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

合集下载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
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景观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吸引游客。

在自然景观中,山、水、森林、沙漠、湖泊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而在人文景观中,建筑、文化、历史遗迹等元素则展示了人类文明的魅力。

2. 体验美学:旅游不仅是欣赏美景,更是一种体验。

游客通过亲身感受和参与,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例如,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品尝当地的美食,甚至与当地人交流,都可以让游客获得独特的体验。

3. 文化美学:旅游景点通常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

文化美学关注的是景点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例如,一些古建筑或历史遗迹,是某个时期或某个文化的代表,游客可以通过欣赏这些景点,了解和感受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4. 生态美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保。

生态美学关注的是旅游景点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表现。

一个好的旅游景点应该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不仅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旅游体验,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5. 情感美学:旅游景点往往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情感美学关注的是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或对历史的敬畏感;而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则可能会让游客产生宁静、愉悦的情感。

总之,从旅游美学角度鉴赏旅游景点,需要综合考虑景观、体验、文化、生态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和感受景点的魅力,游客可以获得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美学课件

旅游美学课件

文化美原则
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 ,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文化 ,让游客在旅游中领略文化 的魅力。
和谐美原则
旅游规划应注重景观的和谐 统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有机结合,营造出优美的 旅游环境。
体验美原则
关注游客的旅游体验,创造 丰富的旅游活动和互动项目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 美好的体验感受。
旅游产品的美学设计
详细描述
色彩能够表达出景观的情感和氛围,而形态则能够表现出景 观的质感和空间感。景观的色彩与形态还涉及到色彩心理学 、视觉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升景观的美学价值具有重 要意义。
景观的文化内涵
总结词
景观的文化内涵是旅游美学中的重要方面,它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
详细描述
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背景、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景观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好地 理解其美学价值,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景观的文化内涵也是旅 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旅游体验美学
旅游体验的层次
01
02
03
感官层次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感受自 然和人文景观的美。
认知层次
通过了解和思考,深入理 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 史和社会背景。
审美层次
在感官和认知的基础上, 产生美的感受和体验,形 成对旅游目的地的独特评 价和认知。
旅游体验的美感
自然美
自然景观的壮丽、秀美、 奇特等美感,如山川、湖 泊、森林等。
人文美
人类创造的建筑、艺术、 风俗等美感,如古迹、博 物馆、民俗活动等。
艺术美
通过艺术手段表现的美感 ,如摄影、绘画、音乐等 。

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

1.审美理解:是人对审美对象的形式特征、本质、主客体相互联系等方面的把握和揭示2,旅游审美动机:泛指一种激发旅游审美行为的心理趋向,或者说是旅游审美需求过渡到旅游审美的心理中介3.旅游审美文化: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旅游活动和不断获得真善美感悟的旅游活动效果。

4.自然旅游景观:是指自然景观中具有天然禀赋,蕴含观赏价值,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综合体及其景象的空间地域组合。

5.点景:用一次一语点出景物的特征和意境,以增加风景的魅力和色彩。

6.特写景:园林中除了布置大面积的风景外,大多还设置一些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小巧玲珑,精雕细刻的景物供人欣赏,让游人仔细玩味其细部及其奥妙的艺术境界,这种特殊的景物叫做特写景。

7.借景:把园外的景物巧妙的组合到园内来,以充实园内的空间,丰富园内的景色,使园内外的景色融为一个整体8.民俗风情: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事象。

9.营销美学:指对公司或品牌的感官体验的营销,他能为组织或品牌的识别做出贡献,是指一个组织或品牌的美学所共同拥有的结构和参照特性。

10.旅游美学营销:指营销美学在旅游业营销发展中的应用,指的是旅游企业,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感官体验的营销。

它指旅游组织或旅游产品的美学所共同拥有的结构和参照特性。

11.导游:在基本的旅游服务基础上,向旅游者传递旅游对象的审美信息,调节旅游者的旅游审美行为,帮助旅游者获得最大化审美体验的旅游服务人员。

12审美情感:是人对客体审美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生理。

心里需要而产生的独特的带有本质性、恒常性又具有变易性的主观体验和态度13.情景交融:审美主体以各种方式,寄情与审美对象,赋予无知无觉的自然景观某种人性品格,活化山水,进行景观审美感情的交流。

1.自然旅游景观审美主体的心境要求①审美态度是自然景观审美的前提②审美主体要有真实的审美心理需求和欲望③心为景动,情景交融④充分利用知觉系统,全面感受审美体验⑤审美情趣的多元化2.建筑艺术旅游审美内涵①建筑旅游景观承载着历史②建筑旅游景观包含着人类文化艺术③建筑旅游景观体现人类社会生活方式④建筑旅游景观显示名族特性⑤建筑旅游景观反映社会思想观念3.园林景观旅游审美原理①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中理解艺术美②从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中欣赏和谐美③从园林构美元素的精巧布局中解读雅致美。

旅游美学 慕课

旅游美学 慕课

旅游美学慕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旅游美学慕课:探索旅行中的美学之旅旅游美学是一个融合了艺术美学、自然美学和旅行体验的概念,它强调旅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游览名胜古迹,更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而慕课则是一种以网络为平台,以面向大规模用户开放的方式,传播知识和教育观念的教学模式。

将旅游美学与慕课相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向更多的人传授旅行中的美学知识,为他们打开一扇窥探世界美好之处的窗户。

一、旅游美学的内涵旅游美学强调旅行过程中对美的感知、体验和所产生的情感,而非仅仅停留在旅行目的地的风景美貌。

它倡导游客在旅途中以一种艺术审美的眼光来观察、感受和思考周围的一切,将旅行视作一种充满美学意义的体验。

在旅行者眼中,一片蓝天、一汪碧水、一朵鲜花、一株小草、一处古迹、一道风景、一项传统、一种民俗,乃至一种风俗习惯都能成为旅游美学的表现形式。

二、慕课在旅游美学中的应用慕课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使得人们能够在家中或者在旅途中就能够获取到丰富的知识。

在旅游美学中,慕课可以为旅行者带来诸如文化历史、地理风情、自然景观、艺术小品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到之地的美学内涵。

慕课还能够提供旅行攻略、旅行经验分享等实用信息,帮助旅行者更好地规划行程,提升旅行体验。

三、慕课与传统旅游教育的区别与传统的旅游教育相比,慕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能够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旅游美学内容。

传统的旅游教育更多地依赖于导游、讲解员的口述和组织,相对单一,并且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

而慕课则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课程获得想要的知识,不受限制。

四、未来旅游美学慕课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慕课必将在旅游美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更多的优质旅游美学慕课课程的推出,人们将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到各种与旅行和美学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为自己的旅行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旅游领域,旨在探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建筑风貌、旅游产品等,其目标是通过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的发掘,提高旅游活动的品质和吸引力。

首先,旅游美学强调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不仅仅是简单地观看景物,更是通过感官、情感、认知等多个层面的体验,与景物产生深度的交流和共鸣。

审美体验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满足游客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同时也能够提升游客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其次,旅游美学注重审美价值的发掘和传递。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对景物的审美价值进行评价和发掘,从而形成对景物的认知和评价。

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景物的形态、色彩、结构、氛围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揭示出景物的内在美感和价值,从而提升游客的审美体验和认知水平。

另外,旅游美学也关注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

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旅游美学强调旅游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品质,注重产品的设计、包装、营销等环节,通过创新的设计和营销策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旅游美学还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旅游活动中,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之一。

旅游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保护和传承,使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发扬。

总之,旅游美学是美。

旅游美学结课论文

旅游美学结课论文

旅游美学结课论文
旅游美学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旅游美学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旅游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探讨旅游美学的特点,比如旅游对人们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的刺激,旅游景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2. 旅游美学与主观感受:分析旅游美学对个体主观感受的影响。

旅游美学可以提供旅游者独特的审美体验,包括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欣赏历史建筑和艺术品等。

同时,还可以探讨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对人们审美体验的影响。

3. 旅游美学与环境伦理:考虑到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拓展旅游美学与环境伦理的关系。

旅游美学应该强调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在旅游活动中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推动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4. 旅游美学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探讨旅游美学对目的地形象塑造的作用。

旅游美学可以通过设计和布置景点来创造美的感知,在宣传材料和广告中使用美的元素来吸引游客。

同时,还可以考虑旅游美学对旅游业的营销和发展的影响。

5. 旅游美学的实践案例研究:以具体的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为例,通过对旅游美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旅游美学的应用和效果。

比如,可以研究某个著名景点的设计和规划,分析其如何利用美学元素吸引游客,或者研究某个旅游项目的表演艺术和视觉效果,探索旅游美学在创作中的应用等。

这些是你可以在旅游美学结课论文中进行论述的一些观点和方向,具体的情况可以根据你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和个人兴趣来展开更具体的研究和论述。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美学PPT课件
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 活动,就是对旅游资源的审美过程。
31
旅游审美因素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通过感觉器 官(如眼、耳、口、鼻、舌等)的活动,在人 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美感的形成: 形成美感的两个前提:人的感觉;客观世界 美感形成的过程:客观世界—人的感觉—美感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审美活动。这句话对吗?
32
旅游审美因素
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 系的心理过程,是由感觉经过分析、综合、联 想而转化来的,它比感觉复杂、完整,是多种 感觉的结合。
33
旅游审美因素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逻 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结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没有绝对的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_自然,自自然然,自
然而然. “无为而无不为” 随意\从容\神闲\气静\悠然\自得\宁静\清幽\淡远\和谐\
飘逸\潇洒的美学氛围
25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23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者,天下之正理.
中和:喜怒哀乐不过节,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审 美意识是:有节制的、社会性的情感.因此中国 的传统艺术大多数都保持了一种理性的人道的 控制性质.
孟子:充实之谓美.
24
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强调精神自由,返璞归真,反对“为物所役”,追求无为。 老子<道德经>:提出美\恶;真\善等. 倡导”空灵玄远”\”境生象外”,”平淡朴拙”\”虚实

旅游美学的意义

旅游美学的意义

旅游美学的意义一、旅游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旅游美学是指通过旅游活动来体验和欣赏美的过程和方法。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追求美的行为,而旅游美学则是对旅游经历和景观的审美体验和思考。

旅游美学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还能提升旅游的愉悦度和意义。

二、旅游中的美学体验1. 自然景观的美学:旅游常常会带我们接触到各种自然景观,如壮丽的山川、湖泊、海洋等。

在这些自然景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之美,体验到自然界的恢弘和生命的力量。

2. 建筑景观的美学:旅游目的地往往有独特的建筑景观,如古老的城堡、宏伟的教堂、精美的庙宇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不同时代和文化的艺术成就,通过欣赏和了解这些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卓越。

3. 文化景观的美学: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体验,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通过旅游,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是一种美的体验。

4. 艺术景观的美学:旅游常常会带我们接触到各种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音乐等。

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使我们更能欣赏和理解艺术的美。

三、旅游美学的意义1. 增加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旅游美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的存在和意义。

2. 丰富旅游体验的内涵:通过对旅游景观的美学思考和体验,我们可以使旅游变得更加有深度和内涵,增加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3. 增强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旅游美学可以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使我们的旅游经历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4. 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旅游美学需要我们对旅游景观进行思考和感悟,这种思考和感悟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5. 推动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旅游美学的传播和推广可以促进旅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旅游成为一种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活动。

四、结语旅游美学作为一种追求美的旅游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旅游美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旅游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枝学科,也是一门美学与旅游学的交叉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从旅游整体出发,运用美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广泛研究旅游现象、旅游关系、旅游行为及其变化规律,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了解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本范围、理论基础等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各类景观的审美方法及景观美的本质;领会旅游之美的本质、旅游审美感的特征、旅游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实践的审美归宿等知识。

提高旅游审美能力,为针对旅游产业实际进行美学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美学学科概况、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及旅游者对于饭店的审美、旅游接待艺术审美要求。

(四)教学时数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分析部分,在讲授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用心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同时适当增加讨论课、实训课等教学环节。

(六)考核内容本课程以论文形式进行考核,论文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本文绪论教学要点:1、旅游、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游客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及旅游工作者自身的审美修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

美与旅游的关系;旅游者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的关系。

3、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它具有直接为旅游经济服务的实用性;它不但要研究客观存在的美,而且也研究如何开发美、创造美;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一、什么是旅游美学二、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三、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考核要求:识记:1、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领会:旅游美学的功能。

分析: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编旅游与美第一章风景美与观察教学要点:1、风景美的形态:自然美、人工美。

2、风景美的特征:形象美,主要表现为雄、秀、奇、险、幽;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

3、观赏风景的方法;动态观赏、静态观赏。

观赏风景应保持一定距离。

4、观赏风景的角度:正面观赏和侧面观赏,平视、仰视和俯视。

教学时数:本章为5学习教学内容:第一节风景美的形态(1学时)一、自然美二、人工美第二节风景美的特征(2学时)一、形象美(一)雄(伟)(二)秀(美)(三)奇(特)(四)险(峻)(五)幽(静)二、色彩美三、动态美四、朦胧美第三节怎样观赏风景(2学时)一、观赏方法(一)动态观赏(二)静态观赏二、观赏的距离三、观赏的角度四、观赏的时间考核要求:识记:风景美的形态。

领会:观赏风景的方法和角度。

分析:风景美的特征。

综合应用:应用观赏风景美的方法、距离、角度如何来把握风景美的特征。

第二章中国园林与观赏教学要点:1、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1)在有限的空间里,要再现自然山水的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2)造山挖池,要“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3)各类建筑的设置,要与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画蛇添足;(4)园内景物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喧宾夺主;(5)景物的组织,要统一,有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2、中国古代苑囿及其发展。

3、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4、假山叠石的审美功能。

5、假山叠石的审美标准:做假为真;瘦、透、漏、皱;丑。

6、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三种桥的形式。

7、景观审美:景观线、观赏点、特写景、引景、点景、借景、藏景。

教学时数:本章为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园林艺术(2学时)一、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二、中国古代苑囿及其发展三、中国园林分类(一)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二)私家园林第二节园林的要素及其审美特征(2学时)一、园林中的山和水(一)山(假山叠石)1、假山叠石的审美功能2、假山叠石的审美标准(①做假为真②瘦、透、漏、皱③丑)(二)水二、园林的建筑(一)桥(二)亭(三)廊三、园林的花木第三节园林景观审美(2学时)一、景观线二、观赏点三、特写景四、引景五、点景六、借景七、藏景考核要求:识记:1、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

2、我国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

领会:1、景观审美的景观线、观赏点、特写景、引景、点景、借景、藏景。

2、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3、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

分析:1、中国古代苑囿及其发展。

2、假山叠石的审美功能和审美标准。

综合应用:中国造园艺术的美学特征及其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

第三章中国画与欣赏教学要点:1、中国画的形成、发展概况,各代著名画派、画家简介。

2、中国画的分类。

3、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形写神,得意忘形。

格调:用笔——书画同源,以线造型;用墨——水墨为上,墨分五色;设色——随类赋彩,色不碍墨;章法——虚实相生,置陈布势,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气韵:六法与气韵;四品。

教学时数:本章为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画概述(1学时)一、春秋战国时代二、汉代三、三国、两晋及南北朝四、隋唐时期五、宋代六、元代七、明代八、清朝九、近现代第二节中国画的种类(2学时)一、卷轴画二、壁画三、工艺绘画第三节中国画的审美特征(2学时)一、意境(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以形写神,得意忘形二、格调(一)用笔——书画同源,以线造型(二)用墨——水墨为上,墨分五色(三)设色——随类赋彩,色不碍墨(四)章法——虚实相生,置陈布势(五)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三、气韵(一)六法与气韵(二)四品考核要求:识记:1、中国画的分类。

2、各代著名画派、画家。

领会:中国画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分析:分析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主流的原因。

应用:举例说明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和意境。

综合应用:从国画中总结出中国画的艺术规律。

第四章中国书法与欣赏教学要点:1、我国古代著名碑林、石刻简介。

2、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脉络及其代表书法家。

3、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线条的美;结体和布局的美;形与神的美;意境的美;情的美。

教学时数:本章为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书法与旅游(1学时)第二节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2学时)一、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二、篆书三、隶书四、楷书、行书、草书五、碑、帖六、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代书法艺术七、欧、张、颜、柳、释八、蔡、苏、黄、米九、元、明、清的书法艺术第三节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2学时)一、线条的美二、结构和布局的美三、形与神的美四、意境的美五、情的美考核要求:识记:1、中国书法的书体种类特征及其代表书法家。

2、我国古代著名碑林、石刻。

领会:1、书法在旅游中的地位。

2、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脉络。

分析:分析和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应用:举例说明书法如何表现意境的美和情的美。

第五章中国古建筑与观赏教学要点:1、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三大石窟;中国四大佛山;著名陵墓;三大名桥;江南三大楼阁。

2、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古城建筑;宫廷建筑;陵园建筑;寺庙建筑;石窟建筑;佛塔建筑;桥梁建筑。

3、中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结构形式;群体组合;装饰色彩;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教学时数:本章为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古建筑与旅游(1学时)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2学时)一、古城建筑二、宫廷建筑三、陵园建筑四、寺庙建筑五、石窟建筑六、佛塔建筑七、桥梁建筑第三节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与欣赏(2学时)一、结构形式二、群体组合三、装饰色彩四、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考核要求:识记: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及其形式特征。

领会:古建筑在旅游中的意义。

分析:分析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与形式特征的区别。

综合应用:举例说明古建筑的形式美的规律及其审美价值。

第六章中国雕塑艺术与欣赏教学要点:1、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及其分布情况。

2、雕塑的特征。

3、雕塑的形式:圆雕和浮雕。

按其社会功能,雕塑可分为:架上雕塑、纪念碑雕塑、园林雕塑、建筑雕塑、城市雕塑及环境雕塑。

4、中国古代雕塑的美学特征:纪念性,象征性,装饰性,假定性、类型化,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

5、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审美特点:秦俑的写实风格;秦俑的形象塑造;秦俑的神态刻画。

6、霍去病墓石刻、云冈石窟大佛、龙门石窟大佛、石浮雕《昭陵六骏》、乾陵石雕、敦煌彩塑、麦积山泥塑观音像、晋祠彩塑侍女像、大足石刻、华严寺彩塑菩萨像、保圣寺泥塑罗汉像等我国古代著名雕塑的审美特点。

教学时数:本章为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雕塑与旅游(1学时)第二节雕塑的一般特征及形式(1•5学时)一、雕塑的特征二、雕塑的形式(一)圆雕(二)浮雕(三)其他分法第三节中国古代雕塑的美学特征(1•5学时)一、纪念性二、象征性三、装饰性四、假定性五、类型性六、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第四节中国著名旅游区雕塑艺术赏析(2学时)一、秦始皇陵兵马俑(一)秦俑的写实风格(二)秦俑的形象塑造(三)秦俑的神态刻画二、霍去病墓石刻三、云冈石窟大佛四、龙门石窟大佛五、石浮雕“昭陵六骏”六、乾陵石雕七、敦煌彩塑八、麦积山泥塑观音像、供养人像九、晋祠彩塑侍女像十、大足石刻十一、华严寺彩塑菩萨像十二、保圣寺泥塑罗汉像考核要求:识记:中国雕塑的形式特征和社会功能。

领会:中国古代雕塑的美学特征与旅游的关系。

分析:分析中国古代雕塑在旅游中的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综合应用:具体说明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刻、云冈石窟大佛、龙门石窟大佛、石浮雕《昭陵六骏》、乾陵石雕、敦煌彩塑、麦积山泥塑观音像、晋祠彩塑侍女像、大足石刻、华严寺彩塑菩萨像、保圣寺泥塑罗汉像等我国古代著名雕塑的审美特点。

第七章中国旅游纪念品教学要点:1、中国旅游纪念品的分类及其代表产地、作品、特种工艺美术品(水晶和玉石器件、象牙雕刻、铜铸、景泰蓝器皿、高级的清器件、精致的刺绣、特制的陶瓷器);民间工艺美术美术品(如剪纸、泥塑、雨塑、风筝、花灯、竹编器件等)。

2、中国旅游纪念品的特色: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3、中国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特征:功能美和形式美;质美。

教学时数:本章为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旅游纪念品分类(0•5学时)一、特种工艺美术品二、民间工艺美术品第二节中国旅游纪念品的特色(0•5学时)一、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二、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第三节中国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特征(1学时)一、功能美和形式美二、质美考核要求:识记:中国旅游纪念品的特色。

领会:中国旅游纪念品的分类及其代表产地、作品、特种工艺美术品、民间工艺美术品。

分析:分析中国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特征及在旅游中的意义。

综合应用:说明旅游纪念品应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