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一东1整理版精编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声律启蒙大字注音版(一东)

(完整版)声律启蒙大字注音版(一东)

y i d o ng一东①y un du i y u xu e du i f e ng w an zh ao du i q i ngk o ng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l ai h o ng du i q u y an s u ni ao du i mi ng ch o ng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s an ch 1 ji an li u j un g o ng l 1 ngb ei du i ji a ngd o ng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r en ji an q 1 ng sh u di an ti an sh a ng gu a ng h an g o ng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li a ng an xi ao y an y a ng li u l u y 1 yu an ch un y u x i nghu a h o ng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li a ngD in f e ngshu a ng t u c i z ao x i ngzh 1 k e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y 1 su o y an y u x 1 bi an w an di ao zh 1 w e ng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y i d o ng一东②y an du i g e y i du i t o ng b di s ou du i hu a ng t o ng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ji a ng e ng du i h ai w u m u z 1 du i y u w e ng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y an xi a ngl ou ru an t u qi o ng j i b ei du i li ao d o ng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ch i zh o ng zhu o z u shu 1 m en w ai d a t ou f e ng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li a ngd i ji a ng 1 ng o ng t ai s i h an hu a ng zh i ji u w ei y a ng g o ng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ch en l u y i ngx 1n l an f u q 1 xi an l u q 1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shu a ng hu a m an b in xi u k an b ai li an q 1 ngt o ng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声律启蒙》一东1

《声律启蒙》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 一东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 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 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 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 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 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 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中国式读书法


侯艳丽
自古读书皆吟诵
百年以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 朗诵。所有中国文人都是吟诵的。 由此上溯三千年,所有的中国 文人、所有的汉诗文都是吟诵的。
请同学们一起诵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吟诵的历史
尚书: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
周公:礼乐文化 吟诵学文 孔子:诗教乐教 吟诵读书 屈原:行吟泽畔 吟诵作诗 两汉:吟诵的普及


Hale Waihona Puke 雨风对雪
晴空

晚照

来鸿
去燕
鸣虫 宿鸟

六钧弓 三尺剑
人间清暑殿
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 鬓 风 霜 途 次 早 行 之 客
一蓑烟雨 溪边晚钓之翁
一蓑烟雨 溪边晚钓之翁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声律启蒙原文带详细注释版

声律启蒙原文带详细注释版

《声律启蒙》上平声一东1————————注释————————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

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色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

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

白叟对黄童2。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

革:变化、变革。

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

《声律启蒙》一东

《声律启蒙》一东
荡胸生曾云, 细望泰山情由景生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望中所感抒怀言志 一览众山小。
《望岳》中心: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 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 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 远大抱负。
望岳(唐)杜甫
岱(dài)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通“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骂老师,于是拿着教鞭责 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 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 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 ‘’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果不这样写,请先 生改写一下吧。”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白话版《说文解字》:山,宣发地气。高山宣发地气,散布四方,促生万物,有石崖而高耸。象高峰连绵 之形。所有与山相关的字,都采用“山”作边旁。
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பைடு நூலகம்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 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 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完整版)《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一东)

(完整版)《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一东)

“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三江”等情况相同。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①。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②。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③。

【注释】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①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30斤),要用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原文】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译文】云和雨相对,雪和风相对,晚上的夕阳和晴朗的天空相对。

飞来的大雁和离去的燕子相对,回巢的鸟儿和低鸣的虫子相对。

三尺长的剑,六钩重的弓,岭北和江东相对。

②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原文】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译文】人间有消夏的清暑殿,天上有凄冷的广寒宫。

两岸晨雾弥漫,杨柳翠绿,一园春雨霏霏,杏花艳红。

③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

途次:旅途的意思。

【原文】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声律启蒙一东全文

声律启蒙一东全文

十一真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1。

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2。

韩五鬼,李三人3,北魏对西秦4。

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5。

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6。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7。

[注释]1獬豸(音xièzhì):传说中的神兽,形似羊,有一角,见争讼者,能用角去顶触理屈者。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麋鹿,牛尾,狼蹄,有一角,是仁慈吉祥的兽,出现则天下大治。

2韩卢:犬名,又叫韩子卢,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只善于奔跑的猎犬,《战国策》的《秦策》、《齐策》中都有记载。

此处只用其字面意义与“苏雁”构成对仗。

苏雁:苏武用来传递书信的大雁。

《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19年,后来两国交好,又互通使者。

汉使追问苏武的下落,匈奴诡称苏武已死,汉使知道苏武流放的地方,就假称汉朝天子在长安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了苏武亲笔所写的书信。

匈奴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叫来,让他归国。

陆橘:陆绩所收藏的橘子,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陆绩在六岁时在袁术处做客,偷偷塞在怀中三个橘子留给母亲。

表现了孝道,被归入“二十四孝”。

后用怀橘表示孝敬父母。

庄椿:庄子在书中所提到的大椿树。

《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棵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是长寿的代表。

3韩五鬼:唐代文学家韩愈曾作《送穷文》,文中提到穷鬼有五类,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李三人:唐代诗人李白《花下独酌》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人指自己、影子和月亮。

4北魏:南北朝时,北朝的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也叫元魏、拓拔魏、后魏。

西秦:可指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因其地理位置在列国之西,故有此名;也可指晋朝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秦,为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统治区域在今甘肃一带,史书上称之为西秦。

5啭(音zhuàn):鸟叫。

凯叔_声律启蒙_一东①

凯叔_声律启蒙_一东①

凯叔·声律启蒙001·一东①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1]晚照:夕阳的余晖。

[2] 晴空:晴朗的天空。

[3]鸿:大雁。

[4]燕:家燕。

鸿雁与家燕均为候鸟,春
秋之际在南北间迁徙。

[5]三尺剑:三尺长的宝剑。

六钧弓:六
钧重的强弓,钧为古代计重单位,一钧
约等于现在的三十斤。

[6]清暑殿:宫殿名,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于太元二十一年(396)在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所建。

[7]广寒宫:神话中月亮上的宫殿,嫦娥住在里面。

相传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8]晓烟:清晨像烟一样的雾气,这里用以形容杨柳嫩叶初生时,远望去如轻烟笼罩的样子。

[9]两鬓:鬓角,耳朵前长头发的部位。

[10]途:路途、旅途。

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短暂停留。

途次:途中,半
路上。

[11]蓑:蓑衣,用蓑草编织的衣服,用。

通用新版声律启蒙1 声律启蒙一东(一)

通用新版声律启蒙1 声律启蒙一东(一)
译文:两岸晨雾弥漫,杨柳翠绿,一园春雨霏霏,杏花艳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鬓:脸两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蓑:蓑衣,用草或棕毛编成的雨具
译文:两鬓斑白,清晨就有急于赶路的人了,傍晚烟雨迷蒙,老翁身 披蓑衣在溪水边垂钓
历史典故
三尺剑的典故
“三尺剑”说的是汉代的第一个皇帝刘邦。刘邦一开始,还 不是皇帝,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官,差不多就是咱们现在 的居委会主任。后来皇帝下命令了,让他带着县里老百姓走 很远很远的路给自己盖房子、修坟墓,还不给钱。刘邦一看, 这个活划不来。于是,刘邦就带着老百姓逃跑了。走到半路 上,有人看到一条白蛇拦着路,大家谁都不敢碰那条白蛇。刘 邦一看,急了,皇帝不让咱们好好过日子,你一条蛇不让咱们好 好逃跑,这都什么事!一怒之下,他拔出腰间佩戴的三尺剑,就 把这条大蛇给杀了。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勇气,他手下的这个 军队,才终于发展了起来。
liǎnɡ àn xiǎo yān yánɡ liǔ lǜ yì yuán chūn yǔ xìnɡ huā hónɡ
两 岸晓 烟 杨 柳绿,一园 春 雨 杏 花 红。
liǎnɡ bìn fēnɡ shuānɡ tú cì zǎo xínɡ zhī kè
两 鬓 风 霜, 途次 早 行 之 客;
yì suō yān yǔ xī biān wǎn diào zhī wēnɡ
只剩第四位将军了,他遇到匈奴了吗?
他还在大草原上转悠。这第四支军队的将军叫卫青,是皇后的弟弟,以前根本没带过 兵,所以大家都不看好他,觉得他不过就是借着皇后的面子,出来兜兜风、旅旅游。就 连卫青的手下都跟他说:“将军,不然咱们回去吧,这么在草原上晃悠,也是瞎耽误工 夫。”可这个卫青特别有志气,他不管别人怎么想,很坚决地说:“不行!咱们是出来打 匈奴的,没见到匈奴就往回走,这算怎么回事呀!”于是,卫青就带着兵一直往北走。走 着走着,竟然发现了一大片帐篷,仔细一看,原来这是匈奴的大本营。按理说,卫青只带 了一万人,碰上敌人的大本营,那也很危险。但我们前面说了,匈奴听说李广来了,就派 出了大部队对付李广去了:这下攻打大本营,简直就是最好的机会。卫青很机灵,赶紧 敲战鼓、吹号角,带领自己的军队,一口气拿下了匈奴的大本营。这下,大家终于意识 到,这个小卫青还真不简单。接下来,卫青又打了好几场胜仗,没过几年,他就变成了最 重要的大将军。这时候,汉武帝也终于下定决心,要来一场终极大战,把匈奴彻底赶跑。 汉武帝让卫青和另一位大将军领头,再派出十万大军和十四万匹战马,浩浩荡荡地出 发了。汉朝军队一路向北,在岭北碰上了匈奴的大部队。在这里,卫青跟匈奴又发生 了一场大战,并且把匈奴的主力部队给彻底打败了。汉朝和匈奴之间,终于不用总是 打打杀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声律启蒙(一东)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三、教学重点:能背诵韵文。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讲授新课1.读准字音:(1)师:对照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如果你练好了,就读给同桌听,让伙伴帮你检查,是不是能正确读下来。

(3)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4)听完他们的朗读,让我们自己再来读一读,一定要把字音都读准。

2.品读对韵:(1)师: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学生生汇报:预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2)指导朗读:师:来,咱们把前面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读。

A、谁来试着读一读?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不信,你们试试看。

(生自由读)C、指名读(3)还有对子吗?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1……………………………………………………………最新资料推荐…………………………………………………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4)指导朗读:这组对子,比起刚才字数多了,你认为我们该怎么读更好听呢?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A、教师范读B、自己试试看C、谁想读?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4.讲授韵脚朗读方法师:下面,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落在大屏幕上,再把这几句对韵连起来再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5,朗朗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6.指导背诵1、师:孩子们,怎么样,读了这么多遍,我们能不能试着不看着屏幕诵读出来?自己试试看2、能背诵的站起来,不能的可以对照文字,和大家一起读。

提示:嘴角翘起来,表情美起来,手儿可以拍起来。

(三)作业回家把今天学的韵文背给父母长辈听。

声律启蒙(一东)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教学重点:能熟练的诵读背诵韵文。

三、教学过程:2……………………………………………………………最新资料推荐…………………………………………………(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一东的中间两句。

出示韵文: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二、初步练读1、学生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请举手问老师。

2、跟着老师读。

三、反复诵读1.自由读2.同桌读3.男女生比赛读4.小组轮读5.配乐读四、讲述故事《嫦娥奔月》五、配乐背诵声律启蒙·二冬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声律启蒙·二冬篇,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3.感受对子的妙趣横生,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4.通过朗读,提问了解大自然的相对的动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其中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感受国学瑰宝之魅力三、教学过程(一)激兴导入1.上课前,老师请一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2.如果想学作诗,就要学一些简单的音韵格律、平仄对仗,简单来说就是对对子。

然而在众多谈论音韵启蒙读物中,当属明末清初李渔的《笠翁对韵》和清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3……………………………………………………………最新资料推荐…………………………………………………(二)了解《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出示韵文(三)品读对韵1.读准字音自己轻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名朗读2.品读对韵⑴找一找:韵文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找出读音有什么共同之处?⑵生汇报押韵(韵脚是什么?)⑶男女声对读3.朗朗诵读(1)发现了解:对子不仅讲究押韵还要求对仗,朗读时上联和下联你们有什么新发吗现?(2)上下联字数相同(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有很强节奏感)(3)小组赛读(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小组汇报展示(四)入文赏析1.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给这些图画配合适的对子2.师生赏析(五)韵文典故1.这里有几个人物故事,谁发现了,你听过什么故事?谁给大家讲讲?(小组内交流)2.小组讲故事《叶公好龙》、《冯妇打虎》师生补充。

(六)课外延伸妙趣横生的对联介绍回文联和叠字联指导朗读全班配乐诵唱4……………………………………………………………最新资料推荐…………………………………………………三江一、教学目标1.继续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了解国家相关历史。

3.通过朗读,能对国家的相关历史有所了解。

4.产生对对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出示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知识链接:第11页我会填(五)拓展活动:第12页我会填(六)读故事《庄周活鲋》1.默读,读出故事大意。

2.学生说故事大意,师生补充。

(七)课外延伸1.与同学讲讲你还知道的有关国家的事。

2.抄写三江。

(八)作业5……………………………………………………………最新资料推荐…………………………………………………背诵全文四支一、教学目标1.诵读《四支》,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接受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讲《公仪休拔葵去织》的故事。

2.你觉得公仪休做的对吗?为什么?(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1.你觉得王吉是个怎样的人?公休仪又是个怎样的人?2.你还知道哪些居官不与民争利,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人?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六)总结6……………………………………………………………最新资料推荐…………………………………………………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懂得了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随意乱拿,不贪小便宜,不争利,希望同学们也向王吉、各公仪休学习,做个正直、坦荡的人。

五微一、教学目标1.诵读《五微》,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让学生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二、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讲《三尺剑》的故事。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师生共读,读出对仗的乐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1.你觉得汉高帝是怎样得到他的天下的呢?2.你还知道哪些君王的故事?7……………………………………………………………最新资料推荐…………………………………………………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六)总结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了解了好几个君王如何得到天下的,那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看课外书,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今大事。

(七)作业1.背诵课文。

2.将课后的《我会填》完成。

六鱼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意。

3.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讲《完璧归赵》的故事。

2.生说一说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3.赵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二)诵读,品读解意。

听录音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8……………………………………………………………最新资料推荐…………………………………………………(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1.你能说一说蔺相如是如何让把那块玉从秦王手中拿回来的吗?2.最后,蔺相如把那玉给了秦王了吗?3.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六)总结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懂得了做人要有诚信,也学到了蔺相如的聪明机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