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的结构与解剖简述
人体解剖上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上肢骨骼和肌肉的解剖学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实验者:[姓名]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上肢骨骼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认识上肢肌肉的分布、形态和功能。
3. 掌握上肢骨骼和肌肉的解剖学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上肢骨骼标本、上肢肌肉标本。
2. 实验用具: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放大镜等。
三、实验内容1. 观察上肢骨骼(1)肱骨:观察肱骨的形态、结构,包括肱骨体、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解剖颈、肱骨小头等。
(2)桡骨:观察桡骨的形态、结构,包括桡骨体、桡骨茎突、桡骨颈、桡骨粗隆等。
(3)尺骨:观察尺骨的形态、结构,包括尺骨体、尺骨鹰嘴、尺骨冠突、尺骨茎突等。
(4)腕骨:观察腕骨的形态、结构,包括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钩骨等。
(5)掌骨:观察掌骨的形态、结构,包括掌骨体、掌骨底、掌骨颈部等。
(6)指骨:观察指骨的形态、结构,包括指骨体、指骨底、指骨颈部等。
2. 观察上肢肌肉(1)三角肌:观察三角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2)肱二头肌:观察肱二头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3)肱三头肌:观察肱三头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4)肱肌:观察肱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5)桡侧腕屈肌:观察桡侧腕屈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6)尺侧腕屈肌:观察尺侧腕屈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7)指深屈肌:观察指深屈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8)指浅屈肌:观察指浅屈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9)桡侧腕长伸肌:观察桡侧腕长伸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10)桡侧腕短伸肌:观察桡侧腕短伸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11)指伸肌:观察指伸肌的起止点、分布、形态及功能。
四、实验结果1. 上肢骨骼:通过观察,掌握了上肢骨骼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上肢肌肉:通过观察,认识了上肢肌肉的分布、形态和功能。
解剖简答题

简答题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1.简述骨的构造。
2.椎骨有哪些共同特征?3.颈椎在形态上有何特点?4.在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哪些重要的骨性标志?5.胸骨角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二、颅1.颅骨可分哪几个部分?分别包括哪些骨?2.从颅底内面观,颅中窝可见哪些孔裂?其中哪些孔裂与眶相通?3.简述翼腭窝的位置和交通。
4.哪些颅骨中有鼻旁窦?各开口于何处?5.在活体上,能摸到颅骨的哪些重要的骨性标志?6.鼻腔外侧壁上有哪些重要结构?三、附肢骨骼1.简述肩胛骨的形态。
2.试述肱骨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名称。
3.简述股骨的形态。
4.在活体上,能摸到上肢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5.在活体上,能摸到下肢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第二节关节学一、总论、中轴骨连结1.试述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2.椎体和椎弓各由哪些结构连结起来的?3.试述胸廓的构成。
4.试述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二、附肢骨连结1.为什么肩关节脱位比髋关节脱位常见?2.试述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3.试述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与运动方式。
4.足弓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生理意义?第三节肌学一、肌学总论、头颈肌和躯干肌1.颞下颌关节上提、下降、前移、后退和左、右移动分别由哪些肌肉完成?2.试述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点及功能。
3.何谓斜角肌间隙?通过其中的解剖结构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4.简述肌的形态分类及其辅助装置。
5.简述腹股沟管的位置、结构及其通过的解剖结构。
6.何谓腹直肌鞘?试述其结构特点。
7.腹股沟三角如何构成?简述其临床意义。
8.试述膈的起止、位置、重要结构和主要功能。
二、四肢肌1.简述上肢肌中的前臂有哪些肌?2.试述股四头肌的构成、起止和作用。
3.简述运动拇指的肌。
第二章内脏学第一节消化系统1.牙按形态和功能可分哪几类?举例说明如何用牙式来表示恒牙和乳牙?2.咽的位置和分部如何?3.试述食管的3处生理性狭窄及临床意义?4.试述胃的位置和分部?5.肛管内面有哪些结构?6.肝的位置和分叶如何?7.试述胆囊的位置、分部和功能?8.肝外胆道包括哪些部分?9.肝分泌的胆汁如何排入十二指肠?第二节呼吸系统1.简述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上肢力线与相关解剖结构特点

腕关节解剖特点
1、桡骨尺偏角:20-25°
2、桡骨掌倾角:10-15°
临床意义
肱骨干骨折,要求,对线良好,骨干对位不少于1后 的是旋转,旋转没有纠正导致畸形愈合后,患者功 能受限,如梳头,挠背等动作无法完成。
肱骨髁上骨折纠正旋转移位,如复位不良可导致肘 内翻或外翻畸形。出现并发症如尺神经炎等。
桡骨远端骨折如没有恢复患者的尺偏角及掌倾角, 则影响腕关节活动,前臂旋转功能等。
上肢力线及相关解剖结构特点
2016-04-01
上肢力线
力线:重力的传导主要经过的路 线,肱骨头中心、桡骨头、尺 骨头。
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肘关节解剖特点
1. 肘关节(elbow joint) 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段 形成3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 关节囊内构成,是个复合关 节。 1. 肱尺关节 2. 肱桡关节 3. 桡尺近侧关节
肱骨的结构与解剖简述

肱骨humerus是臂部的长管状骨,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膨大,向内上方突出的半球形的关节面,叫做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
头的下方稍细,称为解剖颈。
从头向外侧突出一个粗涩的隆起,叫做大结节.肱骨头的下方有向前方的骨突,叫做小结节。
由大、小结节向下延续的骨嵴,分别叫做大结节嵴与小结节嵴。
大、小结节及嵴之间的沟称为结节间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肱骨上端与体的移行处稍狭缩,叫做外科颈,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体的中部前外侧面上有一粗面,叫做三角肌粗隆,是同名肌的止点。
体的后面中部有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并略转向前方的螺旋形浅沟,为桡神经通过的径路,故名桡神经沟。
下端膨大,前后略扁。
外侧部较小,呈半球形,叫做肱骨小头,与桡骨头上面的窝相关节。
内侧部较大.为一滑车状关节面,故名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半月)切迹相关节。
下端前面在滑车上方有一冠突窝,肱骨小头上方有桡骨窝,当肘关节屈曲时,分别容纳尺骨的冠突和桡骨头。
下端后
面在滑车上方有一深窝叫鹰咀窝,伸肘时尺骨的鹰咀突入窝内。
下端的两侧面各有一结节样隆起,分别叫做内上髁和外上髁。
内上髁大而显著,后面有一纵行浅沟,是尺神经通过处,故名尺神经沟。
肱骨解剖参数-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肱骨解剖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肱骨是人体上肢骨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上臂,在连接肩胛骨与桡尺骨之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肱骨的解剖参数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对于医学领域的骨科外科手术、人体解剖学以及运动医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全面介绍肱骨的解剖结构、长度参数、角度参数以及骨质参数等内容。
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肱骨的解剖结构,包括其由哪些骨骼结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肱骨的长度参数,例如肱骨的总长度、近、远端骨折长度等,这些参数对于外科手术中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技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接着,我们将探讨肱骨的角度参数,如肱骨大转子角、肱骨干角等,这些参数对于评估肱骨解剖结构的正常变异和异常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最后,我们将介绍肱骨的骨质参数,如肱骨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程度等,这些参数对于了解肱骨的骨质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肱骨解剖参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肱骨的结构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手术治疗和其他医疗操作。
同时,对肱骨解剖参数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育质量,为医学生及专业人员提供更准确的解剖知识。
此外,通过对肱骨解剖参数的探索,我们还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为骨科医学和人体解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肱骨的解剖参数,以及对这些参数的研究意义和未来的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肱骨的解剖结构、长度参数、角度参数和骨质参数等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中,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肱骨解剖参数的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及其重要性,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肱骨的解剖结构、长度参数、角度参数和骨质参数,以全面呈现肱骨的解剖特征。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肱骨解剖参数的重要性,探讨对肱骨解剖参数的研究意义,并展望未来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描述肱骨的形态结构

描述肱骨的形态结构
肱骨是人体上臂骨的一种,其位于肩胛骨和肘关节之间。
其形态
结构在解剖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与上臂的动作和功能密不可分。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介绍肱骨的形态结构。
步骤一:骨头的整体结构
肱骨的整体结构呈长圆柱形,长度约为20cm,与肩胛骨和尺骨共同组成上肢骨骼系统。
其上端宽大,呈球形,称为肩骨突;下端狭长,与尺骨形成肘关节,称为鹰嘴突。
肱骨在其主干上还有几个重要的结
构和骨突,包括头仰肌结节、三角肌结节和尺状韧带附件。
步骤二:肱骨的头部结构
肱骨头部是肱骨最宽大的部分,位于上端。
肱骨头部表面光滑并
呈球形,与肩胛骨的凹槽相匹配。
肱骨头部的外侧有一个称为大结节
的结构,它连接着上臂骨的两个肌肉,即肱二头肌和肱肌,使它们能
够平稳地与肱骨相连。
步骤三:肱骨的干部结构
肱骨体部分被称为干,其前侧有一个称为前肱沟的浅凹槽,里面
包含着肱二头肌和肱肌的腱。
肱骨干的后侧有一个称为三角肌结节的
隆起,上面是肱三头肌的腱,其下方则是三角肌的一部分。
步骤四:肱骨下端结构
肱骨下端位于上臂骨的尽头处,呈锥形。
肱骨下端前缘有一个浅窝,称为尺骨沟,它用于容纳尺骨的骨隆起。
肱骨下端的外侧有一个
鹰嘴突,与尺骨相接形成肘关节。
以上是肱骨的形态结构的分步骤介绍。
肱骨在人体运动和生理机
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其形态结构是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
础知识。
肱骨结节、锁骨骨折和相关解剖讲解

一、肱骨结节骨折和相关解剖讲解
肱骨近端有3个骨化中心:肱骨头、大结节和小结节。肱 骨头骨化中心在4~6个月时出现,大结节在3岁时,小结 节在4~5岁时。结节骨化中心在5岁时融合在一起,这个 联合骨化中心在7~13岁时与肱骨头骨化中心融合。已联 合在起的肱骨骨骺在19岁时与肱骨干融合。此时期青少年 生长成熟,3个骨化中心联合形成一个正常的肱骨干骺端 的过程是一个从生长发育到成熟的过程,可能呈现出一个 小结节骨突相对薄弱的时期,这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单独小 结节撕脱骨折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事实上,肱骨头骨折易 沿着骺线发生,这也最终形成了结节骨折线蔓延的基础。 有研究者曾推测,小结节骨折越过小结节骨突与肱骨近端 剩余骨骺之间一条狭窄的连接,导致了青少年的“过渡性” 骨折,类似于胫骨结节骨折和青少年 Tillaux骨折。
治疗
锁骨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参考指征: 1.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2.开放的锁骨骨折 3.锁骨外1/3骨折Ⅱ型及部分Ⅴ型骨折 4.合并肩胛骨骨折,形成漂浮肩的骨折 5.锁骨粉碎型骨折 6.多发伤的患者,需要早期功能锻炼 7.不愿接受畸形愈合的患者和不能忍受长期制动的 患者。
旋肱前动脉在分化成终末的弓形动脉之前, 通过小的属支供应小结节以及肩胛下肌腱 附着点。弓形动脉进入结节间沟,提供肱 骨头主要的骨内血供大小结节也接受来自 骨外的旋前、后动脉以及周围的胸肩峰动 脉,肩胛上、下动脉之间吻合支的血供, 这也解释了单独结节骨折后肱骨头坏死发 生率低的原因。
肌肉解剖
大小结节作为肩袖肌肉网的附着点。熟悉这些附着点的 解剖特征对理解结节骨折至关重要,因为结节骨折块的 移位会沿这些肌肉的牵拉路线而发生。肩胛下肌在小结 节上的附着点范围大约为6cm,由两个不同的解剖区域 组成:超过60%的腱性部分提供强度,不到40%的肌 性部分提供延伸性。大结节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面, 作为网上肌、网下肌和小圆肌的止点。网上肌附着在上 面及中面的上半部分,网下肌则附着于中面的全长,在 中面上半部分关节囊的边缘与冈上肌重叠。小圆肌止于 大结节的下面。因此,小结节骨折时,由于肩胛下肌的 牵拉,小结节易向内侧移位,而大结节骨折时,由于外 旋肌的牵拉,大结节易向近端和后方移位。大结节向下 移位也有描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损伤机制造成的, 而非肩袖肌肉的牵拉造成的。
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和分型

引言
肱骨近端的解剖、骨折的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
Neer 分型
解剖
肌肉系统
血管
血管
Laing和Gerber等研究表明,旋肱前动脉的前外侧分支是供应肱骨头 的主要血管,而后方血管仅供应肱骨头的一小部分,Brooks后来的研 究也支持这个观点。
一项研究---肱骨骨折患者80%存在旋肱前动脉损伤,85%旋肱后血管 正常。
轻度移位骨折 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
结节骨折等), 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
合并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 成角不大於45°。
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 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
1940年,Watson-Jonos分型—试图以受伤机制为基础对骨折进行分型 外展压缩型、内收压缩型、因撞击引起的微小移位的裂纹骨折
1945年,Dehne’s分型系统---基于受伤机制的分型 外展压缩造成肱骨头、大结节和肱骨干三部分骨折,牵拉暴力致
肱骨头在外科颈处于肱骨干分离的二部分骨折
分型实用性有限
肱骨近端骨折多为此类型,只要肱骨近端的骨折块<1cm或成角<45° 无论骨折线是否多个部分,均为一部分骨折。
嵌插型
1、外科颈骨折
非嵌插型
粉碎型
2、解剖颈骨折
3、单纯大结节骨折
4、单纯小结节骨折
1、 外科颈骨折 + 大结节骨折 2、 外科颈骨折 + 小结节骨折
1、骨折累及上述四部分,肱骨头、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外科颈 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与分型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John A.Hins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humerus是臂部的长管状骨,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膨大,向内上方突出的半球形的关节面,叫做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
头的下方稍细,称为解剖颈。
从头向外侧突出一个粗涩的隆起,叫做大结节。
肱骨头的下方有向前方的骨突,叫做小结节。
由大、小结节向下延续的骨嵴,分别叫做大结节嵴与小结节嵴。
大、小结节及嵴之间的沟称为结节间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肱骨上端与体的移行处稍狭缩,叫做外科颈,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体的中部前外侧面上有一粗面,叫做三角肌粗隆,是同名肌的止点。
体的后面中部有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并略转向前方的螺旋形浅沟,为桡神经通过的径路,故名桡神经沟。
下端膨大,前后略扁。
外侧部较小,呈半球形,叫做肱骨小头,与桡骨头上面的窝相关节。
内侧部较大。
为一滑车状关节面,故名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半月)切迹相关节。
下端前面在滑车上方有一冠突窝,肱骨小头上方有桡骨窝,当肘关节屈曲时,分别容纳尺骨的冠突和桡骨头。
下端后面在滑车上方有一深窝叫鹰咀窝,伸肘时尺骨的鹰咀突入窝内。
下端的两侧面各有一结节样隆起,分别叫做内上髁和外上髁。
内上髁大而显著,后面有一纵行浅沟,是尺神经通过处,故名尺神经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