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阅读答案泰戈尔
泰戈尔《金色花》原文及赏析

泰戈尔《金色花》原文及赏析泰戈尔《金色花》原文及赏析如下:原文: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原文赏析:《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
“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
“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他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而善意的“说谎”。
细味之,“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
《金色花》泰戈尔

《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第一段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这段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我”沐浴着母爱。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这三段连用两个“当你”表现了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
他想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调皮又懂事的形象就表现了出来。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表现出妈妈惊喜的神情。
】“我不告诉你,妈妈。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金色花》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金色花》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金色花》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色花》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参考一下。
金色花①偶尔看到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申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毅然挺拔,每一个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
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以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他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周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越看越觉得丑……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⑨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阳光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⑩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漂亮的花。
金黄色,十二片花瓣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
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
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
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他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
【分层练习】《金色花》(语文长春三上).docx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2 0 17--------------- YI WEN --------------------三年级上册《金色花》分层练习♦基础题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dao ()告罗摩y«n ()那ni ()笑二、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 (国家)诗人__________ ,他曾在1913年获__________ 奖。
(2)当你沐浴后,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你会三、“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两个疑问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四、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的?请举例简要分析。
五、对于孩子的行为,妈妈的态度怎样?六.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
女旷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口然的),就可以从“木质” 联想到“皮球S木质一树林,树林一E野,E野一足球场,足球场一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 f ( ), ( ) — ( ), ( ) T ( ), ( ) T 茶月亮—( ),( )-> ( ),( )-> ( ),( )-> 花♦能力题一.填空。
《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 (国名)文学家__________ (姓名)。
二.《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三.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四•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金色花①偶尔看到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答案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类文阅读--花的学校

类文阅读-2 花的学校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选自《泰戈尔诗文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摇晃——()偷笑——()忽然——()2.写出像“笑嘻嘻”这样形容笑的 ABB 式词语,看谁写得多。
3.选文写了“我”幻想的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请找一找,再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对妈妈有着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摇摆匿笑突然2.示例:笑眯眯、笑呵呵、笑哈哈、笑吟吟、笑盈盈3.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我”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4.文中的“我”是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
“我”对妈妈有着深深的爱。
上学一路歌傅永健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
一边走,一边看,弄得满身香。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tāng tÁng)一路溪水。
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
我们唱着歌,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到了学校。
结果,教室的地上满是湿鞋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性。
“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妈的依恋与喜爱。
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金色花》泰戈尔

借物抒情
母 散发清香 金色花 子 遮 挡 阳 光 (借物抒情) 深 逗妈妈妈开心 情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是无私的 话,那就是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如果说,世 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泪流满面,那 也只有母亲对儿女的爱;如果说世界上还有 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放弃一切,那也只有母 亲对儿女的爱。
母爱
印度 (国家)诗人 1、 《金色花》的作者是—————— —— 泰戈尔 诺贝尔文学 ————(姓名),他曾在1913年获——————— 奖。
擂台比武,大显身手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 D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
心,让她笑口常开。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 劳……
有一份真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 那就是母爱; 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 她就是母亲。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 却有着相同的母爱。如果哈里· 波特送你 一次魔法,你可以变成你想变的任何一 样东西,去感恩母爱,那么,你会变 成——
假如我变成了一串珍珠项链,我要挂在妈妈的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假如我变成了小鸟,我要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假如我变成了影子,我要她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永不分离。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 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妈妈的手,我要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不再那么操劳。
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阅读答案

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阅读答案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金色花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泰戈尔诗《金色花》阅读答案18、这是一篇散文诗,写的是“和母亲捉迷藏”,这里共写了几个画面来表现这个内容的?请分别概括这几个画面的内容。
母子俩在这几幅画面中分别表现了什么性格?(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9、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如果改成其他什么花,好不好?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0、对于孩子的行为,妈妈的态度怎样?(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1、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与母亲之间的深情,试举一例说明。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参考答案:18、①母亲做祷告时,我用花瓣散发香气;②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③母亲拿灯去牛棚时,我跳到母亲前面,恢复原形。
19、金色花是圣树上的花,表现了对神的虔诚。
20、不见了孩子,内心着急;见到孩子,又惊又喜。
21、略金色花原文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花阅读答案泰戈尔【篇一:泰戈尔金色花教学理解】煦的阳光,繁艳的花朵,浩繁的明星,广袤的苍穹,灵性的小鸟所吸引,但总是追逐在文字的领域里,求得感官的一时享受,而他灵动精美的的诗篇构成的一部部宏大的集子,我不知道留给我们最终的感受是什么?直到我细细品读他的小散文诗《金色花》,初步感受是文字很美,在单元提示下我知道这是一篇阐释“母爱”的小诗,可是学生能读出来吗?如何体现母爱?通过小诗,教师如何阐释“母爱”在诗中的表现呢?一系列问题让我苦思悯想这堂课的展开,毕竟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思想绝对不只是简单的世俗具体可以感知的情感,我沉浸在思索中……1. 为什么选用“金色花”作为全诗所选用的重要意象?2 开头“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这个金色花有什么特点?他是静静长在树枝上吗?3.这朵“金色花”是如何为母亲献上爱的?4.母亲的这一天的行为顺序能够打乱吗?母亲所作所为以及所到之处有没有什么特点?令你联想到什么?5.整首小诗读完之后,你能发挥想象及联想描绘一下这幅画面吗?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逐步提出的,但是要解决,却得从最后疑问开始。
我的课堂是这样开始的:1.导入:大家看过动画片,应该有这样的画面记忆:一个小精灵特别调皮,她总会施展技法,使自己千变万化,一会蝴蝶飞舞,一会花枝招展,一会变成巧克力糖屋,一会变成精美城堡,总之呢?她无所不能却又天真可爱。
今天就有一个小精灵,他调皮地变成一朵美丽的金色花。
那他变成金色花的目的是什么?先看看他做了什么?2.他变成金色花,长在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他可不是调皮捣乱,当妈妈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他却在“匿笑,“一声儿不响””。
他可不是不懂事,不知道危险。
而是他要陪着妈妈,不去打扰妈妈“悄悄地开着花瓣,看着你工作”。
其次,当妈妈沐浴后,长发披肩,去做祷告时,穿过金色花的林荫,她就可以嗅到金色花的香味,他要尽放花香,让妈妈享受到不受尘世污染的花香味。
再次,当妈妈吃过午饭,在窗子前读《罗摩衍那》,他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不让太阳刺伤她的眼睛。
最后,黄昏时,妈妈拿着灯到牛棚去,他变成妈妈的孩子求她讲故事,天晚了,我要回来陪你了,和你伴着故事进入梦乡。
这就是孩子的小小愿望,妈妈一天天反复做着琐碎的家务。
孩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似乎爱莫能助。
不过他灵机一动,变成小金色花,始终与母亲形影不离、如影相随。
我们通过泰戈尔的妙笔,对宗教家庭每一天的生活作息有所了解,更让人对这样的生活产生向往,简单而又神圣,浪漫而又不加束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其中的很多意象,如:金色花的林荫、做祷告的小庭院、花香、《罗摩衍那》、灯、牛棚等等,无不让人联想到天国、神旨、以及耶稣的诞生,为全文增添了更多的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3. 学习过程中,我问道学生:‘“为什么选择金色花,而不是其它花?这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首先,金色花传说是印度的圣花,花人合一,不但使孩子有一副稚嫩、娇美,花一般美丽的外表,而且还有高尚圣洁天使般的心灵,使孩子在这个诗中的主体形象得到凝聚和升华。
其次,就这种花的颜色--------金色,就如同母爱,金光四射、光照人类,使整篇文章的气质一下子闪烁开来。
再有,金色,似乎就是整个印度的颜色,传说在《马可波罗游记》当中,印度遍地是金子。
就这样联想及想象,使这篇文章从表面的表现母子之爱上升到一种宗教和人生的高度,他蕴含着泰戈尔老先生的普世价值:真善美之光普洒人世,滋润和光照着每一个人。
文章结尾,妈妈说到“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说的话了。
这是孩子在极力将调皮成功的喜悦掩饰着并且暗示着母子之爱的无私和伟大。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世界更可爱了,也没有什么比母子之爱更简单无私!【篇二:金色花教案】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
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四、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3、聊一聊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
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能力训练1、朗读练习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别问我.?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2、写作训练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a出示例句:(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
c佳作交流(四)拓展想像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
《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
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教学目标:1、在齐读、分角色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散文诗的优美、闲适、自然的语言,并尝试背诵课文。
2、让学生在品读重点语句中,深刻体会作家在散文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和母子之间和谐、温馨的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精美的语言和蕴含其中的浓浓母爱深情。
2、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散文诗中的蕴含的情感,并联系生活情感经验,感悟无所不在的母爱深情。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检查1、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
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
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
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
(1)给加点字注音:(2)解释下列词语: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
2、新课导入:故事导入法:讲述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麻雀》,一只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从猎狗的嘴巴中勇夺下自己的孩子。
(故事略)。
作者说,“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
”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呀?(母爱)是啊,一只小小的麻雀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颂过崇高的母爱,大家印象中有没有关于母爱的“古诗”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很好,其实在我们东方,除了我们国家以外,还有许多古国在他们的文明中都歌颂过母爱的光辉,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瞧一瞧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如何来歌颂母爱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习惯,让他们边听边想,用笔圈出重点的字词、语句)明确:我是一个天真、可爱、调皮、活泼的孩子。
(2)为什么“我”要变成金色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金色花是圣树上所开的一种花,在印度非常受尊敬。
“我”在这里变成一朵金色花,不仅仅是因为“好玩”,也不是为了和妈妈捉迷藏,而是也希望为妈妈做点什么事情。
在妈妈祷告时嗅到香气,在午后看书时不伤眼睛。
(3)这篇散文诗讲述的是孩子变成金色花为母亲所做的几件事和表达的心情,有没有偏离母爱的主题呢?(重在探讨孩子的行为与母爱的关系,从孩子的角度来表达母子之爱,孩子的快乐、天真、活泼,正是因为他沐浴在母爱之中,感受着浓浓的母爱关怀。
)a、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两句话,“孩子,你在哪里呀?”和“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重点朗读,请学生个别读,特别是“你这坏孩子”应该用怎样的口吻来读。
明确: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谈谈当孩子不见时母亲的心情和再见时的情感变化。
其实是母亲在一天见不到孩子的焦急心情,自然要嗔怪孩子,又惊又喜。
b、“我不告诉你,妈妈” 是孩子的得意又善意的谎言,要读出童真的孩子可爱撒娇的口吻。
三、课堂总结:《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