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简介 ppt课件
【全版】一章三节红山文化推荐PPT

玉器的起源是装饰,玉器的使用从萨满文化发展 到族权、神权、兵权的象征,很多玉器是原始礼器, 一些动物的造型是氏族的图腾。
红山文化大致地理位置
红山文化特征
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 丰富,造型生动朴实。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 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
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 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 等。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 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 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
2.3_2.9厘米。
红山文化是发源于东北地区西部的,起始于公元五千多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热河地区(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辽河流域的大玉凌河龙与以老哈一河整上块游。玉料圆雕而成,
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
红山文化彩陶罐
红山文化陶器制 陶工艺精湛、器 型独特、文化信 息丰富,学术研 究价值高。 红山文化的彩陶 在民间被誉为 “红山文化的官 窑” ,因 久远、 丧葬习俗、使用 方式、等诸多因 素不易完整面世。 红山陶器存世数 量少之又少,完 整器很难见到。
红山文化常识介绍

红山文化常识介绍红山文化常识介绍初识红山文化——常识介绍时间:2013-9-101、什么是红山文化红山文化距今5000——6000年,是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所创造的农业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在蒙语中为“乌兰哈达”,乌兰是赤色、红色之意,哈达意即山峰。
2、红山文化的分布经多年调查,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其北界越过西拉木伦河,并有继续向蒙古草原深入的趋势;东界越医巫闾山,到达下辽河西岸;南界东段达渤海沿岸,南界西段越燕山山脉到达华北平原;西界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桑干河上游。
3、红山文化的范畴近年在红山文化分布范围内,包括其中心范围内陆续发现了一些与红山文化有密切关系的新石器时代类型。
它们之中有早于红山文化的,称为“先红山文化”;有晚于红山文化的,称为“后红山文化”;有的大约与红山文化相近并与红山文化并行发展和相互影响的考古文化,称为“红山诸文化”。
4、先红山文化“先红山文化”是指早于红山文化的文化类型。
其分布范围与红山文化分布范围重合而更为广阔。
其年代距今8000年。
苏秉琦先生称这一时期为“中华上万年文明起步”。
主要特点是一种夹砂褐陶饰压印纹的筒形罐。
这种筒形罐是迄今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陶器。
也是东北地区以及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共同特点。
典型遗址是查海、兴隆洼遗址。
5、查海遗址查海遗址位于阜新市阜新县沙拉乡。
1982年发现,距今超过8000年,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查海遗址已发现房址达50余座,都有为半地穴式,且是凿岩为穴。
房址以南北成行为主,东西也大致成排。
房址都是呈方形圆角,面积一般为30~50平方米,最大的达100平方米,小型的也有15~20平方米。
房址无明确门道,可能在屋顶开门。
《魏书·勿吉传》记:“筑城穴居,屋形似冢,开门于上,以梯出入”。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有石斧、石凿、石刀、石球等。
从地下遗存看红山文化先民饮食生活

从地下遗存看红山文化先民饮食生活1. 引言1.1 红山文化简介红山文化是中国史前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
该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附近的红山遗址为代表。
红山文化的先民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种植粟、燕麦、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养殖猪、牛、羊等家畜。
红山文化先民还擅长制作陶器,以黏土为原料,制成各种形状的陶器,包括饮食容器、器具等。
红山文化的先民饮食生活十分丰富多样,主要以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为主要食材,日常饮食主要通过烹饪的方式进行处理。
他们使用各种烹饪工具和器具,如陶罐、石磨、石头刀等,对食物进行加工和烹饪。
红山文化先民还具有一定的食物加工和保存技术,如晒干、腌制、熏制等方式,使食物能够在季节性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得以保存。
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反映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红山文化地下遗存的发现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山文化先民的饮食生活,探讨其饮食文化的特点以及对今人生活的启示。
【2000字】2. 正文2.1 地下遗存与红山文化先民饮食生活的关系地下遗存是研究古代先民饮食生活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地下遗存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揭示出红山文化先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点。
地下遗存中发现的食物遗骸和烹饪工具,可以帮助考古学家重建红山文化先民的饮食菜谱和烹饪技术。
通过对地下遗存的研究,我们发现红山文化先民主要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主要方式获取食物,同时也种植了一些野生植物作为补充。
在地下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和植物残余,这些食物遗骸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揭示了红山文化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和饮食结构。
地下遗存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烹饪工具和器具,如石器、陶器等,这些工具的形制和用途揭示了红山文化先民的烹饪技术和烹饪方式。
通过铜制的烹饪器具和烟熏技术,我们可以推测红山文化先民擅长烤熏食物的方法,这些烹饪工具和器具为我们重构红山文化先民的饮食生活提供了重要依据。
红山文化简介

红山文化简介――听雨堂主人中国古玉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先民们制玉、佩玉、祭玉、葬玉,无不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客观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历史史实。
这对于我们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史料,同时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史源是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中国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
其覆盖范围,西起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南到大凌河流域,地处辽宁省西部、内蒙古东部四盟及河北省北部地区。
红山文化遗址经树轮校正,其年代距今为5485 士110 年,碳14 测定年代数据为距今4895 士70 年,应处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阶段,时间大约跨自公元前4000 一公元前3000 年的一千余年。
红山文化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
1908 年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在内蒙古林西县和赤峰县英金河畔调查,曾发现红山文化遗存。
1919年法国学者桑志华、德日进也在内蒙古东南部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曾到赤峰东北郊的红山前作过调查,对沙锅屯洞穴遗址和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
1921年,应聘来华进行矿产资源调查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进行煤矿调查的同时,在南票煤田附近发现石灰岩洞穴数个,并对洞内堆积进行了发掘。
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滨田耕作、水野清一在赤峰红山后遗址发掘,1939 年发表考古报告书。
中国学者在早期对红山文化的发现,特别在研究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0年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在内蒙古林西县和英金河流域调查新石器时代遗存,他和考古学家裴文中、尹达对这类遗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于40年代提出,沙锅屯、红山后的遗存是中原彩陶文化与北方细石器文化在长城地带相遇产生的一种“混合文化”,是一种新型的考古学文化,并正式定名为“红山文化”。
195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吕遵谔带领下调查并发掘了红山后遗址,于1958 年在《考古学报》上发表报告时,使用了“红山文化”的名字。
走进红山文化PPT课件

1.什么是红山文化? 2.红山文化产生于什么时期?距今大概有多少 年?
3.红山文化的代表文物有什么?
思考题:
1.什么是红山文化?
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 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2.红山文化产生于什么时期?距今大概有多少 年?
红山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称史前文化,距今约5000年前。
3.红山文化的代表文物有什么?
玉器、陶器、红山女神像等。
牛河梁遗址有规律地分布着祭 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并由 它们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
祭祀中心。
牛 河 梁 红 山 文 化 遗 址
女神头像高度写实,造型逼真,她 的脸形为方圆形,颧骨突起,双眼中镶 嵌着两块经过抛光处理的青色圆形玉片 。
英国学者汉斯·豪斯赫尔说:“如果说工 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 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
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1.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明了哪些交通工具?
2.20世纪初为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的科学家有哪几位?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为什么说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说一说,第 二次工业革命有
哪些特点?
搜集有关早期汽车、飞机的图片, 将其与现代的汽车、飞机相比,看有 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些
改变?
想一想,第二次工 业革命会带来哪些影响?
①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女神用坦然而又镇定的目光,默默 地注视着5000年以后的人们,她带着 神秘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红山文化简介

考古学表明,红山文化是在 兴隆洼文化、 赵宝沟文化 基础上发展起来。
兴隆洼文化
赵宝沟文化
红山文化
兴隆洼遗址的遗存
经C14测定年代距 今7470±80--6895±205年。 大大早于红山文 化,与红山文化 前身有关,可称 “前红山文化。”
兴隆洼遗存
• 8000年前兴隆 洼人用玉雕琢成 玉块作为装饰品, 在墓主人左右耳 畔,是耳垂上的 饰物。
滨田耕作与水野清一
• 1935年,由滨田耕作主持对 红山后进行发掘。回国后的 1938年,滨田耕作与水野清 一根据手头掌握的考古材料, 整理出版了发掘报告—— 《赤峰红山后》,初步把红 山的古文化遗存概括为“赤 峰第一期文化”和“赤峰第 二期文化”。
尹达
• 1954年,我国考古学家尹达先 生纠正了所谓的“赤峰第一期 文化”、“赤峰第二期文化” 的模糊概念,将红山一带的新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定名为“红 山文化”。 • 自此之后,红山文化遗址的教 研调查、科学发掘工作日见增 多,并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研究 成果面世。
3. 红山文化玉器是镇物
• 传承传统文化习俗,祈福、消灾、保平安, • 家宅、公司、酒店、厂房镇物……
4. “红山文化”是价值的投资
• 保值与升值
接下来请欣赏 红山文化 系列玉龙 及 其它玉器
收藏 最有价值的是, 收藏品是代表一个时代的 文化 “符号”
1. “红山文化”收藏可吸取的知 识
• 考古学、地质学、天文学、历史学、社会 学、宗教学、哲学、政治经济学、投资学、 鉴赏学……
2. “红山文化”收藏的乐趣
• 把玩、交友、交流思想、陶冶性情、
• 与古人对话,玩物立志
天人合一,融和共生
牛河梁遗址祭坛
• 牛河梁遗址是世 界上最大的文化 遗址,遗址坐落 在努鲁尔虎山山 脉的一个山梁上, 因大凌河支流牛 儿河从山谷经过 而得名
浅 谈 赤 峰 红 山 文 化

• •
(3).元至元八年 (公元1271年) 元王朝中央设中书省,除腹地外,各地设行 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站等事, 均管理之。应昌路(今克什克腾旗达里湖畔)等直 属中书省,宁城县、赤峰市一带属辽阳行中书省。 • 元至元二十四年 (公元1287年) • 位于今喀喇沁旗北山谷著名寺院龙泉寺重修 落成。是地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环境幽静。院 内有刻于唐、宋时期石狮一尊,建山门、前殿、 后殿、鐥房、僧舍若干间,精巧玲珑。寺内保存 的四至碑和两通元碑,系赤峰市人文景观及研究 元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 民俗风情区
• 在那里,你可尽情 领略山老区人民的 淳朴民风,享受那 里的宁静与恬淡, 品味那里的农家饭 菜,采摘那里的山 货野果,如果你能 在那小小的山村住 上一夜,那主人的 热情,那土炕的温 暖,那茶叶的清香, 那山之委婉,那月 之清辉,那夜之静 谧,会使你终身难 忘。
龙泉寺
• 龙泉寺位于赤峰市喀 喇沁旗锦山镇西北3公 里处的狮子崖下,始 建于元代,面积达 5000平方米 • 康熙皇帝奉皇太后之 命赴盛京(沈阳)拜 谒祖陵,途经喀喇沁 旗,游龙泉寺后,龙 心大悦,赠金马鞍为 镇寺之宝,并赋诗赞 龙泉寺曰:“古木苍 山路不穷,霜林飒沓 响秋风,临流驻跸归 营晚,坐看旌旗落日
浅谈赤峰红山文化
一 组 指导教师:单文慧 组长:介
二. 三.
红山文化的历史 红山文化的发展
(1). 文物的出现
四.
(2).古遗迹的出现 (3). 民俗历史悠久 (4). 旅游文化展现 总述
• (1)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木伦河, 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 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 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的社 会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为纽带 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 (2).赤峰红山的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 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的彩陶与之字型 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 化。
红山文化论述

红山文化论述红山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距今约7000年前至5000年前,分布在今天的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等地的一系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的出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为我们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组织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揭示了中国文明的早期形成和发展。
红山文化的名称源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一带的遗址,最早是由瑞典考古学家约翰·安德森在1925年发现的。
这个文化的特点是以陶器制作为主,同时也有石器、骨器、角器等的遗物。
红山文化的陶器以红色为主,器形多样,有罐、盘、碗、瓶等,其中以彩陶最为突出,彩陶的造型精美,纹饰丰富多样,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艺术的追求。
红山文化的遗址分布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市南郊的二里头遗址、河北省高邑县的大同村遗址等。
这些遗址都是红山文化的代表,通过对这些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红山文化的社会组织、经济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红山文化的社会组织主要以村落为单位,村落内有多个房屋,房屋多为方形或圆形,以石块垒筑,屋顶多为茅草覆盖。
红山文化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种植的作物有小麦、大麦、黍、稻等,同时也从事畜牧业和狩猎采集活动。
红山文化的人们还擅长制作陶器和石器,这些器物在当时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红山文化的宗教信仰主要表现在祭祀活动中,人们常常在遗址内发现有祭祀场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二里头遗址的祭祀场所,这些场所多为方形,中间有火塘,周围有用石块筑成的祭坛。
人们在祭祀活动中使用动物骨骼、陶器等物品,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祈求。
红山文化的出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远古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
红山文化的陶器制作精美,彩陶的出现更是为我们展示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
红山文化的社会组织和经济活动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红山文化的宗教信仰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文化--中华文明的曙光
• 红山文化的考古新发现, 提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 的新课题,
• 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文明起 源的大讨论,
• 因此,牵动了亿万华夏炎黄 子孙的心,
• 也吸引了世界文明智慧的目 光……
红红山山文文化化简简介介
1
红山文化 的
地理位置
中国三大文明发源地
红山文化 仰韶文化
中华第一龙 与
• 穿越5000年 中华文明的时 空,
• 我们可以看到 ,能够代表中 华民族
• 最经典和
• 最具历史与文 化价值的符号 就是
• “龙”
• 下面我们将会 欣赏到,5500 年前中华民族 的人文始祖黄 帝与他的部落 集团留给我们 ,留给全人类 的一张名片
• ---红山文化之
龙图腾系列
• 龙的形象表
兴隆洼遗存
• 8000年前兴隆 洼人用玉雕琢成 玉块作为装饰品, 在墓主人左右耳 畔,是耳垂上的 饰物。
兴隆洼文化遗址 敖汉旗.宝国吐乡
赵宝沟文化
• 赵宝沟遗址地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高家 窝铺乡赵宝沟村西北
• 赵宝沟文化距今约7400年---6700年,其分 布范围尚未超出红山文化分布范围。
赵宝沟文化遗址 敖汉旗.高家窝铺乡
桑志华、德日进
• 1922年,法国人桑志华、德日进 来红山考察和发掘;
梁思永
• 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 思永先生,在英金河北岸和红 山嘴一带,发现新石器时代和 较晚期的文化遗存。
• 此后,红山被世人所瞩目。
日本东亚考古学会
• 1933年赤峰沦陷 后,日本东亚考 古学会对红山后 古文化遗址进行 了多次调查。
3
红山文化
的 文化价值
当人类学会制作石器、
陶器和玉器,并定居下来, 开始刀耕火种的生活,文 明的曙光才真正照耀我们 这个星球。
1.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红山文化玉器以其丰富的种类和造型, 反映了它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境。
2. “红山文化”是华夏先民留给中华民族 的一笔极之宝贵的文化遗产
“红山文化”回答了 “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信仰是心中的一种信念, 就象日月星辰在头顶照耀,
非常 相信它、仰望它……
4.揭示了龙文化深刻的意涵:
坤 坤 母 怀
红山文化
的历史与价值
1. “红山文化”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
头一千多年找到了物证.
红山文化玉器是 华夏人文始祖
黄帝的部落集团
留给后人的 一张名片
红山文化 是连
孔子和司马迁
都没有读过的历史?
2. “红山文化”为〝中华玉器时代〞找到 强而有力的佐证
3. “红山文化”为中华 “龙文化” 找到了源头
林西县白 音长汗
巴林右旗 那斯台
赤峰市红山 敖汉旗三
道湾子四楞 山
巴林左旗南 杨家营子半
拉山
翁牛特旗海 金山、三星
他拉
凌源市三 官甸子
辽宁省喀喇沁左 翼蒙古族自治县 (简称喀左县)
东山嘴,
建平县牛 河梁
2
红山文化 的
历史价值
红山文化 的考古
鸟居龙藏
• 1906年---1908年,曰本人鸟居 龙藏曾三次到红山,发现60多 处古文化遗存,1914年发表<东 蒙古的原始居民>一书,向世界 披露了中国长城以北的远古文明 信息。
达了我们祈盼 的一种理想的 生存状态:
• 鹿角--社稷和 长寿
• 牛耳--名列魁 首
• 鹰爪--对勇武 的赞美
• 鱼尾--飘摇
• 蛇身--婉转
颂龙
• 乘风云而上, • 遨游东方大地, • 俯瞰历史长河奔腾而下, • 永不停息。 • 溯源上古,三皇随日而出, • 龙迹横空而显,九洲一片神光; • 五帝载德而治,顿呈万般祥和, • 中华大地,千载演变,万古流转, • 龙呤缭绕,时空交错中, • 袅袅不绝的是 • 中华巨龙的唱响!
三 星 他 拉 村 中 华 第 一 龙 纪 念 碑
华
魂
千
空
年
灵
一
游
龙
动
女神庙女神象
女神庙在牛河梁遗址群的中心
牛河梁遗址祭坛
• 牛河梁遗址是世 界上最大的文化 遗址,遗址坐落 在努鲁尔虎山山 脉的一个山梁上, 因大凌河支流牛 儿河从山谷经过 而得名
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定名为“红 山文化”。
• 自此之后,红山文化遗址的教 研调查、科学发掘工作日见增 多,并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研究 成果面世。
考古学表明,红山文化是在 兴隆洼文化、 赵宝沟文化
基础上发展起来。
兴隆洼文化
赵宝沟文化
红山文化
兴隆洼遗址的遗存
经C14测定年代距 今7470±80--6895±205年。 大大早于红山文 化,与红山文化 前身有关,可称 “前红山文化。”
一个民族的历史
就是文化的历史, 因此,
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血脉, 更是民族的精神、灵魂和脊梁
3. “红山文化”揭示了人类精神 强大的支撑力
• 玉是集天地之精华与灵气而成。
• 红山文化玉器是汇聚了红山
人对神灵的崇敬和期望,注入了红 山人的灵魂、生命与无限的创造力。
• 红山文化玉器是通神的灵器,
是沟通天地的神器,红山文化所展 现的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扑 朔迷离的世界,是一个全神的世界。
红山文化
• 红山文化距今约5500年前,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 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期
• 具有国家的初级形态
• 原始宗教非常发达(萨满教,一直流传至今)
• 其分布范围在西辽河流域,内蒙古、辽宁等东北更广阔的 地域……
红山文化
• 红山文化考古,其中以龙图腾及女神庙 女神雕象而震惊世界.
中 华 第 一 龙 横 空 出 世
滨田耕作与水野清一
• 1935年,由滨田耕作主持对 红山后进行发掘。回国后的 1938年,滨田耕作与水野清 一根据手头掌握的考古材料, 整理出版了发掘报告—— 《赤峰红山后》,初步把红 山的古文化遗存概括为“赤 峰第一期文化”和“赤峰第 二期文化”。
尹达
• 1954年,我国考古学家尹达先 生纠正了所谓的“赤峰第一期 文化”、“赤峰第二期文化” 的模糊概念,将红山一带的新
良渚文化
大兴安岭 以南
红
山 内蒙古高 文 原东南
化
地 燕山山
域 脉以北
范
围
西辽河 支流.西 拉木伦 河.老哈
河
努鲁儿虎 山西北
红山文化的 分布范围,
以 西拉沐沦河、 老哈河为中心,
西起张家口,
东达辽河中游,
北至大兴安岭,
南逾大凌河谷。
0
渤海
辽宁省
赤峰市有一座暗红色花岗岩山体, 山以色名,是谓红山; 市以山名,是谓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