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西方民俗文化比较 第三篇:中西节日文化之比较讲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西节日文化对比.ppt

中西节日文化对比.ppt

春节(Spring Festival) 吃饺子、放鞭炮
贴春联、门神、年画
拜年、团聚、守岁
圣诞节(Christmas)
平安夜 圣诞树 圣诞老人 火鸡
春节(Spring Festival)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 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 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 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 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 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 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 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 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 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 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 的时刻即在
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
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
迎新。
拜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 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 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 “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 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Christmas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 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 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 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 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 种习俗。
圣诞袜&圣诞帽
圣诞帽 卡通版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
贴春联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 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 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 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 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 好心愿。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ppt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ppt

冬 至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 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 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 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 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 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 宗的人。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 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 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 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 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 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 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 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 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 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 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 —— 嫦娥奔月 中秋传说之二 —— 吴刚折桂 中秋传说之三 ——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来源
按照基督教的习惯,每年的11月1 日为万圣节,是纪念所有圣徒的日子。 万圣节前夕便是万圣节的前一天,即10月31日。在中世纪的英格兰,万圣节被 叫做 All Hallow ,大家知道,“前夕”的英语是eve , 所以万圣节前夕便由 Halloween + eve 演变成 Halloween 。
Customer习俗
按照习俗,过圣诞节时人们都互赠圣诞贺卡和圣诞礼品。贺卡可以 在商店买到,也可以自制,只要写上一句祝词,写上自己的姓名就行了。 赠贺卡一般要根据对方的年兴趣爱好以及与自己的关系等。不仅同事、 同学、朋友之间互赠,家庭成员之间也有互赠贺卡和礼品的习惯。这是 一种最普通的庆祝圣诞节的活动。 圣诞餐是圣诞节当天的主餐,有的家庭把它安排在中餐,有的把它安排 在晚餐。这餐饭主要是家人聚餐,一般不邀请客人。圣诞餐主要食品为: 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 小甜饼(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 按照习俗,吃圣诞餐时,往往要多设一个座位,多放一份餐具, 据说 这是为了“主的使者”预备的,也有的说是为一个需要帮助的过路人而 准备的。 在圣诞夜(12月24日晚至25日晨),基督教徒们组织歌咏队到各 教徒家去唱圣诞颂歌,传报佳音。据说,这是模仿天使在基督降生的那 天夜里,在伯利恒郊外向牧羊人报告基督降生的喜讯。颂歌很多,比如 《平安夜》、《铃儿响叮当》、《小伯利恒》、《东方三贤士》等,内 容大都与耶酥的诞生有关。

中西方传统节日比较课件PPT

中西方传统节日比较课件PPT
中西方传统节日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FESTIVALS
COMPARISON
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 春节
Spring Festival
• 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 清明节
Ching Ming Festival
久远的历史,醇厚的民俗风情,独特的 民族意蕴,使得端午节的文化影响跨越了地 域条件和民族文化的种种差异,被东亚许多 国家地区广为接受。例如,韩国的“江陵端 午祭”便是来源于中国的端午节。
源于纪念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悬挂菖蒲、艾草: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 都会在家门上悬挂菖蒲和艾蒿借以避邪。
复活节彩蛋—Easteregg,象征着生命的开 始与延续
复活节兔子 复活节的另一象征是小兔子,原因 是它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人们视 它为新生命的创造者
过去,在多数西方国家里,复活节一般要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游行者身穿 长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进。他们打扮成基督教历史人物,唱着颂歌欢庆 耶稣复活。
stilt walk(踩高跷)
清明节 CHING MING FESTIVAL
• 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 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 (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 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 相传圣诞老人是罗马帝国东部小亚细亚每拉城(今土耳其 境内)的主教圣尼古拉的化身。17世纪荷兰移民把圣诞 老人的传说带到了美国。美国英语中的圣诞老人为“圣塔? 克劳斯”(Santa Claus),在荷兰语中原为“圣尼古 拉”。圣尼古拉主教生前乐善好施,曾暗地里赠送金子给 一农夫的三个待嫁的女儿作嫁妆,将一袋金子从烟囱扔进 去,恰好掉在壁炉上的一只长统袜中。所以现在在圣诞夜 有不少天真的孩子都把袜子口朝上小心翼翼地吊在壁炉旁 或床头,期待圣诞老人送来礼物。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英语ppt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英语ppt

节日文化的差异和融合。
文化产业的推动
02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将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融合到一起,促进
文化产业发展。
社会团体的参与
03
通过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活动,
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融合的现状与前景
现状
目前,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西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发展。
Wishing you a happy new year! 祝福你新年快乐!
Ring out the old year, ring in the new!旧岁已去,新 年已来!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and greet the new!辞旧迎新!
Welcome the new year,goodbye to the old one!欢迎 新的一年,向过去说 再见!
Western传统节日时间
Solar calendar-based,such as Christmas,Easter,Halloween,etc.
节日来源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来源
Mostly derived from natural festivals,customs,and loc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s.
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人们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同 时也会踏青游玩。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也被称为龙舟节,这一天人们吃粽子、 赛龙舟、挂艾草等。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也被称为月圆节,人们赏月、吃月饼、 猜灯谜等。
冬至节
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人们吃饺子、汤圆等传统 食品,同时也会进行一些祭祀活动。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PPT课件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PPT课件

传统节日起源
宗教节祀 宗教节祀 宗教节祀 宗教节祀 宗教节祀 宗教节祀 宗教节祀
Spring Festival
Symbols of Spring Festival
• We hang lanterns and stick Spring couplets. •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 • Children get red bags and light firecrackers. • We say ”Happy New Year” each other. • We visit our friends and family . • We watch Spring Festival gala evening.
•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也是团圆的日子。
Moon Cake
Moon cake is a traditional food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t looks like a full moon, means reunion.
Symbols of Christmas Day
1. Witches flying on broomsticks with black cats, ghosts, goblins and skeletons.
2. Trick or treat costumes.
3. Carving pumpkins into Jack-o’-lantern
4. Black and orange are the traditional Halloween colors.
Careful carve and polish
Thank you!

中西节日对比-PPT精品文档

中西节日对比-PPT精品文档

对中西方节日的看法
• ★从消费和娱乐的角度看,多一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好事。既可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又能让百姓感 受到异域的文化,多一个娱乐消遣的机会。 ★引进一些外来的节日文化,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 来欢乐,能多些人们相互间沟通感情、增进友谊的机会。 ★各大商场里已经充满了节日气氛,五花八门的 小礼品很吸引人的眼球,新鲜、刺激、有趣应该是年轻人爱过洋节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其实不管洋节土节, 都包含有家人团聚、祝福平安等吉祥的意思,所以除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年中再多一些洋节,不是多一份 快乐吗,只可惜,内地不像香港,过洋节不放假。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延续下来 的,很难说哪些是我们原始的文化、原始的节日,就像我们没有理由排斥国外先进的技术、文明,拒绝学习 外民族语言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一些节日没有什么不好。 ★只是找个多吃一顿的理由 和借口,又不是什么大事,不必认真。喜欢这个节日的人,可以在平安夜约上几个友人,共同享受这个浪漫 的节日,如果不喜欢尽可以在家休息。 ★有节就过啊,图个开心。节日虽然分古今中外,但都算是人类共 同的文化遗产,凡是节日都有个特别的意味,过节就过个意味呗。 ★圣诞节只是诸多“洋节日”在中国的 一个缩影。近些年,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众多的“洋节日”在中国都市大行其道,但这些西方节日原 有的意义已被中国的年轻人曲解,变成了“疯狂聚会”、“狂欢的盛宴”。 ★过春节总是要和父母长辈在 一起,感觉很闷,洋节就不一样了,每年的洋节都和朋友们一起过,大家没有代沟,在一起无话不谈,吃饭 点菜也不用看长辈的脸色,真好! ★排斥与跟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人交往,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春 节兴味索然,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和长辈在一起。洋节在中国还是新兴事物,难以被年龄较大的人接 受,基本属于年轻人的‘专利’,可以说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不都是非常有意义 的节日吗?跟政治、民族自尊没有关系,谁不喜欢温馨浪漫的节日氛围呢?

中西传统节日对比 ppt

中西传统节日对比 ppt

-
9
春节(Spring Festival)
4.贴春联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 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 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 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 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 俱、影壁中。
-
12
门神
-
13
窗花
-
14
年画
-
15
春节(Spring Festival)
6.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 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 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 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 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
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16
春节(Spring Festival)
7.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 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 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 “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 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 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
19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

中西民俗文化差异-PPT精选文档

中西民俗文化差异-PPT精选文档
• 不同的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文化都 是平等的,应该了解自己,也要学会文化适应, 寻找交际的共同习俗。对文化差异表现宽容,以 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

“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 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称谓差异
敬称和谦称的使用差异 E:谦称与敬称并重
中国传统礼教‘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记.典礼》) “愚、在下、鄙人、不才;小女、犬子、小婿; 令尊、令堂、令千金”
W:同样有敬称但谦称绝少
崇尚和提倡自信,对人有礼但不过分自谦
称谓差异
对长辈称呼的差异 E: 不可对长辈直呼其名(重辈分)
九族:上四辈,下四辈,亲疏有别,长幼有序 伦理关系,人际关系
从东西方亲属称谓 窥文化差异
亲属称谓
语言现象,更是文化现象!
亲属称谓是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 性外族之间的称谓。
汉英亲属称谓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它 们属于不同的称谓制度,具有不同的称 谓习惯和泛化现象,更蕴涵了不同的文 化习俗。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 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是造成两者 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 和马虎。特别是晚辈不可直呼长辈名字。
• W:亲属称谓不区分长幼辈分也不太讲究,称谓词 • 笼统概括,他们看来,直呼其名表明他们之 • 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
文化全球化

HOW?
•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是必然存 在的。如果回避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而形成以 自我民族文化传统为中心的心理定势或偏见,都 会造成交际的障碍或失败。
干爹门
differenc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民俗文化比较 第三 篇:中西节日文化之比较
第三篇:中西节日文化之比较
浪漫温馨的西方情人节
(二月十四日——圣瓦伦丁节)
情人节的起源 关于情人节的起源, 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比较 流行的观点是:该节日与 古罗马的牧神节以及罗马 帝国时期基督教的殉教者 瓦伦丁有关。因此,情人 节又叫圣瓦伦丁节。
巧克力的传说
公元1660年,西班牙公主玛丽雅·特 蕾莎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签订婚约,稚 气而浪漫的公主将一盒装帧精美的巧克力 作为定情礼物赠送给路易十四。这是关于 情侣之间互送巧克力最早的文字记载。巧 克力以其甜蜜浪漫成为爱情的另一重要象 征。
含蓄典雅的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上巳节、七夕节)
元宵节作为中国情人节的理由
中元节的有关习俗
盂兰盆会
放河灯
祭祖
• 透过中元节习俗中 浓重的迷信色彩,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 包含着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其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无论 是对尚健在的长辈,还是已逝的亲人,不 忘孝道,事死者如事生,永存心中的一份 孝思。
其二是博爱。不管自己生活际遇如何, 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先人,也不会忘记施祭 孤苦的游魂。
从16世纪末起,瓦伦丁节越来越成为时 尚,年轻男子为了得到少女的芳心,纷纷赠 送各式礼物。现今情人节习俗有情侣之间 互赠情人节卡片,男士给自己心爱的人赠 送玫瑰花,女士给自己的情侣赠送象征甜 蜜爱情的巧克力等。
No Image
红玫瑰的传说
女神阿佛洛狄忒为 了寻找她的情人阿多尼 斯,奔跑在玫瑰花丛中 ,玫瑰刺破了她的手和 脚,鲜血滴在玫瑰的花 瓣上,白玫瑰从此变成 了红色的,红玫瑰也因 此成了坚贞爱情的象征 。
牧神是罗马神话中掌管自然 和女人婚姻的神。在牧神节(2月 15日)那天,男青年们围着一个签 筒抽签。签筒里装了许多写有待 嫁姑娘姓名和表达爱情祝辞的卡 片。男子们依次抽签,被抽中的 姑娘就会引起抽签人的注意。如 果喜欢这位女子,他就会将卡片 贴在袖子上表明自己爱上了她。
相传,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 迪乌斯二世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 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 男人可以走上疆场。一名叫瓦伦丁( 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 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 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被送上了绞架 ,这一天是公元270年2月14日。14世纪以 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
万圣节的有关习俗 ——“不请吃就捣乱”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每当万圣节前夜, 孩子们便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见面 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 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 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 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 大口袋里。
万圣节的象征——南瓜灯
在中世纪的英、法等国,据说每到2月 14日,女孩子上街碰到的第一个未婚男人, 便会成为她的情人。
在白金汉郡还曾盛行在情人节之夜祈祷 的风习:点燃一支蜡烛,插入两枚细针, 从烛底插到烛心,默念自己的爱人的名字 ,祈祷相爱始终,待蜡烛燃至针尖,据说
No
Image 所爱之人便会及时叩扉而至。
1837-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情人 节习俗最为独特:2月14日这一天,一对对情人, 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 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一姓 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 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 ;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背吐蕊,这对情人终将 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 No 孙满堂,合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 Image 的一人有早夭之险。
上巳节作为中国情人节的理由
春秋时代农历二月上旬 巳日至三月上旬巳日(魏时 固定为三月三日),是古代青 年男女临水聚会联欢、遨游 、恋爱、选配佳偶的节日, 古称“上巳节”;实为自主 婚姻、自由恋爱、两情相悦 、谈情说爱的中国情人节。 《诗经·郑风·溱洧》便有 记载。
七夕节是否中国的情人节?
提到七夕节,自然会想 到牛郎织女的传说。自汉代开 始,民间女孩往往会在七夕这 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 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 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织 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 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 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 姻缘巧配。因此,七夕节又被 叫做“乞巧节”。
元宵节,是古代玉,都是“三步 不出闺门”,只有到 了元宵节,才可以出 来夜游观灯,甚至和 恋人约会谈情。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 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 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怪离奇的西方鬼节——万圣节
(十一月一日)
万圣节的起源
万圣节是西方基督教会的宗教节日,基 督徒在十一月一日纪念所有知名及不知名 的基督教圣徒。由于它与自古沿习下来的 鬼节(10月31日)仅相差一天,后来人们就将 其合二为一,这就是万圣节又称鬼节的来历。 以后,这一节日又逐渐从欧洲流传到北美及 世界其他地区。
慎终追远的中国鬼节——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的起源
中元节原为道教节日,是中元赦罪地官 清虚大帝的诞辰。相传中元节时,地官清虚 大帝来到凡间,考察核定人们的善恶,因此民 间有祭拜地官的仪式。该节至唐宋时成为民 间节日,节俗颇似清明节,人们于这天祭奠祖 先。
中元节的起源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徒根据印度一种 佛教仪式追荐祖先,时间也在中元节这一天, 这种仪式即 “盂兰盆会”。“盂兰盆”是梵 文,意思是“救倒悬”。
中元节的起源
盂兰盆会来源于佛典《盂 兰盆经》中目键连救母的故事。 梁武帝时据此创设盂兰盆会, 后成为一种习俗,除施斋供僧 外,寺院还举行诵经法会以及 举办水陆道场、放焰口、放灯 等宗教活动。
中元节的起源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 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 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