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情绪、行为、认知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明显异常的表现,这些表现往往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准确诊断心理问题,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排除其他因素和诊断依据等。
一、症状表现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低落:个体长时间感到沮丧、无助和绝望,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快乐感。
2. 失眠:个体经常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或早醒等,导致精力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
3. 人际关系困难: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不自在、紧张或回避等,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4. 焦虑:个体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产生过度的担忧。
5. 行为问题:个体表现出冲动、攻击性或自我伤害等行为,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威胁。
二、严重程度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具体判断标准如下:1. 轻度:症状表现较轻微,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影响不大。
2. 中度:症状表现较为明显,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尚能维持基本生活和工作。
3. 重度:症状表现非常严重,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和工作。
三、持续时间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期、长期和永久三个类型。
具体判断标准如下:1. 短期:症状表现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消失。
2. 长期:症状表现持续时间较长,数周至数月仍未消失。
3. 永久: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极长,对个体造成永久性的负面影响。
四、排除其他因素在诊断心理问题时,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的因素,例如药物治疗副作用、器质性病变或其他躯体疾病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类似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但本质上是不同的。
因此,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五、诊断依据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表现:个体的症状表现是否符合心理问题的典型特征,如情绪低落、失眠、人际关系困难等。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在判断一般心理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异常感受和情绪变化:注意个体是否频繁经历情绪的突变、消极情绪的持续或无法解释的情绪波动。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经常出现剧烈的波动或是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思维和认知问题:观察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功能是否出现异常。
例如,注意是否存在思维混乱、困扰、疑虑、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行为变化:注意个体的行为模式是否发生变化。
例如,社交活动减少、对平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食欲改变、睡眠问题、自我疏离或回避行为、自伤或自杀倾向等。
人际关系问题:观察个体与他人的相处是否发生了明显变化。
例如,是否出现社交回避、猜疑他人意图、亲密关系破裂、人际冲突增加等情况。
功能障碍:注意个体是否出现日常功能受损的迹象。
例如,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困难、自理能力减退等。
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关注问题是否持续存在,并对个体的生活和功能产生了明显影响。
如果出现较长时间的痛苦、困扰或功能障碍,或是个体对问题感到无法应对,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一般性的参考,不能用于诊断心理问题。
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咨询是必要的,以便获得准确的判断和适当的治疗。
如果您或他人遇到心理问题,建议尽快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
心理问题的分类和诊断

3
<3分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 >6分可以诊断
心理诊断的原则
从重到轻(即排除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等)
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 神经症——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由粗至细(即先大类,后小类)
诊断流程:
即使是一般心理问题,也先从三原则入手 Ⅰ.根据有无自知力、是否主动求治、有无逻辑思维混 乱、有无幻觉妄想、三原则确定正常心理或异常心理 (排除精神疾病) Ⅱ.判断心理健康还是心理不健康 Ⅲ.根据四条标准明确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 Ⅳ.根据主导症状确定心理障碍在症状分类中的位置 (大类如神经症) Ⅴ.诊断心理障碍具体性质(小类如恐怖性神经症) 填写格式: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 神经症(性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4.反应泛化—化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还没有把握诊断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 1.变形冲突——因
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 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 (变形冲突) 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 (超过三个 月即神经症) 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 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影响心 理功能与社会功能)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 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
2.持续时间——时
3.功能受损——度
4.内容泛化
心理冲突之常形与变形(区分神 经症与正常的主要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断标准
1. 诊断
一般来说,诊断是基于特定病历的,用以确定病因和诊断性的过程,在这里,诊断是指专业的和经过仔细心理评估的诊断过程。
这通常包括与临床心理学家的沟通,以及病史回顾,行为观察,心理测量技术等一系列的过程。
2. 症状
症状指个人在咨询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情绪和身体症状,这些症状能够提供更多关于个人心理状况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诊断某人是否患有心理问题。
3. 个人历史
一般来说,个人的历史、背景和家庭情况对他/她的心理状况有
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点。
4. 心理测验
在诊断心理问题时,常常会使用心理测验,这些测验可以增进对心理问题的理解,从而使临床心理学家或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出心理问题,从而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
- 1 -。
诊断及依据(有案例)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需进一步了解既往医学史,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无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有现实因素引发,心理冲突为常形,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的反应局限在最初刺激事件,没有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刺激的性质,典型症状和行为,反应强度(不良情绪,可以控制),持续时间,是否泛化。
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案例2011.11三级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2岁,未婚,大学毕业,几个月前进入工作单位实习。
求助者主诉:近两个月来,心情烦躁,失眠,食欲差,考虑是否另找工作。
求助者自述:我今年大学毕业后,本想继续考研,但觉得没什么合适的专业,同时也不想再依靠父母,因此便开始寻找工作。
后进入一家旅行社的签证部工作,我对工作很有热情,和同事之间相处也比较愉快,很受领导的喜爱。
但由于缺乏旅游管理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英语水平较差,进入实际工作后遇到了很多困难。
可每当我向有经验的同事虚心请教时,都感觉大家的敷衍自己,觉得不被认可。
我经常要加班到深夜,因此与男朋友相处的时间也大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两人的感情。
一个多月前,签证部部分职员外出受训,我们留下的人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我时常担心自己经手的签证表格出错误,因此每次都要反复检查几遍才会上交。
但在一次办理加急签证表格时,还是出现了错误,耽误了旅客的出行,被投诉,为此遭到了上司的批评,同事也嘲笑自己犯低级错误,使自己深受打击。
自此之后,我有时感到自己很没用,考虑要不要离开现在的单位。
工作和人际关系压力很大,晚上入睡困难,胃口也不太好。
我非常希望您能够帮我走出困境。
答:本案例的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8分)诊断依据:1、该求助者有失眠症状,需进一步了解既往医学史,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分)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4分),自知力完整(1分),无精神病性症状(1分),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1分)。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1-2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内心感到痛苦,但生活与工作都能正常进行;(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心理冲突未泛化。
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2-6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自我感到十分痛苦,自我不能自行化解,心理问题已明显泛化,但心理冲突依然是常形,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部分受损,部分社交活动回避,工作效率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的诊断模板: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标准”:(1)病程:X某已痛苦_月有余,_分。
(2)精神痛苦程度:X某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1分/X某可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2分/X某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
(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X某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均能照常进行,1分/X某社会功能呢个部分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部分社交活动开始主动回避,2分。
/X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必要的社交活动,3分。
综上所述,X某总分为3分,神经症诊断不成立。
/X某总分已超过6分,可疑神经症初步诊断成立。
/X某总分4-6分,该求助者发病已3月有余,可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诊断的基本程序如下:第一,病程。
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
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毒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着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第三,社会功能。
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着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心理咨询师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三级诊断技能局部〔知识题〕一、在对该求助者进展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三级技能P4-5〕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展谈话。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谈话目标中假设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二、在咨询中应防止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三级技能P12〕1、防止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防止多重选择性问题。
3、防止多重问题。
4、防止修饰性反问。
5、防止责备性问题。
6、防止解释性问题。
三、及该求助者进展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那么?〔三级技能P12〕1.适合求助者的承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开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病症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病症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四、及该求助者进展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三级技能P13〕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防止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完毕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完毕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展定性分析?〔三级技能P26-29〕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及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那么,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及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那么;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
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
2、自发性。
3、无防御反应。
4、一致性。
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1-2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内心感到痛苦,但生活与工作都能正常进行;(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心理冲突未泛化。
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病程:2-6个月;(2)精神痛苦程度:自我感到十分痛苦,自我不能自行化解,心理问题已明显泛化,但心理冲突依然是常形,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社会功能部分受损,部分社交活动回避,工作效率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该求助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的诊断模板: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诊断“三标准”:(1)病程:X某已痛苦_月有余,_分。
(2)精神痛苦程度:X某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1分/X某可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2分/X某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
(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X某社会功能未见明显受损,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均能照常进行,1分/X某社会功能呢个部分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部分社交活动开始主动回避,2分。
/X某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完全回避必要的社交活动,3分。
综上所述,X某总分为3分,神经症诊断不成立。
/X某总分已超过6分,可疑神经症初步诊断成立。
/X某总分4-6分,该求助者发病已3月有余,可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神经症诊断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病程。
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第二,精神痛苦的程度。
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毒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着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异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第三,社会功能。
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还不能诊断为神经症。
如果总分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
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从这里入手: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由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能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如下: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对当事人来讲是生活大事件。
在不同的刺激作用下,求助者会体验到不同的痛苦情绪。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