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静载计算说明

合集下载

复合地基承载力

复合地基承载力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书室内低坪绝对标高40.400mCFG桩顶标高2.00+0.25=2.25m(相对标高)即 40.400-2.25=38.150m(绝对标高)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的计算: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孔位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Q uk= Q sk+ Q kp3#孔:µp=0.45X3.14=1.413m A p=0.225X0.225X3.14=0.158m2Q uk =µp∑q s i*l i+ q p*A p = 1.413X(2.79X30+4.3X40+1.91X60)+0.158X500=523+79=602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602/2=301kN10#孔:Q uk=µp∑q s i*l i + q p*A p= 1.413X(2.9X30+3.4X40+2.27X60)+0.158X500=507+79=586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586/2=293kN20孔:Q uk=µ∑q s i*l i + q p*A p = 1.413X(2.97X30+3.7X40+0.5X50+1.83X60)+0.158X500=525+79=604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604/2=302kN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估算:f a pk =m* R a/ A p + ß(1-m) f skf a k=120kPa ß = 0.75~0.95 取ß = 0.80m = d2/d e2d e= 1.05*S1.中柱:(G、D轴)(近似等边三角形布桩)S 1= 2.2m S 2=(1.12+1.02)1/2=1.487m S=(2.2+1.487)/2=1.843 m d e= 1.05X1.843= 1.935mm=0.452/1.9352 =0.054f spk =0.054 X250 /0.158 +0.80(1-0.054)X90=82+68=150kPa2.边柱:(A、K轴)(矩形布桩)d e= 1.13*(s1s2)1/2S 1= 1.30 m S 2=1.80 m d e= 1.13X(1.3X1.8) 1/2=1.728m= d2/d e2=0.452/ 1.7282 =0.067f spk =240 X 0.067/0.158 +0.80(1-0.067)X90=102+67=168 kPa地基变形计算:1.中柱(G轴)Mmax 对应组合号: 33 Mmax= 117.98 N = 334.17 V = 16.82Mmin 对应组合号: 40 Mmin= -92.27 N = 246.03 V = -16.15Nmax 对应组合号: 42 M = 63.78 Nmax= 776.65 V = 5.25Nmin 对应组合号: 50 M = -2.64 Nmin= 82.98 V = -0.20Vmax 对应组合号: 33 M = 117.98 N = 334.17 Vmax= 16.82Vmin 对应组合号: 40 M = -92.27 N = 246.03 Vmin= -16.15P0 = P-rdP=F+G/A=(860+480)/3.0X3.2=139kPa G=3.2X3.0X2.5X20=480kNP0 = 139-2.5X20=139-50=89kPa P0 =89kPa≤0.75f a k=0.75X150=112kPa 2.边柱:(K轴)Mmax 对应组合号: 50 Mmax= 150.38 N = 39.32 V = 17.75Mmin 对应组合号: 40 Mmin= -242.64 N = 170.76 V = -44.58Nmax 对应组合号: 42 M = -133.71 Nmax= 362.21 V = -43.40Nmin 对应组合号: 50 M = 150.38 Nmin= 39.32 V = 17.75Vmax 对应组合号: 50 M = 150.38 N = 39.32 Vmax= 17.75Vmin 对应组合号: 40 M = -242.64 N = 170.76 Vmin= -44.58P0 = P-rdP=F+G/A=(420+588)/2.8X4.2=135kPa G=2.8X4.2X2.5X20=588kNP0 = 135-2.5X20=135-50=85kPa P0 =85kPa≤0.75f a k=0.75X150=112kPa。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

复合地基是指由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地基,常见的复合地基包括砂土加固、灌注桩、石油骨料混凝土等。

为了准确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我们需要使用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砂土层承载力计算和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计算。

我们来看砂土层承载力计算。

砂土层承载力是指砂土地基在承受荷载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力量。

常见的砂土层承载力计算公式为:q = cNc + γDfNq + 0.5γBNγ其中,q为砂土层的承载力,c为砂土的凝聚力,Nc为凝聚力影响系数,γ为砂土的重度,Df为地基的直径,Nq为摩擦力影响系数,B为地基的宽度,Nγ为重度影响系数。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

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是指复合地基中有效承载力形成的深度。

一般来说,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e = H - ΔH其中,He为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H为地基的总深度,ΔH为复合地基加固层的厚度。

通过计算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地基的承载力。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包括砂土层承载力计算和复合地基的有效深度计算。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准确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当然,在实际计算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地基的实际情况、土壤参数的测定和修正等因素,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只是一种理论模型,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进行现场勘测和试验,结合工程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修正。

同时,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地震荷载、水文条件等,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现场勘测和试验结果进行修正,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计算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计算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计算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计算
复合地基中,一根桩和它所承担的桩间土体为一复合土体单元。

在这一复合土体单元中,桩的断面面积和复合土体单元面积之比,称为面积置换率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de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等边三角形布桩de=1.05s
正方形布桩de=1.13s
矩形布桩de=1.13根号下s1*s2
s、s1、s2分别为桩间距、纵向桩间距、横向桩间距
注:s为桩间距
1·复合地基承降板面积(梅花形):
三角形布置的=0.866×桩间距的平方=两个正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高公式=h2=a2-b2=斜边平方-1/2斜边平方开根方
正方形布置的=桩间距的平方
2·荷载=承降板的面积×设计值的2倍
堆载=承降板的面积×设计值的2倍×1.2
3·置换率=桩的面积÷承降板的面积
(πr2=0.19625)
4·沉降量s/d=0.06/0.08 s为沉降量d为承降板的直径
5·圆的直径=面积×4÷3.14=2√(面积÷圆周率)
6·三角形布置的直径de=1.05s 正方形布置的直径de=1.13s
7·千斤顶型号所对应荷载压力表的简易计算(在不知道千斤顶标定系数时可参考以下公式)
50T=荷载÷0.8
100T=荷载÷1.65
200T=荷载÷200×69.2(千斤顶的标定系数)=总加压值
一般算压力千斤顶标定证书上有公式。

第7章 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

第7章 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

地基承载力 fak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极差 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fak。
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 于3个,取最小值承载力特 征值。
二、试验设备布置
加载设备及仪器仪表布置图
p-s 曲线
0 0.00 6.00 12.00 18.00 24.00 30.00 36.00 42.00 48.00 54.00 60.00 s (mm) 105 kPa 7.07 mm 44 90 134 180 224 270 316 360 p (kPa)
3同一场地不同布局的复合地基如何测试与评价
1.0m
1.0m
1.0m
1.5m
1.0m
1.5m
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共200根桩;东西两部分 土质不同。桩径相同,试验数量如何确定?如何评价?
4设计时使用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什么要进 行宽度和深度修正?
从小压板标准载荷试验的结果过渡到有一定宽度 和埋深的实际基础,地基承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 塑性区的间距较大,需要开展到一定深度才能破坏。
B鼓胀破坏

在荷载作用下,桩周土不能提供足够的 围压,以防止桩体发生过大的侧向变形, 产生桩体鼓胀破坏。桩体发生鼓胀破坏 造成复合地基全面破坏。松散材料桩复 合地基较易发生鼓胀破坏模式,在一定 的条件下,柔性桩复合地基也可能发生 桩体鼓胀破坏。
C整体剪切破坏

在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产生图中所示 的塑性流动区域,在滑移面上桩体和土 体均发生剪切破坏。散体材料桩复合地 基也比较容易发生整体剪切破坏,柔性 桩复合地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发生 整体剪切破坏。
第一级,1/5; 以后1/10 0、10、10…..卸荷,30min 连续3次读数之差≤0.01mm 读数不断变化,24h沉降速率有 增大趋势 压力不能保持

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及检测方法

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及检测方法

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及检测方法一、广义强度准则法广义强度准则法是根据地基中不同层次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对其进行力学相互作用分析,计算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情况。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1.土质特性分析:通过实地勘探和取样试验,确定软弱地层的土质性质,包括颗粒分布、比重、压缩性、剪切性等参数。

2.材料特性分析:对采用的土工材料进行实验室试验,确定其力学特性,包括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参数。

3.地基分析:根据实测资料和现场条件,建立地基的几何模型,计算地基中各层的应力与变形状态,确定承载力和变形情况。

4.强度准则分析:根据广义强度准则,推导出相应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和变形预测模型。

5.计算和检测:利用所建立的计算公式和模型,进行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和变形预测,并进行现场检测和监测。

二、现场试验法现场试验法是通过在实际地基上进行力学试验,利用试验结果确定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主要包括静载试验、动载试验和水平荷载试验等。

1.静载试验:在地基上设置静载试验桩或载重板,施加垂直静载,通过测量地基的沉降和变形,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2.动载试验:采用振动器、冲击器等装置,对地基施加动态荷载,通过测量地基的振动响应和变形,分析地基的动态特性和可调控承载力。

3.水平荷载试验:通过在地基上施加水平荷载,测量地基的变形和侧向剪切力,分析地基的水平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现场试验法具有直接、准确的优点,但试验成本较高,施工周期较长。

因此,一般在项目工程中使用广义强度准则法进行计算和检测。

总之,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和检测方法主要有广义强度准则法和现场试验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检测,以确保地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复合地基静载

复合地基静载

复合地基静载
1 试验试验项目
原状岩土地基在外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复合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整个试验场地地基土的允许承载能力评价
各种地基处理后的场地土综合评价
2 试验试验方法
多桩大荷载板方式
单桩复合地基的中荷载板方式
单桩、单土试验的小荷载板方式
0.25~0.5m2荷载板方式(适用于原状土及经强夯等手段加固处理后的地基土)
1.静载试验应依据辽宁省标准《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
DB21/T1450-2006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及建筑物地基处理技术规程进行;
2.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2.1试验对象的调查了解
2.1.1了解试验场地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加固后要求达到的承载力值,加固施工时间、施工方式和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并将地质报告存档一份。

2.1.2与甲方、设计人员协商试验点位置布局和确定试验点数量,了解设计人员对试验提出的要求、意见。

2.2试验准备
(同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 略)
2.3试验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
(同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 略)
3.试验
(同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 略)。

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最大加载量计算

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最大加载量计算

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最大加载量计算在建筑行业,复合地基荷载试验可说是个“家常便饭”,不过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复杂但其实挺有意思的话题。

别担心,我会尽量把这些专业术语通俗化,让大家听得懂、记得牢。

你可能会问,复合地基荷载试验到底是啥?就像给地基做“体检”,看看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别让它撑不住哦!1. 什么是复合地基?1.1 定义及组成复合地基,顾名思义,就是由不同材料、结构组成的地基。

就像拼图,几块不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一般来说,复合地基可能包括桩基、土基,还有各种加固材料。

这种组合能让地基在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上大大提升。

1.2 重要性那么,为啥我们要搞这个复合地基荷载试验呢?这就好比一位面试官在考察应聘者,看看他是否适合这个岗位。

地基是建筑物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牢固,那就等于在沙滩上盖房子,风一吹就倒。

因此,搞清楚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不仅能保护咱们的投资,还能保证建筑的安全。

2. 最大加载量的计算2.1 计算公式计算复合地基的最大加载量,其实就像做数学题,有公式可循。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P_{max = sigma_{c cdot A 。

这里,( P_{max ) 是最大加载量,( sigma_{c ) 是地基的承载力,( A ) 是承载面积。

你可以把这看作是“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的简单公式,只不过这里是地基在承重。

2.2 影响因素当然,这个计算可不是那么简单,影响因素还真不少。

首先,土质的好坏,比如说,沙土和粘土的承载能力可不是一个级别的。

再有,水位的变化也会对承载能力产生影响,水位高了,地基就可能“下沉”。

所以,计算时咱们得把这些因素统统考虑进去,不能掉以轻心。

3. 试验过程3.1 试验准备好了,咱们说说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的实际操作。

试验前,咱们得准备一番,首先选好试验地点,确保土质均匀。

接着,搭建好测试装置,像搭建一个“城堡”,要确保稳稳当当的。

然后,记得把所有仪器设备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地基处理中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关键技术研究

地基处理中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关键技术研究

地基处理中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关键技术研究摘要:在结构路基建设施工过程里,明确桩的承担能力针对施工具有关键的引导作用。

桩基静载测试实验是经过对测试实验桩增添连续负载,记录负载、位移变量和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而明确桩的承担能力。

本文以湖北省某铁路专用线工程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为例,对桩基的复合地基静载测试实验展开叙述,对测试实验最终结果展开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复合地基承载力;堆载计算;一、前言复合地基静载测试实验应用在评定承压板下应力的主要影响作用范围里复合土层的承载力。

本文以湖北省某铁路专用线工程素混凝土桩静载试验为例,该桩采用长螺旋钻孔工艺,使用强度等级为C20的混凝土进行施工。

工程桩平均桩长5.5m,桩径0.5m,分正方形布桩与矩形布桩两种,桩间距分别为1.5m×1.5m与1.5m×2.0m,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求不低于150千帕斯卡。

二、静载试验过程参考依据测试实验需求静载测试实验过程是:现场布置→加载、持荷→记录沉降量→卸载→记录沉降量1、桩基情况该桩桩长5.5m,桩径0.5m,成桩日期为2022年11月01日,试验日期为2022年12月18日,龄期为47天,符合JGJ 79-2012中条例7.7.4“承载力检验宜在施工结束后28d后进行”的要求,混凝土28天实测强度为24.7MPa,达到设计强度的124%。

2、堆载计算根据本段素混凝土桩的布桩形式、桩间距等参数要求,复合地基静负载测试实验承压板,应该具备充足的有效刚度,相比较混凝土承压板,钢承压板制作方便、快捷、耐用,故本次试验采用厚度为20cm方形钢承压板。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有效面积,为一条桩担负的处理地基有效面积;多桩复合地基静负荷测试实验的承压板其有效长度,可根据真实桩数所担负的处理地基有效面积明确。

面积置换率:m=d²/d e2,d是桩身平均有效直径(米);d e是一条桩分担的处理地基有效面积的等效作用圆的直径(米);①等边三角形布桩:d e=1.05s②正方形布桩:d e=1.13s③矩形布桩:d e=1.13在这其中s、s1、s2依次是桩间距、竖直纵向桩间距和水平横向桩间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都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花都雅居乐107国道地块D 地块”CM 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检测方案1座:采用CM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sp =460kPa 。

1、荷载板尺寸及试验荷载如下:A 区:C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0m ×0.80m ,试验终极荷载为794KN ; M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0m ×0.80m ,试验终极荷载为328KN ; 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1.60m ×1.60m ,试验终极荷载为2355KN ; M 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终极荷载为240KN 。

B 区:C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5m ×0.85m ,试验终极荷载为934KN ; M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5m ×0.85m ,试验终极荷载为333KN ; 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1.75m ×1.75m ,试验终极荷载为2818KN ; M 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终极荷载为240KN 。

2、CM 单桩复合承载力计算:A 区:C 桩及M 桩的总置换率分别为:0.0979c m =;0.1317m m =假定C 桩及M 桩各承担1/2,则单桩复合地基试验板的置换率分别为'20.09790.1958c m =⨯=,'20.13170.2634m m =⨯=则:A m A c c ⨯=',2'0.12560.640.1958c c A A m m ===,C 桩荷载板尺寸为0.8m ⨯0.8mA m A m m ⨯=',2'0.196250.750.2634m m A A m m ===, M 桩荷载板尺寸为0.8m ⨯0.8m (以C 桩为主,参照C 桩的荷载板)CM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21.m sp c sp k sp f f f (η值为1.2~1.4,偏安全取1.05) 单C 桩复合地基特征值为620Kpa ,试验标准组合荷载值取397KN 。

则:3976200.64c sp f kPa == 单M 复合地基特征值为256Kpa ,试验标准组合荷载值取164KN 。

则:1642560.64m spf kPa == CM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21.m sp c sp k sp f f f =⨯21(620+256)根据承载力计算表格进行估算⨯1.05=460KPa试验终极荷载:P c =397⨯2=794KNP m =164⨯2=328KNB 区:C 桩及M 桩的总置换率分别为:0.082c m =;0.1185m m =假定C 桩及M 桩各承担1/2,则单桩复合地基试验板的置换率分别为'20.0820.164c m =⨯=,'20.11850.237m m =⨯=则:A m A c c ⨯=',2'0.12560.770.164c c A A m m ===, C 桩荷载板尺寸为0.85m ⨯0.85mA m A m m ⨯=',2'0.196250.830.237m m A A m m ===, M 桩荷载板尺寸为0.85m ⨯0.85m (以C 桩为主,参照C 桩的荷载板)CM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21.m sp c sp k sp f f f (η值为1.2~1.4,偏安全取1.05) 单C 桩复合地基特征值为646Kpa ,试验标准组合荷载值取467KN 。

则:4676460.7225c spf kPa == 单M 复合地基特征值为230Kpa ,试验标准组合荷载值取166.5KN 。

则:166.52300.7225m sp f kPa ==CM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21.msp c sp k sp f f f =⨯21(646+230)⨯1.05=460KPa试验终极荷载:P c =467⨯2=934KNP m =166.5⨯2=333KN3、CM 复合大压板承载力计算:A 区:C 桩及M 桩的总置换率分别为:0.0979c m =;0.1317m m =则:A m A c c ⨯=2,2220.1256 2.570.0979c c A A m m ⨯===,A m A m m ⨯=2,2220.196252.980.1317mmA A m m ⨯===取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为1.60m ⨯1.60m 。

布置见下图:复合地基特征值为460Kpa ,试验荷载标准组合的荷载取1177.5KN 。

则:.1177.54602.56sp k f kPa ==因此试验终极荷载:P cm =1177.5⨯2=2355KNB 区:C 桩及M 桩的总置换率分别为::0.082c m =;0.1185m m =则:A m A c c ⨯=2,2220.1256 3.060.082c c A A m m ⨯===,A m A m m ⨯=2,2220.196253.310.1185m mA A m m ⨯===取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为1.75m ⨯1.75m 。

布置见下图:复合地基特征值为460Kpa ,试验荷载标准组合的荷载取1409KN 。

则:.14094603.0625sp k f kPa ==因此试验终极荷载:P cm =1409⨯2=2818KN4、M 桩单桩承载力取值:M 桩设计单桩承载力:R mk =120KN故M 桩试验终极荷载:P m =120⨯2=240KN2座:采用CM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sp =500kPa 。

1、荷载板尺寸及试验荷载如下:C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7m ×0.7m ,试验终极荷载为667KN ; M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7m ×0.7m ,试验终极荷载为267KN ; 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1.4m ×1.4m ,试验终极荷载为1960KN ; M 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终极荷载为240KN 。

2、CM 单桩复合承载力计算:C 桩及M 桩的总置换率分别为:0.1237c m =;0.1888m m =假定C 桩及M 桩各承担1/2,则单桩复合地基试验板的置换率分别为'20.12370.2474c m =⨯=,'20.18880.3776mm =⨯= 则:A m A c c ⨯=',2'0.12560.510.2474c c A A m m ===, C 桩荷载板尺寸为0.7m ⨯0.7mA m A m m ⨯=',2'0.196250.520.3776m m A A m m ===, M 桩荷载板尺寸为0.7m ⨯0.7m (以C 桩为主,参照C 桩的荷载板)CM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21.m sp c sp k sp f f f (η值为1.2~1.4,偏安全取1.05) 单C 桩复合地基特征值为680Kpa ,试验标准组合荷载值取333.5KN 。

则:333.56800.49c sp f kPa == 单M 复合地基特征值为272.5Kpa ,试验标准组合荷载值取133.5KN 。

则:133.5272.50.49m spf kPa == CM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21.m sp c sp k sp f f f =⨯21(680+272.5)⨯1.05=500KPa 试验终极荷载:P c =333.5⨯2=667KNP m =133.5⨯2=267KN3、CM 复合大压板承载力计算:C 桩及M 桩的总置换率分别为:0.1237c m =;0.1888m m =则:A m A c c ⨯=2,2220.12562.030.1237ccA A m m ⨯===,A m A m m ⨯=2,2220.19625 2.080.1888mm A A m m ⨯===取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为1.4m ⨯1.4m 。

布置见下图:复合地基特征值为500Kpa ,试验荷载标准组合的荷载取980KN 。

则:.9805001.96sp k f kPa ==因此试验终极荷载:P cm =980⨯2=1960KN4、M 桩单桩承载力取值:M 桩设计单桩承载力:R mk =120KN故M 桩试验终极荷载:P m =120⨯2=240KN3座:采用CM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sp =460kPa 。

1、荷载板尺寸及试验荷载如下:A 区:C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0m ×0.80m ,试验终极荷载为794KN ; M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80m ×0.80m ,试验终极荷载为328KN ; 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1.60m ×1.60m ,试验终极荷载为2355KN ; M 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终极荷载为240KN 。

B 区:C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9m ×0.9m ,试验终极荷载为1037KN ; M 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0.9m ×0.9m ,试验终极荷载为382KN ; CM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压板尺寸取1.85m ×1.85m ,试验终极荷载为3149KN ; M 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终极荷载为240KN 。

2、CM 单桩复合承载力计算:A 区:C 桩及M 桩的总置换率分别为:0.0947c m =;0.1239m m =假定C 桩及M 桩各承担1/2,则单桩复合地基试验板的置换率分别为'20.09470.1894c m =⨯=,'20.12390.2478mm =⨯= 则:A m A c c ⨯=',2'0.12560.660.1894c c A A m m ===, C 桩荷载板尺寸为0.8m ⨯0.8mA m A m m ⨯=',2'0.196250.790.2478m m A A m m ===, M 桩荷载板尺寸为0.8m ⨯0.8m (以C 桩为主,参照C 桩的荷载板)CM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21.m sp c sp k sp f f f (η值为1.2~1.4,偏安全取1.05) 单C 桩复合地基特征值为620Kpa ,试验标准组合荷载值取397KN 。

则:3976200.64c sp f kPa == 单M 复合地基特征值为256Kpa ,试验标准组合荷载值取164K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