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五章郭沫若.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笔记

郭沫若一、概述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921年,在日本成立创造社,郭沫若是这个社团的发起人和核心人物。

8月,诗集《女神》出版,成为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1923年发表,自传性质的小说《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1928年郭沫若避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并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首次在中国历史研究中提出奴隶社会的问题。

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的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体现了他的主情主义的创作特色。

郭沫若还从事过历史小说和散文的创作。

二、诗歌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

1921年发表《女神》,《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

《女神》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2、放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3、爱国情思的抒发。

《女神》的精神,是五四时期勃发的民主精神、创造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意义还在于,它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

其他作品:《星空》流露出浓重的失望情绪,对现实的消极规避。

《前茅》表明了作者从开始时强调诗的抒情性与个性化的本质特征后退了。

爱情诗集《瓶》也是五卅前的产物,生动体现了作者及创造社的个性主义思想。

《恢复》作于大革命失败后,被称为无产阶级第一部诗集,表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

三、历史剧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真正始于1923年,合集《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引起很大反响。

1937年《聂嫈》扩大改写为《棠棣之花》,1942年1月到1943年4月创作了《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五部大型历史剧。

《屈原》写于1942年1月,以其特有的沉郁诗意,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历史的与时代的悲剧精神震撼了重庆剧坛,成为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

主要人物:屈原、婵娟、南后。

《棠棣之花》反映的是抗秦与妥协之争,写严仲子愤于韩相侠累的分裂行为,请义士聂政前去刺杀侠累的故事。

《南冠草》艺术的再现了明遗民少年诗人夏完淳舍身报国的光辉形象。

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文化名人

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文化名人

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文化名人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文化名人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文化名人,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推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从郭沫若的生平和贡献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郭沫若,1892年出生于湖南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诗人。

早年间,他积极参与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之一。

他的文学才华使他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当时文学界的翘楚。

郭沫若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诗歌作品。

他的诗歌以浪漫主义为主导,通过富有想象力和感性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的诗集《庐山谣》和《月夜》等作品被广泛传播并深受读者喜爱。

此外,郭沫若还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

他致力于现代戏剧的研究和创作,提出了很多对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的理论观点。

他的代表作《忠魂》等戏剧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在文学之外,郭沫若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他擅长书法和绘画,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

他的书法作品深受古代文人书法的影响,他的绘画作品则展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郭沫若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倡导了现代文学的创作方法和理论,为中国文学界带来了全新的风貌。

他对于文学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使中国文学从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蜕变。

此外,郭沫若还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中国文化在现代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总结起来,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文化名人,通过自己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创作,为中国文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还体现在他对中国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贡献上。

郭沫若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后人继续创作和探索,推动中国文学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重点习题及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重点习题及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3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2简述《野草》的艺术特质。

第三章小说(一)1 简述“问题小说”的特点。

2 简述“自叙传”小说的特点。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1 谴责小说的特点?2 什么是鸳蝴─礼拜六派文学?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艺术特征?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第六章新诗(一)1 早期白话诗的意义?2 湖畔诗人的风格?3 前期新月派诗歌特点?4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第七章散文(一)1 早期各刊物“随感录”的主要作家?2 “言志派”散文特征?3 朱自清散文特色?4 现代评论派散文特色?第八章戏剧(一)1 什么是“文明新戏”?2 何谓“爱美剧”?3 “小剧场运动”的含意?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 简述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产生过程。

2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第十章茅盾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2 茅盾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何贡献?3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十一章老舍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3 简要说明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第十二章巴金1 简述巴金前期小说的创作特色。

2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3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沈从文1 沈从文小说乡村叙述的独特视角?2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

第十四章小说(二)1 左翼小说的特点?2 京派小说的特点?3 海派小说的特点?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1 张恨水小说的特色?2 武侠小说的想象与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1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特点?2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特点?第十七章鲁迅(二)1 鲁迅杂文的意义?2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3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他在1922年写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泛神便是 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 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
如《我是偶像崇拜者》、《天狗》。 郭沫若于1918年开始诗歌创作。1919年9月,诗作开始在宗 白华编辑的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女神》。是新 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即充分表现了 “五四”时代精神,对现代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开创,和自由体新 诗形式的创造开了一代诗风,奠定中国诗歌现代化基础。
四、后期战斗生涯和创作(28—78年) 1928年2月他东渡日本后,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流亡生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郭沫若别妇抛子,回国参加抗战,
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解放区,新中国成立,郭沫若历任中央人民 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文联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国内反共投降势力嚣张之时。郭沫若将“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 时代里去了”,“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序 俄文译本史剧〈屈原〉》)。
影射和讽喻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现实,从而引起强烈的反响。 2、结构:五幕六场
3、主题:
歌颂了热爱祖国、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屈原、揭露和鞭挞 了卖国和残害进步力量的反动行径,激励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将 抗战进行到底。
诗人借助这个自我形象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积愤,高唱反抗战歌,鼓 吹个性自由。 (五)歌颂人类劳动的伟大。
三、《女神》浪漫主义特点:
《女神》的艺术风格是雄伟豪迈的。 (一)《女神》的题材有不少采用历史和神话传说。 (二)汹涌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形式开放自由多样。
四、《凤凰涅磐》
这首诗创作于1920-1,是《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抒情长 诗。它借凤凰“集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 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戏剧
一广场戏剧 1 国统区的无产阶级戏 剧 2解放区的红色戏剧 3九一八后的国防戏剧 4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 5熊佛西的农民戏剧实 验二剧场戏剧曹禺夏衍 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陈 白尘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一.论争 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 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3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二.文艺理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文学创作(一)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三.文学创作(二)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
巴金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一起, 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 峰。 第二个十年: 小说:内容:“青年世界” 艺术:主观性、抒情性,情感汪洋恣肆,语 言行云流水。 第三个十年: 小说:内容:1旧家庭的没落 2抗战时期现实生活 艺术:单纯、朴素、流畅中表现鲜明的感情,以 情动人是其一贯的风格。
老舍
小说:内容:市民世界 艺术:“京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沈从文
小说:内容:湘西世界 艺术: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 体式: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 说,被称为“文体作家”。 2追求纯、真的美文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年——1927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的主要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的主要考点

郭沫若的主要考点1、为什么说《女神》真正开创了现代新诗的格局关键点:①思想内容:充分展示了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包括对旧事物的批判,创新精神和更新意识的歌颂,以及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的塑造)②艺术特点: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绚丽浓厚的色彩;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2、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及实践成就(07年考过相关内容)关键点:①理论观点:历史悲剧和对历史题材的再创性理论观点②整体艺术风格(选材和剪裁上的独到性;重塑人物的主观性色彩;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沉郁的悲剧气氛)【《女神》】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展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话自由体新诗集。

许多人通过它强烈地感受到:原来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一、《女神》的思想内容:《女神》以其饱满激昂的情绪充分传达了五四时代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集中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焚旧铸新、无所畏惧的时代精神,整部诗集充满了对社会黑暗的深恶痛绝和势不两立,无情揭露了世间的不平、污浊与腐朽,表达了诗人向旧制度和旧世界勇敢挑战的气概。

1、对旧事物的批判。

在《凤凰涅磐》中,诗人借凤凰的哀歌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茫茫宇宙”,发出了强烈的诅咒和质问。

于是诗人化作“一条天狗”,“把月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

需要指出的是,诗人对旧事物的批判并不只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社会现象,而是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是整个的旧宇宙,包括旧中国,这其中还特别包括诗人的“旧我”。

虽然当时也有许多进步诗人写过向往光明的诗歌,但像这样敢于同旧世界决裂、敢于向旧世界宣战,充满着创造的信心和乐观精神、充满着英雄气概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诗篇却很少见到。

2、充溢着热情的创造精神和更新意识。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笔记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1、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2、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3、《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答: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自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举例: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

举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命命鸟》。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所以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举例:郭沫若《女神》。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是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

举例:鲁迅《野草》。

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周刊。

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如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答:(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从题材上看,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从眼光上看,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他的眼光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从小说模式上看,体现在《药》和《故乡》中“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体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从《星空》、《瓶》
到《前茅》与《恢复》
《星空》 1923 年诗歌、散文、戏曲集《星空》 ,是 诗的“彷徨” 缺乏“《女神》时代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 发情感” ,但技巧却趋于圆熟:结构更严谨, 语言 更凝练、含蓄,感情也更深沉。 《瓶》 1925 年初春的《瓶》,爱情题材上的别一 种流露 是《星空》时期的时代苦闷在爱情生活上 的投影。 《前茅》与《恢复》 主要写于 1923 年的《前茅》 ,写于 1928 年初的《恢复》 标志着郭沫若诗风的转变。 把诗歌作为时代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以 及缺乏鲜明的艺术个性。
②有意曲解主要历史人物的基本面貌 《屈原》张仪被丑化,《高渐离》对秦始 皇的过分毁蔑
二、艺术特色:强烈的抒情性
1、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时代性、现实针对性与政治尖锐性 个性:历史剧的主观性与抒情性 2、表现自己的人格与个性 把自己主观的思想、情感、心理,以至生 活体验,融注到历史人物身上。在历史剧 中表现古人,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屈原就 是郭沫若自己。 3、浓郁的诗意 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 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 白倾泻而出。
第二节 《女神》的艺术想
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女神》的艺术特色 概述郭沫若“女神体”的特点。
一、雄奇的艺术风格
(一)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 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 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 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 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二)奇特的想象和夸张 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 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表现了 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 叛逆精神。 (三)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 《凤凰涅槃》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 特点。
第一节 《女神》中的自我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简析郭沫若《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一、“开辟鸿荒的大我”
(一)“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 形象 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凤凰涅槃》伟大的中华民族正经历着涅 槃,“死灰中更生”。在“凤歌”与“凰歌”中结 束了中华民族历的黑暗,“凤凰更生歌”以 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生动、自由、净 朗、华美的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 。 《炉中煤》祖国成了 “我”“心爱的人儿”、 “年青的女郎” (二)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 1、彻底破坏 《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 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 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 抗行动。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 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 坚决意志。 2、大胆创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 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晨安》《光海》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的歌唱,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 (三)追求个性解放 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地追求精神自由 与个性解放。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 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我……我崇拜我” ;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 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的狂叫!我如电气一样 地飞跑!……我便是我呀” “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 物的强悍形象,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 的诗的极度夸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人的价值得到尊重,人的尊严得到肯定, 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
二、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
袒露
1、不加掩饰地赤裸裸地袒露自己是“五四” 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女神》追求个性解放 真实地反映了郭沫 若热情奔放、胸襟开阔乐观的个性 ; 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表现了郭沫若的 反抗性格,以及易走极端的个性 2、《女神》展现了一个骚动的充满矛盾的 内心 肯定着“自己”,又否定着“自己” 《天狗》 “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的我要 爆了” 显示了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二、自由诗的形式
总体看,形式是自由的 每首诗的节数,行数,字数都不固定,押 韵没有统一规律,但在每一首诗中,却要 求格律的某种统一 1、外在格律相对严谨,押韵、诗节、诗行 大体整齐。 《晨兴》,全诗三节,每节三行,每句末
押大致相近的韵。 2、由变动中取得某种程度的整齐与和韵 《天狗》 少至三字,多至十字形式极端自 由 多次出现的排比与复沓,以及每节不规则 押韵,又形成了相对的和谐
第品 《三个叛逆的女性》 (《卓文君》、《王昭 君》、《聂嫈》) 抗战时期作品:《虎符》、《屈原》、 《棠棣之花》、《高渐离》
一、理论
1、“据今推古” 把自己主观的思想、情感、心理,以至生 活体验,融注到历史人物身上 2、“失事求似” 在历史精神的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与表 现前提下,和史事是尽可以出入的 ①为了主题的需要自由的虚构与改造 “无中生有”“造出新的历史人物” 《屈原》 婵娟、卫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