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中考语文试卷(文档版)
昆明市中考语文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昆明市中考语文考试卷WORD 版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____________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释: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
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__________________绮绣( )(3)父母岁有裘葛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人__________________谓板桥读书善记()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项( )A .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__又请焉/至__________________无可用,放之山下B .__________________中有足乐者/扶苏__________________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 .坐大厦之下__________________诵《诗》《书》/学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则罔D .有司业、博士__________________之师/其印__________________予群从所得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2023 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6.0 分〕1.请选出以下说法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之一。
B.王维,字摩话,宋代诗人。
他的诗作颜色鲜亮,意境恬淡。
苏轼赞扬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莫言,当代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红高粱》《蛙》等作品。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卖白菜》。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宏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2.【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当。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家书》〕注释:①日:一每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任凭支使人的骄傲神气。
请选出以下加下划线词意思、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假设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3.形神兼备中国画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进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绚烂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中国画的颜料由自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
昆明市中考试卷真题

昆明市中考试卷真题一、语文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箴言(zhēn)C. 嫉妒(jí)D. 镌刻(juān)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面对困难,我们应该_________,而不是轻易放弃。
A. 坚持不懈B. 半途而废C. 望而却步D. 临阵脱逃(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略)1.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2. 文章中提到的“坚持”一词,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三)作文根据题目所给的提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的梦想》二、数学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数学命题?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任何数的平方都大于或等于0C.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D. 以上都是2.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这个数是()A. 1B. -1C. 0D. 1或-1(二)填空题1. 计算:\( 3x^2 - 5x + 2 = 0 \) 的解是______。
(三)解答题1. 解一元二次方程 \( ax^2 + bx + c = 0 \)(a ≠ 0),并说明其解的个数与判别式的关系。
三、英语部分(一)听力理解(听力材料略)1. 根据所听材料,选择正确的答案。
2. 根据对话内容,回答问题。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略)1.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信息?2.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三)写作根据题目所给的情景,写一篇不少于80词的短文。
题目:《我的学校生活》四、科学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科学命题?A.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 所有物体在真空中都能传播声音C. 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D. 以上都是2. 根据题目所给的实验数据,计算实验结果。
(二)实验题1. 描述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三)解答题1. 解释为什么水在地球上是循环的。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语文试卷(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5 小题,共8 页。
考试时间l50 分钟,满分120 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仔细批准条形码上的准考据号及姓名,在规定的地点贴好条形码。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一定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结果由自己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累积与运用( 含 1~ 6 题,共 22 分 )( 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1·“灾害无情人有情”。
请你从下边的两句话中任选一句,用正楷书写在“ 田” 宇格里送....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同胞。
(2 分)(I)真情无疆界,大爱越时空。
(2)我们手牵手,风雨一同走。
2.以下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
(3 分 )(I)舒适难过偃旗息鼓交口称赞(2)相逢烦燥耸人听闻不由自主(3)曲折轻渎融合贯穿穷途末路(1) 改为(2) 改为(3) 改为阅读下边语段,达成3~5 题。
只需有一方泥土,一缕.阳光,树便能够成长。
那种成长是自但是冷静的,我们丝毫看不无见它们是如何长大的。
其实,那忽然冒出来的一片嫩.叶,那不经意间多出来的一根枝条,不说明它们确的确实在成长着。
它们长得自自然然,平心静气。
夜晚,它们倾听星星的喃喃低语;白日,它们分享小鸟的点点愉悦。
它们在清风中歌唱,在,在,它们快乐地成长着。
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那些树长得又高又壮,绿影婆娑,它们已经成材了。
成了材的树,能做衣橱的,我们便取去做衣橱;能用来造房屋的,.我们便用来造房屋。
即便是那些飘落的叶子,却能够看作肥料。
没有人说哪一棵树是没实用的。
关于我们的孩子,都是一棵棵正在成长的树。
让孩子们像树那样成长,多好!3.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3 分)① 一缕② 嫩叶③ 婆娑...4·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改正。
云南昆明中考试题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汇编

昆明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大题26小题,共8页。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含1〜7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
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
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2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让心境宁静温暖。
○3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生活。
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民族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
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一声声铿.锵入耳的旋律,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魄。
○4诗歌,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
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
1.请用正楷将第○2○3段划线的内容工整的写在“田”字格里。
(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2分)(1)创.伤()(2)蕴.含()(3)心魄.()(4)铿.锵()3.第一二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8八下·临泽开学考)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所向披糜流连忘返沧桑烽燧B . 正襟危坐迥然不同迁徒余暇C . 惊鸿一瞥回光返照纯粹伫立D . 一筹莫展前仰后和前瞻暗哑2. (2分)(2014·泰安)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C .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D . 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其令人垂涎欲滴的地方美食,饱含异域特色的风土人情,拨动着每个中国人。
B . 随着黄浦江死猪事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病死动物如何善后这个重要话题的热议。
C . 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帐,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D . 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充分证明了今年来我国青年业余歌手的演唱水平有所增加。
4. (2分) (2017八下·高要期末) 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语句顺序恰当的是()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撂石头。
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中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
④进了门是这家人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
A . ⑤④②③①B . ④①②③⑤C . ⑤④①②③D . ⑤④②①③5. (2分)(2013·衡阳) 根据下列情境,说话恰当的一项是()A . 小兵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B . 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他的同学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卖本新书吧!”C . 李河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同学,他马上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这个同学说:“没关系.”D . 某中学正要上公开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学,上什么课?”这个同学回答说:“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共3题;共24分)6. (4分) (2017九上·宜兴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数日(宋)赵师秀数日秋风欺病夫①,尽吹黄叶下庭芜。
昆明中考试卷语文真题

昆明中考试卷语文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栩栩如生C. 心旷神怡D. 徇私舞弊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他总是______,从不懈怠。
”A. 孜孜不倦B. 兢兢业业C. 一丝不苟D. 勤勤恳恳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被推迟了。
4.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诗句填空:“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A. 床前明月光B. 举头望明月C. 月落乌啼霜满天D. 春江潮水连海平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那棵树在风中摇曳。
C. 太阳从东方升起。
D. 河水潺潺,流向远方。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喜欢唱歌、跳舞、画画。
B.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C.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叶子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D. 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一个有梦想的人,一个有追求的人。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嗓门大得像喇叭。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D.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C. 你难道不觉得他很帅吗?D.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是谁的笔?是我的。
B.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努力?因为他有梦想。
C. 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因为我以为你知道。
D. 他是不是很厉害?是的,他非常厉害。
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或成语。
2024年云南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翻来复去B.喜出往外C.草木皆兵(答案)D.迫不急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他的演讲声情并茂,让观众深受感动。
B.他总是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答案)C.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D.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从不慌乱。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答案)B.《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罗贯中参与了整个创作过程。
C.《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祥子即骆驼,小说讲述了他的悲惨命运。
D.《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主人公简·爱最终与圣约翰结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B.他的家乡是云南昆明人。
C.会不会用心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答案)5.下列对古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诗人扬帆出海的情景。
B.《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景壮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
(答案)C.《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表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人家”并非指游子的家乡。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的“夜郎”即“夜郎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古国。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B.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中屡禁不止。
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答案)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①生命如一泓清泉.②青年时代的我们渴望挣脱一切羁绊,像江水一样奔流,流向未知的远方,我们拒绝停滞,因为停滞与否,将决定生命之泉拥有活力,我们冲破心灵的堤岸,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也许我们会变得浑浊,也许会被暗礁撞得遍体鳞伤,但我们将勇往直前,奔腾不息。
③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的生命将会进一步升华,我们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迎着风在天空中自由地飘荡;我们可以化作雨露,给干涸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我们可以再次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哪怕这样的旅程多么地曲折艰险,我们更要实现那壮美的梦想。
④生命如一泓清泉,让我们保持水的活力,水的自由,还有水的生命。
1.请用正楷将第②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3分)(1)羁绊()(2)浑浊()(3)干涸()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4.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3分)(1)精湛秘诀相提并论若既若离(2)迷惘妥贴无暇顾及眼花缭乱(3)繁衍儒雅忧柔寡断人迹罕至(1)改为(2)改为(3)改为5.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木兰诗》。
C.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著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6.按要求默写。
(7)小题3分,其余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2),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的四季变化之美,其中“”描写了芳香四溢、生意盎然的春季。
(7)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可以使作品艺术效果突出。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杜牧《赤壁》中的“,”以小见大,用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巧妙;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8)变化多端的云,常能触发诗人几多思绪,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云”的连续两句:,。
”二、阅读理解(含7-23题,共4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诗歌赏析。
(第7题,共2分)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2分)答:(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
(共14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①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
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
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奇,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
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平②也,弗难矣【注释】①俦(chó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
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A.去国怀乡去()B.至若春和景明景()C.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名()D.去其所阙阙()9.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至则无可用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C.而未言其所不足/学而不思则罔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11.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
(3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12.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
13.【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虽不同,但都会给人一定的启发,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分)答:(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
(共11分)神秘的人体“天网”①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一些坏人在作恶以后,自以为能侥幸逃脱,但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被缉拿归案,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天网,使得坏人终究得伏法认罪。
冥冥之中究竟有没有天网?这暂且不论。
科学家发现,人类社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网,在人体里竟然真的存在!②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
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
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
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
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
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③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的身上,因为“天网”总是出现在它们周围。
中性粒细胞已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
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
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
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⑤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
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
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
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
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⑥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
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例如医学上有一种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点是人体肺部的分泌物过于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通道,使人断气而亡。
奇怪的是,那些分泌物中总是有数量极大的DNA。
长久以来,医学专家只知道这种疾病肯定和基因有关,但其中的疾病制造内幕总是弄不清楚。
现在,他们才明白,这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在肺部抛出的“天网”过密、过多导致的。
⑦科学家认为,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但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人体“天网”本身还有许多谜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会促使中性粒细胞抛出它们“天网”的;细胞内的DNA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被释放出来的;当它们把细菌一网打尽之后,又是怎样神秘消失的……等等。
尽管如此,科学家坚信,这个惊人发现,定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选自《知识窗》)14.“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这是一个过渡段,它是从选文中摘录的,请问应将它放回选文哪两段之间?(2分)应放在第()段和第()段之间。
15.阅读选文第⑤段,在A、B、C、、D四处填写恰当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出人体“天网”的形成过程。
(每空不超过6个字)(2分)中性粒细胞: A →与细菌拼杀→ B → C → D →构成”天网”16.选文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17.选文第⑥段“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一句中,加点词语“可能”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答:18.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A.选文开头引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成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人体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