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川的文化
蜀文化的分类

蜀文化的分类蜀文化是指中国四川地区的文化,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蜀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蜀文化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类蜀文化1. 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中国古代黄河流域之外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之一,位于四川广汉市境内。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证明了当时这里已经具备了高度发展的青铜冶炼和玉器加工技术。
2. 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距今4000年前至公元316年左右,在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古代文明。
该文化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包括现今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
其特点是以铁器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独特的冶铁技术和冶金工艺。
3. 蜀汉文化蜀汉文化是指公元221年至263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蜀汉政权所创造出来的文化。
蜀汉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
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三国演义》、《蜀中通志》等。
二、地域类蜀文化1. 成都文化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成都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于世。
该文化以川剧、火锅、茶文化等为代表。
2. 巴渝文化巴渝是指重庆市和四川省东南部山区一带,该地区因为地形险峻,人民生活困苦,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巴渝文化。
该文化以民间艺术和风俗习惯为主要内容,如巫术、龙舟竞渡等。
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部,是全国最大的苗族和侗族聚居区之一。
该地区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秘境”。
该地区的传统节日、手工艺、服饰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艺术类蜀文化1. 川剧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源于四川地区。
该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代表性的剧目包括《红灯记》、《二进宫》等。
2. 巴蜀画派巴蜀画派是指在中国古代画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画派,主要流行于唐至清时期。
该画派以写意花鸟为主,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四川的历史典故

四川的历史典故四川的历史典故四川,是一个充满历史典故的省份。
从秦代的巴国、蜀国,到上古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再到近代的重庆谈判等,这座地方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在这里,我们将带您走近四川的历史典故,一起了解这个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带。
1. “巴蜀”两个汉字,源自于何处?“巴蜀”,这两个汉字是人们对四川的最早称呼。
据传,这两个汉字最早出自于南北朝的皮氏皇族。
皮氏皇族自称“姓巴”,而其政权管辖的地方临近蜀地。
因此,人们习惯地使用“巴蜀”来称呼四川。
2. 三星堆: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位于广汉市境内的三星堆,是一个拥有4,500年历史的遗址。
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金器等珍贵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秘的青铜神树和金面具。
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的制造技术和信仰文化。
除此之外,三星堆还发掘了一些著名的象牙齿雕刻、玉雕刻作品等,在世界考古界也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3. 马踏飞燕:文化名片的类型之一马踏飞燕,是一种以独特的手工技艺制作而成的青铜器。
在这种器型上,通常有一只翘起的马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
这种青铜器代表了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的中华文明,也是四川文化的代表之一。
据传,马踏飞燕最早出土于四川省邛崃市的金沙遗址,至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
4. 诸葛亮和刘备:朝夕与共的传奇人物诸葛亮和刘备都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是中国历史上闻名全国的英雄人物。
据传,他们曾经在四川的宜宾市南溪区南华山中相会,由此结下了朝夕相处的情谊。
经过了战火洗礼后,刘备终于夺得了天下,并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这座城市也成为了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5. 重庆谈判:二战后的重要事件重庆谈判,是二战后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
从1943年开始,美国和英国的代表一直在中国四川省的重庆市与中国政府进行着密集而意义重大的谈判。
这些谈判的目的是准备在日本投降后,建立一个有建设性的国际秩序。
这场会议的成功,为当时全球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四川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政治位置之一。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指四川盆地的地域文化。
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文化以达州、巴中地区为中心。
活动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
巴文化国家重点保护遗址有:罗家坝遗址(四川宣汉县)、城坝遗址(四川渠县)。
蜀文化则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以德阳、成都地区为中心。
蜀文化国家重点保护遗址有:三星堆遗址(德阳广汉市)、金沙遗址(成都市青羊区)。
蜀国后成为西周封国,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
巴、蜀交融已是战国之后。
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已有文化交流。
出土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
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四川大学巴蜀文化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巴蜀文化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而巴蜀文化的特点又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巴文化与蜀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明显的区别,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
纵观全局,中国文化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它的特点是:中心稳定,边缘波动。
而巴蜀文化,也同样遵循着这个准则,它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保持着稳定性,但是,也适度的容纳着外来文化。
这种特性可以从三星堆到金沙的出土中看得出来,它拥有着自己的区域特色,与中原地区的特点截然不同。
但是,这些文化却又与中原文化有着丝丝入扣的联系。
四川的整体地形是盆地,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四川人便时常抬头向上看,尽力地汲取来自四面八方乃至于头顶上传来的信息与文化。
因而,巴蜀文化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生机。
除此之外,巴蜀文化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关于《易经》的传统深厚而浓郁。
宋明理学家程颐,曾说过“易学在蜀”这句话,一直到晚清时期,张之洞来到四川,依然能随处可闻关于易学的谈论。
这足以证明,易学早已深深的植根在了巴蜀文化之中。
可能是因为四川人过于独立的思考能力,巴蜀地区的经学传统,一直很薄弱,不像中原地区和清朝的江南地区,发展得红红火火。
中国古代的四川盆地与蜀汉文化

蜀汉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蜀汉时期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蜀汉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后世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蜀汉的音乐与舞蹈艺术在巴蜀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承,是巴蜀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盆地内资源丰富,为文化发展 提供了物质基础
地形地貌对文化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地理环境对蜀汉文化的形成和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盆地内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合农业发展。
水资源:四川盆地拥有众多河流和水库,水资源丰富,为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 重要支撑。
矿产资源:四川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天然气、煤炭、铁矿等,这些 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蜀汉文化的特点
崇尚武力:蜀汉文化 中的尚武精神,使其 在历史上多次经历战 争和动荡。
重视礼仪:蜀汉文化 注重礼仪,尊重长辈 和权威,强调家庭和 社会的和谐。
崇尚自然:蜀汉文化中 有着浓厚的自然崇拜和 神灵信仰,人们相信万 物有灵,与自然和谐相 处。
文化多元:蜀汉文化融 合了中原、巴蜀、西南 等多个地区的文化元素,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风格。
天文与数学科技
蜀汉文化在天文观测 方面有重要贡献,如 汉代扬雄所著《太玄 经》中对天文现象的 描述。
蜀汉文化在数学领域也 有突出表现,如秦九韶 的《数书九章》对数学 算法的总结和推广。
蜀汉文化在科技方 面的贡献还包括农 业技术、水利工程 和纺织技术等领域 。
蜀汉文化的科技贡献不 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 ,也对后世的科技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川历史文化简介

四川历史文化简介大诗人李白曾说:噫(y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随着各种公路、铁路的修建,蜀道不再难。
但是您了解四川的古文化吗?知道四川的历史吗?本文计划将四川的古文化发展历史,概括为极简史,请您往下看。
旧石器时代早期:这一时期的古文化以“巫山猿人”为代表。
巫山猿人出土在四川省巫山县大庙镇龙骨坡村,发现有四颗猿人牙齿和一段下颌骨,距今年代约204万年前,同出的有石器和兽骨,称为“龙骨坡文化”。
巫山猿人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的古文化以“资阳人”、“铜梁人”为代表,表明数万年前长江上游己是古人类的一处重要聚居地。
资阳人发现于四川省资阳县,距今已有35000年历史。
资阳人头骨化石资阳人头骨化石是中国发现的唯一早期真人类型,是旧石器晚期的真人类化石,是南方人类的代表,是古人类发掘中唯一的女性。
新石器时代:四川地区的古文化迎来大发展时期,开始形成了一些文化区系。
汉水上游的新石器在长江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时代最早。
距今7000年左右的“前仰韶文化”时期,在汉中西乡发现了“李家村文化”。
川北山丘区,是四川盆地内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时代较早的地区。
三峡区是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又一个发展较早的地区,主要遗存分为大溪文化(距今年代为6300-5000年左右)、龙山时代文化(距今年代为5000-4000年左右)。
大溪文化出土的彩陶川西南高山河谷区是一个文化和民族走廊地带,文化面貌多种多样,如类似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文化遗存。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宝墩文化”,很快建成了颇具规模的史前城址群,并与继后出现的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化有直接的关系。
宝墩文化的典型陶器青铜时代:四川盆地大约在距今4000年以后逐步进入青铜时代。
四川正式形式成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是在距今4000-3200年左右青铜时代前期的“三星堆文化”阶段。
古代蜀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古代蜀文化的特点与影响古代蜀文化是指中国古代四川地区的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古代蜀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本文将从古代蜀文化的特点与影响两个方面探讨其重要性。
一、古代蜀文化的特点1. 多元文化的融合古代蜀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由于四川是一个地形复杂、民族众多的地区,蜀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融合了多个不同文化的精华,包括秦、汉、唐、宋、明等时代的文化遗产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
因此,古代蜀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综合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例如,古代四川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交往和贸易中汇聚了大量西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等,因而使得四川这一地区的文化呈现出多元性。
同时,四川地区的山水、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也塑造了该地区的独特性,更是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2. 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古代蜀文化的特点之二是文化传承的延续性。
古代蜀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但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精神一直得到保持和传承,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
例如,古代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使得文化价值观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
巴蜀文化的传承方式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民间纹饰、宗教信仰、相声艺术等,不仅传承了古代巴蜀文化的核心思想,也通过不断的演绎和创新,推动了巴蜀文化的发展。
二、古代蜀文化的影响1. 文化历史上的卓越作用古代蜀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先秦时期,四川地区的巴蜀文化就已经开始在华夏文化的范畴内发展。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在文化和艺术领域有了大量的产出,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和宋代,四川地区的文化又逐渐恢复繁荣,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心。
2. 建筑艺术上的突出贡献古代蜀文化对中国建筑艺术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成都武侯祠、乐山大佛、武陵山石刻群等都是古代蜀文化的杰出代表。
四川的历史典故

四川的历史典故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典故,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几个。
四川古代曾经是羌族、蜀族、夷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蜀族。
蜀族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化,最为知名的是盛行于唐代的“蜀锦”。
蜀锦是一种彩色丝织品,颜色艳丽、图案丰富、手工细腻,深受唐朝皇室和贵族的青睐。
据传说,唐高祖李渊在刚刚夺取江南后,曾经将祖传的褥子榻进行封禁,因为褥子榻上绣有蜀锦图案,他不想让世人看到这种华美的织物,以免被视为败家之徒。
而这个传说也间接地证明了蜀锦在古代的价值和地位。
位于四川成都市郊区的青城山和都江堰景区有着两个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
相传一个名叫李冰的官员,在面临洪水泛滥的问题时,设计并建造了都江堰。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人工修建的最大灌溉工程之一,它可以引水解除灾荒,使成都平原成为了蜀地的“天府之国”。
而关于青城山则有一个名为张果老的传说。
相传张果老是道教八仙之一,他曾经在青城山修炼成仙。
这个传说还鼓舞了无数的游客和信徒,前往青城山去寻找道教的精髓和神秘的力量。
此外,四川的历史上还有许多传奇的人物和事件,比如黄巢起义、唐朝的玄宗、五岳之首的峨眉山、古代名剑出土地的雅安市、曾经称霸天下的蜀汉王朝等等。
这些建筑和文物的故事,不仅让四川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更让无数游客和历史爱好者沉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总之,四川是一块历史名城,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说,无论是古代的文化、民俗、传说,还是现代的文学、电影、美食等等,都让四川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文化宝库。
而这些宝藏,也让无数游客和人们走进了这片土地,感受到了它古老而又神秘的历史韵味。
四川的历史文化简介

四川的历史文化简介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成都平原和川东、川南的盆地,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有古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四川盆地一带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距今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四川盆地已出现了早期农业。
公元前3世纪起,四川盆地周围的古蜀王国逐渐衰落,成都平原先后有许多诸侯国先后建立。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四川盆地西部的巴、蜀两国先后建为小国或部落联盟。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先后出现了秦、汉两个大一统王朝。
秦汉时期是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四川经济发展的政策。
西汉时,四川经济继续发展,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东汉以后,成都平原和川东、川南地区逐渐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建都成都,成都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和文化中心之一。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璩,字道将,东晋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崇 州市三江镇)人。大约生于291年,卒于361年。 常璩出生于常家大族,青少年时期广读典籍,掌 握了极其渊博的知识。常璩曾做过成汉李势的散 骑常侍。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军至成都, 成汉灭亡。桓温在四川停留期间招募贤才,器重 常璩,称他为“蜀之良也”,授以参军之职。入 晋后,常璩居东晋都城建康。东晋朝廷重中原故 族,轻蜀人。时常璩已老,又受歧视,遂怀愤著 《华阳国志》。
•
《三国志》全书一共65卷,《魏书》30卷, 《蜀书》15卷,《吴书》20卷。陈寿是晋朝朝臣, 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 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 传》,均只有传,没有纪。《三国志》位列中国 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 《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
• 木牛流马
八阵图
一弩十矢
• 四、石刻造像与墓葬 • 南北朝时我国佛教和石刻造像兴盛的时 期。西域僧人南下传法,一般都是从凉州 进入益州,穿三峡江陵,然后再分两支, 一支北上洛阳,一支南下建邺。因此,益 州成为两部分僧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道。 南北双方的佛教造像艺术风格都对益州产 生了影响。
• 王褒,字子渊,西汉人,文学家,生卒年 不详。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墨 池坝)人。他的生卒年失载,只知他的文 学创作活动主要在汉宣帝(公元前73~前 49年在位)时期。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 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
• 三、科技人才辈出
• • 巴蜀天文学素有盛名,西汉时更是达到顶峰。 •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 字长公,巴郡阆中人。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天文 学家。在同乡人谯隆的推荐下,被汉武帝召为待 诏太史。 •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1、在天文理论上首先提出浑天说; • 2、在测天仪器上制造观测星象的浑仪; • 3、和邓平等人一起,创制“太初历”,又称“八 十一分律历” 。
•
此外,他还为隋炀帝设计制作“舆服羽 仪”和百官仪服;参与营建东都洛阳;主 持修造行殿和六合板城;监制兵车、武器 和浮桥。
•
唐代四川杰出的制造家梁令瓒,在721 年所创制的黄道游仪,能够通过对日月五 星的观测,正确地推算出日月的运行。僧 一行利用这台仪器,确定了一系列重要的 天文数据,为唐朝新历法的编撰打下了科 学的基础。梁令瓒还与僧一行合作,研制 出“水运浑天仪”。这台仪器制作精妙, 能够准确地测定朔望,报告时辰,是一台 独具中国特色的天文钟。
古代四川的文化
汉代的四川文化
• 一、文翁治蜀 • 文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 汉景帝时任蜀郡守。在西汉初期四川政治 稳定、人口增长、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他兴起了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历史上称 之为“文翁兴学”。
• 主要措施: • 1、在成都设立学官,正式建立学校,招收各县少 年入学。 • 2、注重提高教师质量,派遣张叔等人到京师学习 儒家经典和法律政令等课,学成回蜀任教师。 • 3、为了鼓励学习,入学者可以免除徭役、成绩优 秀者可以到各郡县为吏,次等的派到各乡为孝弟、 力田。 • 4、文翁到各地视察工作时,常常带优秀的学官诸 生同去,不仅起到“实习”做官吏的作用,而且 扩大影响。
• 二、文学三大家 • 西汉时有三大文学家:王、扬、马。 • • 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 长卿,蜀郡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 《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 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 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故事也广为流传。
•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西汉官吏、学 者。字子云,汉族,西汉蜀郡成都(今四 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少好学,为人口 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 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 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 天禄阁。有《太玄》、《法言》、《方 言》、《训纂篇》。
•
唐代四川贡品药材中,不乏药材加工品。 如戎州荔枝煎、涪州的酱、益州的梅煎、 普州的天门冬煎,益、梓二州的蔗糖、蜀州 的沙糖等。这些药品集药、食于一体,健体 强身,反映唐代四川药材加工业的兴盛。 《千金翼方》载沙糖为常用药品。唐代利 用印度传入先进的制糖技术,用甘蔗制出质 量上乘的蔗糖。而唐代沙糖以四川生产的 质量最好,四川遂宁是唐代蔗糖的著名产地。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四川文化
• 一、科学技术 • 何稠,隋代时期四川大制造家,祖籍 西域,祖父入蜀经商,定居郫县。何稠的 父亲是一位琢玉高手,叔父何妥也精于制 造,而他本人更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制造家。 隋文帝时期,中国制造琉璃的技术已经失 传。何稠精心研究,大胆改革,“以绿瓷 为之”,从而恢复了我国制作琉璃的技术。
《普济方》卷一六九引《医学切问》: 组成:乌头(去皮脐)3钱半,黄丹5钱 (炒),巴豆3枚(去皮膜,不用油)。 主治:虚损,撮痛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饮送下。如泻下丸子 来不化,即病不疗。 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 三、雕版印刷 • 中唐以后,四川雕版印刷迅速发展。文宗时 期,东川节度使冯宿称,剑南两川和淮南道雕版 印刷的历书“已满天下”。唐末,四川已经成为 全国雕版印刷的中心。当时四川雕印的书籍,不 仅行销国内,而且还流传到日本。865年,日本 僧人宗睿携带大批中国书籍归国,其中就有西川 刻印的《唐韵》和《玉篇》各一部。我国国内现 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增胜佛母陀罗尼经咒》就 是在1994年在成都望江楼附近的一座唐墓中出土 的。
•
唐代后期,四川出了一位著名的妇产科专家 昝殷。他在宣宗时期写成的妇产科专著《产宝》 被认为是“医效神验”,因而后世又把此书称为 《经效产宝》。书中详细分析了妊娠、临产、产 后的各种常见疾病,所载处方不少至今仍在沿用。 《经效产宝》也是我国保留至今的最早一部妇产 科专著。
• 玉门不闭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卷 中“产后腰痛羸瘦补益玉门不闭方论”。 即产门不闭。详该条。
• 胎落 病名。《经效产宝》:“妊娠伤 寒,骨节疼痛,壮热,不急治பைடு நூலகம்则胎落。” 即小产。详该条。
• 坐草 产科学名词。出《经效产宝》卷 上。为临产之别名。因古代产妇临产时, 或坐于草蓐上分娩,故名。
•
宗教在四川医学的发展上也作出过重 要贡献。道教徒在采集药材、合制“灵药” 的过程中,往往发现一些药物的重要药性, 并制成疗效很高的成药,用以治病救人。 两唐书为之立传的唐代成都名医章全益就 是一名道教徒。佛教僧侣也在寺院出售各 种药丸,其中以唐代成都觉性院“知命丹” 最为著名。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川文化
• 一、史学 •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修史的风气盛行,在 这一时期,四川的史学家和著作为数不少。蜀汉 时,来敏著《本蜀论》,谯周著《三巴记》、 《古史考》、《蜀本记》、《益州记》,陈术著 《益部耆旧传》,杨戏著《季汉辅臣赞》,陈寿 著《三国志》,赵宁著《乡俗记》等;在成汉做 官后入东晋的常璩《汉之书》、《华阳国志》等。 这些著作,大多亡佚,其中负有盛名,流传至今 的有《三国志》和《华阳国志》。
•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 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 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 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分为巴志, 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 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 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 士女目录等,共12卷,约11万字。记录了从远古 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 产和历史人物。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 二、文学 • 蜀汉时期,蜀中人才辈出,能文之士不 乏其人,如蜀人秦宓、谯周等;三国以后, 有李密、杜弢等;南北朝时期的作家也不 少。北魏邢峦说:巴西郡的严、浦、何、 杨诸姓,是那里的大族,人数很多,族落 虽住在山区,而多有豪右,“文学笺起, 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 三、科技 • 蜀汉的李譔知识渊博,不仅读儒经、诸 子之学,而且注意技术科学,“算术、卜 数、医药、弓矢、机械之巧,皆致思焉”。 • 诸葛亮:木牛流马、一弩十矢、八阵图
•
四川地区的佛教造像遗存极为丰富,但 以唐宋及其以后时期的资料占绝大多数。 这里所谓的“早期”,指汉至南北朝时期 的造像资料,又可以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包括东汉至三国蜀汉时期;后期是南 北朝时期,至北周领有蜀地时为止。
• 四川地区已发现的东汉 至蜀汉时期与佛教造型 艺术有关的资料,主要 发现于古代墓葬之中, 又以下述两类资料最多, 其一是墓室雕刻出的图 像;其二是墓内随葬品 上的装饰图像,在这类 图像中,又以“摇钱树” 的陶座上及铜铸枝干上 的图像为主。
•
后蜀冯鉴,梓州射洪县令。他根据唐 代留存的科技史《事始》的体例,著《续 事始》一书。《续事始》的内容相当丰富, 皇王名号、官称职掌、科举书法、医药卜 筮、生产、生活、武器等等,无所不包, 对科学技术的介绍尤为丰富。如其中“伺 风鸟”、“雨衣”、“假发”的介绍等。
• 二、医学: • 隋唐五代时期,四川的医学也有较大的发展。 四川本是我国药材的重要产地,据《唐· 新修本草》 记载,全国至少有六分之一的药材产于四川。除 此之外,云南、西藏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贩运入川, 甚至剽国、波斯等国的药材也通过南诏和吐蕃运 入四川。唐末前蜀时期,定居于梓州的波斯人李 珣特意撰写了一部《海药本草》,专门介绍这些 外国药物的性能。丰富的药材资源为四川医学的 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在制订新历书的工作中,有三大科学成就: • (1)用浑仪进行实测,得出年月长度、日食 周期、五大行星会合周期。它与今天测得数值 相比,最大误差为0.59日,最小为0.03日。 • (2)太初历改过去以十月为岁首而以正月为 岁首。 • (3)以没有中气的月份置闰。
•
巴蜀医学在两汉时也很发达。西汉末、 东汉初的涪翁和他的弟子程高、再传弟子 郭玉都有高明的医术。 • 涪翁:《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