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1 设计计算公式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设计计算公式: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公式:
n
Ra=Up∑qsili+αpqpAp
i=1
Up桩周长,为 1.413m。
n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qsi、qp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桩端阻力特征值(Kpa) li 第i层土厚度
(2)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fspk=λmRa/AP+β(1-m)fsk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3#、5#、15#、16#、17#、18#fspk≥500Kpa,31#、32#楼fspk≥580Kpa。
Ap桩截面面积,为0.159;
fsk处理后的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1#、3#、5#、15#、16#、17#、18#、31#、32#楼基底天然土层为细纱、砾砂、
含粘性卵石、圆砾层,取加固后桩间土180Kpa;2#楼基底天然土层为砾砂、圆砾层,取加固后桩间土200kpa。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m面积置换率。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
复合地基是指由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地基,常见的复合地基包括砂土加固、灌注桩、石油骨料混凝土等。
为了准确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我们需要使用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砂土层承载力计算和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计算。
我们来看砂土层承载力计算。
砂土层承载力是指砂土地基在承受荷载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
常见的砂土层承载力计算公式为:q = cNc + γDfNq + 0.5γBNγ其中,q为砂土层的承载力,c为砂土的凝聚力,Nc为凝聚力影响系数,γ为砂土的重度,Df为地基的直径,Nq为摩擦力影响系数,B为地基的宽度,Nγ为重度影响系数。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
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是指复合地基中有效承载力形成的深度。
一般来说,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e = H - ΔH其中,He为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H为地基的总深度,ΔH为复合地基加固层的厚度。
通过计算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地基的承载力。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包括砂土层承载力计算和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计算。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准确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当然,在实际计算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地基的实际情况、土壤参数的测定和修正等因素,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只是一种理论模型,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进行现场勘测和试验,结合工程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修正。
同时,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地震荷载、水文条件等,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现场勘测和试验结果进行修正,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2024新规范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2024新规范根据2024年新规范,可以按以下步骤计算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1.计算CFG桩的承载力
首先,需要计算CFG桩的承载力。
CFG桩的承载力可以通过基于桩侧
摩擦力和桩端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估算。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相关的
桩基设计规范。
2.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接下来,需要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可以分
为两个部分:CFG桩的承载力和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CFG桩的承载力可以通过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估算。
-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可以通过常规的软土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估算,
如广义土质分级法、标贯法等。
3.综合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在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时,需要综合考虑CFG桩的承载力和软土地
基的承载力。
可以采用荷载传递系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将荷载按一定比例
分配给CFG桩和软土地基,再分别计算两者的承载力,并将其叠加求和。
4.结果分析
最后,根据得到的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
计算得到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则可以认为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是满足要
求的;如果计算得到的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固设计。
总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遵循2024年新规范的要求,通过计算桩的承载力和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然后综合考虑两者的承载力,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多桩型复合地基

多桩型复合地基(1)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两桩型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基于静力平衡方程,得出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当主辅桩均为有粘结强度桩时:1122121212=(1)a a spk sk p p R R f m m m m f A A λλβ++--当主桩为由粘结强度桩、辅桩为散体桩时:111121=[(1)(1)]a spk sk p R f m m m n f A λβ+-+-两种桩型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sk f ,可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以通过下式估算:sk ak f f α=式中:α为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ak f 为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两种桩型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α,不仅与土性和施工工艺密切相关,还和桩间距有密切的关系:1)两种桩型都采用无振动挤密作用的工艺,如人工洛阳铲、长螺旋钻成孔制桩等,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 1.0α=。
2)两种桩型中的一种采用振动挤密作用的工艺、另一种采用无振动挤密作用的工艺,如振冲碎石桩和长螺旋钻成孔CFG 桩:若两种桩型中其中一种采用振动挤密工艺的桩型(如振冲碎石桩),桩间距不大(5s d ≤):对振动挤密效果好的土,桩间土承载力可显著提高,对于松散粉土、粉细砂,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 1.2 1.5α=~;对可振动挤密,但挤密效果不大的一般粘性土可取 1.0α=;对不可挤密土,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可取1.0α=。
若两种桩型中其中一种采用振动挤密工艺的桩型(如振冲碎石桩),桩间距较大(5s d >),基于安全考虑,即使挤密效果好的土,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1.0α=。
3)两种桩型都采用有振动挤密作用的工艺,如振冲碎石桩和振动沉管CFG 桩,对振动挤密效果好的土,桩间土承载力可显著提高,对于松散粉土、粉细砂,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 1.2 1.5α=~;对可振动挤密,但挤密效果不大的一般粘性土可取 1.0α=;对不可挤密土,桩间土承载力提高系数可取 1.0α=。
第五节复合桩基承载力验算讲课文档

现在十三页,总共十八页。
第五节复合桩基承载力验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承台效应系数 c
sa/d Bc/l
≤0.4 0.4~0.8
>0.8 单排桩条基
3
4
5
6
0.12~0.14 0.14~0.16 0.16~0.18 0.20~0.30
0.18~0.21 0.21~0.24 0.24~0.26 0.30~0.40
0.25~0.29 0.29~0.33 0.33~0.37 0.40~0.50
0.32~0.38 0.38~0.44 0.44~0.50 0.50~0.60
>6
0.60~ 0.80
现在十四页,总共十八页。
第五节复合桩基承载力验算
现在三页,总共十八页。
第五节复合桩基承载力验算
群桩效应受土性、桩距、桩数、桩的长径 比、桩长与承台宽度比、成桩类型和排 列方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1. 端承型群桩基础 可近似认为端承型群桩基础中各基桩的工
作性状与单桩基本一致,群桩基础的承 载力即为单桩承载力之和。因此,端承 型群桩基础无群桩效应。
各桩受力 设计要求
NikFk nGk Mxyky i2i
Mykxi xi2
Nk max 1.2R Nk R
现在十六页,总共十八页。
第五节复合桩基承载力验算 • 四、软弱下卧层验算
现在十七页,总共十八页。
第五节复合桩基承载力验算
当桩端持力层厚度有限,且桩端平面以下 软弱土层承载力与桩端持力层承载力相 差过大,如果桩长较小,桩距较小,桩 基类似实体墩基础,可能引起桩端持力 层发生冲切破坏 。
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实例

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实例A Example of the Calculation of Multi-type-pile Composite Subgrade摘要:本文讨论了多桩型复合地基及其复合模量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一个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计算实例。
关键词:多桩型复合地基,复合模量,承载力,变形1 前言复合地基中的纵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作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桩型组成的复合地基称为多桩型复合地基。
比如,对可液化地基,为消除地基液化,可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或振冲碎石桩方案。
但当建筑物荷载较大而要求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较高,单一碎石桩复合地基方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时,可采用碎石桩和刚性桩(如CFG 桩)组合的多桩型复合地基方案。
这种多桩型复合地基既能消除地基液化,又可以得到很高的复合地基承载力。
如太原市华宇·绿洲项目12~22层住宅楼均采用该方案,经济效益较高。
又如,当地基土有两个好的桩端持力层,分别位于基底以下深度为Z 1(Ⅰ层)和Z 2(Ⅱ层)的土层,且Z 1<Z 2。
在复合地基合理桩距范围内,若桩端落在Ⅰ层时,复合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若桩端落在Ⅱ层时,复合地基承载力又过高,偏于保守。
此时,可考虑将部分桩的桩端落在Ⅰ层上,另一部分桩的桩端落在Ⅱ层上,形成长短桩复合地基,需说明的是,多桩型复合地基和长短桩复合地基意义一致,设计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工程中单一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方法相对比较成熟,工程经验积累非常多。
但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桩型的多桩型复合地基、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如何计算,虽有很多文献专门论述过,但工程经验不多,本文介绍一个工程实例,以积累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算经验。
2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一般地,将复合地基中荷载分担比高的桩型定义为主控桩(桩的模量相对较高,桩相对较长)。
其余桩型为辅桩,并按荷载分担比由大到小排序。
工程中常用的是两种桩型组成的复合地基(或长短桩复合地基)。
承载力计算

1 承载力计算在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设计时,一般的设计思想是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分别根据长桩和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公式计算承载力,然后视短桩复合地基为长桩复合地基的桩间土来计算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再进行变形计算。
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有两种:(1)承载力计算公式: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式中: 、分别为长桩、短桩的置换率; 、分别为长桩、短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分别为长桩、短桩横截面面积; 、分别为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分别为短桩、桩间土强度发挥系数。
长桩、短桩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可由载荷试验确定或由下二式计算的小值确定:式中: 为与搅拌桩水泥土配方相同的立方体试块(边长为70.7mm或50m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分别为桩在不同土层中的长度、桩周长; 、分别为不同土层桩周土的摩阻力特征值、桩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为折减系数。
无资料时可参照现行地基处理规范中搅拌桩的相关内容选取。
应用公式(1),可以通过调整长桩桩数(反映为值)、短桩桩数(反映为值)来进行优化设计。
(2)承载力计算公式: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式中: , 为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为每根桩分担的面积(m2);正方形等间距布桩时为2b2(b为桩间距); 为天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Ap1为短桩单桩截面面积; 为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 为桩间土强度发挥度,对一般工程=0.9~1.0,对重要工程或变形大的建筑物, =0.75~1.0;Rk1为短桩单桩承载力标准值(kN)。
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式中: 为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为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A2为每根桩分担的面积(m2);正方形等间距布桩时,Ap2为长桩单桩截面面积(m2);Rk2为长桩承载力标准值(kN)。
2 沉降计算目前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理论还不成熟,但根据工程实践和当前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沉降计算方法,主要有实体深基础法和分层总和法两种。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示例

土层性质参考zk75(孔口标高 2.78m ),由上至下分别为:序号土层层厚(m )桩周侧阻力特征值(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1 素填土 2.6 0 /2-1 淤泥质土夹粉砂5.2 5(估计)502-5 粉质粘土7.8 15 1503 粉质粘土6.1 20 230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设置桩长为空桩 1.8m ,实桩6.5m ,桩底穿透淤泥质土夹粉砂5.2m ,进入粉质粘土0.5m ;桩距为1.5*1.5m 。
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kN102.72455.014.31504.05.0152.5555.014.321)(p p n i i si pa A q l q u R ——①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kN 275.71455.014.3120025.02p cu a A f R ——②取①、②两者中较小值,R a =71.275kN ;式中cu f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 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可取0.25~0.33;p u —桩的周长(m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si q —桩周第i 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i l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p q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确定;—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 m A R m skp a508.6750)1055.01(8.0237.0275.711055.0)1(f spk 1055.05.1455.014.3m 22式中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 —面积置换率;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p A —桩的截面积(m 2);—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米)
2、0.4
(米)3、0.85
(米)4、0.85(米)
5、0.08695、0.0869
6、
579.5kN
式中: R a1
α
P1=
1
u p1=1.256
A P1=0.1256
A P2=0.1256
q p1=500Σq si l i =
411.4
7、
512.1
kPa
式中:f 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β=0.9f sk =175λ1=0.85n=3三、设计说明
1、经计算,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spk=512.1kPa,此值仅供参考。
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后,甲方应委托具有复合地基检测资质单位进行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其值。
2、施工图见复合地基处桩布置图
3、不大于30mm。
4、 CFG桩的桩长500桩顶标高为米,对应的高程为
5、灰土桩的桩长桩顶标高为米,对应的高程为面积置换率 m 1=A P1/2s 1s 2=面积置换率 m 2=A P2/2s 1s 2=s 2=XX市XX小区X#住宅楼
多桩型复合地基计算文件
二、计算过程
选取桩1(CFG桩)直径 d 1=选取桩2(灰土挤密桩)直径 d 2=采取矩形布桩桩距 s 1=一、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xxxx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2014.06R a1=u p1Σq si l i +α
p1q
p1A p1=
(i表示第1层至第n层)
仅由散体材料桩处理的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桩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桩1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桩1的周长(m)
桩1的截面积(m 2)桩2的截面积(m 2)桩1端端阻力特征值(kPa)
i表示第1层土至第n层土
f spk =m 1λ1R a1/A p1+β[1-m 1+m 2(n-1)]f sk =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桩1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桩顶和基础之间设置300mm厚褥垫层,褥垫层采用级配砂石,碎石最大粒径
7.9.7-1 7.9.7-1 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