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东亚季风

合集下载

东亚知识点总结框图

东亚知识点总结框图

东亚知识点总结框图一、地理1. 东亚地区- 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家,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东临太平洋,北临日本海、东海和黄海,南临南海。

- 东亚地区的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和湖泊等自然景观。

- 东亚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节明显,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多。

2. 主要城市- 东亚地区拥有许多重要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地位。

3. 自然资源- 东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和水资源储备国家,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4. 环境问题- 东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和水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历史1. 中国历史- 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朝代。

-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事件,如统一战国、统一全国、科举制度、海瑞罢官、五四运动、中共建党、新四军抗大、抗日战争等。

2. 日本历史- 日本是东亚地区的岛国,历史悠久,包括弥生、飞鸟、奈良、平安、鎌仲、元治等历史时期。

- 日本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事件,如日本战国时期、江户幕府、明治维新、二战战场、战犯审判等。

3. 韩国历史-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历史悠久,包括古朝鲜、高句丽、新罗、统一新罗等历史时期。

- 韩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事件,如朝鲜王朝、三国统一、韩战、光州事件、南北统一等。

4. 朝鲜历史- 朝鲜也位于朝鲜半岛,历史悠久,包括古朝鲜、高句丽、新罗、统一新罗等历史时期。

- 朝鲜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事件,如朝鲜王朝、三国统一、抵抗侵略、金日成走向执政等。

三、文化1.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包括语言、文字、思想、宗教、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高二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二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二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详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作为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广泛而丰富。

在高二学年,我们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总结,全面了解中国地理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对高二中国地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以供参考。

一、地理概况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位于东亚。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风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物产和生态特色。

中国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中国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其中包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大国。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大致可分为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台地等类型。

1. 高山:中国地理上的高山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南段及东北山地等地区。

中国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2.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3. 丘陵:丘陵是中国地理中比较常见的地貌类型,分布广泛,如华北丘陵、华东丘陵、川西丘陵等。

4. 平原: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平原等。

5. 盆地:中国的盆地多位于山地或高原之间,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6. 台地:中国的台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

三、气候与气象中国气候分布广泛多样,主要可划分为北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沙漠气候。

1. 北温带季风气候:北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潮湿。

2.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上海、浙江、江苏等,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潮湿。

3.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如广东、福建等,气温高,降水充沛。

4. 高原气候: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凉爽多雨。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地理期末考试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学习,打好基础,提⾼能⼒外,期末复习⽅法也很关键。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初⼆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初⼆地理知识点总结(⼀) 【亚洲】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和北临北冰洋 地形特征:地⾯起伏很⼤,中部地势中部⾼、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候特点:①⽓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候)②⼤陆性⽓候分布⼴③季风⽓候显著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地⾼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的海洋(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特点:世界上⼈⼝最多的⼤洲(36.72亿)⼈⼝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亚、东南亚、南亚⼈⼝稠密 亚洲的⽓候为什么复杂?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分析。

地理初⼀下册复习提纲⑴温带⼤陆性⽓候的特点:冬冷夏热,⽓温年较差⼤;降⽔较少,集中在夏季。

⑵、温带季风⽓候的特点:夏季⾼温多⾬,冬季寒冷⼲燥。

⾬热同期。

⑶、季风⽓候的⾬热同期(尤其是夏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利――⾬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长;不利-易产⽣旱涝灾害,威胁农业⽣产。

⑷、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洲? ①是世界上⾯积最⼤的⼀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的⼀个洲; ③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个洲;④是⼈⼝最多的⼀个洲。

⑸、通常,⼈们根据地理⽅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

中国位于东亚。

第⼆节、亚洲的⼈⽂环境 【1.⼈⼝最多的⼤洲】 ⑴、2000年,在世界60.55亿⼈⼝中,约有36.8亿⼈⽣活在亚洲。

是⼈⼝最多的⼀个洲。

⑵、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世界⼈⼝稠密的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本、巴基斯坦六国⼈⼝超过1亿。

⑶、亚洲众多的⼈⼝,对资源、环境产⽣的压⼒:P5”阅读材料”及表格 针对这⼀问题,如何实现良性循环? 【2.多样的地域⽂化】 ⽂化现象和⾃然环境的关系: A、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候区,终年炎热⼲旱。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_张国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_张国

2010年第1~2期教材新析38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张国/山东省章丘市圣井中心学校(250220)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

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

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

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

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发”。

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

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水量显著增加;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

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

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

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提示(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

形成我国季风环流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海陆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以及地形特征等综合形成的。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的作用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自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陆地很快变暖,海洋相对较冷,气压陆地低于海洋,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大陆,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初中地理知识点:季风对亚洲东部、南部的影响

初中地理知识点:季风对亚洲东部、南部的影响
3.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位于亚洲的
A.西部和北部B.东部和南部C.西部和中部D.南部和北部
读下图,回答Leabharlann ~5题。4.某探险队于6月至7月,经如图所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途经①、②、③、④四地,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考察过程中,探险队员曾遭遇“狂风暴雨”袭击,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
【点睛】
识记我国气候的分布和气候特点。
13.③②①太平洋高温多雨温和湿润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甲表示的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与图中③所在位置相符;乙表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图中②所在的位置相符;丙气候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与上图中①所在的位置相符。
5.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季,从图中可知,①是热带季风气候,6月至7月是当地的雨季,故A符合题意。
【点睛】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6.B
7.C
【解析】
【分析】
根据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进行分析解答。
考查主要地理事物的判读及南亚的气候特点。
12.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原山地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西南季风太平高温多雨CD
【解析】
【详解】
(1)读图知,A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是温带季风气候;C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是高山高原气候;E是热带季风气候;
(2)图中①表示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 ②是东南风,来自太平洋;根据箭头可知,图示为夏季,三门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3)由于距海洋较远和地形因素,D青藏高原区、C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一、专题讲解1.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弱是季风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东亚季风为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位置偏北、偏西,夏季风势力强;雨带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我国东部出现北涝南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南、偏东,夏季风势力弱;雨带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出现南涝北旱。

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冬季风势力强,冷空气南下,常常给一些地区造成低温冷害。

亚洲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北,冷空气势力弱,出现暖冬。

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3.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季风环流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东亚形成西北季风,南亚形成东北季风。

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东亚形成东南季风,南亚形成西南季风。

(2)气压带、风带移动与季风环流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4.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二、同步训练1.公元399~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5月B.5~9月C.9~12月D.11月~次年3月[思维探究][答案] (1)C (2)B2.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东亚季风
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东亚季风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东亚季风,东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亚季风的移动和变化影响着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东亚季风从
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

总结:东亚季风的形成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的.。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