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史诗和民间叙事诗教学讲义ppt
第8讲史诗与民间叙事诗

史诗的四个特点②
㈢史诗包含丰富的民族知识:史诗包括了一个民族经验、观念、 信仰等各种知识,是民族起源、迁徙、战争、兴衰的形象 化展现。在史诗中还有对该民族古代生活场景如生产、议 事、选举、节日、祭祀、娱乐、体育等的描述,是非常宝 贵的人类早期文化资料。
苗族《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的创世史诗,共8000多行,分
为四组:
第一组《开天辟地》,叙述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的形成,特点是男 性巨人(神)集体创作世界(30位神共同创造天地,打造日月)
第二组《枫木歌》,叙述物种起源、人的起源,显示苗族对枫树的 崇拜(枫树—蝴蝶妈妈—与泡沫成亲—12金蛋—孵化出姜央等人、神、动物)
中国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史诗
•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 1 Ⅰ—1
苗族古歌
• 2 Ⅰ—2
布洛陀
•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 4 Ⅰ—4
牡帕密帕
• 25 Ⅰ—25
玛纳斯
• 26 Ⅰ—26 江格尔
• • 27 Ⅰ—27 格萨(斯)尔
• 547 Ⅰ—60 科尔沁潮尔史诗 • 548 Ⅰ—61 仰阿莎 • 549 Ⅰ—62 布依族盘歌 • 550 Ⅰ—63 梅葛 • 551 Ⅰ—64 查姆 • 552 Ⅰ—65 达古达楞格莱标 • 553 Ⅰ—66 哈尼哈吧 • 554 Ⅰ—67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文学研究第8讲史诗与民间叙事诗模版课件

史诗的神秘性
讲唱史诗还用来消灾、治病、祈求民族兴旺。 史诗讲唱艺人都有一个神奇学艺过程的故事。
三、史诗的类型①
史诗,可以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两种。
藏族《格萨尔王》
《格萨尔王》又称《格萨尔王传》,流行于藏族,叙述格萨尔出生、 获得王位以及率领岭国人民抗击侵略、征服邻国、降服妖魔、统 一西藏的故事。
格萨尔是白梵天王最心爱的小儿子,由观音菩萨授意,自愿下凡 拯救人类。此前岭国灾祸连年、人民流离失所、妖魔横行,神子 投胎到岭国国王第二个妻子腹中。出生前母亲被排挤流放,出生 后历经苦难。他从小有非凡本领,12岁时在赛马会上夺得王位, 并娶美女珠牡为妻,定名为“世界雄狮大王格萨尔”。从此他开 始了一生的征战,打败所有邻国,之后又远征他国。最后他又闯 入地狱,救出母亲和18亿亡灵。他完成拯救人民的大业后,又安 顿三界,最后返回天国。他被称为“世界太阳”、“无敌大王”, 是藏族人民的骄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史诗
•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 1 Ⅰ—1
苗族古歌
• 2 Ⅰ—2
布洛陀
•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 4 Ⅰ—4
牡帕密帕
• 25 Ⅰ—25
玛纳斯
• 26 Ⅰ—26 江格尔
• • 27 Ⅰ—27 格萨(斯)尔
• 547 Ⅰ—60 科尔沁潮尔史诗 • 548 Ⅰ—61 仰阿莎 • 549 Ⅰ—62 布依族盘歌 • 550 Ⅰ—63 梅葛 • 551 Ⅰ—64 查姆 • 552 Ⅰ—65 达古达楞格莱标 • 553 Ⅰ—66 哈尼哈吧 • 554 Ⅰ—67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民间文学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1、史诗的概念⏹史诗(epic)是一种古老而又宏伟的民间韵文叙事,主要内容是叙述民族的历史,同时而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
⏹史诗也是集歌唱与叙述于一身的最宏大的文学,也是至今仍然在口头演唱的最古老的文学。
⏹2根据史诗叙述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创世史诗⏹二是英雄史诗⏹史诗与历史、现实日常生活的关系:⏹(1)史诗与历史的关系:史诗即是编年史,一本“部落记事”,是习惯与传统的最重要的记录。
⏹(2)史诗与现实日常生活的关系:它带有一般娱乐性质的故事书。
⏹史诗的文体形式史诗在体式上,结合散文文体作品的叙事传统和韵文体作品的抒情和格律,构成宏大的综合性叙事形式。
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已有神话、传说等散文体文学体裁,有祭词、祝词、赞歌、歌谣、谚语等韵文体裁基础上。
同时,它是神话、编年史、列王传、圣徒传、神普和家族谱系、箴言律法、哀歌、颂诗、碑志、情歌、民间传说、宗教寓言、虚构故事、书信、预言、随感录、启示录等表现形式的汇编,体现着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多样的写作形式的组合。
⏹3、史诗的社会功能⏹(1)构建祖先的谱系⏹史诗是神话思维的产物,是关于起源的故事。
史诗最始时期的内容,主要是追溯人类社会或某一个族群的创始历史和初始时间。
⏹当世俗权威和世俗权力产生之后,史诗就侧重追溯一个统治集团或家族世系的谱系。
⏹2)权力话语的合法性⏹史诗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其传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抬高最高统治者的身份,以担保历朝权利的的合法性。
⏹4、史诗承载着神话⏹史诗与神话的相同点⏹史诗与神话是一对孪生姊妹,互为依存。
史诗的内容就是神话,神话通过史诗获得了“活”的地位,没有史诗,神话只能变成僵死的文字。
供后人考据;神话则让史诗更为神圣和深邃。
⏹史诗与神话的不同点⏹史诗与神话的思想倾向不完全相同:早期的史诗所叙述的多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随着生产力日益发展,人类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已的存在和力量。
外国诗歌精选ppt课件

06
外国诗歌的影响与传播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01
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
外国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主题,为世界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多样
性,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02
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发展
外国诗歌的引入和传播,为本土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借鉴,推动
了诗歌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03
拓展了读者的审美视野
THANKS
感谢观看
VS
特点
外国诗歌具有多样性、跨文化性、艺术性 和思想性等显著特点。其形式多样,包括 抒情诗、叙事诗、戏剧诗等;内容广泛, 涉及爱情、自然、社会、历史等多个主题 ;同时,外国诗歌注重艺术表现和思想内 涵,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表 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外国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外国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创作具有韵律和节奏的诗歌,如荷 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
05
外国诗歌的翻译与欣赏
翻译的义、情感和风格,保持原作的完整性和 独特性。
通顺自然
译文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流畅自然,易于理解。
保持美感
在传达原作内容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诗的音韵、节奏和 意象等美感元素。
欣赏的角度与技巧
主题与情感
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内心世界。
外国诗歌的翻译和介绍,使读者能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作品
,从而拓展了读者的审美视野和文学素养。
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早期的翻译与介绍
自近代以来,中国就开始了对外国诗歌的翻译和介绍工作,如严复、林纾等人的翻译活动,为中国读者呈现 了一批优秀的外国诗歌作品。
第七章 多民族文学的民间精神PPT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八分。
C、民歌、民间抒情长诗及民间故事。
三、文人根据民间文学的改编与创作。
所谓“新民歌”,其运作过程及基本精神显示出主流意识形态对民间形式的粗暴入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八分。
如著名的壮族的长诗《特华之歌》、维吾尔族的民间传说《阿凡提的故事》等。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八分。
1、收集、整理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A、中国至少有三十个民族有创世史诗,如纳西族的《创世纪》、
彝族的《梅葛》、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阿细的先基》、布依族的
《开天辟地》等。
B、英雄史诗有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与柯
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三大史诗以及维吾尔族的《乌古斯传》、傣 族的《相勐》、《兰嘎西贺》等。
州的民间传说中寻找创作的原料,写了一组艺术成就很高的南方风土诗, 如《白莲教某》、《划手周鹿之歌》、《泪瀑》、魔童》等等,
还有十几个历史叙事诗,如《海陵王》、《敕勒人悲歌的一代》、
《桐琴歌》等。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八分。
四、非汉民族作家的创作。他们有的继承本民族的抒情传
统,以自己民族特有的方式歌颂时代,如蒙古族诗人纳。赛音 朝克图 、维吾尔族诗人铁衣布江、藏族诗人饶介巴桑、傣族诗 人康郎英等等,也有的取材于时代变迁中本民族的现实生活而 写出一些长篇巨著,如彝族作家李乔取材于凉山彝族斗争生活 的《欢笑的金沙江》、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 或表现自己民族的生活,如老舍的具有自传色彩的未完成的长 篇小说《正红旗下》,与话剧《茶馆》。他们的创作标志着少 数民族的文学写作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PPT 第七章 史诗

(三)《江格尔》
《江格尔》是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 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 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 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 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 立和平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幸福的理想国的 理想。
思考题
1.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的区别是什么? 3.简要介绍中国著名史诗《格萨尔》的基本
二、史诗的特点
(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二)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
的现实性 (三)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四)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
威性
第二节 史诗的类型与代表作品
一、创世史诗
创世史诗又称作“原始性”史诗或神 话史诗,主要讲述一个民族在中国民间文 学概论远古时期所想像的创世过程以及本 民族的历史大事。
第七章 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重大文学体 裁。中国有比较丰富的史诗作品,其中三 大史诗尤其引人瞩目。虽然史诗在很多地 方已不流行,但它以其崇高的主题、庄严 的格调、宏伟的气魄等典型的文体特征散 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第一节 史诗概说
一、史诗的含义
史诗就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 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 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情况。 4.简要介绍中国著名史诗《玛纳斯》。 5.简述史诗《江源自尔》的基本情况。二、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 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 诗。
(一)《格萨尔》
《格萨尔》又称作《格萨尔王传》, 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了 英雄格萨尔大王率领岭国人抗击侵略、征 服邻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 过程。
(二)《玛纳斯》
第六章--民间歌谣PPT优秀课件

• 玻璃窗,里外明,你是哥哥的心口上的人。
15
第六章 民间歌谣 爬山歌传到山西北部,叫
山曲,形式和爬山歌相似,内 容则多反映山西人民的生活, 如著名的河曲民歌《走西口》 就唱出了山西人民的苦难,而 一些情歌也真的很美,与内蒙 古爬山歌难分伯仲,如: •
16
第六章 民间歌谣
生铜杓子炼麻油,小妹妹时华 又风流。 • 白布衫衫白圪生生白,高梁红 裤子绿西瓜鞋。 • 白萝卜卜胳膊水萝卜腿,瓜籽 仁仁舌头花花嘴。 • 远看你袭人迫着你亲,人好心 好爱煞个人。 • 常和妹妹在一搭坐,不觉得天长也 不觉得饿。
4
第六章 民间歌谣
1.吴歌 • 吴歌特点的形成,来自以下
几个方面:一,存在着自成系 统的吴语方言区,这个方言区 以苏州吴县为中心扩及到江淅 许多县份,虽然在整个方言区 里存在着许多语音上的判别, 但它在总体上是一致的,许多 语汇、语调、土音形成了一个 语言上的共同特色。
5
第六章 民间歌谣 1.吴歌
第六章 民间歌谣
第一节、民间歌谣的形式和体制 •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
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以歌唱和吟诵 韵文部分。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 章句和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 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性质,与史诗、民 间叙事诗和民间说唱等其他民间韵文形 式相区别。 • 民间歌谣包括民歌和民谣两个部分, 可以唱的称为民歌,只说不唱的叫民谣。
• 二,这个地区在地理环境上 的大体一致,都具有江南水乡 的特点。
• 三,它在历史上形成的人民劳 动样式、生活条件,风俗习惯 和由它们形成的人们的心理、 心态的大体一致。
6
第六章 民间歌谣
月上 • 约郎约到月上时, • (那了)月上(子)山头弗见渠? • (咦弗知)奴处山低月上(得)早
中国文学诗歌概论PPT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对理想的歌唱,在文学史上留下了 光辉的一页。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 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 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 李邕》)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朱亥、谢安等人自 许,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们那样,凭着个人的才智和勇气济 世安民,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抚剑夜吟啸,雄心日 千里。‛(《赠张相镐》其二)“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 英。‛(《侠客行》)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李白的人格也 是最傲岸的,追求美好的理想和保持独立的人格,在李白 的身上统一着。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 十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中国的小说和戏剧同样具有这种含蓄的美。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它的讽刺 手法就十分婉转而含蓄。作者的褒贬和爱憎不是直接表露 出来,而是寄寓在具体的描写之中。 鲁迅先生说《儒林外史》“婉而多讽‛,这个“婉”字就 是指它的含蓄性。 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也具有含蓄的美。作者对腐 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含蓄在一系列日常生活的描写 之中,很能引入深思。我们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常常感到 作者是把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象征手法运用到小说 创作中来了。它有诗的委婉,诗的含蓄,它最接近中国的 诗,最能代表中国文学的特色。
中 国 文 学 概 论
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 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 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 类。
文学性的内涵
1、文学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2、能够营造出一个审美形象世界,具有 想象、虚构和情感的性质。 3、能够传达完整的意义。 4、蕴含一种特殊而似乎无限的意味。
中国文学的特色
陆游以“气吞残虏”的英服气概不断地抒发 着他的理想:‚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也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荷马 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 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可见,史诗乃是人类发展早期阶段的艺 术创作的形式之一,谁“要是认为古代 史诗在我们现代是可能产生的,那荒谬 的程度就跟认为我们现代人类能由成年 再变为儿童一样”。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当然,史诗的流传,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由于世代传唱,往往溶进许 多后世的东西,呈现出比较复杂的 情形,但是它的产生却只能在人类 的早期阶段。所以,它和后来的一 般叙事诗是有区别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近代产生的一些歌颂民族英雄的叙 事长诗,如蒙古族的《嘎达梅林》, 苗族的《张秀眉之歌》等,虽然也 具有某些“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 却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史诗, (这样说,一点也没有否定它的意 义和价值的意思)。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第一节 史 诗 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
规模比较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 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 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 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 雄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
所以,它是伴随着民族的历史 一起生长的。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一部民族史诗,往往就是 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 化的历史。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2)史诗与神话有密切的联系。 史诗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它和古 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人 类早期丰富优美的神话,为史诗的孕 育和发展提供了素材,使史诗的艺术 表现带上了浓厚的神话色彩,甚至有 些早期的史诗,简直就可以看,人和神的行为常常是交相混 杂的:人可以通晓神道法术,可以变幻 身形,甚至可以死而复生;而神又常常 被赋予了人的各种行为和品性,连战马、 弓箭、钢刀,以至鸟、兽、 虫、鱼都可 以具有人的感觉、意志、好恶和欲望等 等。这一切,都与神话极为相似。但尽 管如此,史诗和神话思想倾向是不完全 相同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从内容上来讲,反映 的生活面十分广 阔。劳动人民的生活、 斗争、历史,杰出的英雄人物,重大的 社会事件,甚至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礼仪等等,在史诗和叙事诗中都有鲜明 生动的反映。从形式上看,它们与直接 抒发歌者心中的感受为主的一般民间歌 谣不同,是以叙事和描写人物性格为主。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它们自然也离不开抒情,但是,这种抒 情是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具体 生活事件和生活场景的描绘,通过人物 形象的刻划来进行的。因此,史诗和民 间叙事诗一般都有较长的篇幅、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有人物形象的塑造。它们运 用富有表现力的诗体语言,通过丰富的 情节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一定的主题。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在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一般 的民众可以说都是诗人。那时, 文学本身还不具备后来那种美 学意义上的含义,而只是人们 集体思维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 式而已。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马克思在谈到史诗存在的历史条件时指 出:“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 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 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 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 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 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3)史诗是一个民族的特殊的知识 总汇。 史诗所反映的,是古代人民的生 活和斗争、理想和愿望。 它既保 留着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与邻近部 落斗争的历史,同时,也汇聚着该 民族人民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智慧和 经验。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其丰美的艺术形象,壮阔宏伟的艺术结 构,显示了古代人民的巨大气魄和创造 才能;其诗体语言的哲理性与形象性的 结合,也表现出人类早期艺术思维的光 华,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上具有重要 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史诗中有大量的 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诸如议事、 选举、征战、赛马、比箭、摔跤、选妃、 抢婚以及服饰、饮食、丧葬、祭典等的 描写。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早期史诗所描写的,多是人与自然的斗 争,在开始,自然界在人的心目中被神 化了,人和自然也融为一体。随着生产 力的日益发展,随着大自然实际上的被 征服,人类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 的存在和力量:他们不再把自己看成是 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神的附属物;而是 独立于自然界之外,可以与神对抗的人 了。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一、史诗的一般特点。 (1)史诗产生在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期。 史诗和原始神话一样,是一个历史范畴 的文学现象。它虽然与民族历史密切结 合,但并不是凡歌咏历史内容的都是史 诗。作为一个特定的形式,它只能产生 在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代。表现部族战 争的英雄史诗是如此,有关民族起源、 创世传说的史诗更是如此。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此外,一般民间抒情短歌是开口 即兴就能唱的,不少人都能作、 能唱;而史诗、民间叙事诗篇幅 较长,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因此, 它们常常是由一些杰出的民间歌 手保存、整理和传唱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这类叙事体长诗,从它所反映 的生活内容来看,史诗产生在 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期,主要反 映远古时期的生活,民间叙事 诗主要是在阶级社会里产生和 发展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于是,在史诗的发展中,神的地位逐渐 被人所取代,虽然反神者常常仍然不免 也是神,然而 实际上已是披着神的 外衣,在演出人间的悲喜剧了。因此, 越到后来,史诗的现实性就越强,而神 话色彩则逐渐消褪了。 史诗在神话世界观的基础上产生,而 它的发展最终又是对神话思想的一种否 定——这就是史诗与神话的辩证关系。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马克思所说的“艺术生产一旦 作为艺术生产出现”之后的时 期,就是指的在艺术创作领域 中个人从集体中分离出来而单 独地从事创作的那个时代,也 就是野蛮阶段行将过去之时。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这时,人类的思维不再是采取完全的、 集体的思维形式了,个人已经独立于 “群”之上或之外而从事单独的创作。 只要有了独立的个人创作,史诗也就不 能再被创作出来。如果有人还想按照传 统的史诗样式,去创造新内容的“史 诗”,那么,这种艺术产品,就不再是 马克思所说的“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 古典的形式”的史诗了。