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盆地火成岩油气藏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

火 山岩 油 气盆 地 在海 相 和 陆 相盆 地 中都 有 广泛 分 布 。 海相盆地的火山岩通常发育在 白垩纪之前 ,陆相盆地火山 岩主要发育在 白垩纪之后 ,主要包括 四个地质时期 ,即前 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和新生代。前寒武纪火 山岩主要 为 中基 性 火 山岩 ,在 塔 里 木 盆地 已有 发现 ;中 国西 部地 区 主要发育古生代火 山岩,如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系,巴塔 玛依 内山组 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佳木河组 ,石炭 、二叠 系 的吐鲁番盆地 、三塘湖盆地;中生代和新生代火 山岩主要 分布在 中国东部和西藏 , 这是一个北北东 向火山岩分布区 , 中生代岩石主要为中酸性岩 ,新生代岩石主要为玄武岩 。 1 . 世界 火山岩 油 气藏 的分布 与年龄 经过地质、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 ,中国东部的火 地 球 上 的火 山岩 主要 发 育 在大 陆边 缘 或在 陆 内裂 谷 。 山岩油气藏多发育在内陆裂谷环境 ,而 中国西部 的火山岩 火 山岩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 和中亚地区。从美 国、 油气藏多发育在断裂和岛屿环境。例如 ,松辽盆地营城组 墨 西哥 、 古巴、 北美 到委 内瑞 拉 、巴西 、阿根廷 、 美 国南部 , 火 山岩 和渤 海 湾 盆 地第 三 系火 山岩 发 育在 内陆裂 谷 环境 , 再到 中国 ,日本 ,印度尼西亚,它们沿着太平洋沿岸像一 而准 噶尔盆 地 、 三塘 湖盆地 和 吐鲁番 盆地 的石 炭系 火 山岩 , 个环 ,形成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分布地区。第二个主要分 发 育在 板块 的张 性断 裂带上 。 布地区是 中亚和欧洲东南部 ,已在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二 、 中国火 山岩 油气 藏地质 特征 乌 克 兰 、俄 罗 斯 、罗 马 尼 亚 、塞 尔维 亚 一克 罗 地亚 发 现 火 1 . 火 山岩 油气藏岩 性 分布特 征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组合

火成 岩油气 藏是 近几 年油 气勘 探 的热点 ,也是 断 陷盆地 增储 上产 的主要油 气 藏类 型之一 。辽 河油 田 东部 凹 陷火 成 岩油气 藏 的发现 经历 了偶然 发 现 、初 步研 究探 索 和规模 发 现 3 阶段 ,火 成岩 油气 藏勘探 个
取得 了 巨大成 功 ,建 成 了以粗 面岩 为单一 目的层 的千 万吨级 油 田—— 黄 沙坨油 田 ,火成 岩 和碎屑 岩 的复
楼 地 区 含 油 层 为 沙 三 上 亚 段 火 成 岩 ,再 往 北 至 热 河 台 一 利 坨 子 和 黄 沙 坨 地 欧
区产油层 为 沙三 中亚 段 火
成 岩 。另 外 , 在 油 燕 沟 地
中又 达到 了生 油高峰 期 ,所 以沙三 中亚 段生储 配 置条件 及 油源条 件优 越 ,决定 了火 成 岩油藏 主要 集 中在
沙三 中亚段 。
根据 目前东 部 凹 陷 已 发 现 的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来 看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纵 向 上 埋 藏 深 度 范 围 大 ( 5 0 1 0 ~
明 ,东 部 凹 陷沙 三段 火成 岩 具 有 成 藏优 势 , 目前 勘 探 发 现 的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主 要 集 中在 沙 三 中 亚 段 。对 东
部 凹 陷火 成 岩 油 气藏 的分 布 特 征 及 成 藏 组 合 类 型 进 行 了总 结 , 以 期 对 下 一 步 东 部 凹 陷 火 成 岩 油 气 藏 勘 探
1 1 纵 向发 育特征 .
火成 岩油 气藏受 该 区沉积 地层 纵 向上 的发育 演化 特点 控制 ,进 入古 新世 后 ,东部 凹 陷在 区域背景 上
拉开 了断 陷作 用 的序 幕 ,即始 新世~ 渐新 世 的盆地 深 陷阶段 和新 近 系 到现 在 的坳 陷 阶段 。沙 三 中亚 段 沉 积 时期是 东部 凹陷强 烈 断陷扩 张期 ,盆 地形 态主 要受北 东 、北北 东 主干 断层 控制 ,一 方面受 断裂 活动 的 影 响 ,该 时期 为火 山活动 强烈 ,火 成岩 发育口 ;另 一方 面形 成 了近千 米 巨厚 的暗色 泥岩 ,在后 期热 演化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油气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确定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油气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确定
三塘湖盆地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和张家界市之间,分布着一些火山岩油气藏。
油气充注幕次和成藏年龄的确定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
据研究资料显示,三塘湖盆地地处华南地区东南缘,属于中生代盆地。
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与上地壳的抬升和下地壳的破裂渗透有关。
岩浆熔融,含气含油的上地壳物质被侵蚀熔融,形成火山岩油气藏。
一般认为,火山岩油气的生成与火山喷发所释放的碳、氢化合物有关。
多个充注幕次和成藏年龄的划分方法被应用于三塘湖盆地,其中包括了地质分析、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方法。
一项研究表明,三塘湖盆地的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上侏罗统到下白垩统非碳酸盐岩储层中。
通过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人员确定了油气来源和形成时期。
结果表明,油气来源于下白垩统海相碳酸盐岩的垂向热解,主要形成于古新世晚期。
同时,对于三塘湖盆地的成藏年龄,研究者利用地质分析和岩石学方法,提出了两次充注段和成藏年龄。
第一次充注段和成藏年龄为新近纪早期至中新世早期,可能与地区的中—新生代断陷和隆升事件有关。
第二次充注段和成藏年龄为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可能与区域构造运动有关。
总体来看,三塘湖盆地的火山岩油气藏充注幕次和成藏年龄的确定,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地区油气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 作者简介] 侯连华 (9 O ) 男 , 17 一 , 山东博兴县人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 事岩性地层油气藏 、 非常规油气地质 、 综合勘探研究等工作 ;
E —mal h u h p to h n . o e i : o l @ er e i a e m. n
21 0 2年第 1 第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卷
于 中生界 、 新生 界 的大陆裂 谷盆地 , 中酸性 火 山岩 以 的岩 性油 气藏 为主 , 个 火 山岩 体 控 制 的油 气 藏 可 多 叠合 连片 大面积 分 布 ; 部 主要 分 布 于古 生 界 的碰 西
撞后 裂谷 、 岛弧 环境 , 以中基 性火 山岩 风化壳 地层 型
彩湾 地 区主要有 玄武 岩 、 山岩 、 安 英安 岩 、 纹岩 、 流 火
山岩勘探 中取得 重大 突 破 , 增 探 明 天 然气 地 质 储 新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2— 4— 6
[ 基金项 目]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 究项 目“ 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2 1 Z 我 ( 0 1一 D一1 2) 国家科技重 大专项“ 9— ; 岩性地层 油气 藏成藏规律 、 关键技术及 目标评价” 2 1 Z 0 0 12 1B一0 ) (0 1 X 50 ,0 1 3
局 部勘 探 , 尚未作 为 主 要 领 域进 行 全 面勘 探 和 深入
量4 3 亿 m、 0 7 。石油地质储量 2 1 亿 t目前中国已 .6 , 形 成东 、 部 两 大 火 山岩 油 气 西 “ 。 同时 , 塔 在
里木 、 四川等 盆地新 发 现多 口火 山岩油 气流井 , 现 展
1 前 言
火 山岩作 为油 气 勘 探 的新 领 域 , 引起 勘探 家 已 和地 质学 家 的广 泛 关 注… 。 自 18 87年 在 美 国加 利 福尼 亚州 的圣 华 金 盆 地 首 次 发 现 火 山岩 油 气 藏 以 来 , 球 10多 个 国家 或 地 区发 现 了 10多个 火 山 全 0 6 岩油 气藏 。国 外 火 山岩 油 气 藏 多 为 偶 然 发 现 或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源岩灶和成藏特征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源岩灶和成藏特征准噶尔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之一,其中东部地区的石炭系源岩灶和成藏特征备受关注。
在这一地区,石炭系源岩广泛分布,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丰富的生物标志物,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石炭系源岩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吐哈、额尔齐斯等地区,主要由陆相泥岩和煤系岩石组成。
这些岩石在古地理环境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生物和物理化学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有机质。
有机质的类型和含量是评价源岩质量的重要指标,石炭系源岩中的有机质主要以干酪根和藻类残骸为主,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至10%之间,部分地区甚至超过10%。
此外,石炭系源岩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生物标志物,如藻类生物标志物和藻类生物标志物等,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判定源岩类型和生物来源的依据。
石炭系源岩的成藏特征也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由于古地理环境的不同,石炭系源岩的成藏特征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石炭系源岩一般主要以热解产物形式存在,其中以干酪根热解油和沥青质最为常见。
研究表明,石炭系源岩的成藏主要受到热演化程度和埋藏深度的影响。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石炭系源岩的有机质含量和生烃潜力逐渐增加,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源岩灶和成藏特征的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源岩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有力的依据,确定勘探目标区域和优选开发方案。
此外,研究石炭系源岩的成藏特征,可以为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指导,提高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总之,准噶尔盆地东部的石炭系源岩灶和成藏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源岩的特征和成藏机制,可以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油气聚集

化主要受太平洋动力体 系控制, 蒙古一鄂霍茨克洋
剪刀差 式闭合也 可能对早 白垩世盆地 的形成 带来一
基金项 目: 国家重 点基础研究 发展计划 “ 中国陆相致密油( 页岩油) 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 ( 2 0 1 4 C B 2 3 9 0 0 0 ) 及“ 古生代火 山岩储层分布规律及其 改造特征 ” ( 2 0 0 9 C B 2 1 9 3 0 4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 、 关 键技术及 目 标评价 ” ( 2 0 1 1 Z X 0 5 0 0 1 ) ;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学研 究与技术开 发项 目“ 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 与关键技术 攻关” ( 2 0 1 4 B - 0 3 ) 作者筒介 : 毛治 国( 1 9 7 7 一 ) , 男, 高级工程师, 2 0 0 0 年毕业 于江汉石油学 院石油工程专业 , 2 0 0 8 年毕业 于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矿产普查 与勘探专业 , 获博士 学位 , 2 0 1 0 年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 院博士后流动站 出站 , 研究方向为油气储层地质 , 现从事油气储层研究工作 。
第 5期
毛治国等 : 中国沉 积盆地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油气聚集
空间类型多样 , 以 次 生溶 蚀 孔 、 气孔 、 微 裂缝 为 主 , 形成孔缝双介质储层 ; 储 层 物 性 变化 大 , 非 均
质性 强 , 基本不 受埋 深影 响, 以 中一 较 高孔 隙度 、 低一 特低渗的 Ⅲ类和Ⅳ类储层为主 ; 火 山岩储 层邻近 烃源岩发 育 , 有利 火山岩 油气聚集成 藏 ; 中国东西部 火山岩 油气藏存在 近源和远 源 2种
玲 , 都 占海
1 0 0率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我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地质与勘探

家发 现 了火 山岩 油气 藏 , 特 点是 产 层 厚 、 其 产量 高 、
2 国 内外 火 山岩 油 气 藏 勘 探 进 展 与特 点
2 1 国外火 山岩 油气藏 勘探概 况 .
自 18 8 7年在美 国加利 福 尼 亚州 的圣 华 金盆 地 首次发 现火 山岩油 气 藏 以来 , 目前 在世 界 范 围 内 已 发 现 3 0余 个 与火 山 岩有 关 的 油气 藏 或油 气 显示 。 0 15 9 3年 , 内瑞 拉发 现 了拉 帕 斯 油 田 , 单 井 最 高 委 其 产 量达 到 18 8m / , 2 d 这是 世 界 上第 一 个 有 目的地
量 统计 看 , 油 日产 量 最 高 者 为古 巴 N r u a 石 o h C b 盆 t 地 的 C ia s 田, 然气 E产 量最 高者 为 日本 N . rte 油 sl 天 t i
ia 盆 地 的 Y si K siaa i 田( gt a ohi ahw zk 气 - 见表 2 。 )
我 国沉 积盆 地火 山岩 油气 地 质 与勘 探
张光 亚 ,邹 才能 ,朱如 凯 ,袁 选俊 ,赵 霞
( 国石 油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 京 10 8 ) 中 北 00 3
火成岩有利储层与油气成藏分析

火成岩有利储层与油气成藏分析周动力;汪勇;张秀波【摘要】火成岩油气藏是一种隐蔽的岩性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含油气盆地中火成岩储层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基础,结合中国已发现的各种火成岩油气藏,阐述了常见火成岩的岩相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有利储集相带.分析了火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其储集空间一般可分为原生和次生2个大类、19个小类.讨论了火成岩油气藏特有的成藏条件,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到烃源岩的位置、保存条件、构造及岩浆活动4方面的共同影响,邻近烃源岩、油气聚集之前适度的构造运动以及岩浆活动有利于形成火成岩油气藏.【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0(017)005【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火成岩;储层;岩相;储集空间;岩浆活动;成藏条件【作者】周动力;汪勇;张秀波【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胜精工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22火成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火成岩油气藏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并发现了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火成岩油气藏。
目前世界上沉积盆地中覆盖着溢流玄武岩的地区主要有:古新世—始新世北大西洋火山岩省、中新世Columbia River玄武岩,印度晚白垩世Deccan、巴西早白垩世Parana-Etendeka、非洲南部侏罗纪Karoo以及三叠纪Siberian溢流玄武岩省[1],而中国东部、北疆2大地区的沉积盆地中不仅发育着巨厚沉积,也广泛分布着酸性—中基性火成岩;大量烃源岩嵌置在这些盆地中,或分布在油源断层附近,盆地中的火成岩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河油田兴隆台古风化
砂岩
壳型油气藏(据Chen et al.,
1999)
玄武岩
Es1+2-沙一和沙二段地层; 火山角砾岩
花岗岩
Es3+4-沙三和沙四段地层
2 次火山岩及其判别
1) 次火山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如何与火山岩区分
➢ 颗粒度 ➢ 斑晶的排列方向——流动构造 ➢ 侵入接触关系(穿插关系、接触面产
3.1 拱张裂缝型 3.2 隐爆角砾型(斑岩型) 3.3 原生裂缝型 3.4 接触破碎带型 3.5 蚀变破碎带型 3.6 侧向隔挡型
3.1 拱张裂缝型
实例:山东济阳坳陷罗151块断(牛嘉玉等,2002) 惠民凹陷商741块断(操应长等,1999)
3.2 隐爆角砾型(斑岩型)
1)形成机制
储缝类型:溶蚀孔 风化浸蚀裂缝 古潜山等 构造条件:中国东部在第三纪经过几次小的区域
性抬升(漆家福等,1995; Allen et al., 1997),造成了 盆地内地层的多次剥蚀以及多个不整合的存在
实例:辽河油田大13-20井玄武岩风化淋滤带油藏 辽河油田兴隆台油田古潜山油藏
辽河油田大13-20井风化淋滤 带型油藏(据Chen et al.,1999)
洞中的油斑
玄武岩柱状节理的节理缝
江
这苏
类六
储 油 构 造
合 方 山
目柱
前 还 没
状 节
有理
确
定
3) 淬碎角砾岩相
裂缝类型:淬碎角砾岩间缝 油藏实例: 二连阿北油田(王志欣等,1991 )
苏北 闵桥 (杨祝良等,1997,陶奎元
等,1998)
4)披盖式背斜型
概念
早先形成的火山丘,被后期的正常碎屑沉积覆盖,形 成同沉积背斜,形成披盖式背斜型圈闭(肖尚斌等, 1999;罗静兰等,2003)
网状裂缝
2)实例——辽油田欧利坨子
粗 面 (斑 有岩 油的 浸网 )状 裂 缝
垂 向 开 裂 缝
水平裂缝(粗面斑岩油浸横断面)
粗
面
微 裂 缝
斑 岩 中 的
张
性
粗 面 岩斑 脉岩 及中 油的 浸碳 酸 盐
粗面斑岩原生裂缝系统形成机制示意图
①隐爆角砾岩; ②网状裂缝; ③垂向开裂缝; ④张性微裂缝
冷凝边
氧化环境 沉积物
捕虏体
冷凝边
粗面斑岩与凝灰岩接触界线(正交偏光)
粗面斑岩与凝灰岩和泥岩接触界线
粗面斑岩与玄武岩接触带的硅化
玄武岩杏仁体中的Chl已转变为Bio
玄武岩杏仁体中的Chl转变为Bio
粗面斑岩外接触带的热液蚀变:泥质岩的阳起 石化、黑云母化、钾长石化和碳酸盐化
粗面斑岩外接触带泥质岩受到热液蚀 变的证据
向
隔
Es3 地层
挡 型
油
辉绿岩 藏
SE 披盖式背斜型气藏
油层
辉绿岩
砂岩
100 m 油层 气层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欧36井侧向隔挡 型油藏
辽河油田红5井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欧26井侧向隔挡型油藏
3.4 接触破碎带型
外接触带 岩体中心相
次火山相岩浆侵入 于较浅层位的沉积 岩时,会使外接触 带岩石强烈破碎, 构成接触破碎带型 储集空间。
实例:济阳坳陷151块辉绿岩 (钱峥,1999;张映红等,2000) 廊固凹陷中岔口安40井 (肖尚斌等,1999)
3.5 蚀变破碎带型
蚀变软化
深度(m)
龙60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 含油气盆地分布略图
after Jin et al., 1999
前中生代 基底内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 盆地不同部位的火成岩
中、新生代 盆地内部
不同时代
不同时代
1 与火山岩有关的圈闭
1.1 火山岩储层型 1.2 火山岩盖层型 1.3 古风化壳型
——
1.1 火山岩储层型
1) 火山爆发相
粗
面
斑
岩
中
长
石
斑
晶
粗面斑岩 中长石斑 晶垂向排
列
垂 向
排
列粗面ຫໍສະໝຸດ 定 向 排 列斑 岩 中 长 石
斑
晶
粗面斑岩 与凝灰角 砾岩接触
线
接粗
触面
界斑
面岩
面
陡 ,
与 角
无砾
古凝
风灰
化岩
岩
接 触 界 面 陡 , 无 古 风 化
粗 面 斑 岩 与 角 砾 凝 灰
面
冷凝边
氧化环境 沉积物
冷凝边
粗面斑岩与凝灰岩接触界线(单偏光)
2)实例——辽油田欧利坨子
隐 爆 角 砾 岩
角 砾 化 粗 面 斑 岩
1
角 砾 化 粗 面 斑 岩
2
角 砾 化 粗 面 斑 岩
3
角 砾 化 粗 面 斑 岩
—4
角 砾 化 粗 面 斑 岩
—5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隐爆角砾岩
3.3 其它原生裂缝型 1)形成机制
2
2
12
12
2 1
1
岩浆冷缩方向 1 垂 向 开 2裂张 缝性 微 裂 缝
状、捕虏体、古风化面) ➢ 围岩接触变质和蚀变 ➢ 地球物理
3)以辽河油田欧利坨子为例——以前认为粗 面质岩浆岩都是火山岩
欧利坨子粗面质岩石分布图
粗 面 斑 岩 手 标 本 颗 粒 较 粗
粗面斑岩镜下:含辉石和斜长石斑晶,基 质颗粒也较粗
粗面斑岩镜下:含辉石和暗化的黑云母斑 晶,基质颗粒也较粗
裂缝类型:火山角砾-碎屑间缝
空岩江 隙苏
方 角山 砾玄 之武 间岩 有质 大角 量砾
油藏实例: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王璞珺等,2003 )等
2) 火山溢流相
主要裂缝类型:1)气孔;2)柱状节理的节理缝
岩江 中苏 的六 大合 量方 气山 孔玄
武
气孔储油的实例
这类油藏广泛发育 实例如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玄武岩 气孔和杏仁体空
牛56
龙50-60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NW Es3
边 缘 相
过 渡 相
Es3
中
心 相
Es3 1000m
Es3
辉绿岩体中心相 边缘相 变质带 Es3 下第三系沙三段
过渡相 油层
实例:辽河油田龙606井区
3.6 侧向隔挡型
欧36 NE
Es1+2
Es3
Es3
100 m
图例
砂岩 侧
实例:辽河油田红5井
火山凝灰岩
1.2 火山岩盖层型
粒度微小、遇水膨胀、可塑性强, 是极佳 的盖层(郭占谦,2002)
玄武岩
没有蚀变和破碎的玄武岩: 封盖能力极好
蚀变玄武岩: 略差,但仍强于相近深度的 泥岩(Chen et al. 1999)
次火山岩(辉绿岩等) 未破碎时是良好盖层
1.3 古风化壳型
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
黑云母-钾长石—阳起石 碳酸盐脉
欧利坨子粗面斑岩型油气藏剖面图
西德巴伐利亚岩镰
许多侵入体都是以岩 墙-管道的方式上升的
次火山岩的地震剖面
透镜状、鞍状、蘑姑状、桶状
可能的次火山岩
准噶尔盆地滴西剖面 准噶尔盆地石西剖面 松辽盆地徐深1井
3)与次火山岩有关的裂缝系统和油藏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