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
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

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dǎo)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yǎn),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散文诗赏析“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要理解这开篇的句子,就要联系到《金色花》的上篇散文诗《云与波》。
诗人在《云与波》中写那孩子有一种想融入云和波的生命之中的强烈愿望。
但是他不能,因为云和波是如此遥远,而且他也不愿意离开妈妈。
后来他想变成云,而他的妈妈则变成月,或者他将变成波而他的妈妈变成陌生的岸。
故诗人在《金色花》开篇中说,那孩子在欲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以后,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圣树上开出的金黄色碎花)。
这样他就能隐藏起来,避过妈妈的耳目,然后再作为一个孩子回到她的身边。
那孩子还不懂得区别别人和自然,他的种种计划是不受可能性的制约的。
诗人用第一人称描写那孩子的种种计划,先是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让妈妈到处叫着找他,而他则“暗暗地在那里匿笑”,这种天真的“捉弄”,生动地表现了妈妈与孩子的深厚感情。
接着,写变成“金色花”的那孩子“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让妈妈在小庭院里嗅着花香。
这是对妈妈精神上的慰藉。
诗人进一步展开幻想,让“金色花”的树阴伴着妈妈读书。
最后,那“金色花”在黄昏时又落在地上,变成了妈妈的孩子,倾听妈妈讲故事。
爱与美的安琪儿──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赏析

爱与美的安琪儿──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赏析活泼天真的孩子跟美丽慈祥的妈妈做着捉迷藏的游戏:她要变成一朵金色花──一朵圣树上的花,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暗暗地躲着,让妈妈寻找;她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做祷告时,嗅到这花儿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孩子身上飘来的;她还要在妈妈读古诗的时候,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地方,让妈妈猜猜这影子是不是她的可爱的孩子……一天快要结束了,黄昏来临了,众鸟也归巢了,妈妈拿了灯到牛棚里去,孩子不再做捉迷藏的游戏了,她又成了一个孩子来到妈妈跟前,缠着要妈妈讲故事,妈妈则装着生气的样子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孩子顽皮地说:“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是幅乐天图,充满童趣,充满人生欢爱之情,那金色花不就是这天真可爱的孩子么?她有花一般美丽的外表,活泼鲜灵的身姿,温馨袭人的花香,还有点调皮,但她心灵圣洁,高尚无邪。
在她的心灵里,在她生活的世界里,处处都是爱和美。
诗篇就这样,通过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活动,把孩子的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而另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妈妈虽然只是在最后说了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是一句充满爱昵的责怪话。
其实,妈妈从始至终都是在跟孩子活动着的,只是没有明写而已。
妈妈的沐浴、祷告、读书、拿灯到牛棚去、讲故事等,这些平凡、美丽琐细的家务事以及对神的虔诚对文化生活的执着,都是通过孩子的口述表现出来的,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妈妈的慈祥可爱,而且也可以看出妈妈的精神丰满高大;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孩子的一切娇姿看出这位妈妈也是很美丽的。
妈妈那沐浴与披肩长发的线条,那祷告与读书的造型是多么的美。
孩子是一位天使,妈妈也是一位天使,一位爱的天使。
孩子和妈妈是诗中的主体形象,而一系列意象组合和高度凝炼的典型事例,便使得孩子和妈妈的形象得到升华:美丽而伟大;也使得诗的生动有趣画面和深遂意境得到完美的统一。
诗篇洋溢着真挚的母爱和纯洁的童心,是美与爱的结晶。
金色花 课文

金色花课文
《金色花》是现代泰戈尔的著作。
全文如下: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
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
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
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泰戈尔《金色花》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泰戈尔《金色花》原文阅读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诗歌

『诗歌品读』《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像── 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出身于加尔各答市名门望族。
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20世纪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其创作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已命运的强烈愿望,充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金色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金色花》课文原文及赏析《金色花》课文原文及赏析《金色花》是一首泰戈尔的散文诗。
《金色花》无疑是一首充满大胆新奇想象之作,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现得如幻如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色花》课文原文及赏析,供大家阅读。
《金色花》原文: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注释:1、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博迦”,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匿(nì)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3、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4、《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金色花》创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金色花》赏析:《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金色花赏析完整版

金色花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金色花》赏析
《金色花》无疑又是一首充满大胆新奇想象之作,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现得如幻如真。
通常人们写到孩子的童真和顽皮时,大概只能想到写他怎样的可爱,如何的淘气,怎样的在妈妈面前撒娇作痴,或故意做违拗之语,以引起妈妈更多的注意和关爱。
而泰戈尔的想象却常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他选取了“金色花”这一喻象来处理这一普通题材。
伟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备这种才能,善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奇妙之处。
小孩子要跟妈妈来一次调皮。
他不采用别的方式,而单单要变作树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着,摇摆着,俯视着他妈妈的一切工作,又让他妈妈找不见他。
变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闲的,千方百计地给他的妈妈捣着乱、逗着趣。
他要让妈妈闻见花香,却不知这香气是从她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他要将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欢舞跳跃着伴着妈妈的视点游移,却又不让妈妈猜出这便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
黄昏的时候,玩够了闹够了的孩子这才从树上下来,落到妈妈的面前,缠着要讲故事听。
而当妈妈责怪他跑到哪里去了时,孩子却神秘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
“我不告诉你,妈妈。
”
他是在极力将调皮成功的喜悦掩饰着哩!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世界更可爱了。
没有什么人对童心的体察比泰戈尔更洞幽烛微的了。
这便是一个伟大诗人的高明之处。
(选自《泰戈尔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泰戈尔《金色花》赏析

走进金色花的 世界
整首诗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 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一天三次与妈 妈嬉戏的画面。富有情趣意味。 人花合一,不但使孩子有一副稚 嫩、娇美花一般的美丽外表,而 且还有高尚圣洁天使般的心灵, 使孩子在诗中的形象得到升华。 展示了一幅充满温馨、和谐、欢 乐的母子的真情画面,洋溢着真 善美。
2018/9/5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沉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么?
小组成员:温
映 林安格 廖梦珠 华秀 萍 张燕萍
拉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 (1861年—1941年),印 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 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 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 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 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 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 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 戈尔的代表作《吉檀迦利 》、《飞鸟集》、《眼中 沙》、《四个人》、《家 庭与世界》、《园丁集》、 《新月集》、《最后的诗 篇》、《戈拉》、《文明 的危机》等在印度享有史 诗的地位。
2018/9/5
爱的播撒者---母亲
另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妈妈虽然只是 在最后说了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 坏孩子?"这是一句充满爱昵的责怪 话。其实,妈妈从始至终都是在跟 孩子活动着的,只是没有明写而已。 妈妈的沐浴、祷告、读书、拿灯到 牛棚去、讲故事等,这些平凡、美 丽琐细的家务事以及对神的虔诚对 文化生活的执着,都是通过孩子的 口述表现出来的,这里不仅可以看 出母亲的慈祥可爱,而且也可以看 出他精神的丰满高大;同时,我们 还可以从孩子的一切娇姿看出这位 妈妈也是很美丽的。妈妈那沐浴与披肩 长发的线条,那祷告与读书的造型是 多么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dǎo)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yǎn),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金色花》散文诗赏析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要理解这开篇的句子,就要联系到《金色花》的上篇散文诗《云与波》。
诗人在《云与波》中写那孩子有一种想融入云和波的生命之中的强烈愿望。
但是他不能,因为云和波是如此遥远,而且他也不愿意离开妈妈。
后来他想变成云,而他的妈妈则变成月,或者他将变成波而他的妈妈变成陌生的岸。
故诗人在《金色花》开篇中说,那孩子在欲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种种尝试都失败以后,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圣树上开出的金黄色碎花)。
这样他就能隐藏起来,避过妈妈的耳目,然后再作为一个孩子回到她的身边。
那孩子还不懂得区别别人和自然,他的种种计划是不受可能性的制约的。
诗人用第一人称描写那孩子的种种计划,先是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让妈妈到处叫着找他,而他则“暗暗地在那里匿笑”,这种天真的“捉弄”,生动地表现了妈妈与孩子的深厚感情。
接着,写变
成“金色花”的那孩子“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让妈妈在小庭院里嗅着花香。
这是对妈妈精神上的慰藉。
诗人进一步展开幻想,让“金色花”的树阴伴着妈妈读书。
最后,那“金色花”在黄昏时又落在地上,变成了妈妈的孩子,倾听妈妈讲故事。
妈妈称他为“坏孩子”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是贬义褒用。
那孩子故意不告诉妈妈自己在哪里。
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孩子的娇憨之态可掬,令人爱不自禁。
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捎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