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无堵塞旋流泵的优化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旋流泵无叶腔内部流动的有限元分析

旋流泵无叶腔内部流动的有限元分析

旋流泵无叶腔内部流动的有限元分析旋流泵是液体输送理论分析中一种重要的装置,它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

它的有效使用和正确的设计是推动这类设备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提高质量。

由于旋流泵的结构复杂,研究它的流动特性是通过有限元分析来探索它的内部结构及其外部影响的有效方法。

有限元分析是工程中用于分析某种物理学过程的有效工具,可以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从而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这种物理学过程及其结果。

因此,有限元分析在旋流泵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模拟涡流行为、结构弯曲变形、流体力学、温度分布、流速分布、压力分布等等。

旋流泵的有限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泵的流动特性,例如位移,涡旋,湍流,内部壁面变形,通过对单元格对流速的分析,可以优化泵的设计,强化泵的性能,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首先,有限元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旋流泵的结构,为设计者提供参考。

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研究不同形状和叶轮角度组合的效果,并确定最佳形状和角度。

此外,在有限元分析中,可以预先分析和确定泵内部流动的压力、功耗和温度分布,以进一步优化设计。

其次,有限元分析可以有效地模拟旋流泵的运行及其外部环境的影响,利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可以预先确定系统的流动特性,及时发现叶轮和叶片的磨损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有效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最后,旋流泵的有限元分析可以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例如可以分析泵的内部流动性能,确定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参数,从而为推动泵的应用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上就是有限元分析在旋流泵无叶腔内部流动中的应用情况。

它可以让我们对有效构造泵体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达到更佳的工作效果。

在将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推动旋流泵的发展。

旋流泵无叶腔内部流动的有限元分析

旋流泵无叶腔内部流动的有限元分析

旋流泵无叶腔内部流动的有限元分析旋流泵是一种常用的转子流体机械,能够有效地将流体从一个腔室转移到另一个腔室,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学疗法、农业和水利等领域。

它具有传递灵活性强、流量稳定、操作安全可靠等优点,并且可以有效地把低压高流量的流体转换成高压小流量的流体。

然而,旋流泵存在工作效率低、起动电流大、强腔壁损坏比较严重等缺点。

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旋流泵时,需要对其内部流动进行精确的分析,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有限元分析是用于模拟力学系统的流体力学分析方法,能够模拟和分析流体流动过程中物理场的变化特性。

它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简单、分析速度快、对不同类型的场可以精确模拟等优点,因此在旋流泵流动类型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应用有限元分析建立旋流泵数值模型,定义其轴心、叶轮线圈、腔壁等参数,确定三维结构形状,绘制几何模型。

然后,具体分析旋流泵的流动特性,对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可以获得流体流动通道、压力场、温度场等参数信息。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旋流泵内流体的流态、损失、噪声等特性,并可以对机械结构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优化、改进,从而提高旋流泵的工作效率。

有限元分析对旋流泵内部流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究旋流泵的内部流动机理,而且还可以指导其设计,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其安全有效的运行。

因此,采用有限元分析进行旋流泵无叶腔内部流动的研究是一个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以上就是有关旋流泵无叶腔内部流动的有限元分析的一些介绍,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可以深入了解旋流泵内部流动的特性,从而为旋流泵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此外,有限元分析还可以用于其他流体力学场的分析,如液力驱动装置、多体流动、多相流体等,能够有效地分析和模拟各种复杂的流体力学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流体力学这一重要学科。

节能型无堵塞纸浆泵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系列报道之一)定转直扩张通道内纤维悬浮流的数值模拟

节能型无堵塞纸浆泵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系列报道之一)定转直扩张通道内纤维悬浮流的数值模拟

期起分 四期 在本 期 、 第1 8 期、 第2 O 期和第 2 2 期 刊出 , 四期主要 内容分 别为 : 旋 转直扩张 通
道 内纤维 悬 浮流 的数值模 拟 、 弯曲扩张 通道 内纤维 悬 浮流的数值模 拟 、 基 于悬 浮流 的纸
浆泵叶轮设计准 则、 基 于C F D 正交试验 的纸 浆泵叶k a g e p u l p p u mp s ( S e r i e s 1 )
‘ N ■ um er ‘ i c a ● l s ‘ i m ul 1 a t ‘ i on of ・一 t i 1 b er s us pe ns ・ l 0n t ・ I ・ u i d ‘ ‘ I n r ot a r y
科技创新
● ●
编者按: 纸浆泵 是制浆和造纸过程 中不可或缺 的关键 配套产品。 纸浆泵 涉及 固、 液的 两相流动 , 流 动机 理复 杂 , 影 响流动 的因素较 多, 关于节能 型无堵 塞纸浆泵 内部流动 机理
的研 究 目前在 国内仍 属空 白。 为提高纸 浆泵效 率、 节约能耗 、 指导生 产. 江苏大学、 江 苏省
节能型无堵塞纸浆泵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 系列报道之一)
旋 转直 扩 张通 道 内纤维 悬浮流 的数值模 拟
。 江苏大学 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江苏尚宝罗泵业有 限公司
Ke y t e c h n ol o g y r e s e a r c h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n on e n e r g y s a v i n g a n d
Ab s t r a c t :Th e n 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of i f b e r s us p e n s i o n l f ui d i n r o t a r y s t r a i g h t l y e x p a n d e d c h a n n e l wa s c a r r i e d o ut wi t h

水泵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水泵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水泵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究一、水泵系统的概述水泵系统是将水从水源处输送到需要使用水的地方的一种设备。

水泵系统由水泵、管道、阀门和配件等部件组成。

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水源的位置、输送距离、流量、扬程等多个因素,以保证水泵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水泵系统的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案1. 泵的选型问题泵的选型是决定系统输送能力的关键因素,选用不当会导致系统的流量、扬程、效率下降以及能耗增加等问题。

因此,在选型时需要考虑水源的要求、泵站的布局、管网的规划等因素,同时根据泵的特性曲线和系统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泵型。

优化方案:根据实际的水源要求和系统的需求,对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泵型。

比如,对于不同扬程和流量的要求,可以选择多级泵和变频泵。

2. 管网设计问题管网设计是水泵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合理的管网设计可以达到节能、降噪和减少泵损失等目的。

在管网设计中,需要考虑管道的材料、直径、长度以及管网结构等因素。

优化方案:在进行管网设计时,需要采用优化计算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和计算来获取管道的实际流量、扬程、动能、损失及其它参数,再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结构设计,以此改善管网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 阀门和附件选择问题阀门和附件是水泵系统中关键的控制元件,其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安全与运行成本。

阀门和附件的选择与管道直径、流量、阻力以及系统的需求有关。

优化方案:在进行阀门和附件的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系统的要求进行考虑。

比如,在管道中布置泄压口和节流口,减小流阻;适当增加管径,避免流量过大产生波动、冲击和涡流等。

三、优化设计案例分析1. 某生态农业园灌溉系统优化设计该生态农业园的水泵系统涉及要求水源海拔800米,所需扬程为250米,流量为50m³/h,输送距离为7500米。

传统的方案是采用单级泵,配套8寸钢管输送,但将导致很大的输送损失和能耗增加。

优化方案:引进多级泵和变频泵,可以减少损失和降低能耗。

设计方案分为两级,一级扬程为150米,流量为50m³/h;二级扬程为100米,流量为50m³/h。

浅探疏水泵叶轮的优化设计

浅探疏水泵叶轮的优化设计

浅探疏水泵叶轮的优化设计摘要:本文将从当前疏水泵的概况出发,对疏水泵叶轮设计方案的优化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满足疏水泵使用需要。

关键词:疏水泵;设计方案;叶轮引言:某疏水泵主要功能是把凝结水向给水加热系统排放,汽轮机设置了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器中还设置了壳体疏水箱,能够收到分离器的疏水。

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疏水泵能够把凝结水向除氧器水箱输送。

近些年,该疏水泵进行性能试验是出现未达标现象。

因此,研究疏水泵叶轮设计方案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当前疏水泵的概况所谓疏水泵,指的是把一级加热器疏水输送到本级加热器给水管的一种泵。

疏水泵具有多种优点。

首先,疏水泵性能卓越,其机体设计十分合理,电机装置强力,噪音小,工作效率高,水路部分经过了特殊处理,不会轻易锈蚀,具有较强耐磨性。

其次,疏水泵实用性与经济性强,价格合理,其节能设计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最后,疏水泵操作便捷,组装与设置较为简单,由于其使用全新工艺设计方法,具备自吸功能,方便使用人员进行保养和维修。

目前,疏水泵广泛应用到电站、城市供水、农业水利、化工、轻工业等多个领域,并获得良好工作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疏水泵二、疏水泵叶轮设计方案的优化某疏水泵的扬程是60米,流量是每小时450立方米,进口压力为1.07兆帕,转速为每分钟990r,最小流量为每小时120立方米,必需汽蚀的余量是2.82m。

现对该叶轮进行如下优化。

(一)叶轮优化将叶轮设计成两级单吸式,借助速度系数法,用设计软件展开计算,叶轮共6片,厚度为7毫米,出口的宽度是36毫米,外径为476毫米,包角为135度。

以入口的角度看,叶轮为逆时针旋转,流量是每小时450立方米,转速为每分钟990r,单级扬程是30米,最小流量为每小时120立方米,通过计算得出,其理论效率是百分之七十,比转速为98,必需汽蚀的余量是2.35米。

为了优化叶轮,需要对水泵的结构进行修改,把原有的蜗壳式泵体更换成中段式泵体,设置次级导叶、首级导叶、次级叶轮与首级叶轮[1]。

基于正交法的旋流泵结构优化

基于正交法的旋流泵结构优化
d o rd n h y od tmea e a e e u to r n g i ,a d t e Re n l i -v r g q ain,sa d r o b e e u t n wi - u b ln em o e tn a d d u l q a i t ke t r u e c d , o h a d t eS M P n h I LEC ag rt m r s dt o d c u e ia i ua in a d a ay i f rv r u tu t r l lo ih we eu e oc n u tn m rc l m lto n n lss o a i ssr cu a s o sh me ,S h tt r esr cu a c e e fv re u p we eo t ie ,whc r etrt a rgn l c e s O t a h e tu t r lsh m so o tx p m r b an d ih weeb te h n o ii a
t r n o rlv l.Th n t eo tm iain wa e r e o ip s in o a iu tu t r o o ti o sa d f u e es e h p i z to sp do m d f rds o i o fv ro ssr cu et b an a t
基于正交法的旋 流泵结构优化
雒 军 ,王 振 , 万 勇 赵
(.兰州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学院, 1 甘肃 兰州 7 0 5 1 . 30 0 陕西航天动力 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 陕西 西安 700) 1 1 0
摘要 : 8 x 1. 对 0 -35型旋流泵 的 7种结构参数重新进行配置, 同时引入 正交试验 法, 设计 一个 7因素 4水平 的正交

水泵优化设计研究

水泵优化设计研究

水泵优化设计研究随着人们对于环保与节能的认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

在众多节能减排领域中,水泵行业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水泵作为现代工业生产和民生工程中的重要设备,其作用不只是将水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更是一个能耗巨大的能源消耗装置。

因此,优化水泵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在节约能源的同时提升设备的效率,为环保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水泵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在大多数工业和民生领域,水泵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建筑排水、工业水处理到家庭供水,无处不在。

然而,水泵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能源消耗。

为了降低这种消耗,水泵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应运而生。

水泵的工作效率与流量相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出满足需要的流量、速度和压力的水泵。

但是由于设计不合理或制造不规范,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效率低:水泵部分的设计缺陷导致水泵的效率低下,这样就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2、能源消耗大:由于设计不合理,所以造成水泵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消耗过多的能源。

这就不仅会给环境带来负担,更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

3、寿命短:水泵的设计运行不良,会导致设备寿命缩短。

这样就会大大增加维护和更换的费用,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因此,优化水泵的设计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提高水泵的运行效率,节约能源消耗并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水泵的优化设计思路当前,流量分析、水流力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进展,为水泵的优化设计以及提高水泵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水泵优化设计的思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设计先进、高效的水轮机水轮机是水泵的核心部件,其结构设计、叶片形状、材料选择、精度等都会影响整个水泵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时间。

因此,在水泵的优化设计中,首要的任务是设计一款高效且精度高的水轮机。

2、采用新型的材料目前,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许多新型材料,如陶瓷、碳纤维、钛合金等,在水泵制造领域得到应用。

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温稳定性,长寿命等优点,可以大幅度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基于正交设计和CFD模拟的Spar平台螺旋侧板水动力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正交设计和CFD模拟的Spar平台螺旋侧板水动力优化设计研究

a n a l y s i s o f r a n g e ; a n a l y s i s o f v a r i a n c e ; V I M( v o r t e x - i n d u c e d mo t i o n )
1 引 言
随着陆 地 和近海 大陆架 石 油资 源 的逐 步枯 竭 ,深水 石 油 与天 然气 资源 的开 发 已成 为 常规能 源攫 取 的重 点 。S p a r 平 台是 一种浮 式结 构物 , 比传统 的 固定式 平 台更 能适 应深 水海 洋工 程 的需求 。
Ab s t r a c t :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t h e p a r a me t e r s o f h e l i c a l s t r a k e o n S p a r p l a t f o r m wa s c o n d u c t e d b a s e d o n o r .
h e l i c a l s t r a k e . A me t h o d o f o p t i ma l s e l e c t i o n o f h e l i c a l s t r a k e o n S p a r p l a t f o r m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 Ke y wo r d s : h e l i c a l s t r a k e o n S p a r p l a t f o r m; o r t h o g o n l a d e s i g n ; n u me i r c l a s i mu l a t i o n ;
r a n g e’a n d ‘ a n ly a s i s o f v a ia r nc e’me t h o d t o o b t a i n t h e VI M s u pp r e s s i o n e f f e c t wi t h d i f f e r e n t pa r a me t e r s o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无堵塞旋流泵的优化设计探讨
摘要:旋流泵是一种因其内部流体存在旋转的旋涡运动而得名的设备,多用于
输送复杂介质或含杂质流体,如含垃圾、短纤维物质或粪便的两相流体,可抽送
含气率较高的液体。

关键词:旋流泵;无堵塞泵;优化设计
旋流泵的结构特点是叶轮为开式或半开式,叶片为直叶片并呈放射状布置,
叶轮与前泵壳之间有较宽阔的轴向空间,或者说叶轮后缩至泵壳后腔,这便为固
体介质通过泵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 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1.1发展史
美国西部机械公司(Western Machine Company)研制出第一台WEMCO型旋
流泵之后,其它泵公司也相继开始了对旋流泵的设计研究。

1956年Stenbery Flygt 公司试制出了旋流潜水泵。

1959年瑞士埃格尔(Egger)公司开始生产旋流泵。

而后日本也开展了对该种泵的研究和生产。

1968年,西德学者Rutschi公开发表
了旋流泵实验研究报告。

到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旋流泵,国外一些大的
泵制造公司已将该泵型作为标准泵型生产。

国内对旋流泵的研究起步较晚,石家庄水泵厂曾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试制
过一台用于输送顺丁橡胶的旋流泵。

1979年蔡振成对6J35型旋流泵进行了试验
研究。

80年代,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和江苏工学院公开发表了旋流泵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国内关于旋流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兰州理工大学、江苏大学
等高校,研究内容多为综述、CFD模拟及性能分析。

产品方面,以企业为主导,
开发了一些具有特殊性能和应用领域的泵型,如切线泵、旋流稳压泵等。

1.2结构特点
叶轮为开式或半开式,叶片为直叶片并呈放射状布置。

在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介质时,
由于水流在进入旋流泵叶轮这前将在环形涡壳中将大部分颗粒分离出去,因而无堵塞性能好,叶轮磨损也相应减轻;输送的物质大部分在无叶腔的旋流带动下流出,因而无损性差,即对
物质的破坏作用大;可以输送含气体的液体。

1.3工作原理
旋流泵的工作原理是当叶轮旋转时介质受离心力的作用能量增加,进入叶片间的介质受
叶片的推动与叶轮一起运动,在叶轮出口顶部附近的介质因离心力较大形成了贯通流,在叶
轮中部的介质形成了循环流,贯通流经泵腔出口流出,形成一定的扬程;介质中的固体颗粒
和纤维在循环流的作用下获得能量,绝大部分不经过叶轮,而在无叶腔内运动后经泵出口排出,从而达到输送复杂介质或含杂质流体的目的,因为输送的介质不经过叶轮,而是从叶轮
旁边的泵腔通过,因此堵塞现象完全排除。

1.4影响因素
(1)提高旋流泵的效率必须考虑如何降低旋流泵的循环流和轴向漩涡。

(2)通过观察输送胡萝卜试验,当小流量时,萝卜几乎不循环就快速流出涡室;随着流
量加大,萝卜循环圈数明显增多。

(3)泵体形状对旋流泵性能的影响:对于螺旋形泵体,Q-H曲线降低,轴功率大,效率低,但高效范围宽;对于半螺旋线形泵体,Q-H曲线升高,轴功率曲线下降,效率明显提高;对于圆环形泵体,Q-H曲线与半螺旋线形相近,最高效率点效率值高,高效点向小流量方向
移动,但高效范围较窄,大流量区域的效率明显下降。

(4)轴向间隙对旋流泵性能的影响:一般可通过减小叶轮与泵壳的轴向空间宽度来提高
效率,但这样将降低固体介质的通过性,换言之,旋流泵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来换取工作的
可靠性的。

(5)叶轮直径D2对旋流泵性能的影响:对于其他结构尺寸参数固定匹配情况下,D2以
一个中间值所表现出的性能为最佳,泵效达最高值。

(6)叶轮叶片宽度b2对泵性能的影响:随着b2增大,扬程曲线几乎平行上升且变得较为平坦,功率曲线上升,泵效率亦上升。

但增大至最佳叶片宽度范围内,进一步增加b2并
不显著影响泵的效率。

b2增大有利于提高泵最大流量,这与离心泵一致。

(7)叶轮叶片数z及叶片形状对泵性能的影响:叶片数z增多,扬程和效率显著提高,
但达到一定数量后扬程和效率不再增加。

叶片数8~10片为佳。

对于叶片形状,前弯叶片扬
程及泵效均最高,其功率曲线上升较快,容易造成泵超载运行;直形叶片结构简单,功率曲
线上升较慢,泵效率居中,设计中优先采用;后弯叶片泵效率及扬程最低,且功率曲线上升
较快。

(8)涡室宽度B对泵性能的影响:B增大,泵流量增大,通过性能提高;但B 过大,扬
程曲线及泵效率曲线明显下降;B过小,泵效率也下降,且通过性能变差,抽送大径软颗粒
受到限制。

旋流泵与其它杂质泵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无堵塞性能好,可通过大约与泵出口口径相当的固体颗粒,但对输送的物料具有一
定破坏性。

(2)叶轮和泵体之间的轴向间隙对泵性能的影响不如离心泵那样敏感;
(3)耐磨性好,不存在磨损后间隙加大而造成性能下降的问题,再加上固体颗粒绝大部
分不经过叶轮,因此对叶轮的磨损也相应减轻,叶轮的使用寿命长。

(4)旋流泵叶轮大多为开式径向叶轮,制造工艺简单,叶轮流道容易加工且叶轮容易平衡,运行平稳。

(5)泵吸入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能,可抽送含气率较高的液体,也可抽送高浓
度以及高粘度的液体。

(6)由于循环流的存在,水力损失较大,泵的效率基本在60%以下且其无量纲比转速的
使用范围为60~130。

2.优化设计
旋流泵以其新颖的结构和处理固液介质所具有的无堵塞特性,正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
应用。

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旋流泵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然而泵的效率仍然很低,产品泵的效率停留在45%左右。

根据对旋流泵内部流场测试和计算,我们了解到影响其
效率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泵体内的循环流流动(2)叶轮内部较强的轴向旋涡。

因此提高旋流泵的效率必须考滤如何降低旋流泵的循环流和轴向旋涡。

我们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倾斜的叶片效率高于直叶片,双向倾斜的叶片效率高于单向
倾斜的叶片。

我们设计叶轮采用双向倾斜叶片,提高了泵效率;增加了背叶片;更改背靠背
角接触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配合;转子轴向间隙可调节,通过调整顶丝使转子部件可前后
移动;采用油浴润滑,由恒位油杯自动调整油位;轴承悬架可以无冷却(设有散热筋),水
冷却(设有水冷套);轴承由迷宫式防尘盘密封。

叶轮设计背叶片,平衡轴向力和减少密封腔压力;轴承采用背靠背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
和圆柱滚子轴承配合,承受径向力和残余轴向力。

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只能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负荷,在承受径向负荷时,将引起附加轴向力,并且只能限制轴或外壳在一个方向的位移。

通过设计成背靠背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能承
受较大的径向负荷为主的径向和轴向联合负荷和力矩负荷,限制轴的两方面的轴向位移,载
荷作用中心处于轴承中心线之外,力作用点跨距较大,故悬臂端刚性较大,当轴受热伸长时,轴承游隙增大,轴承不会卡死破坏。

2.1转子轴向间隙可调节
转子轴向间隙可调节,增加后轴承体,通过调整顶丝使转子部件在轴承箱中可前后移动。

叶轮工作一段时间后,因背部间隙增大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确保不更换零件的情况下得以消
除间隙而继续工作一定周期,方便作出维修计划。

2.2轴承可采用冷却结构
输送介质温度过高时,轴承悬架可以水冷却(设有水冷套),通进更换轴承悬架和增加
水冷套,在水冷套处通入冷却水,对轴承部位进行冷却降温,从而延长轴承使用寿命,保证
泵正常运行。

2.3轴向间隙可调节,轴承采用冷却结构
对于特殊工况,既可采用轴承冷却结构,又可调整转子轴向间隙,从而满足工况要求,
保证泵正常运行。

3结论
通过叶轮采用双向倾斜叶片,提高泵效率;增加背叶片,平衡轴向力和减少密封腔压力;轴承设计背靠背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配合;转子轴向间隙可调节,通过调整
顶丝使转子部件可前后移动;轴承采用水冷结构,能满足不同工况使用,使泵运行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⑴关醒凡.现代泵技术手册(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5。

⑵陈红勋,陈次昌.旋流泵叶轮内流速场的初步测量.排灌机械,1991。

⑶封俊.旋流泵内部流动和性能及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农业大学,1988。

⑷沙毅.旋流泵设计方法探讨.水泵技术,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