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精选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精选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精选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例】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3.同情人民的疾苦【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全诗略)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
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
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
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
唐宋诗醇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最新中考语文课标古诗词曲鉴赏40首备考题库(含答案)打印版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40首备考题库九年级上册第1首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歌开头以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有何用意?2.从修辞角度,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
3.(2022襄阳)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4.如果李白刚写完此诗就发布在自己的微博里,网名为“路人甲”的网友跟贴留言说:“诗仙太白擅以浪漫笔法抒写人生况味,此诗可见一斑。
”请你也跟贴说说本诗浪漫笔法的运用。
5.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请简要概括。
6.如何理解本诗中李白创造的自我形象?第2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请说说“怀旧空吟闻笛赋”和“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诗的共同点。
3.(2022安阳二模)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4.“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2022安阳二模)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
”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第3首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考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附答案

中考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附答案)中考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附答案)中考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该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专项复习试题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答:2.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答:三、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三层意思。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
四、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试题】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五、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3.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
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
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021/3/7
CHENLI
10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 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 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021/3/7
CHENLI
3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
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
2021/3/7
CHENLI
9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 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 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 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 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 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 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关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
2. 解释一下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的景象,同时“烟雨中”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四、赏析题1.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分析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原野上草的枯荣更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抒发。
2.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寄托。
“千里共婵娟”意味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五、写作题1. 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以“秋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秋日登高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我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层林尽染,金黄一片。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汇总练习(共4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这首词巧妙设置了词人与天帝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妙处。
二、古诗词赏析,回答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_____________”字,把敌军来势凶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三、古诗词赏析,回答后面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5.词中最能体现词人豪放风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6.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相关问题。
野望王绩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下列对《野望》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欲何依”表达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C.“猎马带禽归”写诗人和朋友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写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8.下列对《饮酒(其五)》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
(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3分)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
棹(zhào)歌: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1分)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2分)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2分)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2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3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分)(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分)(二)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分)。
1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
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
(2分)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19.景中有情。
(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池(4分)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一)秋夜山居(4分)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分)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分)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分)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
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分)答: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2分)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分)(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4分)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①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8题。
(一)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0.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派。
(2分)1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1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暮春翁格【清】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10.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方朔救乳母葛洪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
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
”乳母如其言。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
申,按照。
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
③愍mǐn:哀怜。
13.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但屡顾.帝(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然胡不已.乎(停止)C.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相委.而去(丢下,舍弃)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窥谷忘反.(通“返”)14.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告之于.帝B. 旁人言之.何陋之.有C. 我当设奇以.激之无从致书以.观D. 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分)(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2分)16. 内容把握。
(4分)(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
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2分)开端:乳母发展:乳母高潮:东方设奇结局:武帝赦免(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分)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唐)施肩吾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4.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的什么特点?5.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什么作用?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8分】戴逵戴逵,字安道,谯郡铚①也。
幼有巧慧,聪悟博学。
善鼓琴,工书画。
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②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
其画古人山水极妙。
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
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曾就范宣③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
逵乃与宣画《南都赋》。
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
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
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④,不足动心⑤,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
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选自《历代名画记》)【注释】①谯、铚: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
②郑玄:人名。
③范宣:人名。
④至于开敬: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
⑤动心:打动人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②又善.铸佛像及雕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②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11.通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
(10分)楚庄王欲伐越①。
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
”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王之兵自败于秦晋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丧( ) ②明(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