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实用生态养殖模式

合集下载

对虾实用生态养殖模式

对虾实用生态养殖模式

南美白对虾实用生态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俗称万氏对虾、凡纳滨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

由于步足呈白垩状,故又称白肢虾、白对虾。

其甲壳较薄,正常体色的为浅青色,全身不具斑纹,成体最长可达24cm ,平均寿命可达32个月。

要养好南美白对虾,首先要掌控它的生态习性。

(一) 、南美白对虾的生态生活习性。

1、与水温关系,如下:2、与盐度关系,如下:降低水体盐度日变化宜在2度以内,提升水体盐度日变化宜在3度以内,否则对虾易发生应激。

在相同环境的条件下,对虾生活在低盐度的水体比在高盐度的长得快。

3、与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总碱度、透明度可参照水质指标标准。

在相同条件下,对虾个体愈大,耐低氧能力愈差。

对虾脱壳时,对溶解氧的要求比平时高。

通常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在养殖池,底部溶解氧一般不低于2mg/L ,高密度的不低于3mg/L ,其缺氧窒息点大约在0.5—1.5mg/L 。

4.蜕壳规律及影响因素:成长阶段蜕壳次数 蜕壳时间 影响因素 蜕壳后硬壳时间 幼体在28℃—30℃30—40小时/次 上半夜或下半夜 受气候、水温、水位、水质、藻相、菌相、盐度、PH 值等变化的影响 几小时 1—5g 虾苗4—5天/次 中成虾 15—20天/次 一般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4—5天的上半夜或下半夜 1—2天对虾的幼体和仔虾蜕壳可正常游动,而中、成虾刚蜕壳后,活动较弱,身体防御机能较差,有时会侧卧水底,易被其他对虾所食,当底部溶解氧较低时,易发生缺氧并发症“偷死”。

健康虾在3—5分钟即可完成蜕壳。

5、具有自切与再生功能。

当遇到天敌或相互争斗或附肢机械损伤严重时,对虾会自行脱落或钳去附肢,称为自切,是一种防御保护性功能。

自切的附肢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重现长出,称为再生。

再生的小附肢,一般经过2—3次蜕壳后能恢复原来大小。

未成熟的个体再生较快。

6、食性及饲养管理:南美白对虾为杂食性,且偏向肉食性,又贪食。

摄食的种类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

对虾养殖模式介绍

对虾养殖模式介绍

对虾养殖模式介绍对虾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也是我国水产品养殖业中重要的一环。

对虾养殖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循环水养殖等。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对虾养殖模式进行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

一、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养殖是对虾养殖中最常见的模式之一。

该模式适用于对虾养殖的初级阶段,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池塘养殖主要依靠自然水体,通过挖掘池塘或改造既有水池进行养殖。

对虾一般以苗种形式放养,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投饲,使其生长发育良好。

池塘养殖模式的优点是投资少、适应性强,但也存在水质容易受到污染、养殖密度较低等问题。

二、网箱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是对虾养殖中较为先进的模式之一。

该模式适用于对虾养殖的中高级阶段,对虾在网箱中进行养殖,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对虾的高密度养殖。

网箱养殖模式可以解决池塘养殖中水质容易受到污染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虾的损失和病害发生。

但网箱养殖模式的投资较大,对养殖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

三、循环水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是对虾养殖中较为先进的模式之一。

该模式适用于对虾养殖的高级阶段,通过建立循环水系统,实现对虾的高密度养殖。

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解决传统养殖模式中水质容易受到污染的问题,提高对虾的养殖效果。

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投资较大,对养殖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但可以实现对虾的规模化养殖。

四、多种方式结合养殖模式在实际对虾养殖中,多种养殖模式可以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更好的养殖效果。

例如,可以将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结合,将对虾在池塘中进行初级生长,然后转移到网箱中进行中高级生长。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的优势,同时又可以减少网箱养殖的投资和管理成本。

又例如,可以将网箱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结合,通过循环水系统提供水质,实现网箱养殖的高密度养殖效果。

总结对虾养殖模式多种多样,每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在选择养殖模式时,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无论选择哪种养殖模式,都需要注重科学管理、防病防害,以确保对虾养殖的成功和稳定发展。

南美白对虾几种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要点

南美白对虾几种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要点

南美白对虾几种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要点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虾种,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在养殖业中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混养技术。

以下是关于南美白对虾的几种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要点。

1. 鱼-虾混养技术:这种技术是将南美白对虾与鱼类进行混养,常见的混养鱼种有鲤鱼、鳜鱼等。

鱼类与对虾的混养可以有效提高水质环境,利用鱼类的排泄物为对虾提供养分,同时对虾的蟹害能够减少鱼的数量。

在鱼-虾混养中,需要注意鱼类的选种、养殖密度、饲养管理等问题。

2. 水稻-虾相互混养技术:这种技术是将水稻与南美白对虾相互混养,常见的混养方式有稻田对虾养殖和水稻-对虾轮作养殖等。

水稻-虾相互混养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节约水资源、减少虾病发生等。

在实施水稻-虾相互混养技术时,需要注意水稻的种植密度、茬间作物的选择、施肥管理等问题。

3. 藻类-虾混养技术:藻类是南美白对虾的主要饲料之一,将藻类与对虾相互混养可以实现养殖的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常见的藻类有绿藻、硅藻、红藻等。

在藻类-虾的混养中,需要注意藻类的培养技术、光照条件、水质管理等问题。

4. 微生物-虾混养技术:微生物是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南美白对虾提供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增加对虾的抗病能力。

将微生物与对虾相互混养可以改善水质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常见的微生物有腐生菌、植物链霉菌、光合菌等。

在微生物-虾混养中,需要注意微生物的培养技术、菌群调控、养殖密度等问题。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 总有一种适合你!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 总有一种适合你!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总有一种适合你!概述: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陷入困局,不少养殖户通过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一些新的模式。

宝典君整理了一下,这些模式有的具有地域特点,有的具有创新特色,有精养也有混养,混养品种也比较多样化。

主要集中在海南琼海长坡镇一带,这些淡水养虾的池塘大部分都是由罗非鱼池塘改建而成,池塘面积大都在3亩左右。

有条件的养殖户会把土塘铺上地膜,配备其他抽水、排污、蓄水池等设施。

如果池塘条件达不到自动排干效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会拿着吸污管到池塘人工吸污。

投苗的时候仍然要用海水,海水通过油罐车从海边运到池塘。

海水的盐度在18-21度之间,需要通过河流、水库或者是打井抽淡水淡化,把盐度**到3-5度,水深控制在20-30公分。

虾苗的投放密度在7-13万尾/亩。

放苗一周之后,等虾苗适应了池塘的水质,就开始慢慢抽淡水,根据虾塘实际情况,每天抽几公分,一直抽到卖虾为止。

等虾收成之时,池塘的水也就几乎没有盐度了。

淡水养虾生产速度很快,夏天平均2个月,就能够达到30-40支的规格。

而冬造虾则需要100天左右。

今年的40支/斤的虾价格都能够维持在23元/斤以上,当地一造虾的成本在7元左右,每亩1000斤的收益也能到达16000元。

二、鱼虾混养土塘,没有铺地膜、排污等设施,池塘的条件相对落后。

一般来说,一口3亩左右的虾塘都会混养500-1000尾不等的海水鱼,海水鱼的品种有新斑、龙胆以及珍珠龙胆。

“鱼投放的规格都在10公分以上,这样鱼才能吃到病残弱的虾。

虾苗的投放密度在5万-8万尾/亩,把苗投放到池塘里面20天左右,才把鱼苗放进池塘。

而虾收成之后,鱼一般不会卖掉,先在池塘暂养着,等到自家哪一口池塘的虾苗标够了20天,又从新放到池塘中去,一直轮着来使用。

大部分养殖户饲料投喂以虾料为主,并不会选择投喂鱼料。

万宁鱼虾混养一天投喂三餐为主。

**餐早上7点左右,而中午他们并不投喂,第二餐则已经是傍晚的5点左右,晚上9点再喂第三餐。

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分析比较,精养技术要求高,混养综合效益高

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分析比较,精养技术要求高,混养综合效益高

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分析比较,精养技术要求高,混养综合效益高外塘底质以泥沙或沙泥底为好。

最好为淡化养殖和海水养殖(有淡水水源添加和设有沉淀消毒池),有利于南美白对虾蜕壳、生长和防病。

虾池大小、水深与设施等,依养殖模式确定。

养虾:南美白对虾混养实例一、半精养又称人工生态系养虾法,面积多在15~30亩左右,国内外通常所采用的养虾模式。

增氧机配置在3-5亩/台。

放养密度0.8~3万尾/亩,产量一般达100~200Kg/亩·季度。

南美白对虾二、精养人工集约化养虾模式,包括高位池养殖、循环水生态养殖和其它小面积精养。

面积多在3-20亩,水深为1.5~2.0m。

池底平整,中央略深可自流排干或抽干水,便于虾池暴晒。

配备增氧机和沉淀消毒池,一般1-2亩配一台增氧机。

放苗量3~6万尾/亩,产量可达700~1500Kg/亩·季度。

三、超精养又称工厂化养虾,水泥池,面积多在0.5-3亩。

放养密度大,300~400尾/㎡,产量1000~3000Kg/亩·季度。

投资大,但利润丰厚,风险大,较难推广。

日本鳖四、混养养殖面积一般为25亩左右。

放苗量0.5~1.5万尾/亩,产量数十公斤至100Kg。

混养鱼、鳖、贝类等,放养量因地制宜。

本模式在浙江、福建和大连等地深受虾农欢迎。

1、虾鳖混养模式虾苗投放大致时间在5月上旬,密度在投放7万尾/亩,5月下旬投放甲鱼,规格在1斤/只左右,100只/亩,虾料和甲鱼料分开投喂。

对虾一旦出现发病死亡,应立即停止甲鱼料投喂,让甲鱼吃死虾、病虾。

从而实现生物防控的目的。

浙江绍兴等地近年采用虾鳖混养模式的虾塘,基本无发病,经济、生态效益不错。

混养模式中,鳖活力较强、虾鳖的品质也较精养更好,售价往往比精养塘的鳖价格高出10元/斤。

既降低了养殖风险,又卖出了好价,多数养殖户非常追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绍兴、宁波、杭州一带虾鳖混养模式的虾塘约有15万亩,其中日本鳖占混养鳖品种80%以上。

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及养殖技术创新

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及养殖技术创新

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研究及养殖技术创新近年来,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养殖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养殖环境和水质的恶化、疾病的严重流行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证对虾养殖的健康稳定发展,研究海水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并进行养殖技术创新变得至关重要。

一、健康养殖模式研究:1. 养殖环境改良:对虾养殖需要重视水质的调控,采取合理的水循环系统和过滤装置,确保水质清澈透明。

同时,充分考虑养殖场的地势和周边环境,避免周边污染物对养殖产生不利影响。

2. 饲料营养优化:通过科学配方,合理搭配饲料成分,确保对虾摄取到全面、均衡的营养物质。

采用现代化饲养管理技术,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与疾病发生。

3. 健康管理策略:建立健全的养虾管理制度,包括日常巡查、定期监测和疫病防控等。

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采用相应的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等,提高对虾的免疫力。

4. 科技手段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等,监测水质、疾病发生等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殖技术创新:1. 智能监测与控制:引入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养殖系统,实现对虾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通过自动调控设备,实现水质和水温等关键指标的精准控制,提高养殖环境稳定性。

2. 生态循环养殖: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将对虾养殖与其他生物种养殖相结合,形成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例如,可以与贝类、藻类等生物共同养殖,利用它们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达到共生共利的良好态势。

3. 疾病防控技术:开展对虾疾病的病原学及发病机理研究,发展新型疫苗和疾病防控策略。

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具有抗病特性的新品种。

此外,开发高效、环保的消毒技术,有效控制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避免疾病传播。

4. 智能养殖设备创新:加强养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开发高效节能的循环水处理设备、养殖网箱、饲料喂食器等。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

南美白对虾的十种养殖模式一、淡水养虾主要集中在海南琼海长坡镇一带,这些淡水养虾的池塘大部分都是由罗非鱼池塘改建而成,池塘面积大都在3亩左右。

有条件的养殖户会把土塘铺上地膜,配备其他抽水、排污、蓄水池等设施。

如果池塘条件达不到自动排干效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会拿着吸污管到池塘人工吸污。

投苗的时候仍然要用海水,海水通过油罐车从海边运到池塘。

海水的盐度在18-21度之间,需要通过河流、水库或者是打井抽淡水淡化,把盐度降低到3-5度,水深控制在20-30公分。

虾苗的投放密度在7-13万尾/亩。

放苗一周之后,等虾苗适应了池塘的水质,就开始慢慢抽淡水,根据虾塘实际情况,每天抽几公分,一直抽到卖虾为止。

等虾收成之时,池塘的水也就几乎没有盐度了。

淡水养虾生产速度很快,夏天平均2个月,就能够达到30-40支的规格。

而冬造虾则需要100天左右。

今年的40支/斤的虾价格都能够维持在23元/斤以上,当地一造虾的成本在7元左右,每亩1000斤的收益也能到达16000元。

二、鱼虾混养土塘,没有铺地膜、排污等设施,池塘的条件相对落后。

一般来说,一口3亩左右的虾塘都会混养500-1000尾不等的海水鱼,海水鱼的品种有新斑、龙胆以及珍珠龙胆。

“鱼投放的规格都在10公分以上,这样鱼才能吃到病残弱的虾。

虾苗的投放密度在5万-8万尾/亩,把苗投放到池塘里面20天左右,才把鱼苗放进池塘。

而虾收成之后,鱼一般不会卖掉,先在池塘暂养着,等到自家哪一口池塘的虾苗标够了20天,又从新放到池塘中去,一直轮着来使用。

大部分养殖户饲料投喂以虾料为主,并不会选择投喂鱼料。

万宁鱼虾混养一天投喂三餐为主。

**餐早上7点左右,而中午他们并不投喂,第二餐则已经是傍晚的5点左右,晚上9点再喂第三餐。

“如果想虾长得快一点,就一天喂四餐,在中午再一餐。

鱼虾混养的成功率在6成以上。

对虾亩产普遍在500斤左右,一口3亩的池塘,养到40支/斤,今年的虾价格好,40支/斤的虾都能保持在23元/斤以上,算起来,一口塘造能产出3.45万元,三、大棚养殖模式大棚虾养殖刚开始起步,近几年养殖面积较为稳定,在200-300亩左右。

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及常见病害防控课件

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及常见病害防控课件

疫苗接种与药物治疗
疫苗接种
针对常见病害,选用合适的疫苗对对虾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
药物治疗
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病因,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病害 的扩散。同时,应遵循兽医的建议和用药规范,避免滥用药物和产生耐药性。
04
对虾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养殖成本分析
养殖场地租赁费用
根据养殖规模和地理位置,确 定合适的养殖场地,并支付相
建设标准化的养殖池,具 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配 备增氧设备。
养殖环境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质 的稳定和适宜的养殖环境 。
养殖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力 强的对虾品种。
养殖搭配
根据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合理 搭配不同品种的对虾进行养殖。
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密度
根据养殖环境和虾的规 格,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养殖设施消毒
养殖设施如养殖网、养殖笼等在使用前应进行彻 底清洗和消毒,以消除潜在的病原体。
健康养殖管理
选用健康种苗
选择来自健康养殖场、无病害史的种苗,从源头上保证对虾的健 康。
合理养殖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水质状况等因素,合理安排养殖密度,避免过密养 殖导致病害的发生。
科学投喂管理
选用优质饲料,合理搭配营养,控制投喂量,避免对虾因营养不良 或过量进食而引发病害。
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在养殖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实 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饲料管理
选用高品质的饲料,合 理投喂,保持适当的饲
料量。
疾病防控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虾 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美白对虾实用生态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俗称万氏对虾、凡纳滨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

由于步足呈白垩状,故又称白肢虾、白对虾。

其甲壳较薄,正常体色的为浅青色,全身不具斑纹,成体最长可达24cm,平均寿命可达32个月。

要养好南美白对虾,首先要掌控它的生态习性。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态生活习性。

1、与水温关系,如下:2、与盐度关系,如下:降低水体盐度日变化宜在2度以内,提升水体盐度日变化宜在3度以内,否则对虾易发生应激。

在相同环境的条件下,对虾生活在低盐度的水体比在高盐度的长得快。

3、与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总碱度、透明度可参照水质指标标准。

在相同条件下,对虾个体愈大,耐低氧能力愈差。

对虾脱壳时,对溶解氧的要求比平时高。

通常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在养殖池,底部溶解氧一般不低于2mg/L,高密度的不低于3mg/L,其缺氧窒息点大约在0.5—1.5mg/L。

对虾的幼体和仔虾蜕壳可正常游动,而中、成虾刚蜕壳后,活动较弱,身体防御机能较差,有时会侧卧水底,易被其他对虾所食,当底部溶解氧较低时,易发生缺氧并发症“偷死”。

健康虾在3—5分钟即可完成蜕壳。

5、具有自切与再生功能。

当遇到天敌或相互争斗或附肢机械损伤严重时,对虾会自行脱落或钳去附肢,称为自切,是一种防御保护性功能。

自切的附肢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重现长出,称为再生。

再生的小附肢,一般经过2—3次蜕壳后能恢复原来大小。

未成熟的个体再生较快。

6、食性及饲养管理:南美白对虾为杂食性,且偏向肉食性,又贪食。

摄食的种类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

在体长3厘米之内的对虾喜食绿藻、硅藻、隐藻等有益藻类和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等有益浮游动物,一般能食刚蜕的新壳的对虾(备注:中成虾的头壳一般较硬,对虾食不了)在体长3厘米以上,且具有摄食死虾、死鱼、昆虫、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动物等特点。

对虾的消化道短,消化腺不发达,排泄快。

其生长速度与投饵次数有关,投饵次数多,对虾相对长得快,因此要坚持少量多餐原则。

对虾可用颚破碎饲料,步足抱食入口,在对虾相互争斗时,可吃掉三分之一,丢去三分之二左右。

因此,在对虾生长阶段也要注意饲料颗粒大小的投喂转化阶段。

白对虾视觉较差,主要靠嗅觉觅食,故投喂饲料要均匀、分散。

(二)标粗、淡化1标粗(可兼淡化)池设计图(注:若水源较差可增设蓄水池,用来净化水体)备注:标粗亦可用简易法:在池塘的10%的角落,用40目细网围住,池中多设气石,每平方米设一个气石。

若需淡化,把细网改小堤岸或另设一小池塘,设进、排水渠道,池中也是每平方米设一个气石。

2淡化、消毒与肥水;标粗淡化池内面积按每1—2万尾虾苗需要1平方米计算。

使用水泥池或集成缓冲水泥池,用草酸10~20g/m3浸泡两星期,除去水泥石碱性,再把池水排掉,重新进水到水深1米。

若需淡化,将标粗淡化池水的盐度调到和虾苗场相同。

隔一天,用“5%蛋氨酸碘溶液”1.0——1.5ml/m3消毒,淡化标粗过程全程打氧,消毒当晚用“解毒绿水王”或“解毒绿水宝”或“碧水安3代”1~2L/亩*米解毒,再用“速肥培藻膏”或“碧水膏二代”0.5—1kg/亩*米+“江海肥水王”0.5—1kg/亩*米+“大肥神”或“氨基酸速肥王”或“氨基酸培藻调水元素”0.5~1L0.5—1kg/亩*米三种混合浸泡一夜,第二天晴天早上7点泼洒。

第三天,再观察水色,若水色偏清,直接如上述补肥1—2天,控制水透明度在20cm左右,水温在27℃—30℃为佳,水色为茶色或黄绿色,若天气预报未来2—3天是晴朗的情况下,在上午用“江海活菌王”0.5~1L/亩*米+“免疫酵母金维”100~150g/亩*米混合浸泡2小时泼洒,补充有益菌来稳定水色。

3、虾苗的选择虾苗质量基本由三大方面因素构成:一是亲虾品种占60%左右;二是育苗营养供给占20%左右,三是生产条件与管理占20%左右。

一、选苗标准:优质虾苗具有以下特点:①虾苗全长0.7—1.0cm,大小均匀,体色光滑通透,肌肉饱满,肢体完整,尾扇展开,触须长、细、直,且合并一起,肠胃饱满,肝胰脏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②游动活泼,沉底性及附壁性好,水体受搅动后,有明显的逆流现象,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

二、实验测试①抗离水试验:从育苗池水中随机取出若干虾苗,放在拧干的湿毛巾内包埋10分钟,然后放回育苗水中,若虾苗全部存活为健康苗。

②温差试验:用容器或烧杯取出育苗池水(约30℃),将冰块放置其里面,降水温7—8℃,用细目网袋装虾苗,迅速放入已降温的水体中,2—3秒钟后,迅速放回原水温的育苗水中,若立即恢复活力的虾苗为健康苗。

③逆水流实验:取若干虾苗放入桶中,搅动水体,能逆流或迅速跳开,为健康苗。

④有条件的,可以从育苗场取回50—100尾,放入已装培育好藻类的(淡化)标粗池池水的桶中,观察1—2天,观察生长、存活情况,再决定出苗。

4、标粗池放苗:放苗密度为1—2万尾虾苗每立方水。

①放苗的原则:1、标粗(淡化)池的水要有充足而优质的天然饵料。

2、选择气候晴朗的日子。

若是夏天放苗,以上午7—8时为佳;若是冬天放苗的时间可在上午10—11点。

②泡苗:若虾苗袋中水温与标粗(淡化)池的水温相差超过2℃,即将运苗袋放入标粗(淡化)池水中,泡10—15分钟后再放苗,但要注意袋内氧气是否充足同时注意遮荫。

③混水放苗防应激:放苗前,提前0.5—1小时,用“解毒应激VCE”500g/亩*米+红糖2.5~5kg/亩*米混合加水全池泼洒。

放苗时,袋口解开,先装部分池水,再提袋角,缓慢让苗随水流入池中。

傍晚时,再如上泼洒一遍防应激,当天不投饵。

健康虾苗会马上潜入水中。

5、管理及投喂方式①投喂原则:1、阴天、雨天、闷天、台风等不喂或者少喂;2、虾大量蜕壳时少喂;3、虾得病时,少喂;4、泼消毒剂或杀虫药时,当天不喂或者少喂一餐;5、水质变坏时,不喂或少喂6、要定时定点投喂。

②淡化原则:若降低水体盐度日变化在2度以内为佳。

前期每次换水量控制在3—5cm 之间。

若盐度日变化过大或换水量过大,易引发虾应激反应及蜕壳现象,此时应及时用“解毒应激VCE”500g/亩*米+“速补钙”或“超浓离子钙”或“高能活水钙”500ml/亩*米混合全池泼洒抗应激。

③日投喂参考方案:由于各地的季节、气候、水源及水体变化等诸多因素,日投饵方式要灵活变通掌控,以下只做参考:投饵时间表:投饵一般每天3—5次,以少吃多餐原则,开始投饵时投饵量大约每万尾若条件不允许,也可在早6.30—7.00,中午11.30—12.00,下午15.30—16.00,对虾摄食时间2小时左右。

④设置投料台(观察台)在标粗池排水处放置一个四角吊网(或圆形吊网),在对角处再放置一个吊网,便于观察对虾健康情况、残饵及池水底部情况。

可配合排水时,放置吊网与排水处,以防把对虾排掉。

投料台的观察(春夏季,投喂1—1.5小时观察料台;秋冬季,投喂1.5—2.0小时观察料台)1、观察对虾上料台的数量、健康情况、死亡数量。

2、观察料台上的饲料是否被吃完,或是有存在的饲料的数量、完整颗粒或溶解。

3、观察料台上对虾的粪便多少及颜色。

粪便的颜色若是短的灰黄色的饲料色,代表投饵量适宜;若是黑褐色,代表投饵量不够足;若长的灰黄色的饲料较多,代表投饵量不够足;若长的灰黄色的饲料色较多,代表投饵量偏多且有对虾拖便;若是红色,则可能对虾吃到死虾或病虾;若是白色且易上浮水面,则是白粪便病,对虾有严重肠炎。

若是黄色带粘性,对虾有肠炎;若有部分粪便带有绿色,对虾有可能吃到青苔,有可能投饵量不够。

4、在中午和晚上投饵前,观察料台上对虾的肠道,若肠内食物有三分之一棕色或三分之二黑色,代表投喂饲料量适宜。

⑤放苗后日常管理参考方案:若有条件,把标粗的池水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最佳。

在靠近标粗完毕前3—4天,再渐调水温与养成池水温一致,日调水温变化在2℃以内。

1、放苗后2—7天的管理:若池水水质保持良好状态,一般都不进水与排水。

若水体偏清,透明度超过30cm以上,在每10万尾虾苗用黑蝦片100~150g+“浓缩EM6原液”或“EM6促长灵”或“浓缩型肠道菌”2%或“酵母金维”2—3g/kg饲料混合浸泡半小时后投喂,每天投喂3—4餐。

同时在晴天适量补肥。

水肥至透明度在20cm水深左右,再把黑蝦片改为开口料同时在晴天上午用“活菌王”0.5~1L/亩*米+“酵母金维”100~150g/亩*米浸泡2小时泼洒即可。

一般在天气连续2—3天晴朗时,此种方法肥水较快。

每次投喂前和投喂2小时后,都要提料台观察。

提料台时,尽量不让虾苗离开池水,以防应激,可用白水瓢连水带虾捞起观察:对虾有无偷死现象,肝胰脏、肠道、残饵、虾粪便及池水底部情况。

在水质正常的情况下,在2—7天内,健康虾苗一般不会发生偷死现象。

日投喂量要根据气候变化及对虾肠道的饱满程度逐渐增加。

根据对虾蜕壳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每间隔2—3天或环境的变化引发虾苗大量蜕壳时要及时补钙防应激:用“解毒应激VCE”500g/亩*米+“速补钙”或“超浓离子钙”或“高能活水钙”500ml/亩*米加水混合泼洒。

2、放苗后7—10天管理:由于池底虾粪便、残饵等积累较多,要及时排出。

排水时,把图示插管1拉起,放入投料台于排水处,然后再拉图示插管2,关闭连接养成池管的阀门,打开排污管阀门进行排水,每次排水3—5cm。

若要淡化,可加入淡水,控制日盐度变化在2度以内,进水量与排水量大概一致。

若池底污垢较多,可在排水前2小时先干洒“底复康”200~250g/亩*米改底。

可2—3天改底一次。

早上投饵前和下午投饵完最后一餐2小时后排水,每天排水2次。

在此期间,若对虾没有大量蜕壳,池水较肥,且在当天及天气预报未来2—3天晴朗的情况下,可在傍晚用5%“蛋氨酸碘溶液”100~150ml/亩*米加水混合均匀全池泼洒,除去池水中有害细菌和病毒。

第二天,晴,上午,用“解毒绿水王”或“碧水安Ⅲ代”或“解毒绿水宝”或“解毒应激宁”0.5~1L/亩*米加水全池泼洒,然后用“江海活菌王”1~1.5L/亩*米+“免疫酵母金维”100~150g/亩*米混合浸泡2小时泼洒,补充有益菌来抑制有害细菌及稳定水色。

若水体透明度大于30cm,可额外再添加“氨基酸速肥王”或“大肥神”0.5~1L/亩*米混合浸泡。

3、放苗后10—15天的管理:当对虾有一部分体长达到2.0cm以上,用开口料加0号料混合投喂,投喂要均匀,增减饲料以投料台有无剩料、对虾肠胃食物饱满度和对虾的粪便多少及颜色作为参考依据。

当对虾的体长都大约在2.0—3.0cm之间时,可以全部投喂0号料,3~4天后可以由标粗池转入养成池。

转入时,提前0.5—1小时,在标粗池用食用葡萄糖5kg/亩*米+“解毒应激VCE”250~500g/亩*米或“活力爽”250~500ml/亩*米+“速补钙”或“超浓离子钙”或“高能活水钙”250~500ml/亩*米三种混合全池泼洒,防止转池时对虾应激反应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