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面行祖师刘伯温_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刘伯温奇计救乡民的名人故事

刘伯温奇计救乡民的名人故事

刘伯温奇计救乡民的名人故事刘伯温,名基,字伯温,出生于公元1311年,青田(今浙*青田)武阳村人。

朱元璋起兵后,他以才智成为朱元璋的*师,深受重用;朱元璋灭元建明之后,历任太史令、御史中丞等职。

据史书记载,他在*岁的时候,就善于动脑,遇事有谋,有一个“奇计救乡民”的故事,流传至今。

刘伯温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

他的父亲刘?~,直至元朝末,只做了一个乡间小吏,但生活还算富裕。

刘伯温自幼酷爱读书,才思敏捷,不喜欢与村中儿童嬉笑玩耍。

他在跟着一个叫郑复初的老师读书的时候,理解深刻,过目不忘,常以独到的见解使老师感到惊异。

这一年,青田县因遭受自然灾害,不少百姓连吃的都顾不上,哪里还有钱交税?故县府派公差来了多次,也无济于事。

县令一听大怒,便把这些因穷而交不起税的人,造了一个花名册,共三千余人,以聚众闹事的名义,上报给了处州路总管,请他派兵士前来抓人。

消息传到青田县武阳村,全村人心惶惶,坐立不安,有的想离家出走,有的则想暂时外出躲灾。

身为乡吏的刘?~,看到这种情况,心中更是焦急,他怎么忍心看着乡亲们四散逃命?更不忍心让乡亲们被官府抓去。

这时,年只九岁的刘伯温对父亲说:“有什么可怕的?到时候将花名册一把火烧掉不就完事了?”父亲刘?~听了,苦笑道:“傻孩子,说得倒轻巧,那花名册岂是你能拿得到的?”刘伯温便附在父亲的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刘?~听后,高兴地说:“这个消息很重要,就按你说的去办,快点让人通知乡亲们,不用再去四处逃难了。

”在这一天的下午,去处州送花名册的两个差人,果然来到了武阳渡口。

已化装成船夫的刘?~、刘伯温父子二人,待两位公差一招手,他们便将船划了过去,把两位公差渡了过来。

这时,刘?~对两位公差说:“现在天*已晚,前面又无客栈,本人家中虽不富裕,酒菜住处倒还是有的,如不嫌弃,可以住上一宿,待明日再走也不为迟啊!”两位公差此时又饥又累,巴不得如此,就痛快地答应了。

当时,在刘伯温的安排下,两位公差喝得酩酊大醉,连饭也没吃,就被搀到后院倒头大睡去了。

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

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

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说。

那你知道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篇【1】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

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

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

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

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

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

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

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篇【2】明太祖朱元璋本是穷苦出身,没有读过书,做和尚时就着佛经认了几个字。

早年在沙场上征战,这点微末文化的作用也只是传传军令,后来做了皇帝闲暇无聊时竟喜欢上了吟诗作对,以他的水平也只能自娱自乐,但他贵为天子,少不了文人墨客的恭维奉承,久而久之,朱元璋竟得意忘形,认为自己真的才高八斗,常常作些诗词让大臣们传阅,但当年和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却不卖他的账,当众说他的诗是饿犬乱吠,朱元璋虽然表面上一幅宽容大度的样子,但内心却老大不乐意。

刘伯温:足智多谋的明初名相

刘伯温:足智多谋的明初名相

刘伯温:足智多谋的明初名相刘基(1311—1375),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刘基才智卓绝、料事如神,深富文韬武略,在历次的主要战役中出奇谋,划妙策,协助朱元璋平定各股叛乱势力,并于军政、财务等各方面为新王朝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开创了明初的第一个盛世。

刘基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

他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

当时的元政权,君主昏庸,官吏腐败,民不聊生。

刘基目瞩这种危机四伏的时局,并不气馁,仍以国事为重,清廉刚直,效命朝廷,忠于职守,总想为国家民族干一番事业,可是在元代民族歧视严重的官场上,并不得志。

自26岁出任江西高安县丞,长期充任江西行省椽史、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行省枢密院经历之类从七品、七品小官,后来虽小有迁升,一度当上从五品的行省郎中,但旋即仍以七品的资格改授处州路总管府判,浩然之气受到抑制。

加上此时农民起义已风起云涌,他面对现实,逐渐认识到元朝灭亡、改朝换代已成必然之势,于是在48岁那年弃官在家乡武阳隐居。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军下金华,定括苍,仰慕刘基的名声,盛情邀请他出山。

这时刘基已50岁,应邀前往金陵(南京),进献“十八策”,论天下安危,朱元璋大喜,专设礼贤馆款待。

从此,刘基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宏才大略得到施展。

被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充任谋臣后,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陈时务18策,提供了好几个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为朱元璋采纳。

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

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刘基为太史令。

元至正二十七年,升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

其间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有定策之功。

洪武三年封诚意伯。

按运筹帷幄的功绩,刘伯温理当入公,但最初封公的六人为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和邓愈。

刘伯温拜师民间故事

刘伯温拜师民间故事

刘伯温拜师民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慧过人的年轻人,他叫刘伯温。

刘伯温自幼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一心想要拜得一位厉害的师父,学习更多的本领。

有一天,刘伯温听说在一座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神秘的老人,据说他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技艺。

刘伯温心想,这会不会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师父呢?于是,他毅然踏上了寻找这位老人的旅程。

经过长途跋涉,刘伯温终于来到了那个小山村。

他四处打听老人的下落,村民们都笑着说:“那老家伙啊,整天神出鬼没的,谁知道他在哪里呢!”刘伯温可没灰心,他继续在村子里寻找着线索。

嘿,你说巧不巧,有一天,刘伯温在村子外的树林里迷路了。

正当他着急的时候,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个身影。

刘伯温连忙跑过去,定睛一看,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那位老人嘛!老人正悠闲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晒太阳呢。

刘伯温激动地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说道:“老人家,我听闻您智慧非凡,我想拜您为师,跟您学习本领,您收下我吧!”老人看了看刘伯温,笑着说:“哈哈,你这小子,倒是挺有眼光。

不过,想当我的徒弟可没那么容易哦!”刘伯温连忙说:“我不怕困难,只要您肯教我,我什么都愿意做!”老人想了想,说:“那好吧,我先考考你。

你看这周围的树木,你能数清楚有多少棵吗?”刘伯温傻眼了,这树林这么大,怎么数得过来呀!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开始数起来。

数了半天,刘伯温也没数清楚。

老人哈哈大笑起来:“怎么样,知道自己的本事还不够了吧?”刘伯温红着脸说:“师父,我知道错了,我还有很多要学的。

”老人点了点头,说:“嗯,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

从今天起,你每天都要来这树林里,观察这些树木的变化,直到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为止。

”刘伯温满口答应下来。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早早地来到树林里,认真地观察着每一棵树木。

有时候,他会因为观察得太入神而忘记了吃饭;有时候,他会因为遇到难题而苦恼不已。

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刘伯温终于掌握了树木的特点和规律。

他兴奋地跑去找老人,说:“师父,我做到了!我知道这些树木的秘密了!”老人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不错,你这小子还挺有毅力。

刘伯温生平事迹_历史上的刘伯温

刘伯温生平事迹_历史上的刘伯温

刘伯温生平事迹_历史上的刘伯温刘基又名刘伯温,是明代初期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关于刘伯温生平有什么事迹呢?历史上的刘伯温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刘伯温生平事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刘伯温斩龙的事迹明朝有一个做大官的王爷,大家伙都称他为李靖王。

他因惹怒了皇上被贬离京,被发配到了西部,在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定居,但是李靖王脾性差,很想回到京城,但是没这机会。

直到李靖王的父亲死了,他请来了一位道士,那位道士跟他说让他在守孝一百天之后,再去河东射上三箭,就可以攻回京城。

但是总有人耐不住,在倒数最后一天时,他夫人就督促他早点射箭,不差这一时半天,他就射了,没想到就射到了京城,三箭都差点要皇上的命。

当时的朝中军师还是刘伯温,他无所不知,更是有名的风水大师。

他得知皇上差点被西边射来的三支箭给射死,他就带大军前往西头,李靖王得知皇上没有死,刘伯温还带军过来了,迅速退回老窝。

刘伯温带大军赶到西边,没发现是谁干的,就观察起来了这里的地形,他发现这里多有龙山、凤山,日后铁定会出真命天子的,命令大军把这些龙山和凤山所存有的脉气给一一砍断。

他还发现民和三川,有二龙戏珠和双凤展翅的迹象,并且两者都快要到临界点了,他知道倘若出现,就会出现改朝换代。

刘伯温心惊后怕,暗想自己幸好发现的早,不然再过几年,大明帝国就要完蛋了。

他就命人连夜挖山看脉,想把这里的风水搅弄的一塌糊涂。

但是他发现凤翅怎么挖都会隔天生长起来,一日有个士兵大喊:“我去,在这么挖下去就快要挖断了。

”引得刘伯温注意,率领大军连夜急挖,挖到深处时,发现了一根极其粗大的树根,这就是凤山的血脉。

他就一剑割去,割断树根,流出源源不断的鲜血,鲜血一直流向黄河去。

恰巧有个人在经过,把地面踩了许多坑坑洼洼,血就流了进去,在也没有迹象,要是流回黄河,这血脉就会复燃,依旧会有大人物出现。

历史上的刘伯温刘伯温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明朝的重臣,尽心尽力辅佐朱元璋,但他也是治世的能手,他善于严惩贪官,对百姓以礼待之,为人正直,就好像唐朝的魏征一般,是朱元璋的一面明镜,用以净身。

历史人物刘伯温简介和历史故事(刘伯温之死真相)

历史人物刘伯温简介和历史故事(刘伯温之死真相)

历史人物刘伯温简介和历史故事(刘伯温之死真相)(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历史人物刘伯温简介和历史故事(刘伯温之死真相)1946年12月,浙江省温州市下设文成县,以著名历史人物刘基(即历史上有名的“刘伯温”)的谥号“文成”命名。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

【神话故事】刘伯温的传说故事刘伯温,字伯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战略家,被誉为“东方的拿破仑”。

他生活在南宋末年,以其军事才华和智谋出众而闻名于世。

一个寒冷的冬日,刘伯温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从小,他善于观察,聪明机智,时常能在邻村的孩子面前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智慧。

刘伯温长大后,他投身军旅,立志要为天下苍生谋划一番大事业。

他先后效力于多个将领,得到了各地军民的敬仰。

他以严谨的纪律和优秀的指挥才能,率领军队在河南、山东等地频频获胜。

他军队的战绩迅速传遍了天下,使得刘伯温声名远扬。

南宋末年,中国面临着强敌金国的入侵,战争一触即发。

刘伯温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决定为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他决定辞去官职,独自隐居在山区,研究军事战略,为国家防御设计蓝图。

在山区的日子里,刘伯温孤独但从不放弃。

他苦心钻研兵法,思考如何应对金军的进攻。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武器——火器,在当时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

他还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军事战术,能够有效地对抗金军的骑兵。

就在南宋面临灭亡的边缘时,刘伯温带领着训练有素的军队站在了祖国的首都南京城外,准备与金军决一死战。

刘伯温带领的军队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铁壁般的阵容迎击金军。

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他们用石头、火器等武器顽强地击退了金军的猛烈攻势。

刘伯温的智谋和勇气使得金军对南京城望而却步。

金军的入侵势如破竹,无数官员和士兵心灰意冷,觉得再无机会挽救祖国。

在刘伯温的带领下,整个南京城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人们再次相信了胜利的可能。

终于,宋朝皇帝派遣使者来到刘伯温的军营,任命他为南京城的总指挥,掌握全城的防守事宜。

刘伯温接受了这个任务,他紧密团结起士兵和百姓,加强城墙的修筑,调整部队的布局,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抗金军。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在南京城外展开。

无数金军的攻势被南京城的守军挡住,他们不畏艰难,英勇作战,展示出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

最终,金军多次攻城未果,被刘伯温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

刘伯温的故事精选

刘伯温的故事精选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倚重的谋臣,他足智多谋,为人厚道。

有一天,他听说皇上新建的宫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观看。

谁知刚跨进宫殿,只见迎面匆匆走来一人,到他面前,双膝跪下,大呼:“刘大人救命!〞弄得刘伯温莫名其妙。

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工匠,只因新建宫殿的一根大梁上的浮花,雕得不怎么好,正在加工,不料朱元璋独来游殿。

他看到这豪华的新殿,好不得意,禁不住“哈哈哈〞狂笑起来。

就在这当口,突然梁上传来一阵咳嗽声。

朱元璋抬头一看,见殿梁上有一老工匠在干活,顿时显得十分为难,心想:堂堂皇上,如此轻狂,传扬出去,岂不有失体面。

但又不便马上发作,便一脸怒气离开了新殿。

这下可吓坏了梁上的工匠,心想:皇上的轻狂,怎能让平民知道?看来凶多吉少,命儿难保了!刹时急得差点从梁上摔下来。

他素闻刘伯温对人宽厚,因此看到刘伯温进殿,便跪倒在地,口头求救。

刘伯温听后,捋着胡须稍加思索,便凑近工匠的耳边轻声嘱咐一番。

过了几天刘伯温装做不知朱元璋已去过新殿,启奏道:“臣闻皇上的新殿已快落成,何不前去审视一番。

〞朱元璋因恐泄露了“天机〞,不好说已经去看过,君臣便一同来到了新殿。

两人在殿内转了一圈,正待离去。

忽听梁上传下一阵咳嗽声,朱元璋抬头望去,正是前天那名工匠,顿时脸沉下来。

这时刘伯温大声喝道:“大胆刁民,为何见了皇上也不回避?〞这时工匠按刘伯温所教的方法做了个动作,朱元璋见了就消除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刘伯温教给工匠是什么方法吗?谜底:刘伯温所教的方法是:“装哑〞。

当刘伯温大声喝问时,工匠默不作声,只用手指了指嘴巴。

刘伯温说:“原来是个哑巴。

〞朱元璋也真的认为工匠是个哑巴,自己的轻狂,传不出去了,也就消除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从凤阳出发,攻克了金陵,旗开得胜,威风凛凛。

进军江浙又获节节胜利,取金华,定括苍,更是振奋人心。

朱大将军为创立大业,壮志满怀,派人盖起了礼贤馆,叫人贴出了招贤榜。

浦江宋濂,丽水叶琛,龙泉章溢,都引到了婺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面行祖师刘伯温
相面行祖师刘伯温
刘伯温是明代的开国谋臣,这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独自一人走进了深山老林。

看看四周无人,刘伯温想找一处隐蔽地儿方便,慌忙间惊走一群野鸡,腾空而飞。

正走着,只见不远处有一座古庙,刘伯温上前一看,庙门匾额上书“诸葛武侯”四字,左右贴着对联:“金鸡土狗奔马时,留头金刀在此溺”。

刘伯温来不及细想,先在僻静处方便之后,抬头一看,坏了!怎么能在庙中撒尿,其罪不小,他赶忙给庙中神像深深施了一礼,随即发现神像下有一块木牌,上写:“三分天下诸葛亮”。

刘伯温心想:我一统天下还没说什么,你三分天下有啥了不起?就把木牌摔断在地。

谁知断牌里还有一个小牌,写着:“一统天下刘伯温”。

此时,刘伯温才大吃一惊,诸葛亮果然是神人也!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就算定我会跑到这里小便。

再回头看看庙门上的对联:那“留头金
刀”不是分明指自己的姓吗?“留”去田加金、刀旁,正是“刘”字(刘的繁体)。

上联那“金鸡土狗奔马时”,很明显是指时间。

此年是丁酉年,酉即鸡;九月九日的地支是戌,戌的生肖是狗;奔马时,是指正午时辰,现在正是正午啊!
刘伯温连忙在诸葛亮像前跪下请罪,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正在不解时,又见对面墙上写有四个字—“弃甲而走”,他想:这是不是暗示脱了盔甲才能脱身?他赶忙脱下盔甲,果然得以脱身。

此时,他的梦也醒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