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

合集下载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旧人教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旧人教
今河南登封
2.夏朝初建奴隶制国家机器
建立起奴隶制国家机器 的 奴
建立了武装 设置了官职、监狱
组隶 成制 部国
制定了刑法
分家 和最
专制 奴隶和平民
特基 征本
暴 君 夏 桀

约公元前 汤灭夏建 立商朝
二、商朝的兴衰 1.商汤建国
《诗·商颂·殷武》: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今河南安阳 今河南郑州
暴君 纣王
4.商纣王的暴政
《史记》 厚赋税以实鹿之钱,而
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 ,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 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闲 ,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 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 辟,有炮烙之法。
武王伐 纣建立 周朝
今天陕西西安
周幽王 ,
西周的 最后一 位统治 者
9.西周和商朝青铜器铸造业的明显区别有(多选) A、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B、产品趋向日常化 C、有大量的青铜铭文出现 D、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10.七月亨葵及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 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这段材料表明西周时期 A.西周奴隶和农民终年劳作 B.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多 C.农民承担的租赋很重 D.西周统治者重视农业
实质:以井田制为基 础,以血缘关系和嫡庶分 封诸侯的制度。
分封的作用: 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
——产品分配形式 第三,实质上:
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分封制 目的:周人原来是商朝统辖的一个西方部落,灭商后又四 处征战,征服了许多地方。为了统治已征服的辽阔地区, 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办法: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亲属、 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是诸侯的共同 主人。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 要定期朝见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精编范文】高中历史顺口溜大全集-word范文 (13页)

【精编范文】高中历史顺口溜大全集-word范文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历史顺口溜大全集篇一:高中历史知识顺口溜高中历史知识顺口溜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约前170万年-前221)同期的世界尼罗河流域文明(华夏彩陶文化时代)华夏文明(约前170万年-前771年)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雅典城邦文化--------------------------------------------------------------------------------第一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的建立(约前2070--约前1600)1、兴盛禹建夏朝都阳城①,王位世袭启初行。

“公天下”为“家天下”,国家机构初建成。

奴隶社会初迈进,豫西晋南为中心。

2、衰亡夏桀暴虐比太阳,百姓受压民抗争。

黄河下游商部落,伐桀获胜商朝兴。

二、商朝的兴衰(约前1600--前1046)1、兴盛商汤灭夏亳②都城,盘庚迁殷③国稳定。

殷商属国星捧月,世界大国非虚名。

2、衰亡商朝晚期多矛盾,“人殉”“人祭”极残忍。

酒池肉林纣残暴,炮烙之刑害臣民。

三、西周的兴亡(前1046--前771)1、兴盛商朝末年局变更,渭水流域周初兴。

①姜尚改革姜尚改革军渐强,经济发展局清明。

②牧野之战武王伐讨战牧野④,阵前倒戈纣自焚。

定都镐京⑤幅员广,国内各族交流频。

2,衰亡西周厉王多暴行,贪财好利压百姓。

国人暴动逐厉王,重创西周盛衰分。

诸候不朝周衰微,犬戎灭周杀帝君。

四、重要制度1、井田制商周统治举措新,井田制度初盛行。

①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归周王,分赐诸侯田似井。

②产品分配土地世袭禁转让,交纳贡赋谢王恩。

奴隶被迫集体耕,无偿劳作度残命。

2、分封制西周地广初分封,赐封对象三阶层。

①内容王族功臣与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
单元阶段特征
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

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

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
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
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这是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这种社会变革表现为:
(1)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在诸侯国内展
开变法运动,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

(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ppt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ppt

一、夏、商、西周的更替 ①各种矛盾的激化
①平民⑴和夏奴朝隶反—抗—奴我隶国主第暴一虐 个奴隶制王朝动础摇。(奴了西隶奴周社隶前会的制期形的的成基繁)
统治的⑵起商义朝②周的厉兴王衰被—赶—跑奴, 隶社会的发展荣并不能消除奴隶
开微命始,于了从天⑶“此子西共以。1.武周和后西王行诸周的伐政侯王建纣”兴权立,。师衰和西王不落强周室再,建盛衰请诸立——奴隶社会社即主会奴阶的的隶级强基阶的盛本级矛矛同盾盾奴,,隶这
二、夏、商、西周的制度
⑴夏朝—— 王位世袭制 ⑵商朝—— 人祭和人殉 ⑶西周—— 井田制和分封制
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分封制——奴隶社会政治制度
分封制

嫡 长
天子

诸侯 大夫




继 平民
承奴

请大家结合课本和《形势图》,来讲讲为什么西
回答问题 周要实行分封制?是怎样进行分封的?分封制是西周 初期立国的基础。在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是怎样一
为什么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 展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解析】(1)在奴隶制出现以后,人们一般不再杀俘虏,而是 把他们作为奴隶保留下来。这就保存了生产力的一个基本要素 即劳动力。(2)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 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的劳动协作,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实施原 始社会时期不可能实施的大工程。(3)奴隶社会分工的发展使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如西周手工业号称“百工”。更重要的是, 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创造 了条件,使一部分人得以专门从事脑力劳动,成为知识分子, 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这一分工是社会的进步。(4)在 奴隶社会中,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冶金技术有了显著提高,使 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因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 曾指出:“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当然,这一进步是以广大奴隶及平民的辛勤劳动及悲惨命运为 代价取得的。因此,它是一种“野蛮的进步”。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重点、难点点拔]阶段特征:本单元是中国有史以来(距今约170万年)至秦统一(公元前221年)前的历史。

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和封建社会形成(战国)等几个历史时期,这期间经历了两次社会形态的变更。

我国原始社会开始于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结束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前,历经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的特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共同享用劳动成果,从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转变的过程中,生产力的缓慢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到公元前771年西周结束,是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发展并达到鼎盛的时期,中经夏朝、商朝、西周三个时期。

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从“禅让”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商朝高度的奴隶制文明,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国家政权,西周建立了分封制,扩展了奴隶制国家的疆域,奴隶制国家制度基本上完善起来。

西周还完善了井田制,使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完备起来,成为奴隶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西周的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农作物品种增多了,产量大大增加。

手工业、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前,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历经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大国诸侯争霸,分封制渐趋瓦解。

争霸战争虽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促成了各个地区的局部统一和民族融合,同时,也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在孕育着。

这一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和崩溃,封建的生产关系萌生并发展壮大。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先秦时代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先秦时代
2、结束:商朝最后的国王商纣,暴政,施酷刑,过着淫逸的生活,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之后,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3:商朝特征:刑法加强
三、周朝(西周) 周文王时期的强盛给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
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陕西西安)称镐京。
2、周是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在东方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井田制与分封制
1、井田制(1)田地形式:更低沟洫纵横,如井字。
(2)内容:A土地归国王所有,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B必须缴纳贡赋给国王;C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山集体耕种,奴隶主全部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
(3)实质:奴隶制的经济制度,是奴隶制的国有土地制度。
井田制开始于商,兴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为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为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政治特点: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大国兼并;
经济特点:公有制变成私有制,农耕工具改善、手工业日趋成熟,商业迅速发展
民族关系:各民族逐渐融合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
(一)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生产技术提高)
1、生产工具的进步:(1)铁制农具的使用,铁器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2)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3)战国时期,铁农具适用范围扩大;(4)铁农具的使用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的提高。
4、手工业专著:战国时《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各个工种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独一无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A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多人参与手工劳动;B统治者提倡耕织,促进家庭手工业发展

高三历史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背景资料)旧人教

高三历史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背景资料)旧人教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背景资料)1.传说中黄帝与蚩尤、炎帝的主要战争,及炎黄子孙这一说法的来历黄帝、炎帝、蚩尤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从我国若干远古神话传说看,黄帝是黄河流域的一位部落首领,他最初的活动中心在现在河南省新郑一带,后来发展到河北和陕西地区。

炎帝部落最初活动在黄河上游的姜水一带。

蚩尤部落的活动地区,有的说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也有说在南方,总的来说是在东南方。

黄帝所处的时代,正当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和氏族、部落和部落之间战争非常频繁。

黄帝、炎帝和蚩尤的几次大战,就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史实。

传说黄帝、蚩尤、炎帝间发生过三次比较大的战争。

第一次是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的战争。

神话中说,开始和蚩尤战争的是炎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共工氏。

由于蚩尤向西发展,夺取了共工氏的土地,双方发生利益冲突,爆发了激烈战争。

《逸周书》描写这场战争说:“蚩尤乃逐帝(指共工),战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

涿鹿在今天河北涿鹿东南,“阿”是山麓的意思,即今太行山东侧。

“九隅”是九州、九土的意思。

大意是说共工九个氏族的土地全被蚩尤部落占领了。

炎帝部落觉得自己的部落受到欺负,就向黄帝部落求救,黄、炎部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蚩尤。

于是发生了第二次更为激烈的大战。

第二次战争以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为主战的双方,地点仍在涿鹿。

历史上把这次战争称为涿鹿大战,大概这是我国上古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战争了。

据古代神话传说,这场恶战十分激烈。

蚩尤是东南方著名的勇猛善战的首领,《太平御览》引《龙鱼河图》说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大概是披着兽皮或是身上画着野兽的图纹,用铜作兵器或护身盔甲,反正是有非凡的作战能力,《述异记》还说蚩尤有“兄弟七十二人”,个个强悍能战,大约这是蚩尤部落的七十二个氏族。

《中华古今注》还说蚩尤“造立刀戟兵杖大驽”,大驽即弓箭,说明他们的武器众多而精良。

这些都是黄帝部落所不及的。

正因为如此,黄帝和炎帝的联盟开始打了几次败仗。

有一次,双方正在原野上酣战时,忽然天上起了大雾,黄帝和他的部落被围困在雾中心,手持铜兵器的蚩尤部落却大显身手,左砍右杀,黄帝部众损失很大。

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知识概述】本单元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即原始社会的历史。

主要内容有远古居民、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传说。

反映我国祖先创造的远古文化和化夏族的形成、悠久的历史文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夏渐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商朝和西周时期,奴隶制度得到开展。

夏、商、周三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巨大变革。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根底。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都有重要成就。

【高考回忆】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已对以下要点进行了考查:【线索梳理】1、政治方面: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⑴社会形态的不断演进。

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开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的三个历史时期。

其中,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⑵政治制度的不断开展。

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西周为了稳固奴隶制统治,政治上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⑶政权更迭的不断进步。

政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期间经历夏、商、西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政权的性质由奴隶制政权开展到封建制政权。

2、经济方面: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路线为特点的经济格局。

⑴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原始社会以石器的使用为主,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和西周时期,仅有极少量的青铜农具;春秋时,出现铁农具,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到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运用与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⑵三大经济部门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类遗址。

2.掌握先秦、远古社会、传说时代的历史概念。

3.掌握我国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

4.掌握并理解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原始群和氏族公社的分期。

5.掌握不同时期原始人类的文化成就。

6.理解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过渡。

7.了解传说时代的著名人物和传说中的禅让制度。

德育目标1.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

2.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的了解与学习,说明我国不仅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国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通过对我国原始人类的文化成就的了解与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无论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能力目标1.通过对重要历史概念如先秦、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禅让制等的学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内涵,运用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对北京人、半坡遗址等几个文化遗址具体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不仅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情景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

3.通过对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经济、文化等状况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阶级和国家就要出现了。

由此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原始社会人类遗址分布图、考古发掘的实物图片等历史材料,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某些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的年代及其文化成就。

2.以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为代表的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状况及特点。

3.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导致的贫富分化的出现与加剧。

4.炎黄部落、华夏族的由来和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

5.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2.正确掌握和理解我国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

3.生产工具的进步对原始社会发展的作用。

4.如何正确看待传说中的“禅让”制度?●教具准备1.投影仪。

2.《我国原始社会人类遗址分布图》和有关原始人类的图片。

●教学方法1.讲读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投影所示历史资料和图片,进一步理解教材。

2.讲解法:主要用于分析一些学生难懂的抽象概念,如:传说时代。

3.比较归纳法:对属于相同或不同发展阶段的古人类遗址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新、旧石器时代;母系、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内容虽然未被列入考试范围,但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尤其是高三学年的第一课,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的。

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应加深学生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相同或不同发展阶段古人类生活、生产状况进行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形成原始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同时又缓慢发展的社会阶段,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历史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语例示同学们,我们经常为中华民族有5000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史而倍感自豪,因为她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中,惟一一个从未中断过的古老文明。

如果把5000年的中华文明比作一条浩瀚的长河,把今天的中国比作一位正当壮年的东方巨龙的话,我们的远古时代就是巨人的童年。

江河不能没有源头,巨人不能没有童年。

我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厚成果的时候,不能脱离和忘记孕育这些文明的昨天和前天,更不能数典忘祖,忽视我们民族初期的文明。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开始通过我们的课本、通过广泛存世的历史文献和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掘资料,来了解这段历史的美奂和辉煌吧。

[板书]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教师提问]在第一章的大标题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新名词,就是“先秦”,先秦是指我们国家的哪一段历史时期呢?[学生回答]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

[教师总结]很好。

在第一章的引言部分里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

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秦统一以前”这样的表述。

“秦”在我国历史上既可以是指秦国,也可以指秦朝,而完成统一以后的秦,应该指秦朝,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所以对于先秦这样一个历史概念,我们也可以有另一种表述方式,那就是我国秦朝建立以前的历史时期。

[板书]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师提问]在先秦这段历史时期里,经历了我国历史上哪几种社会形态?[学生回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教师总结]不错。

在这里,我要补充的是在秦朝建立之前,我们国家的奴隶制度已经走向了瓦解,封建制度已经逐步确立起来了。

这一现象就发生在我们以后将要学到的春秋战国时期。

所以除了同学刚才回答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两种社会形态以外,还应该包括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初步确立时期。

[教师指板书讲述]在第一小节的标题中出现的远古社会实际上指的就是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而传说时代和远古社会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我国在原始社会这段历史,史料是比较缺乏的,我们如今所知道的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来自于传说。

所以,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泛指原始社会。

[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可以回答大约多少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学生回答]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

[教师过渡、提问]目前,史学界发现的最早的人生活在距今250万~200万年,发现的地点是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

那么,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又是谁呢?[学生回答]元谋人。

[教师过渡、提问]很好。

课本上说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是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元谋人是因为这一古人类遗址是在云南省元谋县被发现而得名的,这一考古成就是在1965年取得的。

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深入和原始材料的增加,我国远古人类出现的时间有愈来愈向前延伸的趋势。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又在四川巫山县发现的“巫山人”,其距今约有201万~204万年,“巫山人”的发现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界的承认,假以时日,一定会写进我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

如果说巫山人、元谋人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是人类主要的发祥地之一,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话。

那么,“北京人”的发现和研究,更是20世纪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重大收获,更加能够使我们激动了。

请同学来讲讲“北京人”被发现的地点和距今的时间。

[学生回答]“北京人”被发现于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距今约70万~20万年。

[教师讲述]对。

自1921年到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的“北京人”的化石材料有头盖骨6个、还有很多头骨和面骨的碎片,以及下颌骨、胫骨、锁骨等,这些化石材料分属40多个个体。

在遗址还发现石器和石片10万余件,洞穴的文化堆积层里有四层面积较大并且较厚的灰烬层,最厚者可达6米。

北京猿人的化石资料,是目前世界上原始人类化石最丰富而且比较完整的。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痕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它的发现曾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教师过渡]考古学家们是根据什么东西推断出原始居民生活的距今时间的呢?[学生回答]考古发掘的化石资料、文化遗存等。

[教师讲述]根据考古发掘的化石资料、文化遗存等,目前人们把原始社会的分期主要有四种不同的分类法:生产力状况、社会组织形态、人体形态和婚姻形态,这是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经常采用的方法。

我们中学阶段只要掌握前两种就可以了,即按生产力状况来分,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按社会组织形态来分,可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属于旧石器时代。

[板书]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远古居民[教师提问]根据这些资料还能够了解到原始居民的哪些情况呢?[学生回答]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况、生存的技能和使用的劳动工具等。

[教师提问]很好。

那么元谋人和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呢?[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他们已经学会了制造石器和使用火;主要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过着群居的生活。

[教师讲述]确实如此,元谋人和北京人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两项文化成就就是会使用石器和使用火。

这些成就是在对他们的遗址发掘的过程中研究发现的。

[板书]使用火打造石器群居生活出土资料最丰富北京人我国最早元谋人, )(.2)(.1⎭⎬⎫ [教师过渡] 当时的人类刚刚从猿类分化出来,物质生活极其匮乏。

据统计,在发现的北京猿人的40个个体中有半数是夭折的,大多死于40岁以下。

原始居民的生产能力很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

所以在100多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原始居民们用极其简单和粗糙的工具,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并在长期劳动中逐步克服自身的弱点,艰难而缓慢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在这种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原始社会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原始社会的分期问题。

[教师提问]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分别是指什么呢?[学生回答]远古人类历史上主要采用打制办法制造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而主要采用磨制方法制造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板书](教师将制造石器擦掉,改为打制石器,目的是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讲述、提问]是的。

从事生产劳动,需要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

石器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的工具,在原始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最初,原始人对天然石块进行简单的加工,把石头敲打成粗糙的砍砸器、刮削器等,用这些粗糙的工具去砍伐树木、砸击野兽、采摘果实、挖掘植物的根块等,生活极为艰辛。

后来,原始人进而把石块磨制成形似斧、刀、铲、锄这样的工具,用这些比较精细、锐利的石制工具去狩猎、采集,生产效率就有了提高。

那么为什么会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别呢?[学生回答]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实现,是当时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

[教师讲述、过渡]确实如此。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虽然提高非常缓慢,但对原始社会的居民生活和生产劳动却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刚才了解到的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居民,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就是“山顶洞人”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板书] 3.山顶洞人[教师提问]请同学来讲讲山顶洞人的情况。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山顶洞人生活在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他们处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已进入了氏族公社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