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50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

50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

50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发表时间:2017-09-13T16:36:45.84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作者:李华[导读] 容易造成误诊,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地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后明确诊断,以便及早治疗,减轻影响。

云南省永善县码口卫生院儿科 657311摘要:目的:对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

方法:将50例恙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

结果:分析后,恙虫病的潜伏期为1-3周,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特征性皮损为皮肤焦痂,好发顺序为阴囊、腹股沟、脐周,乳头区、四肢、胸背部和头颈部。

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患者症状表现不一,皮肤溃疡焦痂性损害是恙虫病特征性的皮肤表现,该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及早治疗。

关键词: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恙虫病又叫丛林斑疹伤寒,是由于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较为流行,有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新增恙虫病患者有100多万,而我国也属于恙虫病的重点疫情区域。

当发生恙虫病时,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畏寒、全身酸痛、咳嗽胃肠道症状,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若不能及时治疗则会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心肌炎、感染性休克、脑膜脑炎等多系统疾病,严重时导致死亡,临床调查显示其致死率约为6%[1]。

因此对于恙虫病进行详细地了解,有利于日常的预防。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取50例恙虫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为2014年3月-2016年11月,男、女性分别为24例,26例,年龄4-65岁,平均年龄(32.8±1.7)岁,病程2-3周,平均病程(1.8±0.7)周。

纳入标准:本地的发病时间是6月-11月,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增高发病增加,反之降低,高海拔地区发病较低海拔地区发病晚、时间短和病例少,病人都有林地居住活动史;起病较急,有发热、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器官功能障碍;有较为明显的皮损;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效价1∶160以上,或者在疾病治疗中隔周检查,外裴反应效价升高4倍以上[2]。

恙虫病病历讨论

恙虫病病历讨论
随访方式
随访方式可以采取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方式进行。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可以采取 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于病情较为复杂或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患者,建议采取门诊随访的方式 。
健康教育内容建议
预防恙虫病的知识
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恙虫病的传播途径、预 防措施等相关知识,提高其对恙虫病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05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抗菌药物治疗策略
选用敏感抗生素
针对恙虫病东方体,应选用对其敏感的抗生素,如 多西环素、氯霉素等,确保有效抑制病原体繁殖。
早期、足量、足疗程
一旦确诊恙虫病,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并确保 药物剂量足够、疗程充足,以彻底清除体内病原体 。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并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患者发病前曾在山区从事农业劳作, 有明确的野外作业史,符合恙虫病的 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头痛、乏力,伴有皮疹和焦痂形成。检查 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符合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野外作业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学检测恙 虫病抗体阳性),可确诊为恙虫病。同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 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流行病学特征
恙虫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秋季是发病高峰期。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但主要在亚洲地区流行,包括中国、 日本、东南亚等地。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野外作业、接触草地或灌木丛等恙螨栖息的环境,以及居住或旅行至恙虫病流行地区。此外, 个人防护措施不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03

恙虫病58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58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58例临床分析余素琼【摘要】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年~2010年10月收治的58例恙虫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氯霉素抗感染+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在采用阿奇霉素+多西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6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28/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1%(27/29),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误诊,必须提高对此病的认识,进行详细的体查检查,阿奇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18【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恙虫病;焦痂;氯霉素;多西环素【作者】余素琼【作者单位】513000,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正文语种】中文恙虫病又称丛林性斑疹伤寒,在南方潮湿多雨地方较多见,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及肝脾肿大为特征。

近年来恙虫病表现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合并症增多,容易造成误诊,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并可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1]。

氯霉素是恙虫病治疗最有效的抗生素,但其不良反应较为严重。

为一种既有良好疗效又比较安全的药物来替代青霉素治疗,现对我院2008年5年~2010年10月收治的58例恙虫病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该组患者58例,均为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恙虫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恙虫病诊断标准[2],均无心、肺、肾脏等器质性疾患。

起病急,均有发热,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13~76岁,平均45岁。

发病到就诊时间1~8d,农民25例,有明显野外活动或草地坐卧史23例。

恙虫病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例临床分析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螨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

近年来,恙虫病例的增加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病例的临床分析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

一、恙虫病的临床表现恙虫病是由恙螨咬伤所致的病毒性感染,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皮疹等。

病程一般为3-14天,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1. 发热:多数恙虫病患者在感染后数天到一周内出现发热,通常持续2-7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体温高达39-40℃。

2. 头痛:恙虫病患者常出现头痛,尤其是在发热之初。

3. 肌肉疼痛:恙虫病患者可出现肌肉疼痛,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肌肉无力以及肌肉痉挛等。

4. 皮疹:少数恙虫病患者可出现皮疹,表现为红疹、斑丘疹或小疱疹等。

二、恙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恙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恙虫病病原体可通过血清学检测、病毒学检测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明确诊断。

恙虫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以及抗病毒药物。

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恙虫病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并根据临床表现使用支持治疗、补液等对症治疗措施。

三、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1. 消灭恙螨:“恙虫”主要通过恙螨(即主要宿主为小动物,异虫主要寄生在采食恙螨的动物体内)叮咬传播,因此,恙虫病的预防控制首要是消灭恙螨,包括采取环境清洁措施、毒剂灭茬、卫生宣传和科普等。

2. 预防叮咬:“恙虫”是由恙螨叮咬而引起的,因此,在预防叮咬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穿长袖衣服、长裤、戴帽子等。

3. 个人卫生健康:在恙虫病的预防中,个人卫生是相当重要的,应养成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卫生,勤洗手等。

四、恙虫病的疫情分析恙虫病是一种仍在发展中的传染病。

据2019年卫健委最新发布数据,全国共报告恙虫病例数为14442例,较去年同期上升100.17%。

区域分布上,恙虫病疫情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尤以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山东为主。

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自然界的因素和人类的活动因素,如气温升高、森林改造等。

恙虫病病例分析

恙虫病病例分析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方案
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
通畅。
氧疗和呼吸支持
02
对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氧疗和呼吸支持,如
面罩吸氧、机械通气等。
抗感染治疗
03
针对恙虫病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风险预测和应对策略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野外作业史 和恙螨幼虫叮咬史。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高热、皮疹、焦痂和淋巴 结肿大等恙虫病的特征性表现。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降 低,肝肾功能异常;血清学检测恙 虫病东方体IgM抗体阳性。
02
实验室检查与结果
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
血常规检测
针对患者的高热、皮疹、焦痂等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 理措施。例如,使用解热镇痛药控制体温,外用药物缓解 皮疹瘙痒等。
器官功能支持
对于出现心肺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及时采取器官 功能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血液透析等。这些措施对于 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总体效果评价及预后判断
治疗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原体清除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治疗效果。一般来 说,经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痊愈。
治疗方案选择与效果评价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比较和选择依据
常用抗菌药物
针对恙虫病,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多西环素、氯霉素、四环素等。这些药物在体外实验中 均表现出对恙虫病东方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方案比较
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在疗效、安全性、耐药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多西环素与氯霉 素相比,疗效相似但副作用较小,因此常被作为首选药物。然而,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 人群,需要谨慎选择药物。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目的探讨恙虫病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对我院自2012~2013年收治的58例恙虫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误诊原因。

结果入院初步诊断恙虫病25例,误诊有33例,误诊率达57%;该病早期易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血液病、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药物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律失常等疾病。

33例误诊病例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恙虫病特异性焦痂确诊,其中12例外斐试验阳性;经及时诊治,预后良好。

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本病应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合理分析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多科会诊,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恙虫病及减少误诊极其重要。

标签:恙虫病;发热;误诊;胃肠炎;胆囊炎恙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叮咬处皮肤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为特征,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较多,本地既往发病少,近年来发病增多,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一旦发生本病,容易误诊。

我院在2012~2013年共收治恙虫病58例,其中入院时收入内科33例,均误诊,首诊误诊率达57%,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8例患者均生活在农村,其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33~82岁,平均48岁;诊断按照第7版《传染病学》标准[1],发病在10月2例,11月53例,12月3例,发病高峰为11月;所有病例否认既往有血液、心、肝、肾等疾病史。

1.2 临床症状体征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在38.0~41.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明显头痛及全身酸痛。

其中伴咳嗽、咯痰26例,呼吸困难4例,胸闷、心悸16例,腹痛、呕吐、腹泻7例;便秘1例;神志恍惚、重听4例。

主要体征:伴有肝脾肿大者8例,均无压痛。

伴结膜充血12例。

肺部湿罗音5例,墨菲征阳性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相对缓脉14例。

58例均可见一个焦痴或溃疡,皮损分布于颈段8例,腋窝及胸腹背部12例,腹股沟、会阴部38例;皮损附近有淋巴结肿大,多在腹股沟、腋下,大小不一,个别大于2cm,活动性好,有压痛6例,伴有皮疹18例,为充血性暗红色斑丘疹,多发生在胸腹背部,少数可发生于四肢。

恙虫病45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45例临床分析

研究恙虫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方法,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 识和防控能力。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45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诊 断及治疗方法。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总 结和分析。
02
恙虫病的概述
恙虫病的定义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 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 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 病。
04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45例恙虫病患者进行了临床分 析,发现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以高热、淋巴结 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
结论
恙虫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临床 表现多样,但以高热、淋巴结肿大、皮 疹、肝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
在治疗方面,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等抗生素 是治疗恙虫病的首选药物,疗效较好。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等进 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恙虫病的临 床特点和规律。
总结归纳
通过对病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归 纳,提出针对恙虫病的预防和治 疗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04
临床分析结果
临床诊断结果
发热
45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其中30例患者体温超过39℃。
皮疹
35例患者有皮疹表现,其中20例为特异性皮疹,表现为焦痂或 溃疡。
淋巴结肿大
25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其中15例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总数低于正常值,20例患者淋巴细胞比例明显
升高。
肝功能
02
1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
肾功能
03
10例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60例恙虫病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60例恙虫病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支撑 ,修复后牙齿的形态很难令人满意,甚至出现牙周炎等并发
症 ,对 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些程度 严重 的牙槽 嵴者在 行牙槽 嵴修 整术后 ,应该 根据 邻近牙 齿 的实际情 况 ,对 相应 的固定 方法进 行合 理的选择 ,当邻近
牙的功能良好时.联冠方式是最佳方式,该治疗方式可以使基牙的
3讨 论
抗力增加,相关文献报道称冠延长术时牙槽嵴的实际高度应保持距
参考 文献 [] 陈玲, 志勇 , 永 烈. 外 科在 固定 义齿 修 复 前 的临 床应 用 1 李 巢 牙槽 及评 价[ . 床 E腔 医学杂 志, 0, (1 1718 J1 ]临 l 2 91 1) 7—7 . 0 7 :
[] 白宇 宏 , 文慧 , 琳, . 冠 延长 术金 属烤 瓷冠 修 复体 对牙 龈 2 吴 王 等牙
组 3 例 应 用 强力霉 素进 行 治疗 ,对 照组 3 例 应 用氯 霉素 治疗 ,对 两组 的 ,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 分析 。结果 治疗 组 与对 照组 的总有 效率 均 0 0 l 告 为 9 - ,两组 无明显 差异 ,无统 计学意 义 33 %
【 键词 】 恙 虫病 ;临床观 察 ;分析 关
文 献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7- 14 (0 2 6 0 7 - 2 6 1 8 9 2 1 )2- 44 0
恙虫 病是 恙虫 病立 克次 体经 恙螨 叮 咬之后 传播 的 自然疫源 性疾 病 ,人群 普遍 易感 。此 病虽 然多 发 ,但 是诸 多基层 医生 不太 熟悉此 病 ,容易 出现误诊 或者漏诊 ,现对我 院20 年 1 至2 1年1月 收治 09 月 01 2 的6例 恙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 下。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恙虫病临床特点,加深对恙虫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

方法:对60例恙虫病作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加以总结。

结果:60例患者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史。

60例均有发热,占100%;57例有焦痂,占95%;50 例浅表淋巴结肿大,占83%;有并发症15例,占25%;误诊6例,误诊率为10%;外斐反应阳性48例,阳性率为80%;四环素治疗31例,发热在24 h消退29例,48 h消退2例,阿奇霉素治疗29例,发热在24 h 消退25例,48 h消退1例,72 h消退3例,治愈率为100%,60例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复发。

结论:恙虫病只要诊断正确,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良好。

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与传统四环素治疗,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标签:恙虫病;临床特点;治疗;阿奇霉素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恙螨幼螨叮咬人体传入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后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在国内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及西南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般自5月开始出现病例,以6~9月为高峰,但也有呈全年型,甚至冬季型者[1]。

临床主要以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99-2009年本院收治恙虫病患者60例,男51例,女9例,比例为5.6∶1;年龄24~60岁;职业:工人52例,退休8例。

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史,其中45例患者均来自昆明郊区呈贡县王家营。

发病季节为6~9月47例,10~12月10例,2月3例。

1.2 临床表现60例均有发热现象,其中,中高度发热(T 38~40 ℃)58例,超高热(T>40 ℃)2例,同时有胃寒、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的症状。

其中伴腹痛、腹泻1例,伴咳嗽咳痰15例,伴尿频尿急2例,伴咽痛5例,伴胡言乱语、烦躁1例。

焦痂57例,分布部位:腹股沟31例,腘窝10例,小腿内侧2例,脐部1例,阴囊5例,腋窝3例,上臂2例,颈部1例,背部1例。

以上均为单个呈现,尚有1例分布在双侧肩胛部位呈现2个。

浅表淋巴结肿大50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腋窝淋巴结肿大5例,頜下淋巴结肿大1例。

诊断标准:(1)根据流行病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羌虫病诊断标准[2]。

1.3 辅助检查
1.3.1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1:160 54例,OXk<1:80 4例。

1.3.2 器械检查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率不齐3例。

胸部X 线检查提示:肺炎4例,支气管周围炎11例,腹部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10例,肝肿大2例,腹腔积液1例。

胸部CT检查提示:胸腔积液,腹腔积液1例。

1.4 并发病例并发急性支气管周围炎11例,其中10例伴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肺炎4例,其中1例伴低蛋白血症1例伴尿路感染.
1.5 误诊病例2例误诊为急性肺炎,1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急性尿路感染,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2 结果
经确诊后31例病例给予口服四环素治疗,每次0.5 g,每天4次,疗程10 d,29例病例给予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疗程10 d。

四环素治疗病
例24 h内体温恢复正常29例,48 h内恢复正常2例,阿奇霉素治疗病例24 h 内体温恢复正常25例,48 h内恢复正常1例,72 h内恢复正常3例。

平均住院12 d,6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

3 讨论
本组60例恙虫病病例显示本地区6~9月份为该病流行高峰,并多数病例发生在同一区域,该区域为昆明花草种植基地,患者职业多为铁路沿线工人与草地频繁接触者,与文献报道一致,但由于云南省全年气候温和,12月、2月仍有个别病例发生,需要引起临床医务人员和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好预防工作。

人被恙虫病幼虫叮咬后,恙虫病东方体从叮咬处侵入体内,先在局部繁殖,引起皮损,然后直接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产生东方体血症,在小血管内皮细胞或单核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发全身毒血症状和各器官的炎性病变。

恙虫病可同时累计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本组部分病例肝功能异常、心肌酶谱增高、尿蛋白阳性,支气管周围炎,肺炎等,这些情况与多数学者报告相一致[3-4]。

焦痂是恙虫病确诊的重要依据,但焦痂多位于身体隐蔽部位不易发现,容易造成误诊,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认真细致检查。

本组病例显示,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与传统四环素治疗在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及治愈率上无显著差异。

由于恙虫病系东方立克次体感染,其特征是在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5]。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能更强地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作用和细胞穿透性,使细胞内浓度高,有利于细胞内病原菌的清除[6]。

近几年均有阿奇霉素治疗成人,小儿恙虫病及妊娠恙虫病的文献报道[7-8],效果都较好,故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了较为广泛的药物选择。

参考文献
[1]翁心华,潘孝彰,王岱明.现代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722-724.
[2]李梦东,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2.
[3]高强.恙虫病12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2,4(7):737-738.
[4] 郭恒彬,操敏.恙虫病并发脏器损害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1):628-631.
[5]张亚光.医学微生物学[J].第6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5(1):243.
[6]张爱知,马伴吟.实用药物手册[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84.
[7]吴祥,肖红,朱冬菊.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恙虫病疗效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9):278-279.
[8]何日东,庞增. 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恙虫病22例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3(1):310-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