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鼻解剖 PPT

合集下载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分享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分享
中鼻甲是重要的解剖标志,手术操作时应严格在中鼻甲的外侧进行,以 防损伤筛板。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分享)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

17
鼻腔外侧壁
• 中鼻道——解剖结构复杂,是内 镜鼻窦手术进路中最重要的区域
• 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为界, 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 嗅裂,该水平以下鼻甲与鼻中隔 之间的腔隙称总鼻道。
◆前壁:额骨外侧板,较厚,有骨髓 后壁:额骨内 侧板,较薄 底壁:为眼眶顶壁,甚薄,额窦炎此处 明显压痛。内壁:为两侧额窦的中隔
◆通过额窦口与额隐窝相通
额窦
额窦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分享)
31
筛窦 ethmoid sinus


位于鼻腔与眼眶之间、蝶窦之前、
前颅底之下的蜂窝状气房结构。
最复杂、变异最多、与毗邻器官联系最密切。
鼻前颅底:额窦的后壁、筛板、筛顶
鼻中颅底:主要是蝶窦区域的毗邻。顶壁:鞍底; 外侧壁:自上而下与视神经、颈内A和海绵窦毗邻
鼻侧颅底:翼腭窝——上颌窦后壁与翼突间的狭窄骨性间隙 前:上颌骨; 后:翼突及蝶骨大翼前面; 顶:蝶骨体下面;内:腭骨垂直部。 (窝内有颌内A、上颌N及蝶腭N节)
后上—圆孔——颅腔;内上——蝶腭孔——鼻腔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分享)
13
鼻腔外侧壁
■由鼻骨、上颌骨额突、泪骨、上颌骨内侧壁、 下鼻甲、筛骨、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的内侧板 等组成。 ■ 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
下鼻道、中鼻道、上鼻道
骨性鼻腔外侧壁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分享)
14
鼻腔外侧壁
• 下鼻甲——独立薄骨,附着于上颌 骨内侧壁和腭骨垂直板,为最大的 鼻甲,后端距咽鼓管口仅1.0-1.5cm。

鼻的解剖PPT课件

鼻的解剖PPT课件

.
6
鼻的软骨支架nasus cartilagineus侧面观
②骨部
鼻骨nasal bones 额骨鼻部nasal process of coronale
上颌骨额突frontal process of maxilla
鼻骨:上窄厚 下宽薄
梨状孔
额骨鼻部
pyriform aperture
筛骨正中板
鼻骨 上颌骨额突
左右各一 两侧形状大小常不对称
位于颅底深部 周围解剖复杂 手术风 险大
与颅中窝的蝶鞍、颈内A、海绵窦、 视N管、视交叉以及第三到第八脑N关 系密切
上壁为蝶鞍底部 承托垂体
.
47
.
48
.
49
.
50
鼻窦与炎症相关的解剖特点:
共同特点:
①窦口小。 ②窦腔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 ③各窦口彼此毗邻。
各自特点:
顶、底、内、外壁. 前、后鼻孔
①顶壁: 前-鼻骨 额骨鼻突 后-蝶窦前壁 中-筛骨水平板 筛板cribriform plate.
特点:薄而脆颅前窝颅内并发症
很窄,易骨折,是鼻部手术的危险区。
.
14
筛骨模式图
②底壁:硬腭。
¾ 上颌骨腭突palatine process of maxilla ¼ 腭骨水平部horizontal process of palate bone
为鼻旁颅骨中的含气空腔。 左右成对,共四对,开口于鼻腔。
鼻 窦 的 面 部 投 影
.
正位
31
侧位
额窦 frontal sinus
筛窦 ethmoid sinus. ethmoid labyrinth
上颌窦 maxillary sinus

(医学课件)外鼻解剖

(医学课件)外鼻解剖
-约55°
36
与鼻泪管之间距离
上; 3.4mm 中 ; 4.8mm 下 ; 5.5mm
37
鼻泪管
38
3.9mm
MCL
39
内眦韧带
40
上颌骨额突
41
鼻根
42
截骨线
43
鼻下三分之一
44
外侧脚复合体
45
鼻翼软骨弓
46
鼻中隔
47
中隔软骨大致测量数据
48
中隔血供
(post septal branch
14
血供分型
Types
62.7%
15.7%
15.7%
5.9% 15
Type I
62.7 %
Type II
15.7%
16
Type IV
5.9%
Type III
15.7%
17
18
血管的组织学层次

19
侧鼻动脉的位置
鼻翼沟上4mm
20
神经支配
面神经的分支司运动 三叉神经的分支司感觉
尾侧
5
鼻底结构
软三角
鼻翼基底
鼻小柱基底
鼻小柱
小叶 鼻翼 鼻孔
鼻槛
6
皮肤软组织
7
厚度变化
8
表皮 真皮
浅层脂肪 SMAS
深层脂肪 骨膜或软骨膜
软骨或骨
9
手术分离平面
10
鼻部肌肉
11
12
5
1 4 3
6 9
2
8
7
13
血供
1 面动脉 2 上唇动脉 3 内眦动脉 4 鼻翼动脉 5 鼻小柱动脉 6鼻背动脉 7 侧鼻动脉

鼻的解剖和生理PPT课件

鼻的解剖和生理PPT课件
鼻中隔偏曲症状 鼻中隔偏曲的症状包括鼻塞、头 痛、流涕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嗅 觉减退或丧失。
05 鼻的保健与护理
保持鼻腔清洁
定期清洁鼻腔
避免长时间佩戴口罩
使用棉签轻轻擦拭鼻腔,保持鼻腔通 畅,避免鼻屎堆积。
长时间佩戴口罩可能导致鼻腔过度潮 湿,滋生细菌,应适时让鼻腔透气。
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放置一盆水,以 保持室内湿度在适宜水平,有助于减 少鼻腔干燥和鼻屎形成。
03
鼻腔内的鼻毛能够阻挡 灰尘和细菌进入下呼吸 道,起到过滤作用。
04
鼻腔内的黏液能够吸附 和清除吸入的灰尘和细 菌,保持呼吸道清洁。
鼻窦的生理学
01
02
03
04
鼻窦是鼻腔周围的骨性空腔, 主要功能是增加鼻腔的共鸣和
减轻重量。
鼻窦内含有气体,能够增加鼻 腔的通气量,提高呼吸效率。
鼻窦内的分泌物能够润滑鼻腔 ,保持湿润。
鼻窦炎的症状包括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严重时 可能导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鼻窦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 生素、抗过敏药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慢性鼻窦炎和严重鼻窦
炎。
鼻息肉
鼻息肉分类
鼻息肉可分为单侧鼻息肉和双侧鼻息肉, 不同类型的鼻息肉症状和治疗方法也有所
不同。
鼻息肉定义
避免过度刺激
减少刺激物接触
避免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等刺激性物质,以减少对鼻腔的刺激。
选择温和的清洁用品
使用温和的洗面奶和洗发水,避免使用含有酒精和香料的产品。
注意饮食调理
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保持身体健康,减 少鼻腔问题。
定期检查与治疗
定期进行鼻部检查

《鼻的解剖》PPT课件

《鼻的解剖》PPT课件

固有鼻腔
顶壁
鼻骨、额骨、筛骨的 筛板及蝶骨构成 筛板薄而脆 有筛孔,属于前颅窝的一部分。
内壁
为鼻中隔 ,由软骨 和骨组成支架,外敷黏膜其最 前下部的黏膜下动脉血管组成 网丛称利特尔区(Little area),是鼻出血最好发部位.
底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 与口腔相隔

外壁
自上而下三个骨质鼻甲(上、中、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的间隙称上、、中、下鼻道 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 称嗅裂


位于鼻腔后上方蝶骨体内,由蝶窦中 隔将其分为左右两腔,其开口于蝶筛 隐窝。 因在各窦之后上,单独开口,发病机 会相对较少。
(一)呼吸功能 调温:丰富的血管 调湿:丰富的腺体(每天1000ml) 清洁:鼻毛过滤、粘液毯、溶菌酶、喷嚏反射。 (二)嗅觉功能:起识别、报警、增进食欲、影响情 绪等作用。 (三)共鸣作用:硬壁共鸣,增加声音力度,使其响 亮、华丽。 (四)反射功能: 喷嚏反射——清除刺激物 鼻肺反射——调节呼吸
外侧近下鼻甲附着处骨壁最薄,是 上颌穿刺的最佳进针部位
下鼻道后端粘膜下有鼻-鼻咽静脉丛,是 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பைடு நூலகம்位


鼻窦(accessory nasal sinuses) 是鼻腔周围颅骨 内的含气空腔。 左右成对,共四对 按其所在颅骨命 名为: * 额窦 * 筛窦 * 上颌窦 * 蝶窦
前组鼻窦包括 额窦、前组筛窦和上 颌窦—— 均开口于 中鼻道 后组鼻窦包括 后组筛窦——开口 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 筛隐窝
底壁 为牙槽突,低于鼻腔底部,与磨 牙关系密切,常因牙根感染引起齿源性 上颌窦炎。

筛窦(ethmoid
sinus)
位于筛骨内,发育较早 气房呈蜂窝状。 其解剖关系最复杂 自身变异最多 与眦邻器官联系最密切

鼻解剖生理 ppt课件

鼻解剖生理 ppt课件
耳鼻咽喉科解剖与生理系列教学
鼻应用解剖学 Anatomy of the Nose
鼻解剖生理 ppt课件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鼻腔的三 维结构是维持正常鼻生理功能的基础。 每侧鼻腔借助深而隐蔽的鼻窦开口分别与4个鼻 窦相交通;鼻窦与眼眶、颈内动脉颅内段及海 绵窦构成复杂的解剖学毗邻关系,是鼻眼相关 外科和鼻神经外科学的基础。
静脉回流: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而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神经:运动神经为面神经;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
经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的分支: 筛前、滑车上、滑车下和眶下神经。
淋巴回流:主要汇入下颌下和腮腺淋巴结。
鼻解剖生理 ppt课件
6
鼻腔
左右各一,包括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汇入颈内、外静脉,海绵窦
Kiesselbach’s plexus
Woodruff’s plexus
鼻解剖生理 ppt课件
14
鼻腔神经
嗅神经
分布于嗅区粘膜。嗅神经鞘膜 为硬脑膜的延续,损伤嗅区粘 膜或继发感染,可由此引起鼻 源性颅内并发症。
感觉神经
来自三叉神经1,2支
眼神经:由鼻睫神经分出筛前、
后神经,与同名动脉伴行
鼻解剖生理 ppt课件
10
鼻腔外侧壁结构
鼻解剖生理 ppt课件
11
鼻腔外侧壁结构
中鼻甲和中鼻道
中鼻甲为筛窦内侧壁标志,附着于筛窦顶和筛骨水平板交 界的前颅底骨,FESS手术在中鼻甲外侧进行。中鼻道有 前组鼻窦开口。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以筛漏斗
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 筛漏斗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自然开口,如发生 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将直接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导 致鼻窦炎。

鼻部解剖及生理课件.ppt

鼻部解剖及生理课件.ppt
13ml。
在副鼻窦中体积最大,开口高不易引流,是易患炎症基础。
2 各壁结构:
(1)前壁:眶下孔、尖牙窝 (2)内侧壁:上颌窦自然开口
(3)上壁:眶下壁 (4)后外壁:与颞下窝、翼腭
窝毗邻。
眶下孔
尖牙窝
(5) 底壁:上颌牙槽突,与双 尖牙、第2、3磨牙根密切。
鼻腔鼻窦冠状切面观
前颅窝
(二) 筛窦
1 位置:
有多骨构成:鼻骨、上颌骨额突、 泪骨、上颌窦内壁、下鼻甲骨、 筛骨、蝶骨翼突内侧板。
以筛窦和上颌窦内侧壁最有意义。
鼻腔矢状位剖面图
鼻甲:被覆粘骨膜的骨性隆起。 鼻道:鼻甲外下方裂隙样空间。
鼻部冠状位CT(球后)
①鼻甲 下鼻甲:独立骨板,前
近鼻阈,后端距咽鼓管咽 口约1.5cm. 表面覆盖骨 膜、粘膜。
2 支架
(1) 骨性支架
额骨鼻部 鼻骨 上颌骨额突 上颌骨腭突
额骨鼻部
鼻骨
上颌骨额突
上颌骨腭突 前鼻棘
梨状孔:
鼻骨下缘 上颌骨额突前缘 上颌骨腭突前缘 围成的区域。
(2) 软骨性支架
隔背软骨和大翼软骨
鼻骨
① 隔背软骨
底面观呈:“ ” ,两侧 为鼻外侧软骨中间为鼻
中隔软骨
大翼软骨
鼻外侧软骨
② 大翼软骨
(四) 血管:
1 李特氏动脉丛: 筛、前后动脉、鼻后
中隔动脉、 腭大动脉、上 唇动脉交织成网构成易出 血区。 2 科氏静脉丛:
与动脉伴行之静脉丛. 3 下鼻道外侧壁后部有鼻—鼻咽静脉丛.
筛前动脉 上唇动脉
腭大动脉
颈内动脉 眼动脉
Li易ttle出ar血ea区
Kiesselbach plexu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4.3mm b=6.4mm c=12.1mm
鼻尖表现点
Supratip break point Infratip break point
鼻尖上点
Supratip break point
侧鼻软骨和鼻翼软骨之间的连接方式
59.5% 11.9%
16.7 11.9% %
1
2
3
4
内鼻阀
Free margin of LLC Septum
鼻下三分之一
外侧脚复合体
鼻翼软骨弓
鼻中隔
中隔软骨大致测量数据
中隔血供
(post septal branch
神经支配
15.7%
15.7%
5.9%
Type I
62.7 %
Type II
15.7%
Type IV
5.9%
Type III
15.7%
血管的组织学层次
侧鼻动脉的位置
鼻翼沟上4mm
神经支配
面神经的分支司运动 三叉神经的分支司感觉
上、下外侧软骨 (侧鼻软骨和鼻翼
软骨)
(拱)键石区
中隔软骨和下外侧软骨游离缘之间的角度: 与呼吸密切相关
鼻骨
厚度
上 - 2.06 mm 中 - 1.51mm 下 - 1.11mm
鼻骨
鼻骨角度
-约55°
与鼻泪管之间距离
上; 3.4mm 中 ; 4.8mm 下 ; 5.5mm
鼻泪管
3.9mm
MCL
内眦韧带
上颌骨额突
鼻根
截骨线
外鼻解剖
内容
I简介 基本形态学 皮肤软组织 肌肉 血供 神经支配 上、下外侧鼻软骨 鼻骨 鼻中隔
简介
鼻 子 分
为上
、中
、下

(Low lat. Cartilage)


鼻子上、中、下三部分的支撑结构
形态模式图
头侧
鼻根点
鼻骨点 背



尾侧
鼻底结构
软三角
鼻翼基底
鼻小柱基底
鼻小柱
小叶 鼻翼 鼻孔
鼻槛
பைடு நூலகம் 皮肤软组织
厚度变化
表皮 真皮
浅层脂肪
SMAS 深层脂肪 骨膜或软骨膜 软骨或骨
手术分离平面
鼻部肌肉
5
1 4 3
6 9
2
8
7
血供
1 面动脉 2 上唇动脉 3 内眦动脉 4 鼻翼动脉 5 鼻小柱动脉 6鼻背动脉 7 侧鼻动脉
血供分型
Types
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