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者阅读题答案
江苏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历年江苏高考作文题200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江苏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得抄袭。
2005江苏高考作文题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心灵的篝火》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心灵的篝火》真题含答案(2012·北京卷·T16-1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心灵的篝火张海迪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
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珠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
不过我也在想,假如8 848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世界上还有什么高峰要攀登呢?只要地壳不变动,8 848米将是有限的数字和高度,而人类的探索精神是无限的。
人类总是想超越极限,却又被无数的障碍阻挠,劈开了层峦叠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水。
打算写这部书时,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际的天地里翱翔,可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
我常常被这种困惑搅扰,同时也为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而不懈地寻找飞往更大空间的方向。
我为此等待了很多年。
有一天,我终于看见了梅里雪山!接下来的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在网上度过的,我被迷住了。
那里有成百上千条关于梅里雪山的文字介绍,还有很多绮丽的风光图片,于是我看见我的一个主人公回头对我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让他在一个不知名的空旷地带徘徊,在本书里他是梅里雪山的攀登者。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6 740米,可它的地理环境却很复杂,山上终年积雪,陡峭的山体,风化的岩石,还有瞬息万变的气候,会让攀登者突然陷入绝境。
卡瓦格博至今还是一座人类未及山顶的处女峰。
只要人们达不到顶峰,它就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向往,一个难以超越的存在。
人们可能还记得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的惨剧,十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
为什么鲜活的生命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在那里经受暴风雪的袭击,面临雪崩随时发生的危险,陷入人生的绝境?天光黯淡,无边的黑夜,厚厚的积雪,看不见一线星光,周围也没有篝火,不灭的只是心灵的篝火,最后那火也覆盖在冰雪中……当太阳重新照耀时,冰盖上又多了几座新的冰雕,他们的面容都十分安详,好像还在酣睡,却再也醒不过来了……也许在多少年之后,地球进一步演化,它变暖了,冰川坍塌,雪山融化,十七个勇士还会获得新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试吧17-18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 第三单元 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文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长乐王回深父C.悟言一室之内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答案:D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项,“悟”通“晤”,面对面。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惠风和畅.(舒畅)B.举酒属.客(嘱托)C.纵.一苇之所如(任)D.于是余有叹.焉(感慨)答案:B解析:属:劝人饮酒。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侣.鱼虾而友麋鹿C.泣.孤舟之嫠妇D.引以为流.觞曲水答案:B解析: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其.声呜呜然其.孰能讥之乎 C.⎩⎨⎧ 渺沧海之.一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羽化而.登仙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A解析:A 项,均为介词,在;B 项,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C 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月出于东山之上B .不求闻达于诸侯C .徘徊于斗牛之间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D 项为被动句,A 、B 、C 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①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
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北区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何谓中国传统色?早在春秋时期,《尚书》便下了定义,“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赤、黄、青、黑、白为基础色,将天地宇宙、万物万象,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对应起来,其中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地谓之“玄黄”。
五种颜色各有不同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稳居中心方位的黄色,与黄金、皮肤、大地同色,象征着尊贵和中正,为历代帝王所尊崇,被奉为皇家专用色;青色虽然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但实际颜色却让人()不透,有时可以表示为蓝色,有时又可以是绿色,无论什么色都富有美好寓意;玄即为黑,道家将黑色列为众色之首,秦统一六国后,无论是帝王、大臣抑或兵士,服饰、铠甲均以黑色为主;白,最初的颜色,被古人视为各种颜色的基础色,万物之始,大道为简,简简单单的颜色成为百搭色,即使大面积留白也有无穷意境。
古老中国大地上的先民,很早就发现了颜色并能够运用颜色。
20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各处发现颜料。
此外,还发现各种彩绘陶器如俗称的红顶碗,陶器上的朱书、墨书等,这些都表明中华文明中颜色应用的渊源。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寓意琢磨断续B.意蕴捉摸断续C.寓意捉摸陆续D.意蕴琢磨陆续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赤色,华夏之正色,战国之后,人们常常把赤与红归为同一种颜色,被尊为吉祥如意的象征B.赤色,战国之后,人们常常把赤与红归为同一种颜色,华夏之正色,被尊为吉祥如意的象征C.战国之后,人们常常把赤与红归为同一种颜色,赤色,被尊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华夏之正色D.战国之后,人们常常把赤与红归为同一种颜色,赤色,华夏之正色,被尊为吉祥如意的象征3.下列与颜色相关的文学常识及相关词语的解释,对应内容有误的一项是()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题)

二、议论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葛其恒①半山腰突遇大雨,往山顶走,顶风冒雨;向山下跑,风缓雨舒。
此时,应该继续上山还是下山?“向上继续攀登!”登山专家给出的答案,令人意外,却有其道理。
事实上,去往山顶,虽然顶风冒雨,却不会有更大危险;而往山下跑,风雨虽减弱,可万一遭遇山洪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
风雨过后,青山叠翠、彩虹似练的绝美景色,正是对逆风雨而行登山者的最好奖励。
②当困难挡道、步履坎坷,当山重水复、歧路徘徊,我们不妨从攀登中借鉴破解困境、滋养信心的办法。
攀登每向上一步,意味着迈过了一级困难,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攀登每向上一步,也意味着境界水平提升了一步,逐渐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攀登可以克服困难、可以摆脱羁绊、可以快速突围,所以攀登总能给人以巨大的方向感、前进力和面向未来的希望。
如若遇围困时停留原地消极等待或者调头折返,看似躲过了困难,实际并没有取得任何进步,因为困难依然在那里。
③攀登之路虽然更为艰险,付出的汗水也更多,却是突出重围、实现目标的制胜之路。
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我们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出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决策。
当时的中国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党中央决定自力更生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最终,“两弹一星”横空出世。
无论是面对革命困境还是面对发展难题,我们党历来都是坚守初心、不畏艰险。
也正因为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我们才不断赢取“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胜利局面。
④学会攀登,因为攀登连通着坚守初心、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攀登不同于悠然散步、肆意奔跑,无论多么艰险都要朝着登顶目标行进,这必然需要忘我无我的奋斗和坚守初心的态度,不为美景所惑、不为情绪所扰、不为孤独所烦,全身心沉浸于征途。
步履在攀登,身心同样在攀登。
理想信念坚定、精神上不“缺钙”,实践行动中才经得住各种考验。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高一语文2022.12.6班级姓名教育ID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
(18分)(6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12分)提到一个地方,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昭示着深圳的开拓进取,“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每一处文化地标都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地区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文化地标是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地方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
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文化地标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这一点。
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
反之,如果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作品,即便有再大的手笔,也会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
文化地标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源于其间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
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初三语文期末练习卷(建议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4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2)欲说还休,却道“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傍晚时分小明遥望山野,满目皆是浓浓秋意,让他不禁想起《野望》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2分)【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追和陶渊明诗引(节选)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①耳,置家罗浮②之下。
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
先生平生独喜为诗。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③。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吾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④,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有删改)【注】①儋:即儋州。
②罗浮:即罗浮山。
③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
④悛(quān):改变。
2.【甲】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_(人名)【丙】文中提到了“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
2024江苏南京联合体九年纪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江苏南京联合体九年纪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23分)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为勉励参赛同学,班级开展了主题为“自强不息”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发出倡议,你用心准备讲稿。
(4分)9月23日,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以“水”为串联,演绎出一幅幅中国式浪漫的鲜yán 画卷,一场体育盛宴由此开启。
今天,我们以“自强不息”主题活动来迎接即将举行的校运会。
我们正值,心怀壮志,也要在赛场上展现青春风采。
衷心期待同学们在此次运动会上恪守体育精神,自强不息,取得佳绩。
(1)根据拼音写汉字:yán()(1分)(2)给加点字写注音:恪()(1分)(3)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2分)A. 豆蔻年华B. 青春年少C. 弱冠之年2、加油鼓劲,你以诗文相赠。
(6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2),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要敢于胜利,也不惧失败,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要有“不以物喜,”的良好心态。
(4)“,”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坚守不屈不挠的精气神。
(从学过的诗文中选填连续的两句,本卷出现过的诗文除外)3、弘扬体育精神,你补写对联。
(3分)上联:百炼成钢强筋骨下联:4、阅读三则材料,你发表评论(80字左右)(5分)【材料一】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自幼勤奋读书。
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只能喝粥。
煮好粥, 经过一晚上的凝固后, 再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就着咸菜吃。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他自强不息,勤学不辍,终有作为。
【材料二】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他二十岁时遭遇了双腿瘫痪的厄运,但他没有逃避,而是勇敢面对,自强不息,扶轮问路。
他用残缺而丰满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涵义。
【材料三】张桂梅,时代楷模,党的二十大代表。
她扎根贫困山区,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圆了山区女孩的读书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山者阅读题答案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
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2)适可而止:恰好可以。
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2.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三个登山人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登山人: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了。
第二个登山人:望着上面险要的山势,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了下来了。
第三个登山人:知难而前,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3.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4.用“~~~~”画出三个登山时、人碰面后说的话。
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5.写出画线语句的意思。
山上的风光很美,可你们这个样子根本就无法看到这些色彩。
6.短文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B )
A.说明登山的困难。
B.赞扬不畏艰难,勇于登攀的精神。
C.说明知难而退,能生力气。
登山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D.赞扬适可而止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