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_期末考试_复习资料
武术期末复习资料

武术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武术: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长拳:长拳是吸取了查、华、炮、红、少林等传统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长拳的呼吸形式:提托聚沉,但总的要求是气宜沉长拳的传统技法有:四击、八法、十二型、之说长拳的四击:踢打摔拿长拳的六合:手、肘、肩、脚、膝、胯长拳的基本姿势要求:头正、颈直、挺胸、立腰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功法运动: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武术的基本功:是指为更好地掌握武术技法,发展某项专门素质的基础功法练习基本技法:指武术的动作经常出现的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拳:手型之一,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对练:指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建设性攻防练习集体表演:指六人以上徒手或手持器械同时进行联系的演练形式武术教学: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共同参加的活动,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逐步掌握专项技术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劲力:劲力是指演练武术时对完成技术动作所需力量的表现节奏:节奏是指演练武术套路时,套路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的特有的规律性变化填空明清是武术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空前发张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博六篇,剑道三十八篇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何良臣的阵记等总结出拳术是学习器械的基础这种循环渐进的教学训练法则明清是我国武术的发展时期,我国三大名拳: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唐代长安二年开始实行武举制,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传统武术技法将人分为三节,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功法运动按形式和内容可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眼法分为:随视和注视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武德表现为仁义礼信勇内家拳的内三合指的是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劲,外三合指的是手与足合、肘与膝、肩与胯合太极拳的架势主要有:棚、抨、挤、按、探、例、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1958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并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1960年,中国武术队出访了捷克斯洛伐克1990年10月,国际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并于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武术锦标赛,以后每 2 年举办一次比赛场地:个人项目的场地为14米,宽8米的地毯上进行比赛的,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为16米,宽14米的地毯上进行比赛的,其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武术中的三种手型:拳、掌、勾武术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他的形成,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了中国古典的哲学、医学、美学、兵家、宗教器械可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刀由:刀尖、刀背、刀刃、刀面、刀柄、刀彩、护手在器械中,刀术在表演中有刀如猛虎剑有剑似飞凤棍有棍打一大片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拳术,它是由河南县陈家沟的陈王延所创散打中,对进攻的要求是速度快力量重力点准预兆小方法巧在武术教学中,讲解的方法有术语化讲解形象化讲解单词化讲解口诀化讲解腿法可分为直摆性腿法伸屈性腿法扫转性腿法击响性腿法。
《武术》复习资料

《武术》复习题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一、武术概念名词解释:1、武术答案: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填空题:1、武术是以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答案:攻防技击内外兼修2、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和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答案:套路演练搏斗对抗3、武术在汉代叫,在近代中国也叫。
答案:武艺国术判断题:1、武术在汉代叫国术。
()答案:×2、在近代中国,武术也叫国术。
()答案:√二、武术的特点填空题:1、武术的两个主要特点是和。
答案:技击特点民族特点2、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
答案:技击特点判断题: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技击特点。
()答案:√三、武术的价值填空它:1、武术的五个价值是武术的、、、、。
答案: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简答题:1、武术有哪几方面的价值?答案:武术的价值主要有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武术流派名词解释:武术流派答案: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判断题: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简答题:武术流派有哪些不同的说法?答案:武术流派不同的说法有:长拳和短打,内家和外家、黄河流域派和长江流域派、南派和北派、少林派和武当派,等等。
五、武术功能分类填空题:武术按功能可分为、、、。
答案: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
判断题:武术按功能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答案:×六、竞技套路简答题:竞技套路包括哪些项目?答案:主要内容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和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项目、集体项目。
七、其他拳术填空题:1、其他拳术第一类为、、。
答案:形意拳、八卦、八极。
2、其他拳术第二类为、、。
答案:通背、劈挂、翻子。
武术期末考试试题

武术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石器时代B. 青铜时代C. 铁器时代D. 工业时代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武术流派?A. 少林B. 武当C. 峨眉D. 跆拳道3. 武术中的“五步拳”属于哪种拳法?A. 长拳B. 南拳C. 太极拳D. 形意拳4. 武术中“内外兼修”是指什么?A. 只修内功B. 只修外功C. 内外功同时修炼D. 内外功都不修5. 武术中的“以柔克刚”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佛家思想D. 法家思想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武术中的“四两拨千斤”是_________拳的特点。
7. 武术套路中的“起式”和“收式”分别代表套路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8. 武术比赛中,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来评分。
9. 武术中的“身法”包括步法、身法、手法和_________。
10. 武术中的“气沉丹田”是指将气息引导至身体的_________部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武术的健身价值。
12. 描述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五要素。
13. 解释“武术精神”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世界武术发展的影响。
15. 论述武术训练中“形神兼备”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训练中的应用。
五、实践题(共30分)16. 请根据所学武术套路,设计一套适合初学者的武术训练计划,并说明每个训练环节的目的和作用。
六、附加题(10分)17. 请列举至少三种武术器械,并简要说明它们在武术中的作用和特点。
注意:请在答题纸上作答,保持字迹清晰,答案准确。
祝你考试顺利!。
自-武术复习题复习资料

本科C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对练: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
2.“四击”:指长拳技法中的踢、打、摔、拿四种击法。
3.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4. 身法:指在运动中以躯干为主,结合攻防动作的身体变化方法。
其中的闪、展、腾、挪、起伏、转折是身法的主要表现方式。
5. 散打:又称散手,古称手搏、白打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子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二、填空题(每孔1分,共20分)1武术运动的特点:具有___ 、锻炼方法的独特性、练习的广泛适应性。
ﻩ攻防技击性ﻩ2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以____和____ 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ﻩ套路搏斗ﻩﻩ3长拳主要有___ 、____、___三种基本手型。
拳ﻩ掌勾4对练包括___ 、___ 、___三种形式。
ﻩ徒手对练ﻩ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ﻩ5演练技巧包括、、三方面。
答案:精神、节奏、风格6武术套路教学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作的。
答案:方向路线7.武术套路比赛的场地长米,宽米。
14米 8米8 .武术是集防身、、于一体的体育运动。
健身竞技9. 年,散手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同时开始实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答案:198910.长拳的运动特点是:姿势舒展、、动迅静定、。
快速有力、节奏鲜明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长拳的眼法,须“眼似闪电”。
√2.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
√3.体松心静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之一。
√4.左脚在前的歇步为左歇步。
√5.搂膝拗步的推掌应从腰侧推出。
×6.太极拳的步法要求后退时前脚跟先落地过度到全脚掌。
×7.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的。
武术考试复习资料

武术复习资料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标志着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开始进入竞赛领域。
3、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4、古代武术在各个时期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从氏族的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制社会。
奴隶主贵族之间的频繁战争进一步推动了技击技术的发展。
在商周时期,“田猎”、“武舞”成了武技训练的主要手段⑵、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剧烈动荡时代。
武术的发展逐现雏形,其主要特点:武技的社会功能向多样化发展;搏斗技术向多样化发展;技击意识向自觉性、理论性发展。
⑶、秦、汉、三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武术的发展创造了积极地条件。
秦国虽然在民间实行禁武,但对武术的消极影响不大;汉朝十分重视武备和军事训练;到三国时期,刀术在军队得到一定的发展,而剑术在非军事用途上更加发达并且刀剑之术以及相扑、角抵活动开始东传日本,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许多与武术有关的理论著述。
⑷、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战乱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武艺在军中和民间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发展。
⑸、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武备,军事武艺有了较大的发展。
⑹、明清时期,武术与军事武艺分离开来,并在民间开花结果,从而迎来了武术的集大成发展时期。
一、武术流派的形成,二、武术内功的形成,三、武术套路的形成,四、内家拳的形成,五、对武德有明确要求。
1995年在全国开展了“武术百杰”评选活动。
武术段位定为三级九段:初级一段、二段、三段,中级四段、五段、六段,高级七段、八段、九段。
5、武术的内容与分类:(1)、功法运动:內壮功、外壮功、轻功、揉功(2)、套路运动:单练、对练、集体演练(3)、搏斗运动:散打、推手、短兵、长兵拳术的种类:长拳、南拳、太极拳、八卦掌、八极拳、形意拳长器械:枪、棍。
武术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3.套路运动:是指意义技击动作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按照练习时的人数多少,套路运动又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4.单练:指个体独自进行套路练习的方式。
根据练习时是否手持器械,单练又分为拳术和器械运动两类。
5.对练:是指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联练习的套路形式。
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6.集体演练:是指多人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同时进行的演练的套路形式。
7.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智斗、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8.防身自卫:即防身术,是依照法律规定,为维护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其他权益免受侵害而以自卫防身为目的,运用拳打、脚踢、摔打、擒拿等格斗技击方法,制服对方保护自己的专门技术。
9.马步:两脚平行开立(约为本人脚长的三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之间。
10.武德:即武术道德,是指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
11.劲力:是指演练武术时完成技术动作的所需力量的表现。
12.节奏:主要指对动、静、快、慢之间关系的处理技巧。
13.净打2分钟:指每局比赛除暂停之外的实际比赛时间,即计时员听到台上裁判员“开始”的口令后随即开启计时表、“停”的口令立即停表。
当开表时间累计达到两分钟时,鸣锣通告一局比赛结束。
14.消极8秒:是指台上裁判员用“指定进攻”的手势指定一方运动员进攻后,运动员在8秒钟后仍不进攻的行为。
15.消极搂抱:指为了达到不让对方进攻或反击的目的而一味采取抱缠的行为。
16.冲拳:开立步抱拳预备。
右拳拳心向上,从腰间向前伸臂冲出,接近顶点时拳加速拧转,手臂伸直,使拳心内旋向下;上体拧腰左转,目视右拳。
武术_期末考试_复习资料.doc

一、多词鲜释1 ■武术:是以技市动作做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道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 长拳: 是以拳、掌为重要手型,以弓、马、虚、歇为主耍步行,结合闪、展、腾、挪、起伏等动作和技术组合的姿势舒展、节奏鲜明的拳术。
3. 功法运动: 是一单个动作为主的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4. 武术图解: 是通过图示和文字来说明或解释武术动作的技术要领及动作特点。
★5.武德: 即武术道徳,是指在从事武术活动群体屮形成的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
6. 套路运动: 是指以技击动作力rt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力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7. 太极拳: 以棚、缕、挤、按、採、例、肘、靠等动作为素材所组成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8. 搏斗运动: 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9. 武术技法: 是指武术练习的技术、要求与带冇规律性的技巧方法。
10. 分节教学: 就是把一套动作划分成若干小结,或将组合、套路中某些顺序连贯的小组合动作抽取出來进行教学。
二、填空I •明清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i要标志是流派林直,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大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和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等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运用。
2。
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当时彫响大、传播广、维持时间最长的武水组织,其影响远及海内外。
张之江第一个创立丫武术学校,1936年武米第一次参加第八届德国柏林奥运会表演。
4.1989年,散手被批准列额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在江丙宣春举行丫第一次武术散手的正式比赛一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
1999年将散手正式改名为散打。
5- 1983年〜1986年在全国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拳种达156个,1963年北京体院开始招收武术专业的研究生。
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武术硕上学位(上海体院),1996年国各院学位办授予上海体育学院设立丫第一个武氷傅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开始招生。
武术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武术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2. 下列哪一项不是武术的基本训练内容?A. 力量训练B. 柔韧性训练C. 耐力训练D. 音乐训练3. 武术中“内功”主要指的是什么?A. 内力B. 内劲C. 内息D. 内观4. 武术中的“外功”主要是指什么?A. 外力B. 外劲C. 外息D. 外观5. 武术中的“四两拨千斤”是哪种哲学思想的体现?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佛家思想D. 法家思想6. 武术中的“拳打卧牛之地”是什么意思?A. 指在狭小的空间内练习武术B. 指在牛背上练习武术C. 指在草地上练习武术D. 指在牛棚里练习武术7. 武术中的“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是什么意思?A. 强调手部动作的重要性B. 强调脚步动作的重要性C. 强调手和脚的协调性D. 强调手和脚的独立性8. 武术中的“一寸长,一寸强”是什么意思?A. 指身高越高,武术越强B. 指武器越长,武术越强C. 指手臂越长,武术越强D. 指腿越长,武术越强9. 武术中的“以柔克刚”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佛家思想D. 法家思想10. 下列哪一项是武术的基本原则?A. 力量至上B. 速度至上C. 技巧至上D. 耐力至上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武术的基本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 武术中的“三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武术中的“四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武术中的“五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做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长拳:是以拳、掌为重要手型,以弓、马、虚、歇为主要步行,结合闪、展、腾、挪、起伏等动作和技术组合的姿势舒展、节奏鲜明的拳术。
3.功法运动:是一单个动作为主的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4. 武术图解:是通过图示和文字来说明或解释武术动作的技术要领及动作特点。
★5.武德:即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形成的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
6.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7.太极拳:以棚、缕、挤、按、採、挒、肘、靠等动作为素材所组成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8.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9.武术技法:是指武术练习的技术、要求与带有规律性的技巧方法。
10.分节教学:就是把一套动作划分成若干小结,或将组合、套路中某些顺序连贯的小组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教学。
二、填空1.明清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大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和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等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运用。
2.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当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维持时间最长的武术组织,其影响远及海内外。
3.张之江第一个创立了武术学校,1936年武术第一次参加第八届德国柏林奥运会表演。
4.1989年,散手被批准列额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在江西宣春举行了第一次武术散手的正式比赛——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
1999年将散手正式改名为散打。
5. 1983年~1986年在全国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拳种达156个,1963年北京体院开始招收武术专业的研究生。
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武术硕士学位(上海体院),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授予上海体育学院设立了第一个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开始招生。
6.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7.太极拳是以棚、缕、挤、按、採、挒、肘、靠等动作为素材所组成的一中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8.“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中的“内”指的是人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外”指的是人体外部形态的活动。
9.武术具有重视尚武崇德思想教育,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突出劲力和精神,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等教学特点。
10.武术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三多问题: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每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
11.武术器械的种类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和软器械12.教师在示范时,尤其是分解示范和领做示范都伴有口令,一般采用的口令有:常规口令、分解动作口令和提示性口令。
★13.武术教学中讲解的方法:术语化讲解、形象化讲解、单词化讲解、口诀化讲解。
▲示范方法:完整示范、分解示范。
▲练习方法:模仿练习、重复练习、默想练习。
▲练习形式: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单人练习、双人练习、综合练习、实战练习。
14.武术来源于劳动,本质是技击,特性是动作具有攻防性15.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16.商周时期,田猎和武舞成为了武技训练的主要手段,齐桓公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角试来选拔人才17.唐朝长安二年建立了武举制。
这种用考试选拔武勇人才的办法极大的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唐朝时期枪是战争的主要兵器。
18.1928年和1933年由中央国术管组织举办的两次国术国考是近代影响最大的武术比赛,1954年武术正式列为学校课程。
19.1958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有27个省市单位参加的全国武术运动会,会后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部分专家起草了中国第一部以长拳、南拳和太极拳为主要径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
20.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评选武术之乡的活动,以后每三年评选一次,1995年又在全国开展了武术百杰评选活动。
1997年经国家体委批准颁布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
21.1983年~1986年在全国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拳种达156个,1963年北京体院开始招收武术专业的研究生。
22.武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征,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特点是以踢、打、摔、拿、击、刺、劈等攻防动作构成的套路的主要内容。
★23.武德的内容:即武术道德,是指对习武者的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
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
心性修养、道德作风、精神境界和武术礼仪,贯穿于拜师择徒、教武、习武、用武的全过程,是社会伦理思想在武术这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运用,即强调练武与修身的统一。
24.抱拳礼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肢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离胸20—30cm)25.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方向、动作路线、附加图、往返路线、运动方位、动作名称、术语的运用、要领说明、常用叙述词等方面内容。
插图中一般用虚线或实线表示该部位下一动作的行进路线。
26.武术术语包括一般性术语和专门性术语。
27.武术动作就其在套路中的特点及作用可分为:基本动作、规定动作和难度动作。
一般而言,搜集基本动作时要选择那些形态美观、造型别致、节奏变化大、力度感强、充满浓郁武术特色的动作。
规定动作是创编套路的骨架、核心。
28.武术徒手动作基本手型:拳、掌、勾、爪。
基本步型:马步、弓步、仆步、虚步、独立步。
29.人体容易受伤的薄弱部位:眼睛、鼻部、耳部、颈部、后脑、胸腹部、裆部、胫部。
三、简答题1.武术运动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武术的特点:⑴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
⑵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作用:⑴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⑵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
⑶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
⑷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⑸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2.长拳传统技法的“四击”“八法”“十二型”之说。
四击:踢、打、摔、拿,是长拳套路的技术核心。
八法: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等8个方面。
十二型:是用自然景象和动物来比喻武术中的12种动静之势,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鸿、转如蛇、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3.剑术有哪些主要剑法与剑术运动的特点?主要剑法:劈、刺、点、崩、撩、挂、斩、抹、云、绞等。
特点:轻快敏捷、把活腕灵、潇洒飘逸、刚柔相兼、富有韵律,有“剑似飞凤”之美誉。
4.太极拳有哪些运动特点?动作柔和、轻灵、缓慢,其运动如抽丝,处处有弧形,似展非展,圆活不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用意识引导动作,意到身随,配合均匀细长的呼吸,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使全身上下得到均匀而协调的活动。
5.自学自练武术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基本原则:①少而精原则。
②循序渐进原则。
③持之以恒原则。
④平衡发展原则。
⑤术道并重原则。
注意事项:①重视整理活动和准备活动。
②重视基本功与基本动作。
③重视武术基本技法6.长拳练习的要求有哪些?⑴姿势:要求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
⑵方法:技击动作的运用要清晰、明确,并应充分体现出动作的攻防特点。
⑶身法:各种动作变化在躯干的紧密、协调配合下,达到上下合顺、首尾相应、完整一体。
⑷眼法: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注意适合,目随势驻,眼随手动。
⑸精神:要求全神贯注,情绪饱满,能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
⑹劲力:要求刚柔相济,顺达而有爆发力。
⑺呼吸:要求“气宜沉”的腹式呼吸,用“提、拖、聚、沉”⑻节奏:要求节奏分明。
通过速度、力量的变化有机的处理刚与柔、动与静、轻与重、急与缓等演练技巧。
7.中学武术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⑴注重武德教育。
培养良好的习武礼仪规范;尊重同学友好待人;注重武德,不出手伤人。
⑵突出、围绕重点。
围绕课的中心动作,一式多变;突出重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
⑶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个性化教育。
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武术教材与其他教材的搭配。
⑸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
⑹注意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以集体教学为主。
⑺加强安全教育。
⑻注意培养骨干。
8.武术的分类。
⑴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⑵套路运动: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⑶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9. 武术组合动作创编的要求。
①明确创编的目的。
②突出动作攻防含义。
③体现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
④勇于创新10.太极拳的技法要求。
⑴虚灵顶劲竖项。
⑵沉肩坠肘坐腕。
⑶含胸拔背实腹。
⑷松腰敛臀圆裆。
⑸心静体松意注。
⑹呼吸深长自然。
⑺势势意连形随。
⑻轻沉虚实兼备。
11.武术教学的特点。
⑴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⑵重视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⑶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⑷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
⑸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12.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中国武术在长期的实践中体会到,作为武术运动对象的客体即人体自身与自然,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在武术实践中必须使前者适应后者,顺其后者,达到二者的统一与一致,方能完满实现武术的目的。
这就是天人合一观念在武术上的体现。
13.形神统一论。
形神统一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无数上讲的形、神,其内涵是多层次的。
就人体而言,“形”指形体即身体,包括五官、躯干、四肢、筋骨皮等;“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就其技术而言,“形”指手、眼、身、法、步等有形的动作特征;“神”指心、意、胆等无形的心理品质和气质。
就外与内而言,形是外在的具体运动形式,神指内在的心理、精神内容。
在武术运动过程中,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
四、论述:★1.简述武术套路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要求。
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变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套路教学步骤:一、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
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动作的姿势达到准确与工整。
三、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连贯完整的完成动作。
四、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特点与演练风格。
五、主要任务是通过训练连续巩固与提高。
套路教学要求:⑴重视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功教学。
⑵研究技术动作的趣味性。
⑶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⑷围绕重点动作分解施教。
⑸结合攻防技术解析动作。
⑹突出器械的基本技巧教学。
★2.简述太极拳运动的健身原理。
一、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
太极拳的动作姿势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必须保持一定的弧形或圆,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放松,这种身体姿势有利于经络与气血舒畅的运行,不易造成运动性的局部受挤压而产生组织器官缺氧,因而,是健身运动中最为理想的有氧代谢健身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