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龙

合集下载

我国古代的四大宝贝(盘点十件颜值逆天的传世国宝)

我国古代的四大宝贝(盘点十件颜值逆天的传世国宝)

我国古代的四大宝贝(盘点十件颜值逆天的传世国宝)中国文化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很多,这些文物经过岁月的沉淀,见证着历史的同时也让人惊叹于匠人的高超技艺。

它们于泥土中重现天日,散发出独有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文物之多,多如繁星,今天就来盘点十件颜值超高的宝贝。

一、红山文化的C型玉龙红山文化是中国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发源地为东北西南地区,距离现在有六千年的历史。

早在1921年,考古学家就发现了红山文化的遗迹,直到2014年才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保护。

而玉器在那个时候就被广泛用于丧葬事宜,1971年出土的c型玉龙就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制玉手段。

也从侧面佐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镶金兽首玛瑙杯兽首玛瑙杯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它是唐代的玉器,其造型为一个角状兽首形,兽的双角为杯柄,方便手握,嘴部镶有一个黄金口塞,其次,它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处皆刻画的细微精确,十分罕见。

尤其选材,是选用最为罕见的缠丝玛瑙雕琢,加上玉匠结合材料的自然纹理随形而作,可谓是巧夺天工。

兽嘴处的镶金,更是有画龙点睛的妙用,更显珍贵。

是唐朝唯一一件俏色玉雕,同时也是唐代玉器中的翘楚,被列入首批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三、翡翠白菜翡翠白菜又叫翠玉白菜,它的材质是翠玉,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之后,呈现出一棵白菜形象,栩栩如生。

其整体有18.7厘米长,9.1厘米宽,大小与真实白菜一般无二,除此之外,这颗白菜身上的昆虫便是神来之笔,增添了很多趣味,也让人惊叹于当时的技艺。

作为慈禧太后的最爱,她死后也随她埋葬定东陵,后来被孙殿英盗走送给了蒋介石,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四、战国曾侯乙尊盘这件出土于武汉湖北随州的文物,是公认的春秋战国时期,工艺最复杂且最精美的青铜器,是由尊和盘两件器具组合而成,上为尊下为盘,其用途是尊里盛酒,盘中装水,夏季饮酒可用来冰镇,冬季则可温酒。

这件尊盘的整体造型精美、结构复杂,尊的装饰物为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的装饰物是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它们相互环绕,错落有致。

红山文化c型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文化c型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文化c型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文化C型玉龙是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因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C”而得名。

它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C型玉龙通常是由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钩,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目,头颈鬣飘摇。

它的制作工艺精湛,形态逼真,反映了早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原始文化原始崇拜。

C型玉龙被认为是中国龙形象的早期代表之一,具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可能来源于野猪、马、熊等动物的形象。

它不仅是红山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代表之一。

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

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

在我国有两种以玉著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一是位于浙北、苏南一带的良渚文化,出土玉器纹饰复杂,尤以玉琮上的神像最为骇人,也最具宗教意义,在良渚古城及庞大的水利系统发现以后,一般认为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古国时代。

二是位于辽西、内蒙古东南、河北北部一带的红山文化,出土玉器简洁明了,充满光的变幻,其中女神庙出土的泥塑女神头像与玉器风格相类,一般认为红山文化已迈入古国门槛。

这两种文化相隔1300公里,在龙的塑形上有很强的关联,它们就像银河畔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一样熠熠生辉,牵动着海内外无数华人的心,无不对它们孜孜以求。

2014年1月,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郭大顺和红山文化玉器爱好者洪殿旭,联合出版了《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对红山文化有明确出土地点的发掘品、有明确出土地区的收集品、有明确地点的收集品以及传世品进行了分类集中报道,可谓精粹摧心,美不胜收,但器物描述多遵从原报道,本文拟在对器物进行真实描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红山文化的认识,给读者以较为详细的观察,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器物介绍《红山文化玉器鉴赏》一书收录器物众多,分类复杂,本文仅介绍深邃难测的玉雕龙及鸟龙、猪龙。

1.玉雕龙26件标本1(图1),辽宁建平境内征集。

亚白色,光色荏苒。

宽耳略高,后缘圆滑,切于中孔。

耳面(此处指鼻孔以上部分)中下部雕画圆眼,眼睑甚宽,呈凹面,眼睑连线通过鼻面,耳根线接于眼睑上线。

横水滴形鼻孔凸起,打洼较宽。

鼻孔下有宽嘴,两侧各雕一对獠牙,是红山文化玉红山文化玉雕龙赏析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 周云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郝红星图3 首都博物馆藏品图1 辽宁建平境内征集图2 河北围场县下伙房收集图4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图5 天津博物馆藏品图6 内蒙古巴林右旗羊场乡额尔根勿苏遗址出土雕龙唯一有牙者。

嘴尾相连,断面较窄,嘴、尾断面大小近同。

中孔对钻,残留中脊。

颈背系孔有对钻旋痕。

肌肤玉理,体面虽有坑斑,但圆眼与凸起的鼻、牙使玉龙看上去萌气十足。

红山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玉龙名词解释
红山玉龙,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玉器文物,源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
伦贝尔市附近的红山文化遗址。

红山玉龙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杰作之一。

红山玉龙是一种用红山文化时期独特的玉石材料雕刻制成的龙形雕像。

红山文
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

红山玉龙是该文
化遗址出土的一种精美玉器,其制作工艺精湛,艺术形象逼真,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巅峰之作。

红山玉龙通常被用作装饰品或礼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它的形态通
常是一条盘踞在地面上并向上仰首的龙,其身体扭曲优雅,精细雕刻的鳞片和纹理使其更加栩栩如生。

红山玉龙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艺步骤,包括原料选择、粗加工、精细雕刻、抛光和镶嵌等。

红山玉龙除了作为艺术品外,还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和吉祥寓意的象征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神兽,代表着皇权和贵族尊荣。

因此,红山玉龙也被视为一种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的象征,成为人们追求繁荣和幸福的信仰象征之一。

总而言之,红山玉龙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的珍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艺
术和文化价值。

它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红山玉龙的简介

关于红山玉龙的简介

关于红山玉龙的简介
红山玉龙,又称为红山文化玉龙,是1971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玉制的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这条玉龙是用一块完整的蛇纹石质岫岩玉雕刻而成,整体呈勾曲形,身体卷曲,如同一根“C”字。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通体琢磨光滑,工艺精湛,线条优美流利,表现了远古时期人们的卓越艺术才能。

红山玉龙的用途目前尚无定论,但因其高达26厘米,显然并非配饰之物,推测可能是用于宗教图腾象征或是用于祭祀的礼器。

这条玉龙在考古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研究中国的龙文化、古代玉器艺术以及红山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山玉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个国宝的发现和保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艺术珍品,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古代人类的文化和智慧。

“中华第一龙”C形玉龙出土地点得到确认等

“中华第一龙”C形玉龙出土地点得到确认等

“中华第一龙”C形玉龙出土地点得到确认等有“中华第一龙”之称的中华C形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类之一,目前所知的两件红山文化玉龙――C形碧玉龙与C形黄玉龙均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

由于两件玉龙均非考古发掘出土器物,对其文物性质和年代的认定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日前,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发布了关于红山C形玉龙研究的最新成果,确认了C形黄玉龙的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自然村。

C形黄玉龙的资料最早发表在《中国文物报》1988年4月8日头版头条,文章题目为“内蒙古又发现一件新石器时代玉龙”。

由于是征集的文物,因此关于C形黄玉龙的准确出土时间与地点一直有各种说法。

其文化类型所属也在学术圈内引起争议和讨论。

部分专家认定这件龙形玉器属红山文化典型器物,而一些学者则认为玉龙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

2008年初,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联合翁牛特旗博物馆将C形黄玉龙的出土地点立项并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调查活动之中,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C形黄玉龙的真正出土地点和两件C 形玉龙出土地的周边环境进行田野考察和民间访问,采访相关人士上百人次,在翁牛特旗红山文化遗址群采集实物标本上千件,于2010年10月下旬最终确认黄玉龙形器的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红山文物遗址群中。

(据《中国文物报》)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在京举行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学术指导单位,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国韵文华书画院承办的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1月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开幕仪式。

此展是对“中国画名家手卷作品展”的延续,旨在探索传统中国画形式与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有效结合,让传统形式为当代中国画创作服务,也由此带动当代国画家重新思考传统,在当代多元化的艺术格局里,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思想寻找现代定位。

手卷、条屏、中堂、扇面、册页等形式,都是中国画的传统模式。

红山文化东拐棒沟C形玉龙的工艺试析-CUHK

红山文化东拐棒沟C形玉龙的工艺试析-CUHK

红山文化东拐棒沟C形玉龙的工艺试析邓聪(香港中文大学)刘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前言近世是中国学术飞跃发展时代,考古发现使中国古代史的景象完全改观。

当前考古对中国玉文化认识, 同样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古代中国科学智慧的早熟,充分表现于东北地区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真玉(软玉)文化的发现。

然而,其后继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之玉器群,如横空出世,玉质精美,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往往让人有不敢置信的感觉。

其中,尤以红山文化的C形玉龙,更是中国史前玉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器物之一。

从2008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在赤峰开展了国家科技部支撑“中华文明探源工程II--红山文化玉器工艺项目”课题。

其后此项目在赤峰和沈阳等地顺利开展,取得极其丰硕的成果,初步完成了第一期的工作。

我们在2009年完成的“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玉器制作技术研究”初步报告,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袁靖先生统筹发表,此外正式详尽的报告,计划以分册专项形式,公诸于世。

然而,近来由于涉及此项课题中之一内蒙翁牛特旗博物馆馆藏C形玉龙(又称为黄玉龙,与赛沁塔拉碧玉龙对应),受到学术界及社会普遍热切的关注。

因此,我们把有关此玉龙工艺研究的初步成果,个别抽出提前发表,以飨告国内外红山文化玉器同好殷切的期待。

我们相信,学术界应将最新知识,迅速传达到社会广大民众之间。

而学术界亦因此与广大社会群众会有更紧密的联系,从而又得到社会更大力的支持。

2008年8月15至16日,我们在翁牛特旗乌丹镇翁牛特旗博物馆内,对C形黄玉龙进行多角度的拍摄及硅胶微痕复制。

其间,据悉过去此玉龙出土地点,一直未能确定。

我们恳请翁牛特旗文化局及博物馆同仁,核实此玉龙出土准确地点。

经过近近两年多努力,探访相关人士百人次,在相关遗址采集实物标本上千件,直至在2010年10月下旬,由学界最终确认此件玉龙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捧沟红山文化遗址群中(图版一)。

211274592_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211274592_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

天工|2023年第3期[摘 要]红山文化晚期和凌家滩文化的年代大致在距今5 500—5 000年,它们都经历了产生、发展、高峰和衰落的过程。

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玉器的造型和工艺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玉器的大量出土和当时的葬俗及人们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关系,这也说明宗教和祭祀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凌家滩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唯玉为葬”不同,其还具有一定的世俗化倾向。

比较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玉器的相似性,对进一步研究文化的联系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玉器[中图分类号]TS9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001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郎曼.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J].天工,2023(3):10-12.郎 曼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作者简介:郎曼(2002—),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本科生,研究方向:考古。

无论是红山文化玉器还是凌家滩文化玉器,按器型都可以分为四大类,即装饰类玉器、工具或武器类玉器、动物类玉器和其他类玉器。

下面将分别从装饰类玉器、动物类玉器、其他类玉器三个方面对两种文化玉器的器型进行比较研究。

一、装饰类玉器(一)玉玦和玉璜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玦呈圆环状,一侧有一窄缺口,有对钻孔,通体磨光。

凌家滩文化中出土的玉玦是扁圆形,缺口两端较宽,截面呈三角形,无纹,两面有对钻小孔,表面抛光。

环形有缺口为玦,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的玉玦多有对钻小孔,说明可能是佩戴之物,起装饰作用。

在红山文化中,玉玦出土较少,仅出土了5件,应当已经不再流行。

但凌家滩文化中却出土了许多玉玦,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器类,且大多出土于头部附近,一般被认为是耳饰,这一点从凌家滩遗址发现的玉人中也可以推测,玉人的耳朵较大且耳垂有穿孔,说明有佩戴耳饰的传统,而这个耳饰很有可能就是玉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文化玉龙
今天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了解了有关玉器的相关知识,在众多讲解员提到的精美玉器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称为“中国第一龙”的红山玉龙。

要说起红山玉龙,先要讲讲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位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起始于公元五千多年前的农业文明,是中国已知出现最早的文明。

主要分布在热河地区。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

红山文化时期,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

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而红山文化玉龙正是这些玉器中的精品。

这条玉龙呈墨绿色,体型蜷曲,就像英文字母“C”一样。

这条龙有四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

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

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

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

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

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

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开始紧密相关。

八三班
江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