the most current seismic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many new ideas in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urance.
3. Use top menu item Input|Project Data List to open up the Project Data List GeoSunTech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数据处理预处理一、数据解编将磁带记录上按时序排列的二进制数据转换成按道序排列。

二、编辑对不正常道、炮的记录进行充零处理。

三、抽道集将共反射点(共深度点)的记录道排成一组,并按共深度点次序排在一起。

四、真振幅恢复处理将被地震仪放大的振幅转换成只与地质因素有关的放大前的振幅。

参数提取与分析一、频谱分析对子波进行付氏变换求频谱(振幅谱、相位谱)的过程叫频谱分析。

求振幅谱的目的是了解有效波和干扰波所处的频段,求地震记录有效波的主频,掌握各种波的频谱特征。

二、相关分析(一)相关系数与相关函数:用相关系数表示两地震记录道的相似程度,对每一个时移都可计算相关系数,对一系列变化的时移求相关系数就构成相关函数。

(二)自相关、互相关与多道相关:对一道记录自身作相关运算叫自相关。

自相关在时移为零时有极大值;对两道记录作相关运算叫互相关。

为对共反射点道集进行剩余时差校正,需计算多道相关系数,对m道记录所有可能形式的互相关系数之和,称多道相关系数。

(三)相关分析的应用:1.用互相关求取道间时差;2.用互相关求取地震子波;3.相关滤波。

三、速度分析(一)速度谱分析的原理和制作方法:用一系列速度代入叠加振幅公式,计算叠加振幅,以速度为横坐标,叠加振幅为纵坐标描绘的曲线叫速度谱线,谱线上叠加振幅极大值对应的速度即叠加速度。

(二)速度扫描:用一系列速度对单张记录作速度扫描动校正,寻找各试验速度校正记录上的平直同相轴,便得到不同时间处的反射波速度。

(三)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速度叫射线速度,射线参数为零时的射线速度叫平均速度,炮检距为无限大时的射线速度为水平层状介质中的最高速度层的速度,射线速度大于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大于平均速度;对于单层介质,叠加速度是介质的真速度等。

数字滤波处理一、数字滤波数字滤波是根据有效波和干扰波频谱差异来压制干扰的方法,分一维滤波和二维滤波。

二、滤波器的一般特性(一)线性时不变滤波器的滤波机理:明确线性时不变滤波器的性质,在时间域对一地震记录进行滤波,就是让滤波器的脉冲响应与该地震记录道进行离散卷积运算,在频率域是相乘运算,也可在Z域进行滤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sta 5.5的基本使用方法数据输入地震分析窗口一维频谱二维频波谱观测系统工作流一、数据输入1.1 把数据文件加入Project首先选择File/New Project,新建一个Project,按住不放,出现按钮组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数据集,选择,向Project中增加一个新的2-D数据集,按住不放,出现按钮组合,可以选择加入不同类型的地震数据,选择,选择一个SEG-Y数据,即可将该数据文件加入新建的数据集。

1.2 命令流中数据的输入双击进入如下界面1.2.1 Input Data List数据输入列表,选择已加入到Project的数据集,下面的文本框中会显示选择的数据的基本信息。

1.2.2 Data Order选择输入数据的排列方式,对不同的处理步骤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排列方式Sort Ordera. NO SORT ORDER 输入数据原始排列方式b. SHOT_POINT_NO 输入数据按炮点排列方式c. FIELD_STATION_NUMBERd. CMP_NO 输入数据按共中心点排列方式e. FIELD_STATION_NUMBER1.2.3 Data Input Control数据输入控制右键-->Data Input Controla. Data Input 进入Flow Input Command(见上)b. Data Sort List 查看数据排列方式的种类c. Data/header Selection 输入数据的选择,可以控制输入数据的道数和CMP道集查看所有已经选择的数据如果没有定义任何可选的数据信息,则如下图所示:可以选择一种选择方式,单击并设置选择信息。

定义有可选的数据信息后,在查看,则如下图所示,会显示选择的信息。

选择共炮点集单击后,会弹出如下界面:RECORD# 记录号SHOT LINE 炮点线号SHOT SELECT 炮点选择方式,可以选择一定范围的,也可以选择整个测线的炮点SHOT STN-FROM 选择的起始炮点的桩号SHOT STN-TO 选择的终止炮点的桩号SHOT STN-INCR 炮点增量如要选择炮点在桩号1和3的这两个共炮点集,则设置如下:选择共检波器道集这个和选择共炮点集的参数设置基本是类似的。

选择共中心点道集这个也是差不多的,就不详细叙述了。

选择任意道这个有点不一样,如下图:是一种按关系运算的选择,如要选择1-96道,则设置如下:在数据输入控制中要注意,所有已定义的选择都是有效的,并且他们之间是与的关系,而且每种选择的所有记录都是有效的。

1.3 速度分析中数据的输入这是专门用于速度分析中的数据输入命令, 输入的数据都会按共中心点道集排列,并且数据输入控制中只允许选择共中心点道集。

双击进入如下界面:1.3.1 Input Data List数据输入列表1.3.2 Cmp Selection Zone共中心点选择区值得注意的是# Inline from Center Bin,指的是以在数据输入控制选择的CMP道集为中心选取得CMP道集数。

如# Inline from Center Bin设为5,在数据输入控制中选择CMP 40,则实际上输入的是CMP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这11个CMP道集,这主要是对速度分析中常度叠加(CVS)作准备.3.3Data Input Control数据输入控制,应该只选择CMP道集二、地震分析窗口在地震数据窗口中的工具栏中提供了很多预处理的工具和信息查看工具。

坏道充零极性反转初至切除初至拾取打开数据分析窗口其他的工具就不再详细叙述了,仅就数据分析窗口作简单的介绍。

单击,弹出地震分析窗口工具栏,如下:可以很方便地查看频谱信息,为滤波提供信息。

下面仅介绍一下一维频谱和二维频波谱。

2.1 一维频谱选择,单击执行,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频率范围即可。

单击OK后如下:左边窗口式地震记录图,右边分别是振幅谱和相位谱。

也可以选择Interactive/Seismic Graph Window Display查看,见下图:单击显示频谱,见下图:还可以选择,单击得到振幅谱,见下图:2.2 二维频波谱选择,点击就可以了,见下图:工具栏上有不同的选择工具,选择一种工具来选择想要滤掉的部分,如下图:单击,设置滤波参数单击OK即可,见下图:单击保存按钮,保存为滤波文件,为F-K滤波提供信息。

三、观测系统3.1 单击Interactive/Geometry Window Display,选择要建观测系统的数据集,或者在Project Data List中要建观测系统的数据集的一列上单击。

打开如下界面:3.2 单击Geometry Parameters图标,填入观测系统参数(主要是每炮道数,站点间隔,炮点间隔),如下图:3.3点击建立炮检关系和炮点坐标,如下图:填入各项参数的增量主要参数为:RECORD# 记录号FIELD# 炮记录号SHOT# 炮点桩号FIRST CHAN# 检波器排列中第一个有效道的编号。

LAST CHAN# 检波器排列中最后一个有效道的编号。

BEFORE GAP FROM FIRST CHAN# 的桩号BEFORE GAP TO LAST CHAN#的桩号(如果检波器排列没有间断的话)AFTER GAP FROM 如果检波器排列有间断的话,间断后第一个检波器桩号AFTER GAP TO 间断后最后一个检波器桩号SHOT BULKSHOT DEPTH 炮点埋深SHOT UPHOLESHOT ELEV 炮点高程SHOT X-COORD 炮点X坐标SHOT Y-COORD 炮点Y坐标注:2-D勘探数据填一个即可按住不放,下方出现按钮组合,选择增加一列按钮增加一列,填入起始量。

然后按住不放,选择增加多列按钮,出现增加列数对话框,填入要增加的列数,OK即可填充。

填充后如下图:3.4 点击建立检波器站点坐标方法与2.3类似,主要参数有RECEIVED# 检波器桩号STN X-COORD 检波器站点坐标填充后如下图:3.5 点击,设置3.6 点击计算共中心点和检波器叠加次数和炮检距离。

完成以上设置后,观测系统就已经建好了(还没有将其写入道头),可以点击查看共中心点和检波器的覆盖次数,如下图:还可以查看炮检关系(点击按钮),测线情况(点击)以及炮检的地表排列情况(点击)。

查看共中心点,检波器覆盖次数及炮检位置关系并确认无误后,可将其保存。

保存时,按住保存按钮不放,出现按钮组合,选择保存为文本文件,文本文件中只保存了炮检关系,炮点和检波器的坐标,即2.3,2.4设置的数据,注意,此时还没有将观测系统信息写入道头,必须点击(Write Binning Info toHeaders),将建立的观测系统信息写入道头。

如果数据已加观测系统,可以选择Interactive/Header View/Edit Window Display或在Project Data List中单击要查看的数据集一列上的,打开道头查看/编辑器(如下图),按住不放,出现按钮组合,可以查看不同的排列方式信息。

NO SORT ORDERSHOT ORDER 查看各共炮点道集数RECEIVE ORDER 查看各检波器的覆盖次数CMP ORDER 查看各共中心点覆盖次数四、工作流数据的处理过程是根据工作流来来实现的,可以选择Job/Vista Flow Command Window打开工作流命令窗口,如下图再选择Job/New Flow File新建一个工作流文件,或者选择Job/Open Flow File+Command Window同时打开命令窗口和新建工作流文件,如下图:在命令窗口中选择需要的命令,将其拖入工作流文件,组成工作流,见下图:各按钮的功能如下:设置命令参数。

双击命令图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即可设置工作流执行连接方向。

按住鼠标拖动连接命令图标即可。

取消工作流连接。

在连接线上双击即可取消。

取消工作流命令。

拖动鼠标选择要取消的命令即可。

标记执行命令。

拖动鼠标选择要执行的命令即可。

或者右键→选择Mark For Execution。

执行工作流。

只执行带有执行标记的命令。

双击命令图标,设置参数,选择,拖动鼠标将各命令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工作流,并将要执行的命令标记为可执行,如下图:按执行即可。

以上就是Vista 5.5的基本使用方法,因水平所限,对于Vista的大部分功能没有用到,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以便于充分发挥出Vista的功能。

应用Vista5.5处理地震数据流程一、二层水平介质模型模型基本参数:单边放炮,每炮24道接收,共12炮,道间距25m,炮间距50m(2个道间距),偏移距250m (10个道间距)。

采样率2000微秒,每道采样点1000个。

反射界面深度800m,上层介质速度2500m/s,下层介质速度3000m/s。

1.1 数据的输入首先选择File/New Project新建一个Project,如下图:按住不放,出现按钮组合,选择新建一个二维数据集,然后按住不放,在出现的按钮组合中选择,在弹出的OpenDialog中选择该数据文件M.sgy,单击OK即可将该数据加入到数据集中,如图所示:界面上部显示了该数据集的基本信息。

可以单击查看该数据集,如下图:界面上部显示了该地震图,下部是各道的炮间距,状态栏显示的是鼠标处的道号和振幅信息。

该模型是由射线追踪模拟出的理想二层水平介质模型,不需要做什么预处理,可以直接进行下面的实质性处理。

在做实质性处理之前,必须给数据建立观测系统,并将观测系统相关信息写入道头,以便进行实质性处理。

1.2 建立观测系统在Data List窗口的数据集M中点击,或者选择Interactive/Geometry Window Display,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数据集,即可出现观测系统界面,默认出现的是设置炮检关系及炮点坐标界面,在第一行中填入相应得增量,如下图:主要参数增量为炮点增量2个站点(桩号),首尾检波器桩号也相应增2,炮点坐标增量为2个桩的长度50m.按住不放,在出现的组合按钮中选择增加单行按钮增加一行,并设置相应值作为初始值,如下图:设第一个炮点位于第1个站点,坐标为0m,因此第一炮的第一个检波器位于第11个站点,最后一个检波器站点位于第34个站点。

然后按住不放,在出现的组合按钮中选择增加多行按钮,在弹出的增加炮点对话框中填入剩下的炮数,如下所示:单击OK即可填充,填充完后如下图:设置完炮检关系及炮点坐标后,点击设置检波器坐标,其基本方法与上面是一致的,检波器站点增量为1,坐标增量为25m,初始设置为:第1个检波器,即第1炮的第1个位于11号桩,坐标为250m,然后填充剩下的检波器个数(即填充到最后一炮的最后一个检波器,位于56号桩)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