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示例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
复合地基是指由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地基,常见的复合地基包括砂土加固、灌注桩、石油骨料混凝土等。
为了准确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我们需要使用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砂土层承载力计算和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计算。
我们来看砂土层承载力计算。
砂土层承载力是指砂土地基在承受荷载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
常见的砂土层承载力计算公式为:q = cNc + γDfNq + 0.5γBNγ其中,q为砂土层的承载力,c为砂土的凝聚力,Nc为凝聚力影响系数,γ为砂土的重度,Df为地基的直径,Nq为摩擦力影响系数,B为地基的宽度,Nγ为重度影响系数。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
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是指复合地基中有效承载力形成的深度。
一般来说,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e = H - ΔH其中,He为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H为地基的总深度,ΔH为复合地基加固层的厚度。
通过计算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地基的承载力。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包括砂土层承载力计算和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计算。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准确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当然,在实际计算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地基的实际情况、土壤参数的测定和修正等因素,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只是一种理论模型,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进行现场勘测和试验,结合工程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修正。
同时,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地震荷载、水文条件等,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现场勘测和试验结果进行修正,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1、0.4(米)2、0.4(米)3、0.85(米)4、0.85(米)5、0.08695、0.08696、579.5kN式中: R a1αP1=1u p1=1.256A P1=0.1256A P2=0.1256q p1=500Σq si l i =411.47、512.1kPa式中:f 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β=0.9f sk =175λ1=0.85n=3三、设计说明1、经计算,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spk=512.1kPa,此值仅供参考。
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甲方应委托具有复合地基检测资质单位进行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其值。
2、施工图见复合地基处桩布置图3、不大于30mm。
4、 CFG桩的桩长500桩顶标高为米,对应的高程为5、灰土桩的桩长桩顶标高为米,对应的高程为面积置换率 m 1=A P1/2s 1s 2=面积置换率 m 2=A P2/2s 1s 2=s 2=XX市XX小区X#住宅楼多桩型复合地基计算文件二、计算过程选取桩1(CFG桩)直径 d 1=选取桩2(灰土挤密桩)直径 d 2=采取矩形布桩桩距 s 1=一、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xxx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2014.06R a1=u p1Σq si l i +αp1qp1A p1=(i表示第1层至第n层)仅由散体材料桩处理的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桩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桩1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桩1的周长(m)桩1的截面积(m 2)桩2的截面积(m 2)桩1端端阻力特征值(kPa)i表示第1层土至第n层土f spk =m 1λ1R a1/A p1+β[1-m 1+m 2(n-1)]f sk =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桩1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桩顶和基础之间设置300mm厚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级配砂石,碎石最大粒径7.9.7-1 7.9.7-1 7.1.5-3。
复合地基承载计算

桩侧土磨擦阻力特征值 (qsia) 10 15 6 18 0 0
桩端土阻力 (qp):
10 0.19625 1.57
140
桩间距s(m) 布桩形式(1或2) 1.单桩竖向承载力: 参数取值:: 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 (0.2~0.3) 0.3 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 Ra=μ p*∑qsia*li+α *Ap*qp 小值) Ra=η *fcu*Ap 取值Ra= 118
桩端天然土承载 力折减系数:α 0.5 142 118
桩间天然土承载力 特征值fsk(Kpa) 70
面积置换率 桩身水泥土无侧限抗压 m(0.12~0.3) 强度标准值fcu(0.3~2MPa) 0.1574704 2
加固区面积A(m2) 360
3.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 fspk=m*Ra/Ap+β *(1-m)*fsk 值fspk 当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时 (布桩形式取1) 4.面积置换率 m 当按正方形布桩时 (布桩形式取2) m=d2/de2 5.布桩数不小于n 6.结论: 有效桩长L=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 桩身水泥土强度标准值 fcu= 10 118 151 2 n=m*A/Ap
151 1.26 取值de= 1.356 1.26
一根桩分担的处 理地基面积等效 圆直径de
0.157470396
289
面积置换率 布桩数
0.157470396 289
说明:1.本表按GB-JGJ79-2002编制。水泥搅拌桩分为干法和湿法。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μ ,干法取0.2~0.3;湿法取0.25~0.33。 2. 深色部分人工输入 3. 本软件作为计算辅助工具,仅为个人验算时使用,不能作为工程设计的直接依据。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计算

0.5 6
0.19625 1.57
桩长范围土层名 称
1 2
3
4 5 6
桩端天然土承 载力折减系数:
α
桩间土承载 力折减系 数:β
(0.1~0.4)
桩间天然土承载 力特征值fsk(Kpa)
0.5
0.3
45
144.79325
117.75
737.8
土厚li(m) 0
4.3 1.7
0
面积置换率 m(0.12~0.3)
110
4.面积置换率、布 桩数
需要处理地基总
110
水平面积A (平
5
方米)
面积置换率m
桩间距s(米) m=D*D/De*De
m=(fspk-β *fsk)/(Ra/Ap-β*fsk)
0.164535379
等边三角形分布 De=1.05s
s=SQRT(D*D/1. 1025*m)
1.17395394
桩端阻阻力qp 450
~0.33,fcu-与搅拌桩桩 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第二部分输入两种方法算、
正方形分布 De=1.05s
s=SQRT(D*D/1. 2769*m)
1.090842154
布桩数n
n=m*A/Ap
4.191984188
复合地基弹性模量 Esp
5.结论:
有效桩长L(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a(kN)
Esp=mEp+(1-m)Es
6 117.75
第一土层Esp1= 34.0349531 第二土层Esp2= 37.97834612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计算
桩、土层参数:
1.单桩承载力: 参数取值:
10-CFG复合地基计算-国标

土层顶 高程
土层底 高程
分段长度 li (m)
分பைடு நூலகம்侧 摩阻力 (kN)
桩端持力层 阻力特征值
q pa (kPa)
2 粉质粘土 3 粉质粘土夹粉土 4 粉土 5 粉质粘土
39.0 29.0 34.0 38.0
23.05 21.73 17.13 8.63
21.73 17.13 8.63 6.13
1.32 4.60 8.50 2.50
满足要求
六、地基处理后各土层的变形模量计算及结果:
土层名称 2 粉质粘土
天然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 ƒak(kPa)
220
3 粉质粘土夹粉土
180
4 粉土
210
5 粉质粘土
220
复合地基 承载力特征
值
ƒspk(51k4Pa) 480
506
514
ζ=ƒspk/ƒak
2.34 2.67 2.41 2.34
天然地基 压缩模量
由土层参数计算所得的桩承载力特征值Ra大于实取值Ra',满足要求
备注
桩侧土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特征值 按干作业法施工工艺取值
四、桩身强度验算: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由公式 f'cu=4×λ×Ra/AP×[1+γm(d-0.5)/fspa] (做深度修正)得
fcu=
30.0 N/mm2
f'cu=
21.3 N/mm2
fa= 221.85 kPa
fspa=
500 kPa
天然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CFG复合地基处理。
二、复合地基计算(按正三角形)
CFG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fa1-γm*(d-0.5)
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算例

---------------------------------------------------------------------- 计算项目: 地基处理计算 1---------------------------------------------------------------------- [ 计算简图 ]---------------------------------------------------------------------- [ 计算条件 ]---------------------------------------------------------------------- [ 基本参数 ]地基处理方法:水泥土搅拌桩法[ 基础参数 ]基础类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 0.500(m)基础宽度: 28.000(m)基础覆土容重: 20.000(kN/m3)竖向荷载: 40.0(kN)[ 土层参数 ]土层层数: 7地下水埋深: 1.000(m)压缩层深度: 20.400(m)沉降经验系数: 1.000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承载力修正基准深度d0: 0.500(m)序号土类型土层厚容重饱和容重压缩模量承载力鏱鏳(m) (kN/m^3) (kN/m^3) (MPa) (kPa)1 粘性土 2.800 17.9 18.6 4.290 90.0 0.000 1.0002 淤泥质土 4.200 17.3 17.8 3.550 65.0 0.000 1.0003 粉土 2.500 17.9 18.7 5.930 110.0 0.000 1.0004 淤泥质土 3.700 17.3 17.8 3.550 65.0 0.000 1.0005 粉土 2.800 17.9 18.7 5.930 110.0 0.000 1.0006 淤泥质土 3.000 17.5 18.2 4.650 70.0 0.000 1.0007 粉砂 20.000 18.1 18.7 8.140 130.0 0.000 1.000***鏱-- 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鏳-- 基础深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水泥土搅拌桩参数 ]桩布置形式:正三角形桩间距: 1.500(m)桩直径: 500(mm)桩长: 12.000(m)承载力计算公式: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198.490(kN)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0.300垫层厚度: 0(mm)垫层超出桩外侧的距离: 0(mm)基础边缘外桩的排数(横向): 1基础边缘外桩的排数(竖向): 1[ 处理土层参数 ]土层天然土层f f提高系数k 桩间土fsk 天然土层Es 复合地基Es 天然土层复合地基è1 90.0 1.100 99.0 4.290 3.979 0.0 0.02 65.0 1.100 71.5 3.550 3.313 0.0 0.03 110.0 1.100 121.0 5.930 5.453 10.9 10.94 65.0 1.100 71.5 3.550 3.313 19.8 18.1***f -- 表示原始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Pa)***fsk -- 表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Es -- 表示压缩模量(MPa)***-- 表示压力扩散角(度)*** 承载力提高系数和复合地基压力扩散角为交互参数;*** 天然土层的承载力、压缩模量为土层参数,列在这里便于对比;*** 天然土层的压力扩散角、桩间土fsk和复合地基压缩模量为计算中间结果。
10-CFG复合地基算例-国标

CFG复合地基计算(G1)一、基本资料CFG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pk= 480kPa二、计算参数桩径d=0.40m桩身面积A p=πd²/4=3.14×0.42/4=0.1256m2桩身周长u=πd=3.14×0.4=1.26m桩中心距(正三角形布置) s=1.50m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系数n1=1.05桩分担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d e=n1×s=1.05×1.5=1.575面积置换率计m=d²/d e² =0.42/1.5752=0.0645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0.85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90桩间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k=180kpa三、CFG复合地基下土层承载力验算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考虑深宽修正后,其承载力fa的计算:f a=f ak+ηb×γ×(b-3)+ηd×γm×(d-0.5);γ=9kN/m3γm=9.0kN/m3ηb=0.3 ηd=1.5基础埋深d取3m(考虑地下室);基础宽度取6mf a=180+0.3×9×(6-3)+1.5×9×(3-0.5)=221.85kPafa=221.85kPa<fspk=500kPa,天然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CFG复合地基处理。
四、CFG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 按复合地基目标承载力特征值推算的CFG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因f spk=λ×m×R a/A p+β×(1-m) ×f sk,故CFG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 a=(f spk-β×(1-m)f sk) ×A p/(λ×m)R a= (480-0.9×(1-0.0645)×180) ×0.1256 /(0.85×0.0645)=752.45kNCFG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实取755kN。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示例

土层性质参考zk75(孔口标高 2.78m ),由上至下分别为:序号土层层厚(m )桩周侧阻力特征值(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1 素填土 2.6 0 /2-1 淤泥质土夹粉砂5.2 5(估计)502-5 粉质粘土7.8 15 1503 粉质粘土6.1 20 230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设置桩长为空桩 1.8m ,实桩6.5m ,桩底穿透淤泥质土夹粉砂5.2m ,进入粉质粘土0.5m ;桩距为1.5*1.5m 。
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kN102.72455.014.31504.05.0152.5555.014.321)(p p n i i si pa A q l q u R ——①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kN 275.71455.014.3120025.02p cu a A f R ——②取①、②两者中较小值,R a =71.275kN ;式中cu f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p u —桩的周长(m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si q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i l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p q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 m A R m skp a508.6750)1055.01(8.0237.0275.711055.0)1(f spk 1055.05.1455.014.3m 22式中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 —面积置换率;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p A —桩的截面积(m 2);—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设置桩长为空桩1.8m ,实桩6.5m ,桩底穿透淤泥质土夹粉砂5.2m ,进入粉质粘土0.5m ;桩距为1.5*1.5m 。
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kN
102.72455.014.31504.05.0152.5555.014.321=÷⨯⨯⨯+⨯+⨯⨯⨯=+=∑=)(p p n
i i si p a A q l q u R α——①
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
kN 275.71455.014.3120025.02=÷⨯⨯⨯==p cu a A f R η——②
取①、②两者中较小值,R a =71.275kN ;
式中 cu f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
p u —桩的周长(m );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si q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i l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
p q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f m A R m sk p a 508.6750)1055.01(8.0237.0275.711055.0)1(f spk =⨯-⨯+⨯=-+=β
1055.05.1455.014.3m 2
2=÷⨯= 式中 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m —面积置换率;
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
p A —桩的截面积(m 2);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要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90KPa ,需调整搅拌桩间距,最疏为1.1m*1.1m ,计算得: kPa kPa f m A R m sk p a 9017.9150)196.01(8.0237
.0275.71196.0)1(f spk >=⨯-⨯+⨯=-+=β 196.01
.1455.014.3m 22=÷⨯=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