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一、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机构或评论者、评论集体对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明确表示意见和态度,对事态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评述,是电视机构的政治旗帜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
二、电视新闻评论分类早期电视新闻评论从 1950 年起便出现了沿袭报纸和广播评论方法的“电视短评”、“编后语”、“编者的话”等。
我国电视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有电视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目前常见的形态有以下几种:1、电视谈话电视谈话是由新闻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和观众,就观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和见解。
在节目中参与讨论的人尽可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明自己对问题的态度和认识。
这种节目形式能够反映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是最广泛的社会讨论,具有强烈的参与感。
2000 年 7 月央视推出《对话》,半年后《对话》成为很有影响力的节目。
目前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谈话节目还有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等。
2、电视论坛电视论坛是由主持人针对当前某一重大新闻或者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问题邀请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发表意见或进行讨论。
参与电视论坛评论的嘉宾都是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其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富有权威性、客观性、前瞻性,因而比一般电视谈话节目更具权威性,具有极强的启迪、沟通和引导的作用。
譬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央视各频道采用电视论坛的形式,纷纷邀请国际问题专家、军事问题专家对战争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央视新闻频道成立以后,还设立了专门的《央视论坛》,由此可见电视论坛也是打造品牌节目频道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3、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是由电视新闻主持人就某一社会问题或者社会想象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评论形式。
一般由主持人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展开分析,并以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出现,以自己良好的新闻素质和个人魅力去洞察新闻的意义,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类型

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类型消息类新闻一、消息类新闻在报道上的特点是:“快”、“短”、“活”。
消息类新闻所报道的对象多为动态事件,因此时效性是其重要的衡量指标。
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尖兵,及时反映新闻事件进程是对电视新闻最基本的要求。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时效性?1、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一般来说,消息类新闻要提供与新闻事件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但出于时效的考虑,如果这些要素来不及一一核实,可以有所取舍。
因为信息量越多,需要核实的内容就越多,准确报道的时间成本就越高。
所以,在突发事件进行第一轮报道时,内容往往比较精炼。
例如以下这个例子:2010年24日22时10分许,一架载有91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的河南航空公司VD8387航班,在黑龙江伊春林都机场降落时发生坠机事故。
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抵达坠机现场,耳闻目睹了事发12小时的“生死时速”。
(附视频)我们注意到,这条新闻只有时间(21时36分许)、地点(黑龙江伊春林都机场)、事件(发生坠机事故)。
因为这些是受众最感兴趣的,也是新闻时间的核心所在,所以要在第一时间抢发出去。
而其他信息可以展开后续报道。
2、编排手断。
对于那些突发性事件,要敢于突破常规,尽快播发。
如果该突发事件安排在栏目中,那么就要将其安排在靠前的位置甚至是头条。
3、技术手段4、报道手断二、短1、集中主题2、巧选角度三、活新闻专题新闻专题是就某一条新闻题材所做的充分报道,这种报道你叫详尽而且有深度。
它或对新闻事实做出比较详细、系统的解析和分析,或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追踪报道。
一、综述式。
综述式即对某新闻事件、问题做比较全面、系统的反映,它往往是在了解全局的基础上,对某一典型事件在全局中的位置、作用及其可能的影响、走势进行分析、预测综述式的主要功能有:1、梳理(时间、主题)以汶川大地震为例,节目一开始对汶川大地震得受灾情况作了一个综述,然后就是通过救援的画面来分析地震所带给人们的伤痛。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分析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分析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一种最能体现电视新闻节目生产和传播规律的可复制的“程序软件或设计模版”,进而把某些电视新闻节目元素固化到某种结构之中,使之任何其他电视传媒都可以据此复制出相同品质的电视新闻节目扫描当今国内和国际电视屏幕,所有的划分方法都显得捉襟见肘,各种元素在不同形态中互相渗透,元素嫁接和融合成为形态创新的本体策略。
一、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基本元素题材、叙事、新闻、视听题材元素是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具体的题目X围,政治,经济、文化等。
题材选择的三个X围:迅速的事实信息、丰富的情感信息、鲜明的个性信息叙事元素是电视新闻见证人的叙事,通过新闻播报和现场取景等方式为人们提供见证现实的感觉。
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属于基本叙事元素,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属于拓展叙事元素。
在以观众为核心的现代传播理念指导下,叙事元素的组合特点:1、主题事件化:精心选择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报道主题的载体。
勾勒、突出、深化报道主题。
2、事件故事化:用故事来结构新闻报道,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出事件,解释事件,以此来构造起伏和悬念,吸引观众。
《60分钟》3、故事人物化:用人物命运变迁和具体感来加深观众对新闻的印象。
以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切入来反映大主题。
4、人物个性化:对人物的刻画和描述中,注意细节的描述和拍摄,用细节突出人物个性,神态、表情、动作,加深观众印象。
新闻要素包括时效、真实、新鲜、形象四个基本元素和重要、接近、互动三个拓展。
视听元素包括视觉和听觉元素。
视觉元素有1、画面(再现、实证、表意)、2、字幕(功能:说明字幕、复述字幕、信息字幕)(形式:整屏字幕、滚动字幕、插入字幕、特效字幕)3、动画:通过动画语言报道和评论事实。
听觉元素有1、音响(实况、背景、环境)2、同期声3、解说4、音乐二、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结构方式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从“内容为王”的时代到“元素为王”和“结构为王”时代。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结构有:模仿式:旧元素+旧结构借鉴式:新元素+旧结构嫁接式:旧元素+新结构孵化式:新元素+新结构(一)模仿式结构以市场率先尝试的创新者的思路和行为为标本。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述评是述评在电视上的具体运用。一般来说,它既报道事实, 又对事实进行深入的解释或分析。它综合运用画面、同期声、屏幕 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表情达意,叙事分析,是表现手段最为丰 富的电视评论形式,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 势的电视评论类节目
2、电视述评的主要构成要素
2、广播谈话的基本形态
漫谈式广播谈话
采用谈话的写法和口吻,在播音员播报评论稿件的过程中,营造一 种与听众进行拟态交流的氛围
在写作及播出广播谈话时,既把听众作为收听者,又作为对话、交
谈者; 在“自问自答”、“自说自话”中融入交谈、对话的因素, 使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产生交流感,尽可能改变其被动收听的状态
环境音响
现场采录的用以表现环境特色、交待环境背景的音响,包 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音响
后期解说
记者或主持人在后斯制作时录制的解说和论述性语言
资料音响
为引出话题、交待背景、烘托气氛而选用的以前录制好的 声音资料,包括昔日的讲话、音乐、歌曲及其他唤起人 们记忆和佐证评论观点的音响
二、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
表现特征
播音员口播,相当于报刊社论 播音员口播,相当于报刊编者按 主持人(评论员)直接发表评论 演播室(实时连线)一对多访谈 主持人与嘉宾漫谈或论辩式评论 演播室(在线)受众参与讨论
谈话类 评论
访谈式评论 论坛式评论 参与式评论
电视述评
新闻述评
现场报道+意见整合+主持人评点
三、电视评论的独特样式 ——电视述评
论坛式广播评论
由两位以上的嘉宾直接参与,在交流与讨论中对事物或问题发表意见、 做出分析、展开讨论或论辩的谈话类评论
在这类谈话中,主持人(或记者)与嘉宾即席侃谈,主持人(或记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电视新闻稿怎么写一、电视新闻的特点实、快、新、短,声画结合,形象直观。
内容真实、报道及时、事实新鲜、篇幅短小。
新闻语言的特征: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电视新闻的分类按报道形式可分为:一般消息、新闻特写、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新闻评论、新闻专题等。
其中电视消息按时长不同分为:短消息(1分半钟以内)、长消息(4分钟以内)。
按报道的内容分为:事件消息、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等。
按报道形式分为: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等。
三、电视新闻稿写作格式通常分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几部分。
有时,还包括背景材料。
1、标题:标题是整条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内涵的概括和浓缩。
题好一半文,电视新闻的标题要力求简练、准确、生动,起到提示新闻主题的作用。
如:去年夏天,国内出现了一个谣言,说今年的香蕉里面长虫子。
就是这个误导信息,造成海南岛香蕉卖不出去,大量成熟的香蕉烂在地里。
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则消息,题为《败于信息?败于信息!》,这样的标题紧扣新闻主题,让人过目不忘;前不久,央视2套《今日观察》栏目播出了一期关注G20峰会的新闻评论节目,标题叫做《20位超级歌手,难唱同一首歌》,标题不仅提示了新闻主题,而且形象生动,意味深长。
如:“泸州历上首位奥运冠军今日诞生”,强调新闻时效。
“江阳小将邹凯勇夺三金”,突出新闻人物。
标题不同,报道角度也不同。
标题取大了有无病呻吟之嫌,让人反感。
取偏了会导致文不对题,观众看完新闻之后会有种上当的感觉。
标题过于平淡(如用一般会议名称做新闻标题),很难引起观众的注意。
标题太夸张又有失新闻的真实与客观。
比如:“泸州的士的十宗罪”,用在网络上无所谓,用在电视上就过火了。
2、导语:是新闻的先导,当然位于最开头。
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要求有实质内容,不要空洞无物。
因此,要尽量将最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3、主体:主体是新闻的主干。
总的要求:与导语相辅相成,内容充实,材料典型,层次清楚,手法灵活,富有新意。
电视专栏节目简介

电视专栏节目有一次,电视编导专业考研有一道试题:评析中央电视台或考生所在地区省级电视台的某个栏目。
考察学生对栏目编排、栏目设计的感悟把握能力。
评析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性的。
电视栏目评析要到位,首先要了解电视栏目的一般知识。
一、电视栏目的性质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吸引人,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电视栏目的丰富多彩。
打个比方,电视栏目化将电视变成了一本流动的书,栏目就是书的目录。
电视栏目是电视节目编排、播出的一种方式,即将反映同一内容或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其有固定的栏目名称、片头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在固定的时段内播放。
电视栏目化是电视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电视走向成熟的标志。
电视发展的初期,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播出的电视节目都只是一些简短的新闻、零碎的文艺节目和大量的电影等。
电视台被称为“空中影院”。
到了40年代末,世界上最早的专栏节目,像《骆驼新闻大篷车》等新闻栏目的出现,才打破了电视播出的原始格局。
到了80年代初,栏目化播出已经进入了发达时期,如日本NHK电视台,1981年有21个专栏,1982年就增加到66个专栏。
我国电视真正进入化阶段,是80年代以后的事。
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实话实说》、《夕阳红》已成为王牌栏目,在全国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电视栏目的特征1、固定化是电视栏目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直观的特征。
它要求有固定的栏目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固定的片头、固定的节目长度,固定或相对固定的节目主持人等,便于观众定期、定时收看。
栏目名称一经确定,就像人的姓名一样是不能轻易更改的,长期稳定的栏目名称甚至成为栏目内容的符号概念,因为一个固定的栏目,它在内容、形式上都有自己的定位,尽管具体内容丰富多彩但内容类别上具有内在联系或一致性。
比如大家熟悉的《焦点访谈》是述评性舆论监督节目,《新闻调查》是深度调查类新闻节目,特征非常明显。
第五讲新闻性节目

电视评论 电视论坛 电视新闻述评
言论类新闻节目的要求
言论类新闻节目可以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功能。制作时应 注意: ①选题应避免只批评揭露,不正面引导。 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性报道为辅的原则。 一般 为“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 ②评论要把握好“度”。 要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防止夸大事实、以偏概全、 感情用事、和片面化、绝对化。 ③选择播发的最佳时机。 要服从大形势发展的要求,服从党和政府总体宣传部 署的要求。
记录报道
广播电视记者运用录音、录像设备或文 字,将现场新闻采访记录下来,经过编 辑、制作进行报道的一种形式
口播新闻 录音录像报道
连续报道
按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连续进行报道 的形式。在连续报道中,每篇报道都构成整体 的一部分,或环环相扣,或层层深入,从整体 范围内揭示新闻事实发生的全过程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录播。将事先摄录好的图像和声音进行编辑加工后 再进行播放。特点:它不但加快了新闻节目制作的速 度,还能保证节目的质量,同时还使新闻工作者能充 分利用现有的音像资料制作出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 新闻节目。
②直播。将演播现场或新闻现场多台摄像机摄录的音 像,直接切换、编辑并直接播出。今天的直播不同于 原始直播。它大量采用了连线的方式。即演播室和新 闻现场都设摄像机,以演播室直播为中心,主持人在 传达新闻信息的同时,随时调拨记者在新闻现场的直 播画面和报道。特点:报道直达新闻现场,既保证了 新闻的时效性,又能对直播作整体调控,以保证节目 的质量。
按报道的方式分
①连续报道
在一定时期内,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逐时 段地多次报道同一事件。 ②系列报道 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事件,从不同角度、不同 层次、不同侧面进行多次报道。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及表现特色探究

、
评论类电视新 闻节 目的主要特征
是 电视 新 闻的薄弱环节 。从 5年代起 步发展 到现在 ,我 国评论类 电视 0
评论类 电视新 闻是 评论 者对 当前 具 有普 遍 意义 的 事件 、问题 或 新 闻节 目大致经 过3 阶段 的变 化 :第 一 阶段是 电视短评 、编后 语为 个 社会现 象表示意见和态 度的 电视 新 闻节 目。评论 类 电视 新闻节 目与电 主 的阶段 ,电视 评论基本 上沿袭 报纸广 播评论 的模 式 由记者 、编辑写
评 视消息 的不同任务在 于电视消 息重在 报道事实 、传播新 闻信息 ,而新 稿 ,播 音员播读 ;第二 阶段是 画面配短 评为 主要 表现形式 的阶段 , 在 闻评论 节 目则主要是发 议论 、讲 道理 。电视新 闻评论类 节 目有 多种形 论语言 多是报 刊风格 , 播音 员播报 的同时配合 一些画丽 ;第 三阶段 式 ,包括评 论员评论 、电视论谈 、电视述 评 、编后话等 。评论类 电视 则是探 索有电视 特色 的评 论节 目时期 。近几年 ,电视屏幕涌现 了一批 新闻节 目的特 征有 以下几项 : ( ) 闻性 1新 有 电视 特色 、有 深度 的评 论 ,扭 转 了电视言论缺乏 水平的局面 。 《 焦
如 “ 纸言论可 以代替广 播 电视 言论 ”这样 的观点 很长一段时 间内都 报 占据着统 治地位 ,这 就导 致我 国的电视新 闻评论基本 上就是报 刊、新
社 会性 即是 节 目的群 众性 。评 论 论述 群 众关 心 的问题 .大都是 华社评论 稿的翻版 ,即 以 口播形 式重复 上级的指示 以及纲领 ,其思维 “ 热点 ”、 “ 焦点”等 问题 ,也 其形式 则是 以广 播电视 的播 发方式为 主 。即
电视 台是 社会 舆论机关 ,肩负着 反映 和引导社会 舆论 的重 任 。它 等等。这些电视新闻评论节 目 传播优势突出。 声画视听功能齐备,吸 的这一 功能主要是通 过发表有见 解的 、旗帜鲜 明的评论 来实现 的。评 引 了大批 的观众 。也大 大增强 了新 闻评 论的效果 。然而客观来看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的特点、节目内容的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的含义是:最终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一种电视传播手段。
因此,以这种传播手段为核心的电视节目都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传统意义上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一种节目形态有本质的区别。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的特点:
(1)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2)传真性强,信息量大
(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以《今日说法》为例,《今日说法》采取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样式。
栏目宗旨: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
其特点是
(1)叙事内容丰富详实《今日说法》的内容一般分为两个层次,第
一个层次是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经
过。
第二个层次是特色内容,包括新闻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如《迷途》、《不速之客》等节目都是按照这种叙事模式来设计的。
《迷途》的记者调查部分是用一段解说开篇的:“2008年6月2日,儿童节的第二天,这一天的下午2:30,湖南省娄底市五中的
学生文文和丽丽结伴外出,莫名其妙地被四个差不多年纪的女孩给
拦住了。
”
这段解说交代了发生的时间、地点、新闻事件的人物及基本特征,随后,节目编导又用了近一般的篇幅,逐渐告诉观众整个事
件的发生和发生的经过。
待原因叙述完之后,便是结果的叙述,编
导首先用一段解说告诉观众,目前16岁的程程以抢劫罪被逮捕,
14岁的瓜瓜被刑事拘留后因病取保候审,其余5人因不满14岁,
警方责令其家长进行管教。
节目编导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结果告知这
一层面,而是采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形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向观众
传递丰富的新闻事件的内容。
于是编导选用肇事女孩程程仔高墙之
内对父亲说的一段话:“爸爸,我想回去,我不想呆在这个地方。
当初自己没听话,我现在好后悔。
”这段声音语言配的是程程和父
亲潸然泪下的近景画面,观众情不自禁地被节目丰富详实的视听内
容所感动。
(2)叙事内容真实生动,《今日说法》是贴近生活,实实在在的好节目以不同的形式感动观众
(3)《今日说法》包括劳动纠纷、人身伤害、婚姻家庭、医疗纠纷、消费者权益等、信息量很大
(4)波及范围广、普及率高。
电视新闻述评类节目内容的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新闻述评,新闻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新闻述评灵活、全面,能够融合各种新闻体裁的优势,克服单一新闻体裁的不足,非常适应新闻工作的现实需要。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闻述评是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会造成新闻稿件的先入为主倾向,影响作品的真实性。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在新闻述评的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新闻述评的真实性。
新闻述评应该是建立在真实新闻事实上的
边叙边议,因此,对新闻事实叙述的真实性是新闻述评的基础。
在新闻述评的写作中,一定要保持新闻事实陈述的真实、全面,切忌以偏概全,或以观点先行,然后根据观点去剪裁新闻素材。
我们必须要清楚,新闻述评的形成,只能是先有新闻事实,观点形成在后。
切不可先有新闻观点,主题先行,然后围绕观点去取舍新闻事件,这样往往会影响新闻事实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2新闻述评往往评述的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新闻事件,对于这些新闻事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因此在新闻述评的写作中,不能厚此薄彼,给读者造成信息的误导。
新闻述评应对这些不同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力求以完整的面貌把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
也只有存在不同观点的交锋,才能增加新闻述评的深刻性和公正性。
3.新闻述评的写作,要求新闻从业者有较高的素质。
新闻述评有别于
单一的评议和消息,往往是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篇幅较长,体裁灵活,这就要求作者要有驾驭这种体裁的能力。
同时作者还应加大知识储备,要勤于思考,力求提出合理、有力的观点。
如果对一些问题的评述存在困难,要借助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的力量,力争新闻信
息陈述完备、立论准确、论述充分、有说服力,使受众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切忌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成立而主观武断,误导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