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解剖

合集下载

《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
★注意检查桡动脉搏动,腕和手指的感觉、活动、 温度、颜色,以便确定是否合并神经或血管损伤。
整理课件ppt
13
❖影像诊断
★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移位方向。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 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 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 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手术治疗:探查神经、血管和骨折切开复位内 固定。
整理课件ppt
16
❖整复方法
★患者仰卧位,上助手握患侧上臂,下助手握患 侧前臂及手腕,肘半屈位,徐徐用力,顺势拔伸 牵引。
★首先纠正旋转畸形,术者两手分别握住骨折近 远两段互相挤压,纠正侧方移位。
★伸直型骨折:术者两拇指从肘后推尺骨鹰嘴向 前,两手四指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此时令远位助 手在牵引下屈曲肘关节,两手可感t
2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盘龙七片、藤黄健骨片、活络消痛片(活血 化瘀、消肿止痛)。
★粉碎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多属肱骨髁间骨折,骨 折线形状可为T型和Y型。
整理课件ppt
14
❖影像诊断
伸直型骨折
屈曲型骨折
整理课件ppt
粉碎型骨折
15
❖治疗原则

★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屈肘90 ,颈腕带悬 吊2~3周。
★有移位的骨折则采用整复和固定处理,粉碎骨 折或软组织肿胀严重,不能手法整复固定者,应 进行尺骨鹰嘴牵引或皮肤牵引。
整理课件ppt
8
❖骨折分型
尺偏型骨折
桡偏型骨折
整理课件ppt
9
❖骨折分型
★屈曲型骨折: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

医学肱骨髁上骨折讲解自制完整版专题课件

医学肱骨髁上骨折讲解自制完整版专题课件
使此角改变而呈肘内翻或肘外翻畸形。
3、肱骨下端周围有重要血管 神经通过: • 前外侧:桡神经。 • 前中部:正中神经、肱动脉。 • 内后方:尺神经。 肱骨髁上骨折时,易被刺伤或 受挤压而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
定义: 以肘部 疼痛,肿胀明显 甚至有张力水泡, 以肘部畸形,活 动障碍为主要表 现,发生在肱骨 下端肱骨内、外 上髁上方2cm以 内的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讲解自制完 整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病机、诊 查要点、整复手法及夹板固定方法。 了解肘部骨折的诊治方法。
肱骨髁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1、肱骨髁上部处于疏松 骨质与致密骨质交界处, 结构扁薄,前有冠状窝, 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 仅隔一层薄骨片,成为 应力上的弱点。
2、肱骨下端参与肘关节构造,有两个生理角度: a.与肱骨纵轴形成向前的前倾角:30度-50度。 b.与前臂纵轴呈10度-15度的携带角。骨折移位可
先在牵引下矫正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 伸直型:助手在牵引下缓缓屈肘关节,术者用两拇指推
远端向前,其余两手四指提拉近端向后。 屈曲型:助手在牵引下缓缓伸肘关节,术者用两拇指推
近端向前,其余两手四指提拉远端向后。 粉碎型:屈肘45°~90°进行尺骨鹰嘴牵引或皮肤牵引,
再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 手法01 01 第一集 肱骨髁上骨折
• 多系肘关节屈曲位 ,肘后着地。较少 见。
• 暴力由后下方向前 上方撞击尺骨鹰嘴 ,髁上骨折后远端 向前移位,骨折线 常为后下斜向前上 方,与伸直型相反 。
• 很少发生血管、神 经损伤。
3、粉碎型
• 多见于成年人。 • 多属肱骨髁间骨折。 • 常因肱骨下端受到压
缩性的暴力所致,尺 骨半月切迹向肱骨下 端劈裂而分为内、外 髁两骨片。 • 按骨折线形状可分T 型和Y型或粉碎型骨 折。

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PPT课件
9
10
病因病理
根据暴力方向和受伤机理的不同,可将肱骨髁 上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三种,其 中伸直型最多见。
伸直型约占95%,系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 手着地,同时肘关节过伸及前臂旋前,地面的 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致肱骨髁上 部骨折。
屈曲型约占5%,多由直接外力所引起,系肘 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 鹰嘴窝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
量诊法:
①将肱骨内、外上髁在肘后连成一线,此线与 上臂纵轴线相交,外上角小于85°为桡偏移位 ,大于95°为尺偏移位
②内、外两上髁连线的中点和上臂纵轴线不相 重合,中点外移者为桡偏移位,内移者为尺偏 移位。
19
桡偏、尺偏
20
诊断要点
伸直型骨折肘部呈半伸位,肘后突起, 呈靴形肘畸形。屈曲型骨折肘后呈半圆 形,在肘后可们及突出的骨折近端。
4
5
6
7
肘内翻畸形
8
应用解剖
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从上 臂的下段内侧逐渐转向肘窝 部前侧,由肱二头肌腱膜下 通过进入前臂。
桡神经通过肘窝前外方并分 成深浅两支进入前臂,深支 与肱骨外髁部较接近。
尺神经紧贴肱骨内上髁后方 的尺神经沟进入前臂。
肱骨髁上部为接近松骨质的 部位,血液供应较丰富,骨 折多能按期愈合。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又名 臑骨下端骨折,系 指肱骨远端内外髁 上方的骨折。
以儿童(5~8岁)最 常见。据统计约占 儿童全身骨折的 26.7%、肘部损伤 的72%。
1
教学目的
掌握肘关节的前倾角、携带角。 掌握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分型、常见
合并症。 熟悉肱骨髁上骨折的常用整复、固定、
练功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向后向上 向前向下 易损伤神经、血管
屈曲型 少见 跌倒时肘关节后方着地
向前向上 向下向后 不易损伤神经、血管
骨折分型
3. 粉碎型:多见于成年人。此型骨折多属肱 骨髁间骨折,按骨折线形状可分T型和Y 型或粉碎型骨折。
临床表现
肘部肿胀(多较明显) 肘部剧痛、活动受限 髁上部位压痛明显
可触及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定义与相关解剖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 髁上方2cm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 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 为5-12岁。
肱骨髁上系指肱骨下端内外两髁 之上2厘米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处。该 处前后扁薄而内外宽,呈鱼尾状,这 是易在此处折断的原因之一。
概述
肱骨下端关节面向外 侧倾斜,当肘伸直时, 形成前臂较上臂向外偏 斜5-15度的携带角。携 带角过大称肘外翻,过 小而成负角者,则称肘 内翻。肘内、外翻畸形 是肱骨髁上骨折易发生 的晚期并发症。
概述
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突三点之连线,当肘屈90 度时,构成一等腰三角形,当肘伸直时,三点在一条直 线上。此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
肱骨下端有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尺桡神经通过。骨折 后须注意有无伤及血管和神经。
X线测量判断髁上骨折对位情况的 相关指标
• 前倾角:肱骨小头骨骺中心线与肱骨骨干 长轴线的夹角,正常为25-40°
骨折分型
(1)尺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 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 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 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 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 完整。 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 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 复,以避免肘内翻畸形
骨折分型
(2) 桡偏型:与尺偏型相反, 骨折断端桡侧骨皮质因压挤而 塌陷。外侧骨膜保持连续。尺 侧骨膜断裂,骨折远端向桡侧 移位。 此型骨折不完全复位也不会产 生严重肘外翻,但解剖复位或 矫正过度时,亦可形成肘内翻 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提携角名词解释

肱骨髁上骨折提携角名词解释

肱骨髁上骨折提携角名词解释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跌倒时手臂伸直支撑身体的情况下。

在这种骨折中,提携角(traction angle)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骨折远端骨块相对于近端骨块移位的方向和程度。

提携角是通过X光片上的测量获得的,它的测量方法是从肱骨下段骨折线画一条线到肱骨上髁中心,然后垂直于这条线画另一条线,这条线与肱骨轴线之间的角度就是提携角。

提携角的存在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和预测骨折愈合的结果。

一般来说,提携角小于或等于10度通常被认为是稳定的骨折,而大于10度的骨折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来恢复骨骼的解剖结构和关节的对齐,以促进正常的功能恢复。

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医生会仔细分析提携角和其他因素,比如骨折类型、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来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3.治


无移位者: 石膏或小夹板固定2—3周,成人则为 3—4周. 有移位者: 手法复位(拔伸牵引,矫正前后及侧方 移位等).石膏屈肘90—120度固定屈曲型为40— 60度. 受伤时间长,肿胀严重,水泡形成,皮肤不好者则 行持续骨牵引. 手法复位失败者: 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疑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宜手术探查,复位内固定.

2.临床表现
(一 )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A) 外伤史:伸肘或半屈肘跌倒,手掌着地. B).近端向前下方移位,远端向后上方移位. C):折线从前下方向后上方,也可横,碎型. D).常合并肱动、静脉,正中神经或桡神经损伤. E).局部疼痛,肿胀,青此紫,压痛,功能障碍. F).肘后突畸形,骨擦音骨擦感及反常活动. G).血管损伤或受压可引起缺血性肌挛缩.
(二)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A)外伤史:屈肘位跌倒,肘部着地. B)近端向后下方移位,远端向前上方移位. C)骨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 D)很少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E)局部疼痛、肿胀、青紫、压痛和功能障碍. F)肘前移畸形、骨擦音、反常活动. G)一般无血管损伤无缺血肌挛缩表现.
9~12岁 出现 17~20岁 闭合 10~12 岁出现 16~18 岁闭合
5~6小儿常见的一种骨折. 解剖特点:髁部宽扁,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咀 窝.两窝间为一层薄骨质. 易损伤肱动、静脉,正中神经及桡神经. 该骨折多为间接传导暴力引起. 按暴力不同,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易损伤骨骺影响发育出现肘内翻或肘外 翻.
四.肱骨髁上骨折
(the fracture of subercondynal)

肱骨髁上骨折PPT演示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PPT演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肌力训练
进行上肢肌力的训练,如握力器、哑铃等,以增 强肌肉力量。
心理支持与辅导
心理疏导
01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Fra bibliotek家属参与
02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
康复信心建立
03
通过介绍成功案例、分享康复经验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康复
信心,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
对于难以复位的关节内骨折,可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关节镜引导下,将骨折复位并 使用内固定物进行固定。
康复治疗与随访
早期康复锻炼
在固定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锻炼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肌 肉收缩训练等,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和防止肌肉萎缩。
定期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观察骨折 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同时,要 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神 经损伤等。
06
总结与展望
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
近年来,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不断深入,揭示 了该骨折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中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诊断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如X线、CT和MRI等,对肱骨 髁上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和精细,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适 的治疗方案。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所致, 如跌倒时手部着地、肘部受到撞击等 。
发病机制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肱骨髁上部位因 应力集中而容易发生骨折。同时,由 于肘关节的解剖特点,骨折后容易发 生移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髁上骨折解剖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

在神经血管束的浅面有坚韧的肱二头肌腱膜,后方为肱骨,一旦发生骨折,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

在肱骨髁的内侧有尺神经,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移位而受到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l0岁以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桡侧或尺侧移位未得到纠正,或合并了骨骺损伤,骨折愈合后,可出现肘内外翻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