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切除缝合
狗小肠部分切除、肠端-端吻合术[精品]
![狗小肠部分切除、肠端-端吻合术[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c695633d5bbfd0a785673a5.png)
狗小肠部分切除、肠端-端吻合术[精品] 狗小肠部分切除、肠端-端吻合术【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节段性小肠坏死模型的制作方法。
2.掌握活体动物的肠管切除和端-端吻合的方法。
【器材】手术刀、组织剪、线剪、血管钳、组织钳、有齿镊、无齿镊、持针钳、甲状腺拉钩、S拉钧、肠钳、有齿直血管钳(Kochcr钳)、吸引器、缝合针和线、纱布、纱布垫、手术巾、手套、胶布、敷料等。
—.操作步骤1.麻醉成功后,将狗(也可用家兔或小型猪代替)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消毒、铺无菌巾。
2.开腹作右(或左)中腹部经腹直肌或正中切口。
3.肠切除(1)开腹后,观察腹内小肠,将一段小肠袢提出切口外,周围用盐水纱布垫将小肠袢与腹壁隔开。
在近系膜缘处结扎4~5条肠系膜血管用以制作肠坏死模型。
(2)展开肠拌,观察病变范围及系膜血管分布情况,确定肠管的切除范围。
在预定的切除部位,按血供方向,先将一面的系膜作“V”形切开,接着按同—切开面剪开另一面的系膜,此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图13-1)。
然后分离所遇的系膜血管,用两把弯血管钳夹住,在钳间剪断此血管,用4号丝线结扎血管两断端,再于近心端结扎线外侧用l号丝线作贯穿缝合结扎。
最后切断小肠系膜。
(3)在拟切除肠管两端(离色泽变暗的肠管3~5cm处),各以—把Kocher钳自小肠对系膜缘斜行指向系膜缘,使钳与小肠的横轴约成30?角,且钳尾偏向保留段肠管(图13-2)。
如此不仅可使吻合口径增大,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肠管断端的血液供应。
再将两端紧贴保留段肠管的肠系膜各分离约0.5cm。
然后在距Kocher钳3~5cm的健侧小肠处各用一把肠钳钳夹肠管。
肠管不宜夹得太紧,以刚好阻止肠内容物通过和肠管切缘无出血为度。
在肠钳与Kocher钳之间的肠管后方垫干纱布,紧贴两端的Kocher钳的健侧切断肠管,移除病变肠管及衬垫纱布。
吸净断端肠管的内容物后,用0.5,碘伏棉球擦拭消毒肠管内腔。
图13-l V形切开肠系膜图13-2 Kochcr钳30?角钳夹肠管4.肠端-端吻合(1)小肠两断端靠拢,注意使两肠腔对齐勿发生扭曲,周围以盐水纱布垫隔开。
小肠切断与吻合术课件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规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 情况和肠道功能。
影像学检查
进行腹部超声、CT等检查,以 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
术前饮食
术前12小时
禁止进食固体食物,可适量饮水 。
术前4小时
禁止饮水,可适量进食清流食物 ,如糖水、牛奶等。
术前用药
01
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使用抗生 素预防感染。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案例二:小肠切除吻合术治疗小肠扭转
患者情况
一位45岁的男性,由于小肠扭转导致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经过检查发现是小肠扭转导致的完全性肠梗阻。
手术过程
手术中小肠部分切除,然后进行肠吻合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 状逐渐消失。
总结
对于小肠扭转患者,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可以有效解除症状,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口愈合。
逐渐恢复饮食
在禁食一段时间后,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逐渐恢复饮食,先从流质 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软食、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
在恢复饮食过程中,应避免进食辛 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腻 的食物。
术后用药
抗生素使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 具抗生素药物,以预防术后感染
。
镇痛药使用
小肠切断与吻合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肠切断与吻合术的技术也在 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将更加安全、高效。
机器人手术
随着机器人手术技术的普及,未来小肠切断与吻合术可能 更多地采用机器人手术方式进行,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 间。
联合治疗
未来小肠切断与吻合术可能会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 药物治疗、放疗等,提高治疗效果。
小肠切除术的基本步骤

小肠切除术的基本步骤
《小肠切除术的基本步骤》
小肠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小肠发炎、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
下面是小肠切除术的基本步骤:
1. 麻醉
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会接受麻醉。
麻醉可以分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腰麻,具体的麻醉方式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而定。
2. 切开腹部
外科医生会在患者的腹部进行切口,以便进入腹部并接触到小肠。
3. 找到问题部位
外科医生会仔细检查小肠,找到需要切除或修复的部位,可能会通过X光、CT扫描等影像学
检查来确认问题的具体位置。
4. 切除部分小肠
一旦确定了需要切除的部位,外科医生会使用手术刀或电刀将这部分小肠切除。
有时候也会将周围的淋巴结一并切除。
5. 连接术
根据情况,外科医生会进行肠吻合术或造瘘术。
肠吻合术是指将剩余的小肠的两端连接在一起,使得食物和消化液能够顺利通过。
造瘘术则是将剩余的小肠的一端与腹壁相连,形成人工肛门,用于暂时替代排便功能。
6. 关合伤口
手术结束后,外科医生会将腹部伤口关合,通常会使用缝合线或者胶带进行缝合。
以上就是小肠切除术的基本步骤。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恢复和康复,同时需要密切监测并进行后续的护理和治疗。
一例猪小肠坏死切除断端吻合术的报道

51
一例猪小肠坏死切除断端吻合术的报道
文献标识码:B
陈燕慧 福建省华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63800
文章编号:1003-4331(2012)04-0051-02
猪小肠坏死主要由猪钳闭性脐疝气、阴囊疝、腹 壁疝引起,小肠掉入疝内发生粘连或被疝环卡死,不 能回纳入腹腔,肠内容物不能畅通,血液循环受阻, 造成掉入疝内部分的肠段坏死。为挽救生命,应手术 切除坏死部分,两端施行吻合。笔者于 2011 年 8 月 20 日在华安县某村李某养猪场,对 1 头中猪施行肠 坏死切除吻合术,修补脐疝,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 如下。 1 发病情况
肠坏死切除断端吻合的术后护理极为重要,因 术后机体要承受肠吻合和脐疝气修补创口的剧烈疼 痛及愈合过程。因此应以隔离、禁食、供给营养溶液 自由饮用,给予易消化饲料,预防并发症为目的。 5.1 隔离 选单间畜舍,保持猪栏卫生清洁、干燥、 通风。 5.2 饮食 术后 3 d 禁食,供给 1%速补康(含多种维 生素)溶液,少量多次。第 1 d 每次 100 mL,连用3 次;
该栏肉猪从外地购进,共 13 头、93 日龄,患猪 雌性,未阉割。3 周前脐部出现一约核桃大的球状 物,触感松软肿胀,上周末逐渐增大,于昨日停食。 2 临床症状
患猪体重约 35 kg,营养状况一般,精神较差,体 温正常,有饮水,停止采食,排较干粪便,脐部疝直径
. A7.l5lcmR,i触g诊ht内s容R物e坚se硬r,v不ed能.回复腹腔内,患部皮
2011 年 7 月 24 日一养猪专业户前来求诊,诉 其饲养 25~50 kg 的架子猪 152 头,3 d 前发现 2 头 猪突然不食、精神沉郁、便秘、体温升高到 41.5 益, 第 2 d 又有 7 头猪出现相同症状。畜主曾先后用青 霉素、链霉素、氨基比林和黄芪多糖等药物进行治疗
小肠切除吻合术技术的探讨

小肠切除吻合术技术的探讨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是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方法。
小肠部分切除已形成定型的手术方式,系膜切除呈扇形,肠管断端吻合常用的有:端端吻合术、端侧吻合术和侧侧吻合术。
随着医疗器械研究的发展,吻合器技术的应用也相当普遍,但由于小肠的手工吻合技术并不困难,所以吻合器用于小肠吻合的时候并不多。
1 解剖生理概要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全长5~7m,空肠起始部以 Treitz韧带为标志,占小肠全长的2/5,大部分位于左上腹,回肠占小肠远侧段的3/5,在右髂窝处与盲肠相连,大部分位于右下腹,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
小肠系膜呈扇形,自左上向右下附着于腹后壁,根部长约15cm。
肠系膜根部至肠管的距离长短不一,最长可达25cm,故小肠活动度很大。
小肠系膜由两层腹膜构成,内含有血管、淋巴、神经和脂肪组织。
远端小肠系膜含脂肪较多,故回肠系膜血管网不易看清。
小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此动脉发出小肠动脉12~18支,其分支互相吻合成弓。
近1/4段小肠只有一级血管弓,中2/4段有二、三级血管弓,远1/4段有四级血管弓。
小肠的静脉与动脉伴行,最后汇入肠系膜上静脉。
小肠系膜末端小动静脉分两支,由肠管两侧供应肠壁。
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营养吸收器官,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肠切除过多,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2 适应证2.1小肠及其系膜上的各种肿瘤。
2.2小肠局部炎症如节段性肠炎、肠结核、伤寒等引起的肠穿孔、梗阻者。
2.3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系膜血管损伤影响肠壁的血运。
2.4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肠扭转、肠套叠引起的肠坏死、穿孔。
2.5小肠广泛损伤或多处穿孔不宜修补者。
2.6各种胸、腹部、泌尿系手术需要用小肠移植者。
3 禁忌证全身情况极差或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不能耐受麻醉者。
4 术前准备根据原发疾病对病人的影响而定。
急诊病人应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按需要给予输血、输液、抗休克,补充血浆蛋白。
全身应用抗生素。
肠切吻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肠切吻合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2. 掌握肠切吻合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了解肠切吻合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4. 培养无菌操作观念,提高外科手术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手术室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1只2. 实验器械:手术刀、剪刀、镊子、缝针、缝线、无菌手术巾、生理盐水、消毒液等3. 实验药品:肾上腺素、氯化钠、葡萄糖等五、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麻醉:采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使家兔进入麻醉状态。
2. 剖腹:在腹部正中线切开皮肤,暴露腹腔。
3. 肠切除:在离回盲部约10cm处,用手术刀切断肠管,并切除一段肠管。
4. 肠吻合:将断端肠管对齐,用7号丝线进行肠切吻合术。
5. 缝合腹壁:将皮肤和肌肉层分层缝合,恢复腹腔。
6. 观察和记录:观察肠吻合口愈合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1. 实验动物在麻醉状态下顺利完成了肠切吻合术。
2. 肠吻合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出血和感染。
3. 实验动物术后恢复良好,食欲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七、实验讨论1. 肠切吻合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操作,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对于提高手术质量至关重要。
2. 在肠切吻合术中,无菌操作是关键环节,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感染。
3. 肠吻合口愈合与手术操作、缝合技术、术后护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中,肠吻合口愈合良好,说明实验操作符合要求。
4. 在肠切吻合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肠系膜血管和神经,以免影响肠功能。
5. 术后护理对肠吻合口愈合至关重要,要保证营养充足、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八、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完成了肠切吻合术,掌握了肠切吻合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2. 实验结果表明,肠吻合口愈合良好,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3. 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提高了无菌操作观念和外科手术技能。
九、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动物的反应,确保麻醉效果。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

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上次课我们学习了离体肠吻合术,今天我们在实验动物上进一步学习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
一、适应症:1、小肠外伤:包括小肠广泛损伤或多处穿孔不宜修补,以及肠系膜血管断裂所致小肠坏死;2、绞窄性肠梗阻,急性肠扭转,肠套叠所致肠坏死,严重的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无法松解;3、小肠以及肠系膜上的良性或恶性肿瘤;4、肠系膜血管栓塞致肠壁血运障碍;5、小肠局部炎性病变: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节段性肠炎、肠伤寒、肠结核等;6、先天性肠管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肠重复畸形,美克尔憩室等。
7、其他手术如胸部、腹部及泌尿系手术需要小肠移植者。
二、术前准备根据原发疾病对病人的影响而定,急诊病人除按一般急诊手术要求进行常规准备如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放置导尿管、手术区备皮等以外,还应适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按需要给予输血,输液,抗休克、补充血浆蛋白,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等治疗,对外伤者应注射T A T。
择期手术病人应尽可能准备充分,以保证手术安全,准备包括:1、饮食:无肠梗阻时,手术前一天进流汁饮食,有梗阻时则根据梗阻的程度于术前三天改流汁或禁食;2、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必要时可输血;3、术前2天每晚灌肠一次;4、术前上胃肠减压管;5、如为结核应抗痨治疗一周以上;6、应全面了解病人情况,应作血生化,肝肾功能,心肺等脏器的检查。
三、麻醉及体位: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体位取仰卧位。
四、手术步骤:1.切口选择:选择中腹部正中切口或右旁正中切口及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以右侧经腹直肌切口为例,其切开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腹膜。
2.剖腹后确定病变性质,将准备切除的小肠托出腹腔外,用盐水纱布垫在切除肠段的四周。
图1。
3.游离肠系膜 计划好切除小肠段的范围,在预定切除肠管的肠系膜作扇形切开,用止血钳分离肠系膜分束钳夹,切断并结扎肠系膜及其血管,血管近端应双重结扎,必要时可贯穿缝扎,要逐钳分离每次不宜钳夹过多,将要切除的小肠系膜呈V形断开。
全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手术步骤

全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在治疗小肠疾病和肿瘤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全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步骤。
一、术前准备1. 严格执行手术间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手术环境清洁整洁。
2.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化验检查等,确保患者适合手术。
3. 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4. 麻醉科医生进行术前麻醉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二、手术定位1. 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台上,调整体位使腹部暴露充分。
2. 术前行彩超或CT检查,确定肿瘤或病变的具体位置,制定手术切除范围。
三、切口建立1. 选择好腹腔镜手术入路,并在手术中心确认。
2. 作好全麻、插入导管准备工作。
四、腹腔镜探查1. 通过腹腔镜插入腹腔,进行全面腹腔内探查,评估病变及其周围结构的情况。
2. 寻找病变的具体位置,准备行手术。
五、切除小肠段1. 用手术器械轻柔地将肠系膜暴露,寻找到病变所在的小肠段。
2. 用止血夹或超声刀逐渐切断血管,将病变小肠段分离出来。
3. 确保环境清洁,使用缝合器或电刀进行对切缝合处理。
六、术中处理1. 检查术中出血情况,如有需要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2. 对输尿管、肠壁等重要结构进行保护,避免损伤。
七、引流置入1. 在手术区域放置引流管,预防术后感染和积液。
2. 检查引流位置是否合适,固定引流管,确保引流通畅。
八、术中观察1. 结合术中所见,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2. 对手术区域进行冲洗,清除残留的异物和血液。
九、手术结束1. 术中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确保手术区域清洁整齐。
2. 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
十、术后护理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情况。
2. 给予患者术后适当的止痛及支持治疗。
十一、术后随访1. 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检查,确诊病变性质。
2. 术后随访患者,观察其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对全腹腔镜下小肠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切除吻合术手术步骤详解
1.体位仰卧位,双下肢稍分开。
2.切口常采用右侧正中旁切口,长约8~10cm,1/3位于脐上,2/3位于脐下,将腹直肌向外侧拉开。
若术前确定病变位于左侧,则作左侧正中旁切口。
3.探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腹内脏器的探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确定肠管需要切除的范围,小心将其提出切口外。
一般在离病变部位的近、远两端各 3~5cm 处切断。
如为肠梗阻引起的肠坏死,近端切除范围应略多些。
如为恶性肿瘤,应包括区域淋巴结的广泛切除,切断部的肠管必须正常。
4.保护切口及腹腔将病变肠管提至切口外,在肠管与腹壁间用温盐水大纱布垫隔开;纱布垫之下再垫两块干消毒纱布,使与切口全部隔开,这样,可以减少小肠的损伤,并可防止肠内容物污染腹腔。
5.处理肠系膜血管在供应切除段的肠系膜主要血管两侧各分开一个间隙,充分显露血管。
用两把弯止血钳钳夹(两钳间距0.5~0.6cm),在钳间剪断此血管,剪断时靠近远侧端,用1-0号丝线先结扎远心端,再结扎近心端。
在进行第1次结扎后,不要松掉近心端止血钳,另在结扎线的远侧,用0号丝线加作褥式或8形缝扎。
然后,扇形切断肠系膜[图1 ⑴]。
在不易分辨血管时,如脂肪多的病人,可在灯光下透照血管走向后钳夹、切断。
6.切除肠管在切断肠管之前,必须先将两端紧贴保留段肠管的肠系膜各自分离0.5cm。
再检查一下保留肠管的血运。
用直止血钳夹住拟切除段的肠管两端,尖端朝向系膜,与肠管纵轴倾斜约30°角(向保留侧倾斜),增大吻合口,并保证吻合口血运。
再用肠钳在距切缘3~5cm处夹住肠管,不应夹得太紧,以刚好能阻滞肠内容物外流为宜。
紧贴两端的直止血钳切除肠管,被切除的肠管用消毒巾包裹或盛于盆内后拿开。
吸除断端内容物,并用“小鱼”纱布擦拭清洁后,再用2%红汞液或1∶1000新洁尔灭液擦拭消毒断端肠粘膜。
7.吻合肠管吻合方式有端端吻合、侧侧吻合、和端侧吻合数种,一般情况下多应采用端端吻合。
⑴端端吻合:将两把肠钳靠拢,检查备吻合的肠管有否扭转。
用细丝线先从肠管的系膜侧将上、下两段肠管断端作一针浆肌层间断缝合以作牵引。
缝时注意关闭肠系膜缘部无腹膜覆盖的三角形区域。
在其对侧缘也缝一针[图1 ⑵],用止血钳夹住这两针作为牵引,暂勿结扎。
再用0号肠线间断全层缝合吻合口后壁[图1 ⑶],针距一般为0.3cm~0.5cm。
然后,将肠管两侧的牵引线结扎。
再缝合吻合口前壁,缝针从一端的粘膜入针,穿出浆膜后,再自对侧浆膜入针穿出粘膜,使线结打在肠腔内,将肠壁内翻[图1 ⑷],完成内层缝合。
取下肠钳,再进行外层(第二层)缝合。
用细丝线作浆肌层间断缝合,针距0.3cm~0.5cm,进针处距第一层缝线以外0.3cm左右,以免内翻过多,形成瓣膜,影响通过[图1 ⑸]。
在前壁浆肌层缝毕后,翻转肠管,缝合后壁浆肌层。
注意系膜侧和系膜对侧缘肠管应对齐闭合,必要时可在该处加固1~2针,全部完成对端吻合。
用手轻轻挤压两端肠管,观察吻合口有无渗漏,必要时追补数针。
用拇、食指指尖对合检查吻合口有无狭窄[图1 ⑹]。
取下周围的消毒巾,更换盐水纱布垫,拿走肠切除吻合用过的污染器械。
手术人员洗手套或更换手套。
再用细丝线缝合肠系膜切缘,消灭粗糙面。
缝合时注意避开血管,以免造成出血、血肿或影响肠管的血运[图1 ⑺]。
将缝合完毕的肠管放回腹腔(注意勿使扭转),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⑵侧侧吻合:目前,除在胃肠吻合术后输出段梗阻,或食管空肠吻合术后作侧侧吻合外,仅在梗阻原因无法去除或病人情况不允许行肠切除时,才作侧侧吻合。
因为侧侧吻合不符合正常肠管的蠕动功能,吻合口在肠管内无内容物的情况下基本上处于关闭状态。
由于两端均将环行肌切断,故吻合口段的肠管蠕动功能大为下降,排空功能不全。
肠管内容物下行时往往先冲击残端,受阻后引起强烈蠕动,再自残端反流,才经过吻合口向下运行[图2]。
时间长久后,往往在肠管两端形成囊状扩张,进一步发展,可形成粪团(块)性梗阻或引起肠穿孔、肠瘘等,即所谓盲袢综合征。
病人手术后常发生贫血、营养不良,经常有腹痛、腹泻等症状,远期效果不良。
如做肠切除,应先将远、近断端分别用全层连续缝合加浆肌层间断缝合闭合断端,然后进行侧侧吻合。
吻合方法为先用肠钳夹住选定作吻合的两段肠管,以免切开肠壁对肠内容物外溢。
将两钳并排安置后,在系膜对侧中线偏一侧约0.5cm处,将两段肠壁作一排细丝线浆肌层连续缝合,长约6cm[图3 ⑴]。
用纱布垫保护后,在缝线两侧(即两段肠壁的系膜对侧中线)各切开约5cm长。
吸尽切开部分的肠内容物,钳夹并结扎出血点。
用1-0号肠线从切口一端开始作吻合口后壁全层锁边缝合(线结打在肠腔内),再转至吻合口前壁作全层连续内翻褥式缝合[图3 ⑵],两个线头互相打结,完成吻合口内层缝合。
撤除肠钳后在吻合口前壁加作一排浆肌层间断缝合[图3 ⑶]。
检查如有漏洞,应加针修补,吻合口两端可多加数针。
完成吻合后,用手指检查吻合口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⑶端侧吻合:端侧吻合一般用于吻合肠管上、下段口径相差十分悬殊时,或当肠梗阻原因不能去除,需作捷径手术者,以及各种y形吻合术中。
吻合口需和肠道远段闭锁端靠近,否则也可能引起盲袢综合征。
但现在这种吻合方式,临床上已较少应用。
以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为例:在回肠末端拟定切断处,向肠系膜根部分离肠系膜,结扎、止血。
在近端夹肠钳,远切端夹直止血钳,用纱布垫保护后切断肠管。
切除右半结肠后,结肠切除端用全层连续缝合后加浆肌层连续内翻褥式缝合闭锁。
回肠近侧断端消毒后,于横结肠前面的结肠带上作双层缝合的端侧吻合,缝合方法同“端端吻合”。
最后,关闭肠系膜裂孔[图4]。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